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梅雷迪思:从跨界合作到形成联合影响力需要什么条件?

2015-05-06徐会坛

中国慈善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慈善家非营利跨界

徐会坛

我们的三大使命分别是开展慈善与社会创新研究,促进学者、实践者、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提升慈善与社会创新的效率

金·梅雷迪思(Kim Meredith)

斯坦福大学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慈善家》:与企业、政府、学术机构等跨界合作以系统性解决大规模、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非营利机构的共识以及发展趋势。在你看来,跨界合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金·梅雷迪思:所有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教育、医疗、环保还是其他领域,都非常复杂,无法依靠单一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对应复杂的解决方案,所以,斯坦福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The Stanford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nd Civil Society)一直倡导跨界合作,并通过其官方出版物《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来助力其理念和实践的推广。我们的三大使命分别是开展慈善与社会创新研究,促进学者、实践者、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提升慈善与社会创新的效率。

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全凭自己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倾听非营利部门内不同机构、商业以及政府等不同层面的声音,并根据实际情况谋求合作。就拿学校来说,如果你想完善美国某个城市的教育体系,你需要不同的参与者,你需要学校、当地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不能置身事外,都要贡献资源,或者是创意,或者是资金,或者是知识,或者是时间,或者是领导力。 《中国慈善家》:跨界合作要取得成功,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金·梅雷迪思:在2011年《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的冬季刊中,有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题为《联合影响力》(Collective Impact),作者是马克·克雷默(Mark Kramer)和约翰·卡尼亚(John Kania)。跨界合作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人们聚到一起,分享资源,分工执行,但是,这就一定可以产生成效和影响吗?《联合影响力》提出了一个模式框架—关于合作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才能产生真正的、可持续的影响力。它提出,从跨界合作到真正形成联合影响力有五个条件,分别是:

1.议程一致。所有参与者共享变革的愿景,包括对准备解决的问题的共识,和对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商定等; 2.共同评估。所有参与的机构一起列出明确的、一致认可的评估指标,并在往后的合作中根据这些指标进行成效评估和汇报; 3.加强互动。跨界合作中的不同利益方要形成互动计划以协调一系列不同的活动; 4.持续有效地沟通。共同制定例会制度,组织所有参与者开诚布公地交流,建立信任的同时,也确保动机和目标的一致性; 5.形成骨干团队。他们从一开始就为共同确认的愿景及战略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包括调动资源、推进政策、制定共同目标、评估机制等。 《中国慈善家》:简言之,在联合影响力的模式框架里,不同的机构需要创建共同的目标、愿景,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战略,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机构都能够真正成为问题解决进程中的一部分,并且能够按照商定的战略为既定的共同目标贡献时间和资源。 金·梅雷迪思:对,例如改善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的问题,参与进来的每个机构都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政策制定者着眼于政策问题,社会学家专注于受众影响,商业领袖考虑资金投入,律师研究法律框架,等等。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携手同行,并且确立起彼此认可的评估机制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非营利机构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可以发挥的作用,往往是市场失灵的弥补者,或者政府工作的补充,弥合社会鸿沟。困难之处首先在于把合适的合作者凝聚在一起,共同描绘出工作的本质并就此达成共识。 《中国慈善家》:那么,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者呢? 金·梅雷迪思: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你需要基于自身使命来确立目标。在寻求合作的时候,非营利机构的领导者需要表明他们机构的使命是什么,他们如何达成目标,他们如何衡量自身成就,等等。

当一个企业或一个基金会想要为你的机构或项目提供支持的时候,你需要问一下自己,这是不是同自己机构的使命相符合?这是不是自己机构想要努力达成的目标中的一部分?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不是我们要做的”、“这与我们的使命有偏差”,那么,你一定要有敢于说出来的勇气。

同时,政府、企业、基金会等其他机构也应该试着了解一些特定领域的非营利机构,了解这些机构在做些什么,是否真的是自己有兴趣资助与合作的,等等。 《中国慈善家》:找到合作者后,系统化战略的制定,对于跨界合作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利益诉求的个人、组织和机构,要怎么做才能够有效地消除分歧、相互平衡以实现共同战略的制定呢? 金·梅雷迪思:从跨界合作到形成联合影响力,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你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让每一个希望参与进来的机构都能够发出声音,且彼此尊重和学习。必须完全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认可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例如提升我们所在城市的教育质量。那么,每个参与者都应该同意,我们希望下一代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更优秀的、能更好地生活和贡献的市民。这是大家决定跨界合作的基点。下一步就是要制定更为细化的目标、战略和效果评估机制。在沟通过程中,你可能不是每一个细节都能同意,但是,你是不是认可整体的大目标?有时候需要妥协,通过妥协找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消除分歧的解决办法。 《中国慈善家》:在制定战略之后,资助方、政策制定者、非营利机构等不同力量该如何维护好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可持续地推进跨界合作的目标实现? 金·梅雷迪思:当我们谈论跨界合作和联合影响力的时候,我们总需要不断地回过头来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困难重重。必须充分地意识到,在整个过程中,你需要耐心,需要用心倾听所有不同机构的意见。做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一个优秀的、能够有效地推动进程的领导者至关重要,他需要保证每一个参与进来的机构都专注于各自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在团队成员之间创造公开交流的氛围和树立起信任感,使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希望实现的目标前进。 《中国慈善家》:定期召开会议,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至关重要。 金·梅雷迪思:确实,合作各方需要定期召开会议,每个月或每个季度,所有参与者都要汇报工作进展和分享工作经验。通过这样的会议,参与者可能会发现他们偏离了目标,用了错误的战略来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以重新调整、重新回到轨道上。看起来好像是停滞甚至倒退了,但实际上是在推动整个问题解决的进程。这也有利于实现自我和相互监督。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你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之前没有预想过的困难和障碍,在会议上说出来,让其他伙伴帮助你打开新的视野,使你得以找到新的办法来克服和移除它们。此外,还要意识到大家有时候会意见不一致,这就更需要通过会议开诚布公地就此进行磋商,看看怎样才可以重新达成共识以继续前行。 《中国慈善家》: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如何能够在获得持续性资助和政策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运作节奏? 金·梅雷迪思:在美国,非营利机构比较独立,在有联邦政府之前,社会就可以自由地连结,非营利机构的发展与志愿精神及慈善资本的助力密不可分。时至今日,虽然有一些非营利机构会得到政府的资助或补贴,但是,主流还是依靠个人、基金会或一些热心于跨界合作的企业的捐助。但是,在中国,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的关系比较清晰,他们合作的机制也相对成熟。

商业合作方面,在美国,只有大约5%的慈善捐赠来自企业,80%来自个人,15%来自基金会。但是,据调查,中国约85%的慈善捐赠来自于企业,吸引企业的关注应该是中国非营利机构重点考虑的事情。所以,明确你要解决的问题、坚守你的机构使命,然后吸引能够与你结盟的合作者,无需担忧太多。

猜你喜欢

慈善家非营利跨界
跨界
跨界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跨界之道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俄罗斯修订《非营利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