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基础英语课堂上文化缺失现象看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2015-05-09骆文婧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基础英语必要性

摘 要:由于基础英语课堂上忽视中国文化的输入,造成了文化缺失的现象,致使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欠缺使用正确规范的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础英语;中国文化缺失;文化输入;必要性

作者简介:骆文婧(198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2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习得不仅是语言习得, 而且应该包括文化习得, 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见,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跨文化交际是目的语与母语的双向交流,文化输入与输出两者缺一不可,而母语文化的输入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在外语学习中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外语界逐渐重视和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大多是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有文化蕴涵的知识点进行深化,或借此发挥,这种输入弹性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主动积极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渴求。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英语课堂上的文化输入现状令人堪忧,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较小,教师也往往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忽略了母语文化及深远的影响。

有鉴于此,针对当前基础英语课堂上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本文通过加强导入母语文化,进行双向的跨文化交际,探究中国文化输入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英语课堂上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

基础英语为低年级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强,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基础课程。在基础英语课堂上,教师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熟悉英语常用句型,获取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及中国特色的能力,这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引发了跨文化交际障碍。“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是指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及中国特色。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通病,他们对“潘多拉的盒子”、“阿喀琉斯的脚踝”了如指掌,对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外国的文学作品、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人文景致了如指掌,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色的英文表达知之甚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强人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中国的大学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似乎偏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更不用说了解其精髓。

基础英语《大纲》强调英语语言文化的导入,忽视了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目前,基础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所选材料全部为英文原版出版物。顾及英语的原汁原味,语言中处处透着英美国家的文化气息,而中国文化含量几乎空白。学生无法从教材上学到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一旦进入真实的跨文化交流环境,自然出现文化失语症。教师的讲解大多是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有文化蕴涵的知识点进行展开,局限于课本,很少联系中国的社会现实,更不重视身边现象的英语表述。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输入在基础英语课堂上所占比例严重失调,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可见一斑。

二、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上的文化输入现状令人堪忧。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用英语介绍这些国家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的能力较强;而用英语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化概念的能力则较为薄弱。虽然在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会将课文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深化,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却不尽人意。很少有人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理解,并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从文化层面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将西方文化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认识,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利于英语的教与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夯实语言的基本技能,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而不是通过这门陌生的外语来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文化世界。然而,众所周知,目的语的学习是建立在母语的语言文化的基础之上,即“我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以及通过英语语言对各种社会文化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我们对汉语语言文化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寻找共性,利用汉语的文化知识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增加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母语正迁移。但语言始终是外语学习的重心,将文化引入基础英语课堂绝不是将英语学习核心转移,而是将语言学习深化。因此,中西方文化的输入都需适度。文化引入的难易、多少还都必须要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相当,不能本末倒置。

(二)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能够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长期以来,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熟练掌握英语的各项基本技能,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就能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因此,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过度强调西方语言文化的输入,却忽视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和融合。英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长时间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文化思潮,盲外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而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兴趣黯然。长此以往,学生在表述中国文化时就会词不达意,漏洞百出,跨文化交际就会陷于尴尬的境地。文化输入中的厚此薄彼是造成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缺失汉语文化的相关知识的表达,交际的不畅快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基础英语课堂上不但要强调西方文化的导入,也应当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渗透与融合的重要性,加快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改革的进程。在当前基础英语改革中方法、手段的改革固然重要,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以加强基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之举,将中国文化的输入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上。首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础英语的培养目标之一。有鉴于当今基础英语课堂上文化缺失的现状,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对教材的补充,将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编写成补充教材。依据目前所使用的《现代大学英语》中的背景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和比较,将中国文化准确规范的英语表达输入给学生,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大多数的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用英语介绍日常生活,描述社会现状依然困难重重。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大学英语》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且再版多次,文章编排难易适度,知识面涵盖广发,很适合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阶段使用。因此,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只需要在此基础上编写补充教材即可。在补充教材中,通过各类访谈、专题、文化和文艺类节目透析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等各个社会层面,给学生提供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最佳素材。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将任务和交际教学法运用到文化输入中。中西方文化对比的重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差异方面,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化交流中应求同存异,但是求同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引导才是关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带领他们在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还要引导学吸收英语文化的精华,领会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说法。

(四)中国文化输入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由此可见,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既包含了批判型的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包括对外传播和弘扬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仅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汉民族文化的一项必要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还应当通过学习英语为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和中国传承打来通往世界的大门。长期以来,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十分擅长用英语表达西方文化,且有所建树;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么是知之甚少,要么是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和西方人对中国传统习俗、特色和文化的错误解读。有鉴于此,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本国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我意识,避免学生在长期的西方语言文化熏陶下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英语专业学生应当更注重汉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争做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与此同时,在基础英语课堂上输入中国文化是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批判性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需要。

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内涵的实现离不开正确规范的英语表达。由于中国文化的缺失,绝大多数学生普遍缺乏表达母语文化所必需的英语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不但有利于英语的教与学,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加快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改革的进程以及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继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吕云.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3):96-97.

[2]欧阳国华.浅析目的语文化输入和母语文化输出的矛盾机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4):98-101.

[3]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4]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6).

[5]赵彩红.精读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5,(1).

[6]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必要性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微课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池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基础英语》课内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础英语课程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