APP下载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2016-11-02牟筱瑾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救赎

牟筱瑾

摘 要: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在2003年出版发行以后,深受广大读者的钟爱,一方面它通过对主人公阿米尔与父亲这两代人的事迹进行描写揭露了战乱以后阿富汗社会以及阿富汗人民的躁动不安;另一方面是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过程中精神上愈发空虚,该部小说将阿米尔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背叛”与“救赎”进行深刻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沉重的悲悯情怀,感受人性散发出的热度。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心灵疗治;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象征着阿米尔与父亲追寻救赎的心境,它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贯穿于整部小说,同时断了线,飞舞的风筝又是离去哈桑的象征体,它也成为阿米尔与父亲连绵不绝歉意的代表体。总之,“风筝”在本部小说中寓意深刻,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通过解析该部小说的写作主线,去探究主人公是如何进行心灵疗治的思想救赎工作的。

一、浅析阿米尔的心灵是如何受到创伤

可以概括地说,小说中父子两代人的心灵创伤的根源都是“背叛”二字,父亲背叛了情同手足的阿里,侮辱了他妻子的人格;主人公阿米尔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偏爱,而对哈桑产生愤恨的心理,处处为难一向对他忠诚的哈桑,最终他诬陷哈桑盗窃将哈桑与父亲逐出家门,阿米尔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对友情,对良知的背叛,只是他为了获得父亲爱只能选择对哈桑无情的背叛。两代人的“背叛”,他们各自的心中都是极为痛苦和压抑的,久久不能释怀,负罪感日益强烈。为了减轻心灵上的负罪感,主人公阿米尔最后选择了逃避,他离开了阿富汗,来到美国渴望获得“新生”,但是他阿富汗文化身份的丧失,使他时刻处于尴尬与窘迫的境地。总之,阿米尔与父亲心灵上的创伤均起源于“背叛”,他们的内心都是煎熬的,但是他们又是怀着坚定信念的“追风筝的人”,代表着阿富汗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探索以及对已经遗失文化身份的追求与寻找。

二、借助心理疗治的渠道达到心灵救赎的目标

孙绍先先生认为,心灵创伤大都与个体挫败感有关,这种挫败感使人们畏惧现实,只能回归内心世界,去探寻发泄的渠道。为了达到心灵疗治的目标,阿米尔与父亲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救赎与心理疗治之路。

哈桑具有兔唇的先天缺陷,自出生起就失去了生母的呵护。父亲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不敢承认哈桑是自己的儿子,但是他的内心是渴望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的,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罪感,父亲私下里对哈桑极为关爱,纪念他的生辰,寻找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他治疗……其实父亲还采用了一种歪曲的方式去抒发内心的悔恨,他对阿米尔刻薄冷落去减轻自身的负罪感,最后父亲救济穷苦大众,使用自己的积蓄去创办孤儿院,对那些有需求的人慷慨解囊……父亲的种种善举是心理疗治的表现形式,此时我们可以判断的父亲心灵得到救赎和解放。

阿米尔背叛哈桑以后,他的心境是复杂的,懊悔、害怕、内疚,他选择离开故土阿富汗的途径希望借此获得精神上的救赎与解脱。在美国他罪恶感没有减轻,最后他勇敢的承担起父亲对阿里父子双重背叛的责任,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付出生命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此时阿米尔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同时重新捕获了阿富汗的文化身份。从阿米尔与父亲救赎的行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在高空中飞舞飘扬的风筝就如他们追寻的救赎一般,终归平地,而主人公的心灵总会有平静祥和的一天。

三、他们父子怀揣“爱与希望”,渴望达到释怀的境地

阿米尔与父亲心灵的救赎之路有着共性,那就是洋溢着博大而深沉的厚爱。父亲移居到美国,开始关注阿米尔的生活,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此时阿米尔在父爱的沐浴下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渐渐也走上了爱的救赎之路,他的大度与宽容以及博爱唤醒了那些冷漠无情的阿富汗人,拯救了他们日见退化的灵魂。他不在排斥索拉雅,尝试去体谅她的苦衷,融化她内心的冰河,此时索拉雅在阿米尔的感化下心灵上的伤口慢慢痊愈。阿米尔的后半生诠释了爱的真谛,彰显了爱具有的强大力量,主人公阿米尔尝试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对父亲进行开导,此时父亲的内心世界变得宽广明亮了,当然阿米尔的表现行为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与赞许。阿米尔不顾奔波劳碌,费尽周折找到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用关爱与庇护使这个幼小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他露出笑脸,喜迎每一天的阳光。总之,我们对《追风筝的人》小说中主人公心灵创伤救赎的方式进行思考,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与恨相比,爱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它是心灵创伤最好的疗治方法。

小说中对主人公阿米尔迷途知返时有这样的描写语句:“在皎洁的月光中,我感到在我脚下的阿富汗发出低沉的响声。也许阿富汗也没有把我遗忘。”其实阿米尔是阿富汗文化以及阿富汗人的代表,他的灵魂得到救赎也可以证明阿富汗人从此也走向了一条赎罪与自我拯救的道路,这条道路通向爱与希望的大门。

四、自我超越

在道义感和勇气的导向下,阿米尔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具体表现在阿米尔把卡博尔带到美国生存,这证明主人公精神达到脱俗的境界,此时小说“救赎”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结束语:

作者借《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与父亲心灵救赎的历程,表达自己热爱祖国,民族的情怀,以及赋予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构成了人类灵魂的最高境界。这部优秀的作品对当代人思想的走向具有感召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对整个人类心灵的疗治。

参考文献:

[1]张国龙,陈晖. 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7.

[2]余钢. 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及其寻找的焦虑——《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身份认同轨迹[J].电影评介. 2009.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救赎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命运轮回转动
《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