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移民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三江源为例

2015-04-29魏燕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健康状况体质

魏燕玲

摘要:将海拔4000m的藏族移民划为D区,将海拔1800m的定居藏族居民划为J区,在2006年和2007年对2个地区的居民采用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展开研究。结果显示:D区移民的体重等形态值和血压均呈上升趋势,而在影响其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的分析中,除逐渐增高的收入、电视等家用电器的高拥有量及便利的交通工具拥有量之外,日常活动量的减少及体育活动意识的淡薄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藏族移民;健康状况;因素分析;少数民族;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3-0286-03

文献标志码:A

2002年开始,我国在保护自然生态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陆续对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游牧藏族居民进行了安置定居。曾经在青藏高原的不同地区生活的游牧民,延续着多年来几乎不变的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在开始定居生活之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包括多民族生活习惯的交叉影响、城市现代化带来的利好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变得安逸。高原地区本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多年来居住在此的人们会在生理机能方面不断适应,尤其是为了克服高原缺氧影响下引起的肺心病,高原人的循环机能和呼吸机能更加比平原人具有适应力。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高原人群比平原人群在高海拔地区显示较高适应能力的生理指标,如心肺功能强、血压偏低等。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证明,随着生活地域变迁、生活内容变得丰富、生活习惯改变,移民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等;因此,从2006年开始,对居住在海拔4000m的D区藏族移民进行追踪调查,并以居住在海拔1800m的J区定居藏族为对照组进行对比,以此探究三江源移民的生活状态及健康状态的各种影响因素。

1研究方法

1.1实证研究法

在自然条件下,将居住海拔4000m移居游牧民划为D区、居住在海拔1800m的定居农牧民划为J区,对2个地区的20~60岁藏族居民进行测试。D区测试人数2006年为98人,2007年为131人;J区测试人数2006年为101人,2007年为130人。根据健康状态筛选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肪、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试验、步行量、肺活量、血压及加速度脉搏。项目测验在2006年和2007年的7—8月实施。测试结果见表1。

1.2调查法

1.2.1问卷调查

以居住在D区(移居游牧民,海拔4000m;2006年98人,2007年131人)、J区(定居农牧民,海拔1800m;2006年101人,2007年130人)的20~60岁藏族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饮食、饮酒、吸烟等有关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伤病史、家庭收入、家用电器的所有状况等。调查在2006年和2007年的7—8月实施。

1.2.2数据处理

使用方差分析对D区与J区的体格、生理机能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对变量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作相关系数分析。分析软件使用SPSS 12.0J for Windows,有意差范围为5%。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身体形态与生理指标比较

1)身体形态。测试结果显示,在2006年D区移民的男女各项身体形态值均低于J区居民,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2007年除了女子之外,D区移民的男子各项身体形态值均高于J区居民,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2006年和2007年2地区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男女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见表1。

2)生理机能。生理机能测试项目为肺活量和血压,2006年的结果显示:D区移民男女均低于J区居民;2007年的结果显示除了D区女子的舒张压之外,D区男子的血压低于J区;比较2006年和2007年2地区测试对象的血压,J区除女子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之外,男子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D区男子收缩压、舒张压,女子舒张压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在2006年和2007年的血压变化比较中,如图1和图2所示,J区男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稍有下降趋势,但D区男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2.2相关影响因素

2.2.1日常活动量

在2006年的形态机能测试结果中,D区的各项指标均低于J区,并且在问卷调查时目测中也观察到D区居民的体质比J区差。这主要是受J区居民较早开始定居并且接受城市化生活的影响,而D区居民是陆续从2002年开始群居生活的移民部落,移民们在城镇化生活开始之前的游牧生活中,由于能大致保持每日的活动量,而对体质的下降具有预防作用。和先行研究的结果一样,属于高海拔的D区居民的血压低于J区,心肺功能也好于J区。在2007年的调查结果中,D区居民包括体重在内的身体形态指标已经高于J区,虽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确有上升的趋势。而且高原居民的血压值较平原居民的低这一点,虽然2007年的血压调查结果依然是D区较低,但没有了2006年那样和J区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有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者们在对尼泊尔藏族移民及其他移民的追踪调查研究中指出,高原居民确实具有比平原居民血压低、心肺功能好的特点,但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现代化生活对于移民来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日常节奏等,尤其是日常活动量的减少,使得他们的体重增加,肥胖率增加,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增长。本次调查中对三江源藏族移民的这些指标变化做了考察与分析,这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传统的日常活动量减少不无关联。

2.2.2收入水平

到2007年为止,2地区的收入分布大部分在年收入1万元以下,而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人群分布当中,D区高于J区的,见表2。在2007年的调查项目中,对动脉血管危险因子预测的脉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高原居民的血管弹性较好,血管年龄相对年轻,这是由于其对高原低氧高寒环境的适应机制造成的。另一方面,问卷调查中抽出的一些代表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区收入逐渐增高的生活因素影响也许是体重增加、血压上升的因素之一。Kim等在研究中也提到,收缩压升高是和收入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显然,收入水平的差距引起了这2个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差距,可见,收入水平也是三江源藏区移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2.2.3家电及交通工具拥有量

2007年为止,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摩托拥有量J区超过50%,D区也达到24.4%。电视机的拥有量J区达到了91.5%,D区达到49.6%,见表3,2地区的电视拥有量非常高,并且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由此可见,摩托车的拥有可以在出行方面减少身体活动量,而家电尤其是电视机的拥有量更能够使居民在闲暇时将时间分配在观看电视节目上,从而减少身体活动量;因此,家电和交通工具拥有量也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之一。

2.2.4体育意识

2007年的调查结果中,在日常活动方面,看电视、聊天等在J区超过了90%,D区也超过50%;而2地区的体育活动加起来不足2%,见表4。可见,2地区的居民在日常活动中,看电视聊天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体育活动占日常活动量的比例竟然不足2%。这对于移民的生活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模式,这对他们的体质与健康将带来一些潜在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初期移民后的现代化生活为他们带来便利、舒适与轻松的同时,对定居生活模式的过度依赖造成超体重等身体形态的变化以及生理机能方面的负面影响。

2)日常活动量的减少、收入的提高、家电尤其电视及交通工具的拥有量的增加、体育意识不强是影响少数民族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的主要因素。

3.2建议

1)持续关注少数民族移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体育手段进行干预。

2)加强体育知识普及和宣传,引入适宜的大众体育活动项目,提高少数民族移民地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健康状况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