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树条荚蒾生长期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变化分析

2015-04-26冀树伸朱伯强符林春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滤膜绿原中医药大学

冀树伸,朱伯强,符林春(广州中医药大学 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



鸡树条荚蒾生长期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变化分析

冀树伸,朱伯强,符林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 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鸡树条荚蒾生长期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为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P-ODS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nm。果实和叶片的绿原酸提取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 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绿原酸浓度在0.01~5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8月果实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为49.35μg/mL。结论:鸡树条荚蒾生长期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变化显著,且8月份积累最多。

鸡树条荚蒾;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鸡树条荚蒾(ViburnumsargentiiKoehne)系忍冬科荚蒾属植物,又名天目琼花,民间作“鸡树条”药用[1]。为落叶灌木,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北、四川、浙江等地,朝鲜、日本、前苏联也有分布,其天然资源极为丰富[2-3]。鸡树条荚蒾所含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4],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均有疗效,同时又是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双黄连注射液、双花注射液的原料[5]。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鸡树条荚蒾生长期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的变化,以期为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选择长势一致的鸡树条荚蒾植株,在其展叶期以及果实转色期,采摘大小一致、方向相同、长势相近的叶片与果实,放阴凉处阴干至恒重,用粉碎机粉碎,备用,采样时间为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

1.2 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20AT),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KQ32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中药粉碎机(温州LG-08A),水浴锅(金坛市医疗仪器厂HH-S4),SHB111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高速冷冻离心机,旋转蒸发仪(步琪)。

绿原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110753-200212)、95%乙醇(分析纯)、乙腈(色谱纯)、甲醇(色谱纯)、磷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

1.3 绿原酸的提取

将干燥的鸡树条荚蒾果实用研钵研碎,称取4.0g,用石油醚脱脂,之后加乙酸乙酯40mL,超声提取30min,提取2次,控制温度在35 ℃左右。过滤,合并滤液,定容于80mL。用旋转蒸发仪蒸馏,用色谱甲醇定容于5mL。将提取溶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取20μL上样。将干燥的鸡树条荚蒾叶用研钵研碎,称取10.0g,用石油醚脱脂,之后加乙酸乙酯100mL,超声波提取30min,提取2次,控制温度在35℃左右。过滤,合并滤液,定容于200mL。用旋转蒸发仪蒸馏,用色谱甲醇定容于5mL。将提取溶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取20μL上样[6-13]。

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VP-ODS C18柱(4.6mm×150m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7∶83);流速:1mL·min-1;0.45μm滤膜

抽滤,等梯度洗脱,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7nm;灵敏度0.5AUFS[6]。

1.5 精密度试验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精密吸取1.00mg·L-1对照品溶液20μL,重复进样6次,求得对应的绿原酸含量,得RSD为1.90%,说明绿原酸较为稳定。

1.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时期果实中绿原酸提取液共5份,进样测定。求得对应的绿原酸含量,计算其含量的RSD值为1.16%,说明绿原酸在样品中较为稳定。

1.7 标准曲线绘制

将绿原酸标准品4.6mg溶于甲醇中,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配制成0.092mg·mL-1的标准储备液。从标准储备液中吸取3、5、7、9、11mL用甲醇稀释至25mL容量瓶中,用0.22μm滤膜过滤,取10μL上样。以绿原酸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绘制标准品的标准曲线[6-13]。

图2 绿原酸标准曲线

1.8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测量,用标准品溶液确定绿原酸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标准品的高效液相色谱见图1,绿原酸标品的保留时间为4.190min。

图1 绿原酸标准品的HPLC色谱

2.2 绿原酸标准曲线绘制

浓度为54.000μg/mL、27.000μg/mL、13.500μg/mL的标准品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绘制标准曲线。以绿原酸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绘制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 416 74.06X-0.012, 相关系数r=0.999 701 0,说明绿原酸浓度在0.01~54.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见图2。

2.3 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测得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鸡树条荚蒾果实和叶片中绿原酸的峰面积与其相对应的质量浓度见表1。由t检验得知,t=5.004>t0.01(4),则P<0.01,即果实与叶片的绿原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鸡树条荚蒾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表1 鸡树条荚蒾生长期的果实和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变化

2.4 生长期绿原酸含量变化分析

测得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鸡树条荚蒾果实和叶片中绿原酸质量浓度后,分析比较鸡树条荚蒾不同时期果实和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见图3。

图3 生长期鸡树条荚蒾中绿原酸含量变化

3 讨论

从图3可以看出,生长期鸡树条荚蒾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再下降的趋势。从7月5日至7月15日较快增长,含量接近最高,为48.122μg/mL;7月15日至7月25日缓慢下降;7月25日至8月5日又缓慢增长,含量达到最高,为49.352μg/mL;8月5日至8月15日又较快下降。生长期鸡树条荚蒾叶中片绿原酸含量都较

低,变化趋势不明显。

从生长期鸡树条荚蒾中绿原酸含量变化来看,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在7月15日较高,为48.12288μg/mL,在8月5日达到最高,为49.35275μg/mL。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在7月15日达到最高,为0.3543μg/mL。果实中绿原酸含量与叶片中有极显著差异,果实>叶片,而且生长期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变化比较显著。因此8月为最佳采收时期,能充分利用鸡树条荚蒾果实中积累的绿原酸。

[1] 祝之友.荚蒾的临床应用与本草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7,8(1):4.

[2] 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6-377.

[3] 祝之友.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1):24.

[4] 何显忠,兰荣德.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5-867.

[5] 高锦明.绿原酸分布,提取与生物活性研究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2):73-82.

[6] 赵权.脱落酸对长白忍冬果实和叶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22):22-24.

[7] 袁宏伟.HPLC法测定鸡树条荚蒾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J].现代医药卫生, 2010,26(19):2887-2888.

[8] 尹海波,白国申,王荣祥,等.鸡树条荚蒾果实提取工艺的优化选择[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7(6):617-618.

[9] 周庆华,李彦冰,宋恒华.鸡树条荚蒾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学报,1996(6):45.

[10] 张琳.鸡树条荚蒾果实的药用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

[11] 恒华.鸡树条荚迷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黑龙江医药,2007,4(12):125

[12] 李浩南,张伟敏,钟耕.鸡树条荚迷果实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6(5):12.

[13] 于加平,上夕宇,马中宇.鸡树条荚迷果实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6(3):28.

(责任编辑:宋勇刚)

The Content Change Analysis of Chlorogenic Acid in Different Part ofViburnumsargentiiDuring the Different Growing Time

Ji Shushen, Zhu Boqiang, Fu linchun*
(Tropical Medicine Institut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different part ofViburnumsargentiiduring the different growing tim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herb.Methods:All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VP-ODS C18column (150mm×4.6mm, 5μm) at UV 327 nm wavelength, using acetonitrile-0.4% phosphoric acid as the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1.0mL/min. The determination of extracting solution from the fruit and leaves of the herb was carried out by direct injection after 0.22μm micropore filter and the injection sample size was 20μL.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within the range of 0.01~54.0 μg/mL (r=0.999 7)。In August,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the fruit of Viburnum sargentii was 49.35ug/mL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Conclusion: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the fruit ofViburnumsargentiivari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different growing tim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August.

ViburnumsargentiiKoehne; Chlorogenic Acid;HPLC;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2015-01-15

冀树伸(1988-),男,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

符林春(1957-),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

R284.2

A

1673-2197(2015)11-0034-03

10.11954/ytctyy.201511014

猜你喜欢

滤膜绿原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滤膜在颗粒物无机元素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