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的筛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2015-04-29周龙峰王守恒尹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周龙峰 王守恒 尹军

摘要:通过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身体功能的测试,介绍功能动作筛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数据的分析,总结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身体功能特征及薄弱点。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总体表现为:胭绳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较高;肩关节内旋、后伸及内收能力较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及核心区稳定性较弱。FMS测试分值与专项训练相关度较高。国击剑优秀运动员身体对侧筛查中,身体两侧不平衡明显。表明击剑项目是身体两侧不平衡项目,综合表现为双腿、双肩及躯干的不平衡。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不平衡案例中,持剑手与同侧脚过栏架步能力、同侧肩关节灵活性相关,与对侧脚直线弓步能力相关,与两侧直腿上举能力、旋转稳定性能力相关度不高。

关键词: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身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G81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3-0276-06

文献标志码:A

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movementscreen)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矫形专家Graycook等设计的一个基于基本动作模式来预测运动风险的筛查系统,简称FMS,是通过运动员7项基本动作的完成情况,评定运动员的身体基本功能状况。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的FMS测试,介绍FMS测试的基本流程及方法,分析运动员处于较高受伤风险可能的危险信号和代偿动作,确认运动员身体的薄弱环节,并据此为运动员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此次测试对象为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测试时间在国家击剑队大集训期间。由于此次集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比赛选拔国家击剑队2016年里约奥运会各剑种的教练员及运动员,对教练员、运动员意义重大,故集训几乎聚集了中国击剑现有的所有优秀运动员。

1功能动作筛查方法分析

功能动作筛查包括7个动作:深蹲、过栏架步、直线弓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上举、躯干稳定推和旋转稳定性。每个动作3分,共21分。3分表示能按标准完成动作;2分表示有代偿的完成动作;1分表示不能完成动作;O分表示动作完成过程中伴随疼痛。测试时,要求被试者没有进行热身活动。每个动作连续3次,如果前面动作达到3分,后面动作可以免除。如果3次测试成绩不一致,则取最低得分。同一动作如果两侧分数不一致,则取最低分。

1.1深蹲动作

深蹲动作目标: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及身体对称性,筛查双髋和双肩在对称姿势下,肢体的伸展能力。

深蹲动作流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以相同间距握杆(肘与杆成90°);然后,双臂伸直将杆举过头顶,双脚下蹲至深蹲位,动作过程中保持双脚后跟着地,连续进行3次动作。能按标准完成动作,计3分;动作不能完成,可在脚下垫高5cm,宽15cm物体,再次进行3次动作。能按标准完成动作,计2分。不能按标准完成,计1分。不论动作得几分,动作过程中产生疼痛,计O分。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1及图1和图2。

1.2过栏架步动作

过栏架步动作目标:测试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两边的活动度和稳定性。筛查人体单腿站立姿势下的稳定性、控制能力及人体迈步和大步行走时的力学结构。

过栏架步动作流程:运动员双足并拢,足尖贴紧栏架。调整栏架高度,使其与运动员胫骨粗隆同高。运动员双手握杆至于颈后肩上,缓慢抬起一腿跨过栏杆,并以足跟触地,同时支撑腿保持直立,重心放在支撑腿上,缓慢恢复到起始姿势,完成3次动作后,抬对侧腿重复以上动作。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2并如图3和图4所示。

1.3直线弓步动作

直线弓步动作目标:测试踝关节和膝关节两侧的活动度和稳定性。筛查身体3方面的能力:1)筛查转动、减速和侧向动作时,身体各部位对压力的承受能力;2)筛查在不对称髋部姿势条件下,身体承担负荷的能力;3)筛查在不稳定支撑面的条件下,身体稳定性和持续的动态控制能力。

直线弓步动作流程:测量运动员胫骨粗隆的长度;运动员双脚前后开立,距离为胫骨粗隆的距离。脚尖指向正前方,前后脚保持一条直线。双手握杆,紧贴脊柱。一侧脚在前,保持对侧的手在上。重心下降成弓步姿势,完成3次动作后换边。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3并如图5和图6所示。

1.4肩部灵活性动作

肩部灵活性动作目标:测试肩关节在内部和外部旋转的情况下的关节活动度。筛查肩关节内旋、后伸及内收能力。

肩部灵活性动作流程:测试被试者手长X,计算出1.5X、2X的数值。运动员站立位,双手握拳。右手从肩上绕过、左手在背部相向靠拢。测量受试者两拳之间的距离。动作完成后换边。测量距离为一次动作的距离,不要多次移动来缩短间距。由于肩关节结构较为复杂,仅通过肩部灵活性动作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筛查,所以该动作附带了一个排除测试。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4和图7。

1.5直腿上举动作

直腿上举动作目标:测量胭绳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筛查骨盆稳定情况下,异侧腿的主动屈伸能力。

直腿上举动作流程:仰卧,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上,双膝下放置测试木板,双脚背屈。受试者在保持骨盆稳定,膝、踝关节不旋转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一只脚直膝抬起。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5和图8。

1.6躯干稳定推动作

躯干稳定推动作目标:测试躯干水平面内的稳定性及肩胛骨的稳定性,筛查人体维持核心区稳定的能力。

躯干稳定推动作流程:俯卧,双足间着地,大拇指相对,双手向上撑使身体整体抬起。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6。

1.7旋转稳定性动作

旋转稳定性动作目标:测试上下肢多方向运动时身体的稳定性,筛查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及躯干力量传导能力。

旋转稳定性动作流程:跪姿4点支撑,双手、双膝靠近测试板,用对侧肘关节触碰对侧膝关节,连续3次动作,能按标准完成计2分。不能完成计1分。2分动作完成后可尝试同侧肘关节触碰同侧膝关节,能完成计3分。完成全部动作后进行清除性测试。评分标准及动作形态见表7。

2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数据的分析

测试对象为中国击剑队伦敦奥运会后首期大集训人员,共164名运动员,包括男子运动员79人,女子运动员75人。其中男花22人,女花26人,男重31人,女重32人,男佩26人,女佩27人。持剑手为右手的为114人,持剑手为左手的为50人。

2.1深蹲测试数据分析

深蹲动作旨在测试运动员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及身体对称性,筛查双髋和双肩在对称姿势下,肢体的伸展能力。对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1.95分。0分出现1次,占样本总量的0.6%;1分出现32次,占样本总量的19.5%,2分出现105次,占样本总量的64.0%;3分出现26次,占样本总量的15.9%。详细数据见表8。

由于击剑项目中有较多大幅度快速弓步动作,深蹲动作出现疼痛几乎无法完成国家队训练、比赛的要求,故出现0分的概率较低,仅为0.6%;1分概率相对较高,为32%,主要表现为膝盖、脚尖不指向正前方、股骨连线在水平线以上、杆与地面垂直线超过脚尖、两侧杆明显不平衡。分析其原因,多为击剑专项所致。击剑项目要求运动员单手持剑,持剑手同侧肩胛骨下降,以辅助完成多方向、多点进攻与防守的需求;击剑手同侧脚脚尖指向前或稍微内旋,脚尖点地,以方便防守时前侧腿提供助力后退;击剑手对侧脚水平外旋90°,脚尖点地,以方便弓步进攻时后侧腿提供助力前进。持剑手同侧肩胛骨下降导致运动员身体两侧不平衡,表现为两侧杆不平衡。持剑手同侧脚脚尖内旋、击剑手对侧脚水平外旋90°、脚尖点地及比赛训练中的大量弓步导致运动员膝盖前倾明显,髌腱末端压力较大,表现为膝盖、脚尖不指向正前方、股骨连线在水平线以上。2分概率为64%,主要表现为无辅助下股骨连线在水平线以上,只能借助脚后跟抬高来完成动作,多为训练比赛中膝盖前倾、髌腱末端压力大导致。

2.2过栏架步测试数据分析

过栏架步动作旨在测试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两边的活动度和稳定性。筛查人体单腿站立姿势下的稳定性、控制能力及人体迈步和大步行走时的力学结构。对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1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1.93分。0分出现1次,占样本总量的0.6%;1分出现22次,占样本总量的13.4%,2分出现132次,占样本总量的80.5%;3分出现10次,占样本总量的6.1%。详细数据见表9。

1分概率为13.4%,表现为单侧动作时身体失去平衡及脚碰到栏架线。2分概率为80.5%,主要表现为过栏架时踝关节旋转及支撑脚的踝、膝、髋、肩不在地面垂直线上。分析其原因,击剑专项中大量弓步致使髋关节活动度下降,持剑手同侧脚移动时脚尖习惯性外旋使其无法完成3分动作。

所测运动员中,双侧不平衡出现23次,占总样本的14.6%。不平衡样本中,对侧得分高(左手持剑,右侧得分高或右手持剑,左侧得分高)出现7次,占不平衡总数的30.4%,同侧得分高(左手持剑,左侧得分高或右手持剑,右侧的分高)出现16次,占不平衡总数的69.6%,差异明显。表明击剑运动员持剑手与同侧脚过栏架步能力相关。详细数据见表10。

2.3直线弓步测试数据分析

直线弓步动作旨在测试踝关节和膝关节两侧的活动度和稳定性。筛查身体3方面的能力:1)筛查转动、减速和侧向动作时,身体各部位对压力的承受能力;2)筛查在不对称髋部姿势条件下,身体承担负荷的能力;3)筛查在不稳定支撑面的条件下,身体稳定性和持续的动态控制能力。对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2.19分。0分出现1次,占样本总量的0.6%;1分出现4次,占样本总量的2.4%,2分出现122次,占样本总量的77.4%;3分出现37次,占样本总量的22.6%。详细数据见表11。

0分概率为0.6%,表现为单侧膝关节下蹲时产生疼痛。1分概率相对较低,为2.4%,表现为动作时身体失去平衡;2分概率为77.4%,主要表现为杆和脚不在矢状面内、杆没贴紧脊柱及后脚膝盖不能触及前脚脚后跟;1分以上概率为98%,原因是击剑项目的弓步姿势对踝关节和膝关节两侧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故直线弓步普遍成绩较高。

所测运动员中,双侧不平衡出现36次,占总样本的22.0%。不平衡样本中,对侧分值高出现22次,占不平衡总数的61.1%,同侧得分高出现14次,占不平衡总数的38.9%,差异明显,表明击剑运动员持剑手与对侧脚直线弓步能力相关。详细数据见表12。

2.4肩部灵活性测试数据分析

肩部灵活性动作旨在测试肩关节在内部和外部旋转的情况下的关节活动度。筛查肩关节内旋、后伸及内收能力。对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2.54分。0分出现8次,占样本总量的4.9%;1分出现7次,占样本总量的4.3%,2分出现38次,占样本总量的23.2%;3分出现111次,占样本总量的67.7%。详细数据见表13。

由于击剑项目要求持剑手侧肩关节活动度较高,方便运动员各个方向的进攻与防守,故3分动作概率相对较高,为67.7%;另外,击剑项目中高频率的持剑对抗及劈刺对灵活的肩关节损伤较大,故O分概率相对较高,为4.9%,表现为筛查出现疼痛,结果为阳性。

所测运动员中,双侧不平衡出现27次,占总样本的16.5%。不平衡样本中,对侧分值高出现7次,占不平衡总数的25.9%,同侧得分高出现20次,占不平衡总数的74.1%,差异较明显,表明击剑运动员持剑手与同侧肩关节灵活性能力相关。详细数据见表14。

2.5直腿上举测试数据分析

直腿上举动作旨在测量胭绳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筛查骨盆稳定情况下,异侧腿的主动屈伸能力。对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2.73分。0分出现2次,占样本总量的1.2%;1分出现4次,占样本总量的2.4%,2分出现31次,占样本总量的18.9%;3分出现127次,占样本总量的77.4%。详细数据见表15。

0分概率为1.2%,表现为单侧膝关节抬起时产生疼痛。1分以上概率为96%,原因是击剑训练中强调胭绳肌、比目鱼肌的牵拉,故直腿上举普遍成绩较高。

所测运动员中,双侧不平衡出现21次,占总样本的12.8%。不平衡样本中,对侧分值高出现10次,占不平衡总数的47.6%,同侧得分高出现11次,占不平衡总数的52.4%,差异不明显,表明击剑运动员持剑手与两侧直腿上举能力相关度不高。详细数据见表16。

2.6躯干稳定推测试数据分析

躯干稳定推动作旨在测试躯干水平面内的稳定性及肩胛骨的稳定性,筛查人体维持核心部位稳定的能力。对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1.95分。0分出现18次,占样本总量的11.0%;1分出现33次,占样本总量的20.1%;2分出现53次,占样本总量的32.3%;3分出现60次,占样本总量的36.6%。详细数据见表17。

0分概率为11.0%,表现为动作筛查出现疼痛,原因多为击剑专项中大量弓步致使髋关节活动度下降,动作时腰部代偿所致。2分以下概率较高,为31.1%,表明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核心区稳定性较为薄弱。

2.7旋转稳定性测试数据分析

旋转稳定性动作旨在测试上下肢多方向运动时身体的稳定性,筛查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及躯干力量传导能力。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平均分2.09分。0分出现3次,占样本总量的1.8%;1分出现11次,占样本总量的6.7%,2分出现119次,占样本总量的72.6%;3分出现31次,占样本总量的18.9%。详细数据见表18。

0分概率为1.8%,表现为筛查时出现疼痛;1分概率为6.7%,主要表现为伸展时,躯干、肘关节、膝关节不在一条直线上及不能连续完成2次动作;1分以上概率为91.5%,表明击剑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及躯干力量传导能力较强,主要由于专项中强调击剑手与双脚的协调配合能力。

所测运动员中,双侧不平衡比例较高,出现36次,占总样本的22.0%。不平衡样本中,对侧分值高出现19次,占不平衡总数的52.8%,同侧得分高出现17次,占不平衡总数的47.2%,差异不明显,表明击剑运动员持剑手与两侧旋转稳定性能力相关度不高,详细数据见表19。

3结论

1)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包括7个动作:深蹲、过栏架步、直线弓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上举、躯干稳定推和旋转稳定性。每个动作3分,共21分。

2)对164名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的测试中,深蹲平均分1.95分、过栏架步平均分2.19分、直线弓步平均分2.19分、肩部灵活性平均分2.54分、直腿上举平均分2.73分、躯干稳定推平均分1.95分、旋转稳定性平均分2.09分。总体表现为:胭绳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较高;肩关节内旋、后伸及内收能力较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及核心区稳定性较弱。FMS测试分值与专项训练相关度较高。

3)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身体对侧筛查中,身体两侧不平衡明显。过栏架步测试不平衡出现24次,直线弓步测试不平衡出现36次,肩部灵活性测试不平衡出现26次,直腿上举测试不平衡出现21次,旋转稳定性测试不平衡出现36次。表明击剑项目是身体两侧不平衡项目,综合表现为双腿、双肩及躯干的不平衡。

4)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不平衡案例中,持剑手与同侧脚过栏架步能力、同侧肩关节灵活性相关;与对侧脚直线弓步能力相关;与两侧直腿上举能力、旋转稳定性能力相关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