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课程需求分析模式

2015-05-09

英语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变量

喻 杰 阳 捷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课程需求分析模式

喻杰阳捷

【摘要】现有的语言课程需求分析方法往往不注重各个影响因素的动态性和非线性关系。作者借用动态系统理论中的状态空间的模型来描述语言需求,并提出语言课程需求分析的状态空间模式,包含初始状态、多个不同时间点下的目标状态和影响系统变化的各种变量及其关系。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需求分析;状态空间;变量

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现有需求分析的大多假设是环境和学习者等因素,是静态的,它们往往弱化或忽视了在实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动态系统理论被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发展被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课程需求分析可以借用动态系统理论中的状态空间的模型来描述,包含初始状态、多个不同时间点下目标状态和影响系统变化的各种变量及其关系。

一、相关研究

国外的需求分析起源于EPS课程,相对成熟。Munby首先提出了著名的交际需求处理器,包含关键交际变量的一系列参数和个人信息、交际目的、目标水平等九个方面(Mundy 1978)。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需求分析不仅仅包括目标情境下的语言需求,还要关注如何帮助学习者成功达成目标需求(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Brown (2001)用系统的观点看待课程设置及其各个环节,从三个维度选取信息:情景需求和语言需求;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语言学习内容需求和学习过程需求。

国内的需求分析研究起步较晚,束定芳(2004)等学者认为,需求分析应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国内很多需求分析研究都基于此(陈冰冰2010;喻杰2010)。纵观现有的需求分析模式,它们大多有一些相似的局限性,在范式上注重探寻变量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假设在一个静态环境下来研究需求,不同程度上忽视或者弱化了语言学习中的各个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会发生变化,不能反映在一个时间点上所做出的需求分析结果的时效性,忽视了需求分析的非线性因素;此外,在内容上分别关注需求的某些方面,往往忽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动态系统理论简介

Larsen-Freeman认为语言是一种复杂自适应系统,包含众多不同元素,其连接方式各不相同且实时变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异构性、自适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与环境的联结性(Larsen-Freeman 2012)。在模型构建上,我们可以用状态空间的模型来描述一个复杂动态系统。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系统的状态变化可以由如下的状态方程表示:

X′= F(X,U)(1)

其中X是表征系统状态的状态向量在不同时间可以有不同取值(X1,X2,…,Xn),U是影响系统变化的输入向量,而系统下一时刻的状态X′是当前状态X和当前输入U的函数F。

三、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需求分析

语言的学习过程复杂、充满变数,符合动态系统的相关特征。语言学习动态过程就是系统从一个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状态转移过程。因此,可以借用公式(1)表达,该过程包括系统的初始状态X0、目标状态Xn、系统的输入向量序列U1,U2……,Un以及系统状态与系统输入之间关系F。因此,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语言类课程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明确目标群体如表1所示的几个维度的信息,进而建立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模型,也即表示系统状态变化的状态方程以及其解。

表1 :需求分析的分析对象

X:X表示语言发展水平的状态向量,它由一组具体的变量构成,比如以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来代表英语的水平。XD:XD表示学习者语言的当前水平。Xn:Xn表示学习者期望达到的目标水平。U:U是由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组变量所构成的输入向量,可以是学习者的动机、愿意投入的时间、学习方法等个人因素,也可以是教育政策、社会要求等社会因素。Ui:Ui表示输入向量在每时刻的取值,所构成的序列代表了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随时间的动态变化。F:F表示语言发展水平的变量与影响学习者学习的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

公式(1)也体现了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语言课程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该框架不仅体现了学习者学习水平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方便分析系统的动态轨迹,还为开展历时研究提供了基础。

四、小结及未来工作

本文提出了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语言课程需求分析的状态空间模式。在此模式下,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就是该动态系统从初始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系统状态转移过程。语言需求不仅受初始状态和不同时间点下的目标状态的影响,还受系统的状态变量与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各种输入因素之间关系的影响。此模式适用于多种语言课程,并方便分析系统的动态轨迹。

下一步我们将以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为研究对象,从现有的研究工作出发,分析研究表示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状态变量、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基于动态需求理论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方法。

引用文献

陈冰冰.2010.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120-123.

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喻杰.20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需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rown J.D.2001.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utchinson T,Waters A.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rsen-Freeman D., Cameron L.2012.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Mundy,J. 1978.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应对策略研究“三重”专项项目“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需求分析建模研究”(项目编号:2014-DC-021)的成果之一。

作者信息:喻杰:475000,河南开封,河南大学外语教学部阳捷:475000,河南开封,河南大学外语教学部13937821283@139.com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变量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