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5-05-09于泓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影响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现象。汉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产生的文化结晶,它有着丰富的内涵。随着近几年网络文化的流行,一些生造字和生造词语出现在网络和人们的交流中,这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网络语言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影响

作者简介:于泓,女,1977年9月出生,汉族,辽宁省营口市人,本科学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2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的背景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受外来语言的影响,也受方言的影响。

在外来语言方面,它受英语和日用汉语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随着全球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的一种特殊反映。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的生活中就出现了“卡拉OK”这种外语国用的现象。它是日语的音译,是日语Kara(空)和英语ORCHESTRA(管弦乐队)的临时组合,本意是“无人伴奏乐队”,开始被台湾人应用,后来被引入到内地,成为一个老少皆知的名词,这个名词也突出了“无人伴奏乐队”的主要特征。

“秀”这个词语本来是英语“show”的音译,原意是“公开的表演”,传入中国后就成为“展现美好的一面”的意思,它已经改变了外来语本身的含义,被赋予了中国特色。

随着国际化的交往,一些英语由于其特殊的含义,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用语,像“WC”,英语中是水箱的缩写,因为英国厕所中都备有水箱,后来这个词语就成为厕所的代名词。在中国,人们看到这个标志,也知道指的是厕所了。“AV”是英语Adult Video的缩写,被译成成人电影,但指的是含有色情的电影。这种表达具有委婉的含义,避免了直接表述的尴尬,不仅体现了西方人的价值理念,也能正确表达中国语言的含义。

一些外来词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也具有特殊意义,像GDP(国内生产总值)、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一类词语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认可,并且都知道其中的含义。这样的应用相对于将英语译成汉语要简约得多。

除了英语在网络上被音译、直用外,很多日语也成为网络语言,因为日语中有大量汉字,尽管汉字表达的意思和中国汉字表达的不完全相同,但因为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一些日语用词也被中国人接受了,像“新干线”“料理”“写真”“暴走”“宅男”“宅女”“素颜”等词语,对于中国人没有陌生感觉。

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方言和港台语言也成为网络语言的来源之一。像陕北的“额”(我),东北的“银”(人),“忽悠”(引诱人上当),“贼多”“贼亮”(很多)(非常亮);江西人的“灰机”(飞机),浙江的“偶”(我)“木有”(没有),安徽的“不造”(不行),这些方言,一种是南方人说话没有翘舌音形成的标准话走样,一种是流传已久的方言。尽管在书面语中很少运用,但在生活中却被广泛使用,用在网络上有一种亲切感。

随着港台电视节目在大陆的盛行,一些港台方言也成为网络语言,像“麻麻”(妈妈),“蜀黍”(叔叔)、“爹地”“爸比”(爸爸)“妹纸”(妹子),以及“拍拖”“靓仔”“靓女”“酱紫”(这样子)这一类词语。

另一种网络语言是用符号、数字来代替汉字,像“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喽),符号都是出现在QQ聊天方面。

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受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后,外国文化流传到我国的缘故。这些年来,我国学习英语的热情一直不减,在耳渲目染的情况下,人们对一些流行的英语词汇也逐渐熟悉起来,因为有些词语表达的意思是汉语难于表达的,就直接用音译代替了。

还有一种原因是有些人崇洋媚外,故弄玄虚。在汉语中夹杂几个英语单词,来表现自己的修养。像“派对”,“草莓派”、“苹果派”,这样的使用法,以及“给个理由先”“我有做过”这样不中不西的语句。

对于方言和港台语言的使用,大多数是抱着好玩、逗乐的心态,像“麻麻”“蜀黍”这样的称呼,都是为了逗人一笑而已,主要是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反映。

而数字和符号代替汉字的都是中学生惯用的,成年人很少这样。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污染

网络语言的产生,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言,使汉语言显得更加接地气,表达的意思也具有深厚意义,但更多的却是对汉语言的污染。

网络语言的产生也分积极和消极两面,积极的一面像英语“WTO”“GDP”“秀”“AV”这样具有广泛的意义,又有含蓄委婉的特点。但有一些却不值得提倡,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这样的英语缩写其实不是来自英语,而是汉语拼音,是一种粗俗。

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做“杯具”,谐音“悲剧”,前几年被广为使用,“我悲剧了”,“这下杯具了”,这个语句就是病句,因为“悲剧”是个名词,不可以当做形容词的。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摒弃野蛮,追求文明的,如果看到一个网络新词,不管本意如何,为时髦就争相使用,那就是文明的倒退,更是对母语文化的亵渎。

三、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

文学是记录历史,传播文明的载体,一个时代有自己的语言特征,但这种特征应该是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不是将时代的语言不问青红皂白地都网罗进来。《水浒》中李逵这样的粗人,说话都是满口俚语,但他说的最粗的话也就是“嘴里淡出鸟来”。小说中大多数人都是没文化的粗人,他们的语言有个性,属于下层社会,但却不粗鄙,连王婆、阎婆这样的人也是如此。他们骂人的话也不过是“这厮”“那厮”,“贼”这样的字眼。

但随着网络语言的盛行,目前不仅人们在网上交流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还将一些网络语言运用到歌词中,像“1314”这样数字化语言。在微博中,有些人热衷于拾人牙慧,表达思想时只会使用网络语言,像提到令人难于忍受,就只会用“雷的外焦里嫩!”来形容;看见一些违反常规的事,像在古迹上刻字,就套用“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剁手!”,本来“美”这个词形容的是容貌出众,后来“美女”成为女性的代名词,“美”就成为高尚的代名词,使用时还喜欢加上“史上最”,什么“史上最美的司机”“史上最美的老师”,“史上最美的环卫工”等,形容的不伦不类,还显得辞藻枯竭,好像形容美好的事物就剩下“美”这个词了。

“伤不起”这个词也被乱用,显得人格外脆弱似的,价钱高了伤不起,物价涨了伤不起。

一些用谐音代替的字被广泛使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语言使用能力,像网络语言中的“童鞋”代替“同学”,“小盆友”代替“小朋友”,“白骨精”代表“白领、骨干、精英”,成人看了付之一笑,但将这样的词语用在文章中,歌词中,就容易给年幼的孩子造成错讹感,以为这都是词语的本意,对他们的语言学习造成影响。

网络语言中的语句乱用也会给小学生造成影响,像“给个理由先”“我有说过吗?”这样的欧化句,在汉语表达中就是一个病句,大多人听了都是半懂不懂的感到别扭,对于小学生正确掌握汉语语法形成障碍。

很多90后,00后热衷于用数字代替汉字,用符号表情来代替句子,这样的根本原因不是创新,而是他们从小沉湎网络,与人缺少交流,又没有认真阅读文学作品,显得语言表达能力弱,很难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好用表情和符号来代替,因此这根本不是创新,而是语言枯竭的表现。在汉语中使用不规范的词语,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就会有伤基础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泛滥,主要还是因为网络自身的特点造成的,在网络上基本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网民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发表意见,对于思想开放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在网络上也要记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能为了追求新奇和逗乐就随便污染自己的母语文化,这样产生的效果不是进步,而是倒退。因此,每一个网民都要自觉维护汉语言的纯洁性,正确使用汉语。

参考文献:

[1]蒋师师.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 2011(03).

[2]赵亚娜.浅析当前网络语[J].新教育. 2010(05).

[3]陈森扬.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5).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汉语言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