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酵母致大鼠蒙医未成熟热、成熟热期发热模型建立研究

2015-04-26王格日乐吐额尔敦朝鲁呼和木仁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干酵母温病蒙医

王格日乐吐,额尔敦朝鲁,呼和木仁(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干酵母致大鼠蒙医未成熟热、成熟热期发热模型建立研究

王格日乐吐,额尔敦朝鲁*,呼和木仁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建立干酵母致大鼠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空白组10只,模型组经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入20%干酵母混悬液, 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饮食水,两组每隔30min测量1次体温,对照观察两组大鼠证候表现。结果:造模之后模型组体温有所下降,从2h后体温开始上升,约8.5h达高峰,高热持续3h,从11.5h体温开始下降,到13h后出现持续热,但仍高于基础体温1℃。发热过程中观察一般活动、精神、饮食水量、足垫、鼻部、被毛、尾部、蜷缩、眼屎、心率、心跳、呼吸、耳部、尿、便等。其体温上升时期证候符合蒙医温病未成熟热期表现,高热平台期证候也符合蒙医温病成熟热期表现。结论:干酵母致大鼠蒙医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符合蒙医温病病机变化特点,可作为蒙医温病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相关性实验研究模型。

干酵母;大鼠发热模型;未成熟热;成熟热;蒙医

作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入20%干酵母混悬液的方法建立蒙医发热模型,将实验所观察到的发热证候变化,用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蒙医理论界定的温病未成熟热、成熟热证期模型Wistar大鼠症状、体征等表现。

1 材料、药品及仪器

1.1 材料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温在(37.56±0.11)℃,体重在(211.92±11.49)g内,购自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吉)-2011-0004。

1.2 药品及仪器

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QS420528010005);水银体温计(上海华晨医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批号:GB1588-2001)。

1.2 方法

1.2.1 大鼠基础体温测定 适应环境1周,采用人工测肛温法,日2次测体温,剔除3日间体温波动大于0.5℃者;实验前每隔1h测体温3次,剔除3次体温波动大于0.3℃者,取3次体温平均值为基础体温,剔除>38.3℃者。按基础体温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试验前6h禁食水。

1.2.2 模型的建立 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注入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法建立未成熟热证期至成熟热证期动物模型[1],空白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开始测体温、观察Wistar大鼠证候表现,此期间Wistar大鼠处于自由饮水、进食状态。

1.2.3 观察指标 体温观察:采用人工测肛温法,每隔30min测体温、 连续测体温至15h、计算TRI15(设定为0.5℃=1cm,30min=1cm),绘出体温曲线。①发热高峰值;②造模后4h 体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③9h体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④体温反应指数(Temperature Response Index,TRI):计算出15h 体温反应指数(TRI15)。

1.2.4 观察未成熟热、成熟热证期的症状 观察症状包括:一般活动、精神、饮食水量、足垫、鼻部、被毛、尾部、蜷缩、眼屎、心率、心跳、呼吸、耳部、尿、便等。

2 结果

造模之后,模型组体温有所下降,从2h后体温开始上升,约8.5h达高峰,高热持续3h,从11.5h体温开始下降,到13h后出现持续热,但仍高于基础体温1℃,空白组则体温处于0.41℃范围之内波动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发热高峰值、5h体温差、9h体温差、TRI15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体见表1、图1。

表1 两组大鼠体温变化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

图1 两组大鼠体温曲线

2.2 模型Wistar大鼠证候表现

模型组经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入20%干酵母混悬液后4.33~7.5h内出现活动量变少、精神萎靡不振、蜷缩在一起、流鼻涕、耳廓和足垫交替出现浅红和发白、尾部发凉、喜热、呼吸浅快、尿色浅黄、粪便无改变,符合蒙医温病未成熟热期表现;在7.5~13h内出现胸部发热、心跳加快、呼吸深快、足垫深红、尾部发热、尾根出汗、被毛粗乱无光泽、有眼屎、耳廓血管充盈、喜凉、尿色黄、便秘等,也符合蒙医温病成熟热期表现。空白组未发现异常症状,实验过程体温波动未超过0.41℃,精神状态良好,体表温度正常,呼吸心跳平稳,色泽正常,尿稍清亮,粪便稍黄。两组大鼠在不同阶段在一般活动、精神、饮食水量、足垫、鼻部、被毛、尾部、蜷缩、眼屎、心率、心跳、呼吸、耳部、尿、便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变化。

3 讨论

蒙医未成热证指温病初期阶段,人体发病初期随着希拉等热性因素的增加,人体内巴达干、赫依的增多阻止热性因素的发展,致使热证难以成熟转变为单纯热证的前期阶段,表现为寒战、不规则发热、喜温、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舌、尿、便等主要以赫依、巴达干为主的寒证表现。成熟热证是热证第二阶段,由温病初期发展为寒性因素消失,单纯协日增生而致发热最高峰。证候表现为发热、疼痛、喜凉、舌脉尿、便表现为协热为主的单纯热相的证期。未成熟热期由于人体内三根的聚合病变,极易转变为隐伏热、空虚、燥浊

热等复杂的证期,从而给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探索上述未成熟热、成熟热证期的病理规律,对临床正确诊疗感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发热高峰值、5h 体温差、9h 体温差、TRI1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经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入20%干酵母混悬液之后2h体温开始上升,并且出现活动量变少、精神萎靡不振、蜷缩在一起、流鼻涕、耳廓和足垫交替出现浅红和发白、尾部发凉、喜热、呼吸浅快、尿色浅黄、粪便无改变、延续至7.5h,以上证候变化完全符合未熟热期临床表现,也符合干酵母致Wistar大鼠未熟热证诊断要点;从7.5h后出现胸部发热、心跳加快、呼吸深快、足垫深红、尾部发热、尾根出汗、被毛粗乱无光泽、有眼屎、耳廓血管充盈、喜凉、尿色黄、便秘等,以上证候变化完全符合成熟热期临床表现,也符合干酵母致Wistar大鼠成熟热证诊断要点。空白组未发现异常症状,实验过程体温波动未超过0.41℃,精神状态良好,体表温度正常,呼吸心跳平稳,色泽正常,尿稍清亮,粪便稍黄。

综上所述,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注入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法建立温病未成熟热、成熟热期发热模型,符合人体感染免疫性发热疾病和蒙医温病未成熟热、成熟热证期诊断标准及病机变化规律,可应用于发热相关性实验研究。

[1] 左泽平,王志斌,郭玉东,等.常用大鼠发热模型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2): 52-57.

[2] 王月洪,阿古拉.蒙医温病学中时间医学思想探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3):1720-1723.

[3] 李立.蒙医温病学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4(16):196-198.

[4] 加曼·沙俄,额尔敦朝鲁,纪月岭. 脑膜炎奈瑟菌致蒙医未成熟热、成熟热期发热模型建立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323-325.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2-20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课题(201302114)

王格日乐吐(1987-), 男,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

额尔敦朝鲁(1963-), 男,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感染免疫疾病。

R291.2

A

1673-2197(2015)11-0018-02

10.11954/ytctyy.201511007

猜你喜欢

干酵母温病蒙医
活性干酵母对高温应激条件下母猪体况、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快速活性干酵母发酵力的测定”实验改进
活性干酵母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干酵母改性对茶叶吸附性能的影响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