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资对决,大都会歌剧院后院战云密布

2015-05-05谢朝宗

歌剧 2014年7期
关键词:演出季盖尔大都会

谢朝宗

美国歌剧界面临空前的危机,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纽约市歌剧团破产解散,虽不意外,仍然叫人震惊:原本也要步其后尘的圣迭戈歌剧团在换了新领导班子后还是只能说命悬一线。但一场有可能是极度的风暴,正在酝酿中——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的16个工会合约谈判。

过去几个月来,代表“资方”的剧院经理彼得·盖尔伯(Peter Gelb)和代表“劳方”的美国音乐家工会(American Guild of Musical Artists)的执行总监阿兰-高登(Alan Gordon),都以相当强硬的姿态,宣示“誓死一战”的决心。盖尔伯多次对媒体宣称,大都会入不敷出的财务极为危险,再不节流。“三五年后就会破产”。高登则是祭出罢工牌。表示宁可戏不上演。也不能退让。工会合约在7月3 1日到期,因此这个夏天,大都会歌剧院紧闭的大门后正是战云密布。

剧院方面指出,2012年度的总开支,已经达到3,2了亿美元:另一方面,该年度的观众数下跌,只有79%的卖座率,票房收益一共是9340万美元,只达到最高收入的69%。

盖尔伯在2006演出季正始接手工作后,因为他的锐意革新,曾吸引了不少好奇的观众,票房开始提振,在2008-09演出季一度达到88%,是大都会近年来最高的纪录,可惜后继无人,此后就开始下跌。

歌剧这种高成本的小众艺术,在美国光靠票房是无法平衡的,只有靠募款才能支撑得下来。而盖尔伯在这方面的本领,已经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但他承认,歌剧院董事会及捐款大户告诫他。没有办法无止尽增加捐款额,他得要想办法抑止开支方面的继续上涨。盖尔伯指出,大都会预算的2/3,是工资(包括独唱演员)及员工福利,所以节流非要从这方面下手,其目标是要工会接受约16%的裁减。

工会则提出另一套数字计算的方式。他们说前任经理约瑟夫·沃尔佩(Joseph Volpe)临走前的年度预算是2.9亿美元,盖尔伯不到10年增加了1/3,因何而来?有没有不需要的浪费?剧院应该彻底检查一番。工会更把矛头指向盖尔伯引以为傲的新制作,指其数目由每季4个增加到6或7个,是否适当?未来新制作钱怎么花,工会也要参与决策。

这些孤立的数字,外人既不知其来龙去脉、如何算出来的,当然也没法去正确解读其意义。盖尔伯和高登近来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其所讲的话,看似没有退让空间,其实也是“心战喊话”的战略手段,不能完全当真。

例如,工会说新制作花费太大,剧院就指出,新制作通常是由专门的募款所支付,一出一进相互抵消,对预算平衡的影响不大。工会还挑刺《伊戈尔王》里的罂粟花布景,指为达导演要求而专门定制的花海造价高达16.9万美元。剧院则指出,这片花海构成该幕剧整个的布景。不能算贵。

剧院为了显示对待员工不薄,则是抛出一个合唱团员平均薪水20万美元的数字,就算减掉16%,还有16万美元。但这也是一个无法比较的数字。因为大都会是全世界演出最频繁的歌剧院之一,每季从9月底到5月,季度长达8个月,大多数时间每周7场(周六2场,周日不演),总场次超过200场,剧目超过25个,而且每晚剧目不同,其合唱团员和管弦乐手的负担远重于美国任何剧团。相比之下,芝加哥和洛杉矶歌剧院,每季剧目都在10个以内。总演出场次不到大都会的1/3。

另一个让人难探其究的原因是剧院预期裁减幅度,并非是单纯地从减薪来达到,而主要是通过改变所谓“工作规定”(workrule)及福利计算的方式而达到。这通常指的是加班时计算的基准、保险费、退休金责任分担、休假时间等。盖尔伯指出,合唱团和乐团有每周只能演4场的保障,造成庞大的超时加班费开支,他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重新定义这“4场”的计算方式。

对大都会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这个保障正是工会上一次“罢工”争取来的,1980年演出季前3个月的演出,正因为合约谈不拢而取消。这个权益既是经历如此·惨痛的代价才争得的,工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不过仔细推敲两方喊话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一些大都会近年来面对的挑战。

比如工会指出,自从开始高画质数字电影转播,布景和服装的制作,都要比从前困难得多,因为过去观众在剧院看演出,座位与舞台有相当的距离,只要大概有模有样就成了。但现在摄影机镜头一拉近,那就得做到事无巨细,任何一点细节都不能疏忽。如果书架上有一排书,那就得做到连书名、所用的字体都得要符合剧中人的时代背景;如果是服装,每一条丝带、每一条缝线,都得紧紧密密,像过去为求方便,常以拉链或胶布做接合的方式,现在就再也用不得了。

大都会的实况高清电影转播,是盖尔伯各项创举中最成功的,各大歌剧院争相仿效,这不但奠定了大都会在世界歌剧界的龙头地位,还成了一项生财工具,每年有1000万美元的盈余。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盖尔伯刻意低估了高清电影转播的成本,把一些因为转播才需要投入的花费,算到剧院演出的账上。工会所言,与此不谋而合。

但是对大都会乃至美国歌剧的未来更具有指标意义的,是盖尔伯对开发潜在观众的看法。他最近对不同的媒体都说,歌剧是一个小众的艺术,欣赏的人很有限,而且会愈来愈少,大都会通过新的制作和电影转播。已经吸引了最大数量的观众群,要想再增加,是很困难的。他甚至承认,高清电影转播可能侵蚀了一部分现场观众,这些住在纽约附近的观众,为求方便,选择进电影院而不进歌剧院。

他这个说法与他刚上任时的豪言壮语大不相同。他当时意气风发地说,大都会的问题在于其与纽约的文化风潮脱节,通过创新的制作,可以让大都会重新成为纽约文化人的汇集点。

如今换了哀兵之言,或许有博取大众同情的企图,但观众数字的下跌,似乎也有些事实根据。大都会歌剧院可以容纳4000人,要场场满座,一年难过一年。如果市场真的已达到饱和点,紧缩成本就是生存的唯一之道。这场劳资大对决,能不能在9月演出季开幕前化弭,歌剧迷都悬着一颗心。

猜你喜欢

演出季盖尔大都会
2021年“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母亲的影子
演藏戏·促非遗扶贫——2019年藏戏演出季完美落幕
迷雾中的盖尔玛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盖尔玛 百年老企转战直销
我的食物大都会飞
Zootopia 《动物大都会》
过膝伞裙 大都会女孩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