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出新,突破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局

2015-04-19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朱少山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新课标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朱少山

文言文是实施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文本载体,文言文教学是构建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成败;能否攻克束缚文言文教学的瓶颈,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改革进展的快慢。在当今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文言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如何救治文言文教学存在的痼疾?语文教研工作者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论述要么陈词滥调、流于琐屑,要么隔靴搔痒、无关宏旨,要么拾遗补缺、难成系统,要么标新立异、难于实践。我们深知:要实现文言文教学上真正的突破,不是几篇论文泛泛而谈所能解决的,也不是低效科研探赜索隐所能实现的。

为了真正推动文言文的教学改革,建设高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课程改革专家和语文教研工作者都必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从根本上更新自己的思想理念,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应有以下四方面的意识。

一、突出文言文的教学地位

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钱梦龙老师十分精辟地指出:“(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由此可见,文言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绝不容轻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出文言文教学的地位,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也是落实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要求。

然而,就目前而言,我们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单看教材文言文选文数量就可以窥见一斑。大陆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教材选文(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只作了笼统的要求:“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选文类型的具体要求,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在实践中,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文上都侧重于现实性和时代性较强的文章,这使得文言文选文的比重远远滞后于现代文。相比较而言,台湾的《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对此则有明确的要求,着重增加了文言文的选文数量:

台湾版国文教材选文中“语体文”和“文言文”的比例分布情况(表1)

由此可见,台湾国文教材的文言文的选文比重是相当大的,几乎占了一半。而大陆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数量是远远不及的。再从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上来看,文言文阅读题目分值所占的比重更低: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分值情况(表2)

由上表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题目所占分值严重偏低(13%左右)。不仅如此,文言文阅读的文本绝大部分仍是人物传记,其题型也无外乎实词、虚词、文意理解、文句翻译和人物性格分析。这样的考题设计,并不能考查文言文所蕴含的全部价值。那么,这样的高考试题对教学实践的导向作用当然也会大打折扣。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鉴于教材选文、高考命题以及实际教学工作中对文言文阅读的不同程度的轻忽情况,文言文的地位亟待提升,文言文的教学工作亟须重视——我们要突出文言文的地位。另据熊焰老师在《论现代文言文的文化地位与学术价值》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文言文并未退出现代文化生活”,现代文言文更“包含着更复杂更普遍的文化情感认同现象和文化心理”。文学创作尚且如此重视文言文,语文教学显然更不能忽视。文言文地位绝不容小觑。所以,钱梦龙老师主张“中学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适量多教一些”。特别是针对目前文言文选文偏少、学时不够的情况,我们有必要考虑增加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浦江清和吕叔湘先生甚至提出:将现代文教学与文言文教学设置成两种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文言文选修教材和校本教材,在教材编排体例上给予文言文更多的生存空间,还要加大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增加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分值。

二、构建文言文的知识网络

对于文言文教学,有人曾总结为“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对于文言文考题,大部分省份的语文试卷也是侧重于词义的理解和文句的翻译。可以说,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点的传授,一直被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奉为圭臬和不二法门。

这样的教法和考法,只是片面地突出“术”这一层面,只是强调文言文零碎知识点的讲解、文言技法粗疏的梳理,却忽视了文言文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特质,即“文”的价值。按照黄厚江老师的说法,这样做只能是“文字”层面的考辨落实,而非“文章”“文学”层面的鉴赏探究。这是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的。真正的做法是要统筹兼顾,将文字、文章、文学都落实好,这正是曹玉明老师所说的文言文教学的“回归之美”。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之“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就明确提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的学习,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连续性较强、兼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积极构建文言文的知识网络。为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翻阅必备的文言文工具书

与其他科目和知识点的学习一样,文言文教学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文言文虽然在文意梳理上难于现代文,但毕竟是现代文的源头和基础,这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结合文言文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学情,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积极参与到文言文的自主学习之中。最常用的的文言文工具书便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特别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历经多次删削增补,臻于完善,它编排合理,义项完备精当,例证丰富典型,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辅导资料。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以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并逐渐产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这是实现文言文教学突破的关键。

2.掌握适量的文言基本知识

时下有老师主张要抛开对文言字词的解说,着重于文意的理解,未免有舍本逐末之嫌。试想,如果没有对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点的把握,如何准确理解文意?有些文意理解的偏差,往往就是对文言知识点教学的疏忽所致。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文言文基本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如:重点实词的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这些古汉语的知识。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掌握适量的文言基本知识,并不是拘泥于琐屑的文言知识点,也不等于枯燥的孤立的字词训练,而是在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中去落实,统筹兼顾。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对古代的典章制度、社会风俗、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必要的了解。当然,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内容中,集腋成裘,厚积薄发。

3.储备必要的文言文体裁常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文言文的体裁不断成熟丰富,曹丕《典论·论文》有言:“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词赋欲丽。”可以说,文言文的体裁常识也是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锁钥。因为“不同的体裁,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言运用、义理辞章、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体裁的分类和样式,分辨各种体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比较鉴别,对于理解和分析文义,加深认识和记忆,都是十分有益的。”如果无视文言文的文体特质,只是侧重文词的片面梳理,这样的文言文教学也是有欠缺的。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苏教版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为例,梳理高中文言文的体裁类别: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体裁分类表(表3)

总体来说,三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类别上还是比较全面的。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需要仔细钻研每种体裁的特征。这对于理解文本的文学特质,是大有裨益的。另外,高考试卷的文言文选文也应该多元化,兼顾平时学习的各种文体,而不只是传状类。

总之,积极构建文言文的知识网络,其目的就在于夯实文言基础。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只有打好了文言基础知识的根基,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审视文言文的人文精神

汉语是世界上传承性最好的民族语言之一。在承担表达交流功能的同时,汉语更多地发挥了承传民族社会文化的功能,这在古代汉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语文新课改的早期,曹明海等人就率先提出了“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强调对语文学科文化内涵的挖掘。相比较其他的教学内容而言,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最为丰富的,有的老师甚至就此提出了文言文“文化教学”的观点。这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的课程理念。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可以说,文言文的人文精神,是文言文的精髓所在。如果说“构建文言文的知识网络”偏重于工具性,是“言”的体现;那么,“审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则强调人文性,是“文”的体现。在充分构建文言文知识网络的同时,文言文教学也应加强对文言文人文精神的审视,这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所以,我们要打破“重言轻文”的局面。注重“言”“文”统一,实现“文”“道”合一,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探究文言文的人文精神,需要我们透过词汇和文法的层面,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文化常识,以及古代仁人志士的“志趣”。特别是后者,它主要包括以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这里不妨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文言篇目为例: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表4)

可以说,优秀的文言文无不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引人共鸣,其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文言文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并加以继承,发扬光大。

人文精神,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培育人文精神,更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正因为如此,文言文常常也是学校重要的德育资源,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说:“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其实,这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新课标》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这是语文课程独特功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文言文中优秀人物身上所闪现出的坚韧、顽强、善良、无私、爱国、忧民、勤勉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挖掘文言文的德育资源,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基于此,余党绪老师也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其起点是基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文言文教学的宗旨,则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文化建构,并借此达成学生的现代人格的养成。”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系统的文言文教学,通过对古代具体的人格典范的剖析来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现代人格。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在挖掘文言文内在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文言文基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切不可实行“放弃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架空的人文主题解读”的所谓“文言文教学”。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教学起点”和“教学宗旨”,是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前提。

四、完善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如何更好地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相关要求,以及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相比较现代文,文言文显然有难度,但是“越是有难度的内容,越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带着一颗好奇心,寻找并体现学习过程的乐趣”。所以,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工具书的运用,而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文言文教学课堂更有新颖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产生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效果,如《项脊轩志》教学中的配乐朗诵;可以让学生搜集故事,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旨,如《赤壁赋》教学中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趣事;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演绎文中的故事内容,如《鸿门宴》教学中的故事情节表演。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点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激情。但是老师需要因课制宜、因时制宜,绝不能为了刻意激发兴趣、片面地迎合部分学生而采取不当的方法。一切都是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重视诵读,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把握好诵读的要旨,运用好诵读的策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代文学专家程千帆先生有言:“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我们可以综合运用配乐诵读、白文诵读、个人读、集体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诵读文言文重要篇目,可以更好地掌握原文的基础知识,感知原文的语言魅力,领悟原文的思想题旨。

3.单元整合,实施文言文的专题教学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单元构成的原则和标准并不是十分清晰、统一。我们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有必要打破原本的内容顺序,进行单元整合,实施文言文的专题教学。这也是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语文教学专家张寿康教授认为:“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比较阅读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中三年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原本顺序,借助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按照作者相同、体裁相似、思想主题相符、创作背景一致等原则,积极进行单元整合的教学实验,并贯穿在高中三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能力,更好地落实相关的教学目标。

4.自主探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流行着一种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突出教师的“权威意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与现行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我们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为此,我们需要处理好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文本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让“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去。我们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保护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以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文)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的课程目标。

5.学以致用,尝试文言文的写作教学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带动写作,写作反哺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旨归和升华。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尝试文言文的写作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文言文的教学套路,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如在进行《陈情表》的教学时,师生在一起翻译、梳理文意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译文去还原成文言文,并将其与原文比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文言基础知识点,理解了文意,也感受到了创作的愉悦。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常见的白话寓言故事、学习生活中的琐事写成文言文,既增添了乐趣,也习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6.积累训练,巩固夯实文言文知识点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重“讲”常“谈”往往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读课文、做练习。就总体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途径,但课堂教学肯定不能涵盖文言文教学的所有活动。课堂教学仍需要课外辅导作为补充。在课外时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文言文,开阔视野。另外,还要指导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及时地梳理、归纳、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完成适量的针对性的练习。这些练习,教师可以选取部分进行讲评,其余让学生自主完成落实。这样,讲练结合、讲评结合,就可以更好地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7.学校配合,营造文言文的学习氛围

文言文教学的成功实践,既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认真落实好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校方的积极配合。学校要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组织相关老师编写文言文校本教材,从课外精心选编经典的文言文篇目,拟制相关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以弥补课堂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不足。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组织开展与文言文相关的竞赛活动(如文言文诵读比赛、文言知识竞赛和文言文创作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文言文该怎样教[J].语文学习,2006,(5).

[2]巩本栋.程千帆沈祖棻学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3]张文海.文言文的十种体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1).

[4]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6).

[5]唐剑锋.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2,(8).

[6]曹玉明.回归之美:文言文教学的解构与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3,(8).

[7]刘宏业.文化渗透: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终极追求[J].教学与管理,2013,(25).

[8]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熊焰.论现代文言文的文化地位与学术价值[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2).

[11]董志斌.不同版本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文言文编排比较思考[J].语文学习,2009,(8).

[12]王薇.重“言”抑或重“文”——浅议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新课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