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效应视角下技术标准的共存均衡与兼容性技术研发创新策略
——防降价均衡博弈分析①

2015-05-04王硕杨蕙馨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效用利润

王硕,杨蕙馨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网络效应视角下技术标准的共存均衡与兼容性技术研发创新策略
——防降价均衡博弈分析①

王硕,杨蕙馨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通过防降价均衡分析研究了标准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重点分析了网络效应系数、兼容度和异质性消费者规模对技术标准生产企业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的标准创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标准生产企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随着厌恶系数以及本方与对方标准兼容系数的增加而提高,与网络效应系数的关系取决于本方兼容度和异质性消费者规模,提高本方标准的兼容性是弱标准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重点。

网络效应;技术标准;防降价均衡;兼容性

随着众多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技术标准*所谓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定文件”。根据Blind对标准的分类,按照服务对象,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其中,技术标准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此时标准不仅是一套众所周知的生产规则,而且开始包含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利,这使得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发生变化。Kindle Berger认为,现代技术标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但因为大量嵌入专利而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因此,有学者认为技术标准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属性[1]。掌握技术标准内嵌核心技术的企业可以凭借专利资产影响和控制标准使用者的生产,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一过程加强了他们进行技术专利标准化的激励。Levin和Kortum等通过研究专利情况提出“专利悖论”[2,3],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现代高科技企业不遗余力地将研发创新成果申请为专利(形成专利丛林),并努力将所持有的技术专利嵌入行业标准,是为了获得产业领导地位,排斥、弱化甚至孤立竞争对手而采取的竞争战略行为。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标准的网络特性(网络外部性)使其影响范围超出了使用企业自身的生产作业范畴。参与标准竞争的企业有动力从一开始就极力扩大其标准在市场中的覆盖范围,并通过对其他标准的兼容性选择和多渠道的营销努力影响用户预期。随着用户安装基础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使用该标准产品获得更多效用,并对其未来做出正面预期。当用户规模扩张到临界容量时,用户规模效应就会被触发。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系列过程一方面降低了现有产品的使用成本,提升了其价值;另一方面转移成本的存在使得用户将被锁定于某个特定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规范。对于提供产品并推广技术标准的在位企业而言,这一过程巩固了其市场垄断地位,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推高了市场进入壁垒,从而使之可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掌握标准制定和推广主动权的企业(主导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战略优势实现“赢者通吃”。可见,网络效应是技术标准的重要属性,也是技术标准竞争的作用机理,它使技术标准的市场竞争局面更为复杂。

1 网络效应视角下技术标准竞争的复杂性

根据Katz和Shapiro的观点,网络效应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4]。直接网络效应实质上是一种“需求方的规模效应”[5]。在一个具有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中,一个消费者得自某种商品的效用取决于消费该商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需求曲线完全不同于标准的需求曲线。当网络规模较小时,边际消费者*边际消费者是指当市场价格为p时在购买与不购买之间无差异的消费者。换句话说,边际消费者对商品的支付意愿等于价格。的支付意愿较低,因为他能够联系的其他人数量少;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对商品评价较高的人已经参与进来,边际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也较低,因此需求曲线呈上凸形状。此时,可能存在三种均衡状态,即网络规模为零、小规模网络和大规模网络[6]。对市场进行动态分析可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出现干扰因素打破均衡状态的情况。这种“干扰因素”可能是源自企业的某种战略实施或营销努力,也可能是某些随机事件和不可预测因素。这些因素使商品的平均成本逐渐下降,扩大了进入网络的消费者数量,当网络规模扩大到临界容量时,系统将快速上升为高水平均衡,即出现安装基础的“起飞”*Golder和Tellis将“起飞”定义为技术(产品)销售突然增加,并将之作为技术(产品)引入期与成长期的分界点。[7]。美国传真机的案例[8]、标准键盘的案例[9]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案例[10]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间接网络效应主要源于供给方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硬件/软件范式中,硬件需求量的增加带来软件需求量和品种的增加,不仅摊薄了软件研发创新的先期成本,而且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领域,消费者享有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的双重好处,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同类产品技术标准和互补性产品技术标准的协调才能实现。熊红星认为,这种复杂性决定了绝大多数垂直网络标准竞争中的均衡不是唯一的,竞争的结果可能产生唯一的市场标准(即市场过度标准化),也可能出现多个标准并存(即市场标准化不足)[11]。邢宏建将网络效应异质假定和非对称兼容纳入同一模型,在线性网络效应的假定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竞争网络获得的稳定“共存均衡”[12]。

不仅如此,消费者异质性偏好和产品差异化催生了技术标准领域的模块化设计方式。要实现模块化,就需要彻底改变传统产品概念,将产品定义为一套复合功能组合和用户问题解决方案,按照功能结构对产品进行分解、组合和封装[13],同时对模块化的“设计规则”效率条件进行分析,即设计规则必须使分解后的专业化收益大于引致的交易费用[14]。系统产品的提供者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倾向于将各类功能模块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和技术规则的要求进行排列组合,那些“小而精”的功能模块具有更多的嵌入机会。目前越来越多的标准主导企业选择建立技术标准联盟,以分散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规制风险。技术标准联盟扩大主导企业的影响力,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但是,联盟企业可能存在“多属”问题[15]、企业间利益协调困难等因素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标准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

2 模型的基本假定

如上所述,造成技术标准竞争过程复杂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标准具有网络性和消费者具有异质性偏好。Shy证明了在此环境下Nash-Bertrand均衡是不存在的[16]。本文以防降价均衡(undercut-proof equilibrium)作为一种替代研究方法,做出相关基本假定。

2.1 消费者的相关假定

(1) 消费者偏好的网络效应

为了简化模型,只考虑直接网络效应存在的情况。根据Katz和Shapiro的观点,如果某种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效用随该产品用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种产品就具有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因此,当消费者使用某技术标准时,其效用包括两部分——基本效用和网络效应带来的效用。基本效用是指消费者独立使用标准时的效用,如标准化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产品质量提升等,是技术标准优化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结果,本文称之为基本效用项,用β表示。网络效应带来的效用如前文所述,本文称之为网络效应项,用q表示使用者数量,并假定网络效应项是q的函数α(q)*对α(q)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Author认为网络效应可能为正向(α′(q)>0)、负向(α′(q)<0)和零(α′(q)=0),并发现在正向网络效应下用户将被锁定于某个由一系列“历史事件”导致的技术标准,即所谓存在标准形成的“路径依赖”。Clements则认为网络效应经常表现为规模报酬不变(α″(q)=0)和规模报酬递减(α″(q)<0)。为了使消费者效用函数为线性函数,本文假定网络效应带来效用的函数也为线性函数,用α表示网络效应系数,反映安装基础的增加对效用的影响。。

参考Shy的解释[17],本文认为: 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竞争性标准时,网络效应系数反映了用户对各标准安装基础差异的敏感性。换句话说,网络效应系数高,表明用户更“厌恶”用户数量小的技术标准,“喜好”用户数量大的标准,对技术标准间用户规模的差异反应激烈;网络效应系数低,表明用户对技术标准之间用户规模的差异反应温和。

(2) 兼容性

当市场中存在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时,用户除了可从本标准的网络中获得效用,而且可从其他标准网络中获得效用。本文进一步将网络效应项分为本网络效应项和兼容网络效应项。这种兼容性来自标准中存在的相似的、通用的或可移植的技术元素。假定技术标准B中有ρA(0≤ρA≤1)比例的技术元素可在技术标准A中使用,则技术标准A对技术标准B以兼容度ρA部分兼容。当ρA=0时,技术标准A对技术标准B不兼容;当ρA=1时,技术标准A对技术标准B完全兼容。需要说明的是,兼容度不一定具有对称性,即不一定满足ρA=ρB。可认为兼容度是标准生产企业对对方标准的一种技术迎合,即向对方技术路径偏移。是否选择兼容、兼容度的大小则由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3) 预期与协调

潜在消费者根据对技术标准未来安装基础的预期做出选择。在比较静态分析中,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且具有完全信息。Katz和Shapiro将这种预期称为“可实现预期”。Shy引用“完美洞察力(perfect foresight)”[18],假定消费者能够正确预测某一产品未来的用户数量。通常假定完美洞察力与协调相联系,视之为所有消费者都一致同意是否购买。

消费者的正确预测和有效协调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极大降低,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助于相互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其次,消费者的网络联系加强,彼此间互通信息,协调过程更为高效,如通过网络社区召集大量消费者进行团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企业有动力及时发布准确的产品信息,如目前许多数码产品企业对即将上市的新产品进行“预先发布”或“预售”,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并做出有关产品时间和质量的承诺的目的是将之提前锁定。一旦承诺落空,发布的产品将沦为“雾件”*经过预先发布却迟迟未能按照承诺上市,甚至销声匿迹的新产品通常被称为“雾件”(vaporware)。,信誉和口碑也会遭受极大损失[19],因此企业不敢冒风险传递虚假信息。基于此,本文假定消费者具有完美洞察力且没有协调失败。

2.2 企业生产假定

(1) 生产成本与企业利润

技术标准作为一种产品服务的生产作业规范,具有与信息产品类似的成本特征,即固定成本很高、边际成本很低。由于内嵌了大量技术专利,因此研发创新费用、技术转让费用、技术许可费用、专利申请费用等都应作为制定技术标准的固定成本。鉴于此,本文假定技术标准生产企业的成本只包含固定成本f,企业的收入为标准价格p与安装基础q的乘积,即企业利润函数为π=pq-f。

(2) 标准的技术假定

本文首先假定标准的技术水平是外生给定的,因此可将技术标准的基本效用参数β、网络效应参数(线性)α和兼容度ρ看作外生变量。随着分析的深入,逐步放松这一假定。

3 技术标准的共存均衡分析

3.1 消费者效用函数

图1 水平网络条件下存在消费者偏好异质的双寡头模型

假定在一个由技术标准A和技术标准B(分别简称标准A和标准B)构成的双寡头竞争市场(如图1所示)中有两类消费者,他们分别定位于两个标准,其数量分别为ηA和ηB,每个消费者只购买一个产品。标准A和标准B的基本效用参数分别为βA和βB,其内部网络效应系数分别为αA和αB,其兼容度系数分别为ρA和ρB,且ρiαi<αj(i,j=A,B),即兼容性带来的效用小于两标准内部网络带来的直接效用。标准A的价格和标准B的价格分别为pA和pB,两个标准的提供企业(分别简称标准A生产企业和标准B生产企业)的销售数量(安装基础)分别为qA和qB、其利润分别为πA和πB。如果消费者选择了另一个标准,那么就会有δ的效用损失。在Hotelling模型中,将δ作为直线城市之间的距离,是计算交通成本的重要参数,本文将之作为外生变量来衡量负品味参数或运输成本参数,并规定不同的技术标准对消费者的影响比基本效用差异和网络效应带来效用差异之和的影响更大,即定位于标准i的消费者转而使用标准j的转换成本满足

其中,i,j=A,B且i≠j。

定位于标准A和标准B的消费者的效用分别为

因此,当两类消费者以纯策略选择标准A和标准B时共有4个策略集。在消费者异质性偏好环境下,可能有3个均衡状态——{(A,A),(A,B),(B,A)}。对应的收益矩阵如图2所示。

图2 A类消费者与B类消费者的效用矩阵

3.2 企业的防降价策略

下面寻求构成防降价均衡的一组价格。首先对降价进行定义,以考察降价发生时相关标准的用户规模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在前述初始条件下,有i,j=A,B且i≠j,如果pi

当等式成立时,可解出均衡价格:

图3 标准A与标准B的价格调整曲线

3.3 均衡的达成

(1)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Ⅰ的均衡过程

图4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Ⅰ的均衡过程

(2)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Ⅲ的均衡过程

图5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Ⅲ的均衡过程

(3)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Ⅱ的均衡过程

图6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Ⅱ的均衡过程

(4)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Ⅳ的均衡过程

图7 价格初始状态在区域Ⅳ的均衡过程

3.4 对称用户偏好的均衡分析

本文将分析的重点放在技术标准网络效应对均衡结果的影响上。对上文做出补充假定: 假定两标准的基本效用项相同,即βA=βB=β,则技术标准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各网络内部用户产生的网络效应;网络间兼容产生的网络效应。另外,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假定定位于两个不同标准的消费者的人数相当,且每个消费者只购买一个产品,即ηA=ηB=η,消费者的总规模为2η。将之带入均衡方程组,则有

可知

因此,由均衡价格确定的利润水平为

可知

综上所述,可得到以下命题:

当消费者偏好呈网络效应时,对于竞争性技术标准:

第一,价格和利润水平随本标准网络效应系数的增大而提高,随对方标准网络效应系数增大而降低;

第二,价格和利润水平随双方兼容系数的增大而提高;

第三,价格和利润水平随厌恶参数的增大而提高;

第四,价格随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降低,利润与消费者人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第二点显示: 无论本方兼容度的提高还是对方兼容度的提高都会提升技术标准的价格和生产企业的利润。实际上,本方网络效应系数无法单独影响本方标准价格和利润,只能通过对竞争方标准进行兼容发挥作用——这一结果只有在双方的异质性消费者规模相等时才成立。尽管企业的市场并不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出发点,但是社会福利的变化经常引起社会管理者的关注,招致政府、社会舆论、行业协会等的调查和规制[20],需要企业在决策时予以考虑。本文将社会福利定义为

在均衡状态下,有

可知,竞争标准任何一方的基本效用、网络效应系数、兼容系数的增加都会提高社会福利。

3.5 非对称用户偏好的均衡分析

本节考察异质性消费者的规模对竞争均衡的影响。本文将异质性消费者规模相对大的技术标准简称为“强标准”*此处区别于“强势标准”。强势标准是指产业多标准并存的市场中占有优势的标准,这种优势源于安装基础或用户预期等。[21],将另一方简称为“弱标准”。

仍令βA=βB=β。设置参数λ,满足0<λ<2。假定定位于技术标准A的消费者数量为λη,定位于技术标准B的消费者数量为(2-λ)η,则消费者的总规模仍为2η。

显然,如果0<λ<1,标准B为强标准;如果1<λ<2,标准A为强标准;如果λ=1,则双方规模相当,为对称规模,分析如前文。

将ηA=λη,ηB=(2-λ)η带入均衡价格方程组,则有

当标准A为强标准(标准B为弱标准)时1<λ<2,可得

当标准A为弱标准时(标准B为强标准)时0<λ<1,可得

图的三维曲面图

达到均衡时,双方利润为

当标准A为强标准(标准B为弱标准)时1<λ<2,可得

当标准A为弱标准时(标准B为强标准)时0<λ<1,可得

图的三维曲面图

综上所述,可得到以下命题:

当消费者偏好呈现网络效应且规模不对称时,对于竞争性技术标准:

第一,无论本方标准兼容系数还是对方标准兼容系数的提高都会提升本方标准的价格和利润水平。

提高本方兼容系数可令本方消费者从对方标准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大效用,提升了标准对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价格使用这一标准;对方兼容系数的提高则提升了整个技术标准网络(包含标准A和标准B)的网络效应,也能够提升消费者的保留价格。

第二,价格和利润水平随厌恶参数的增大而提升。

当标准产品之间的差异增大时(厌恶成本增加),偏好于某标准的消费者的转移成本更高,实际上使标准生产者在某特定市场中获得了一定的垄断力,从而可以索取更高价格、获得更高利润。在标准竞争实践中,企业提高消费者转移成本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 提供免费或低价格的培训服务,令标准使用者尽快适应标准的技术特点;引导消费者购置高价值的配套设备和互补软件,目的在于通过增加这些专用性资产使之对本方标准更加依赖,尤其是这些技术标准的提供者在“锁定”消费者后,可以通过不断进行标准更新和技术升级来从使用者处获得更多利润。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贝尔大西洋公司购买了AT&T的5ESS数字转换器,并为此购置了价值30亿美元的传输系统和其他设备。虽然贝尔大西洋公司在竞争初期依靠5ESS的先进技术打败了北方电讯(Northern Telecom)和西门子(Siemens),但是很快就发现自己已被牢牢锁定在AT&T的操作系统和界面上,以至于当需要服务升级和技术改良时必须与AT&T进行协商,并向之支付巨额费用(如要获得“声音拨号”服务就需支付800万美元)。显然,贝尔大西洋公司因巨额“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被“敲竹杠”(hold up)。

参考Shy的解释,网络效应系数实际反映了用户对各标准安装基础差异的敏感性。对于强标准,网络效应系数的提高会强化消费者对规模优势的偏好。换句话说,对规模更敏感的消费者更加偏好规模大的一方。同样,对于弱标准,网络效应系数的提高令消费者对安装基础的差异更敏感,从而更“厌恶”本方在用户规模方面的弱势地位。因此,本方网络效应系数越高,本方与对方规模的差距就越大,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越低,其支付意愿也越低。但是,兼容性也对网络规模的弱势带来一定补偿: 当兼容系数达到一定数值时,兼容性带来的效用*由ρi,αi和对方规模(2-λ)η决定。足以超过网络规模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发现,此时规模差距越大,本方网络效应系数越大,兼容性带来的效用越大,企业可索取更高价格。

第四,当消费者总人数较少时,价格和利润与异质性消费者所占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消费者总人数较多时,价格和利润与异质性消费者所占比例之间呈正U型关系。

本文认为,上述现象同样是由消费者对网络规模差异的偏好和兼容性对效用增加的贡献两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在消费者总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兼容对方标准网络而获得的效用也较小。当技术标准为弱标准时,网络规模的差异带来本方消费者的负向偏好,此时增加λ将减弱这种负向偏好,对价格和利润产生正向作用。同时,(2-λ)η的减小使兼容对方标准的效用降低,对价格和利润产生负向作用。当λ较小时,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推动价格和利润升高;当λ较大时,正向作用小于负向作用,推动价格和利润降低,从而形成倒U型非线性曲线。同理可知: 在消费者总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当λ很小时,λ的增加而损失的效用ρiΔλη更高,此时价格和利润将随λ的增加而递减;当λ较大时,继续增加λ增大了本方消费者对优势网络的支付意愿,其幅度高于因此而损失的兼容对方标准的效用,此时价格和利润将随λ的增加而递增,从而形成正U型非线性曲线。

4 技术标准兼容性研发创新投资决策

从上文分析可知,提升本技术标准与对方技术标准的兼容系数能够提高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而提升本标准网络效应系数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使本方消费者对规模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对于弱标准生产者,这种敏感性的增强会降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因此必须以更低的价格留住他们;对于强标准生产者,这种敏感性的增强反而强化了对消费者的锁定,令之能够索取更高价格。

第二,消费者得自兼容性的效用会加强其支付意愿。在本例中,这种效用由ρi(2-λ)αi刻画。显然,本方网络效应系数的提高会增加这种效用,标准生产者同样可以增加利润。那么,标准生产企业如何对技术标准的研发创新投资做出最优决策,特别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研发创新预算进行合理分配呢?本节将讨论这一问题。

4.1 标准的技术内生性补充假定

假定1: 参与企业主要依靠自主研发创新对标准进行技术创新,包括对标准的网络效应系数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对标准的兼容度方面的技术创新。将标准的技术进步归因于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努力,不考虑联合研发创新或研发创新卡特尔(research joint venture)的情况。

假定2: 企业能够通过增加研发创新投资提升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强度,且研发创新投入呈边际报酬递减特征。假定研发创新产出函数为

此处,xi(xi≥0)表示企业i用于技术标准网络效应系数方面的研发创新投资,其产出为网络效应密度αi(xi);i(ωi≥0)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本参数,可表示为企业网络效应创新的研发创新效率。需要说明的是: 技术标准研发创新过程往往具有技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对研发创新的相关决策[22],因此ωi实际上暗含了研发创新投资的成功率或期望产出的相关参数。通过上述函数设置可知

即网络效应系数为研发创新投入的增函数,企业在此方面的投入越多,则网络效应系数越大。研发创新效率越高,投资产生的网络效应越大。另外,

即研发创新投入函数呈边际效用递减趋势,符合企业成本产出函数的一般规律。

假定3: 企业能够通过增加研发创新投资来提升技术标准的兼容强度,即给定双方安装基础和网络效应系数,本方标准消费者能够从对方标准消费者处获得更多效用,且研发创新投入呈边际报酬递减特征。假定研发创新产出函数为

此处,yi(yi≥0)表示企业i用于技术标准兼容性方面的研发创新投资,其产出为网络效应密度ρi(yi);ρi(yi)的最小值为0,表示标准i的使用者无法从对方标准安装基础中获得网络效用,当yi→+∞时ρi(yi)→1,即假定标准i与对方标准完全单向兼容的成本为无穷大。可见,此处并未考虑与对方标准完全兼容的情况。事实上,对技术研发创新成果的保护和专利制度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全面而真实的产品技术信息,企业往往难以做到完全的无缝兼容。υi(υi≥0)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本参数,可表示为企业兼容性创新的研发创新效率。与ωi相似,υi也暗含了研发创新投资的成功率或期望产出的相关参数。通过上述函数设置可知

即兼容性为研发创新投入的增函数,企业在此方面的投入越多,兼容性系数越大。研发创新效率越高,投资产生的兼容度越高。另外,

即研发创新投入函数呈边际效用递减趋势,符合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身特点。

假定4: 前文已假定技术标准研发创新企业的成本只包含固定成本fi,此处进一步假定固定成本只由用于提高标准网络效应系数的研发创新投资和用于提高兼容度的研发创新投资构成,同时假定企业i总投资额(研发创新预算)为Mi,即

fi=xi+yi=Mi

4.2 技术内生情形下标准生产企业研发创新投资博弈过程

在技术内生情形下,竞争企业在研发创新阶段和产品价格竞争阶段均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研发创新预算分配方案。

第1阶段: 企业选择最优定价。

根据前文分析,在UPE状态下,两企业进行价格竞争。令xi=Mi-yi,得到如下均衡利润:

第2阶段: 企业选择最优研发创新投资组合。

以技术标准A为例,分析企业的最优研发创新投资组合。求均衡利润函数对yA的导数,得到一阶条件:

此时,

图三维曲面图

如图10所示,兼容性研发创新的投资数额随着υA的上升而下降,表明企业研发创新系统效率的提高可以节约宝贵的研发创新资金。一方面,研发创新系统效率取决于研发创新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研发创新设施软硬件水平和创新激励制度等因素,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内生形成的,兼具发展性和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与标准兼容性相关的研发创新效率还涉及对对方技术特性的掌握和消化吸收,通过整合双方技术能够快速实现标准网络间的对接,以获得更高收益。

同时,当标准A生产企业的异质性消费者数量(标准A用户基础)较小时,企业应以提高标准的兼容度为主要研发创新方向。尽管此时提升本网络效用系数也很重要,但是通过提高兼容水平来从对方网络中获取效用的做法更为理智。随着本方用户基础的提高,从对方用户基础获得网络效用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此时企业应逐步削减在兼容性方面的投资,而转向提升本网络效应系数。当λ→2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被囊括在标准A的用户基础中,本网络通过与对方网络兼容而获得的效用微乎其微,A企业可以停止对提升兼容度的投资,而将资源转向本网络效应系数的技术研发创新。

理论上讲,已有学者在研究标准竞争下的企业行为时集中于探讨企业是否选择兼容(双向兼容、完全兼容或完全不兼容)的问题。Katz和Shapiro认为,声誉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倾向于不兼容,而声誉和实力较弱的企业倾向于兼容。Malueg和Schwartz进一步认为,拥有最大安装基础的企业选择与其他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不兼容,因为这会使消费者意识到互不兼容的网络进行竞争比单一垄断的网络更有积极意义,优势企业可以据此进一步扩大安装基础并吸引新用户加入[23]。Shy的研究表明,小企业经常主动与大企业产品网络兼容,通过“搭便车”维持本方的安装基础。由此可见,本文在技术标准兼容性研发创新方面的投资选择分析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证据。

5 结论

本文首先探讨了技术标准竞争的复杂性,使用防降价均衡研究标准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重点分析了网络效应系数、兼容度和异质性消费者规模对技术标准生产企业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的标准创新策略。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对称标准网络,生产企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水平随着本标准网络效应系数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对方标准网络效应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对于异质性消费者规模大体相当的竞争性标准,增加本标准的网络连接效率非常重要。无论是本方兼容度的提高还是对方兼容度的提高都会提升技术标准的价格和生产企业的利润,保持一定开放性甚至主动寻求与对方网络兼容有利于从市场共存中获益。产品异质性的增强提高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使标准生产企业能够谋求更高的价格和利润。消费者总规模的增大为标准扩散提供了市场,能够提升企业利润,但同时令竞争加剧、企业均衡价格降低,当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受价格降低的影响,企业所获得的总利润反而下降,因此标准生产企业的利润与消费者总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

第二,对于非对称网络的分析表明: 无论是本方标准兼容系数还是对方标准兼容系数的提高都会提升本方标准的价格和利润水平,且价格和利润水平随厌恶参数的增大而提高。但是,网络效应系数的影响较为复杂: 对于强标准,提高本方网络效应系数能够提升价格和利润;对于弱标准,只有当兼容系数达到一定水平时,提高网络效应系数才有利可图,因此弱标准生产企业更需提高本方标准的兼容性。当消费者总人数较少时,价格和利润与本方异质性消费者所占比例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消费者总人数较多时,价格和利润与异质性消费者所占比例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其中包含了本网络效应项和兼容网络效应项随消费者规模的变化而此消彼长的作用过程。

第三,技术标准生产企业用于兼容性研发创新的投资数额随着研发创新效率的上升而下降,可见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技术研发创新系统能够快速实现标准网络间的对接以获得更高收益。但是,兼容性研发创新的重要性随着本方消费者规模比重的提高而下降,拥有强大安装基础的企业可以减少在此方面的投入,但是推出弱标准的企业提高本方标准的兼容性是重中之重。该结论对于作为后发者和挑战者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中国本土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李保红,吕廷杰.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5-28.

[2] Levin R C.Appropriability,R&D spending,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2): 424-428.

[3] Kortum S,Lerner J.Stronger protect ion or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hat is behind the recent surge in patenting?[J].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1998(48): 247-304.

[4] Katz M L,Shapiro C.Product compatibility choice in a market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86(38): 146-165.

[5] 朱彤.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1): 60-64.

[6] Varian H R,Repcheck J.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M].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2010.

[7] Golder P N,Tellis G J.Will it ever fly?Modeling the take-off of really new consumer durables[J].Marketing Science,1997,16(3): 256-270.

[8] Economides N.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14(6): 673-699.

[9] David P A.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2): 332 -337.

[10] Liebowitz S J,Margolis S E.Winners,Losers,and Microsoft[M].Oakland,Calif: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1999: 1-35.

[11] 熊红星.网络效应、标准竞争与公共政策[D].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2005.

[12] 邢宏建,臧旭恒.网络标准竞争的共存均衡与厂商的兼容策略[J].南开经济研究,2008(1): 96-111.

[13] Langlois R N.Modularity i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2,49(1): 19-37.

[14] 娄朝晖.网络产业技术标准: 研究进程及拓展空间[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44-50.

[15] Choi J P.Tying in two-sided markets with multi-homing[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10,58(3): 607-626.

[16] Shy O.Technology revolu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14(6): 785-800.

[17] Shy O.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8] Schotter A.Selected Economic Writings of Oskar Morgenstern[M].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76: 169-183.

[19] 张丽君.新产品预先发布对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影响: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4): 83-91.

[20] 曲振涛,周正,周方召.网络外部性下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与规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4): 120-129.

[21] 夏大慰,熊红星网络效应、消费者偏好与标准竞争[J] .中国工业经济,2005(5): 43-49.

[22] 李薇,邱有梅.基于纵向合作的技术标准研发决策分析[J].软科学,2013(6): 48-52.

[23] Malueg D A,Schwartz M M.Compatibility incentives of a large network facing multiple rival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6,54(4): 527-567.

Coexisting Equilibrium of Technological Standard and Strategy on Technology R&D Innovation with Compatibility: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Undercut-Proof Equilibrium

Wang Shuo,Yang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supplying standards by using undercut-proof equilibrium,and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effect coefficient,compatibility degree and consumer’s heterogeneity on equilibrium price and profit,and discusses thes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The result shows as follows: the equilibrium price and profi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gust coefficient and opponent compatibility degree,whi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own network coefficient depends on own compatibility degree and the scale of heterogeneous consumers.Therefore,the enterprises supplying disadvantaged standard should focus on their own compatibility d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effect;technological standard;undercut-proof equilibrium;compatibility

王硕(1981— ),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标准竞争和技术标准创新。杨蕙馨(1961— ),女,河北邢台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 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企业战略管理。

F270

A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效用利润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观念新 利润丰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