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档案双元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2015-04-17陈旭阳

关键词:协同档案管理价值

陈旭阳



协同创新:档案双元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陈旭阳1,2

(1.同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2.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价值,着力解决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对档案管理新的需求,在对档案基本内涵和发展、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提出和发展、创新理论发展等理论和工具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基础上,重点研讨上述不同理论间的关联、档案价值的实现策略和现实障碍,厘清和分析了协同创新视角下档案双元价值的实现要素及相互关系,对档案双元价值的实现路径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得出充分利用协同创新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档案双元价值的结论。

档案管理;协同创新;双元价值

档案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其地位和重要性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得到提高,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以后,档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明显,部分学者也开始对档案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世纪以来,人们对档案研究逐渐形成规模,国内外一些高校也相继开设了档案学专业;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要求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级各类组织都要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在此背景之下,人们对档案管理和档案价值实现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新的提升,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档案价值的完全实现依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困扰和制约。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档案的工具和信息资源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尝试进行下述研究。

1 档案的出现及其价值

1.1 档案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档案一直作为王公贵族的私有物品而存在,对外界而言,“档案”一词是无限神秘之物,不为人们了解和熟悉,无形之中使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它悄无声息的产生、默默无闻的转移、毫无任何征兆的流失,档案仅仅体现为其工具价值而存在。第一次世界科技革命兴起之后,档案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发现;近代学者开始从文献与史料的角度探究档案与文献的区别, 提出与文献相比,作为史料的档案在品质上占有相当优势,档案应是一切史料中最重要的史料;同时,研究人员对档案的信息品质优势和档案发生的社会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文献归属视角提出了档案的信息价值,推动了档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档案价值的发现也逐步唤醒了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激发了档案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对档案理论的深入探讨。1985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档案著录规则》中对“档案”做出如下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这一表述,让我们看到它不仅注意到档案的“原生性特征”(即直接形成),还列举出了档案的具体载体形式,承认了个人记录的档案意义[1]。从档案的产生、发展和其定义的内涵外延界定可以看出,其涵义已经明晰,作用已经被人们认可,地位与价值正在不断上升。从档案管理不同视角出发,可以把档案价值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档案功用考虑,可以将档案价值分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若按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也可将其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无论是现实还是长远价值,都包括了档案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两种不同形态。对于不同种类档案,有的兼有现实价值与长远价值的一致性,有的则侧重于现实价值或长远价值的某一方面;目前最为重要和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档案工具与信息价值的划分。

1.2 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提出

湖北大学覃兆刿教授长期从事档案管理研究,在多年档案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档案发展历史的梳理,提出档案双元价值观概念,认为“近代档案思想的深刻意义就是真正实现档案价值观的有效突破, 在重视‘旧档’信息价值基础上形成档案双元价值观;与之同时,档案信息价值观跃升为档案价值的主体理念,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正是这种突破和档案价值观的建立, 成为档案事业专门化的强大动因”[2]。“档案首先是一种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其次它具有双重属性。如果能从档案作为方式的社会属性和作为实态的自然属性出发,就能对其作为控制工具和内在记录信息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加以考察。作为社会实践伴生的产物,档案必须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工具价值;而作为文献信息的归宿,档案价值和目标又体现为信息的含量和社会共享的理念。”[3]覃教授提出:“档案始终可以作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作为行为方式,人类的初衷在于档案的结构形式所赋予的功能,可以称之为 ‘工具价值’,它是一种普遍意义的价值;二是作为记录或者文献归属的实体,其内容负载的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信息价值,它是一种个性价值;前者是档案的社会属性,后者是档案的自然属性。”[1]这一观点的提出很快掀起了档案研究学者对档案双元价值论理论的渊源和档案理论价值探究的浪潮,黑龙江大学任越提出:“档案双元价值论不是讨论档案双元价值体系内价值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倡导价值体系内各元素间的平衡,它摒弃了以‘有用性’为价值理论内涵的传统价值认知方式,从宏观层面分析与讨论了档案的工具内涵与社会意义,扩大了学界对档案价值认知的范围。”[4]而“档案的出现是为进一步弥补人类在信息记忆方面的弱点,它是满足人类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产物。因此,对档案价值和功用评价依据是可以满足人类在信息记忆方面的需求程度情况”[5]。从档案利用角度出发,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提出与发展无疑把档案的使用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为档案的社会贡献开辟了广阔空间。

2 协同创新与档案价值的时代效用

2.1 协同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创新最早由熊彼特(1912)提出,他指出创新是指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包括:新产品的引进;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获得一种半成品或者原料新的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6]。德鲁克(1989)认为创新就是赋予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以创造财富的能力。傅家骥(1998)提出创新是对企业所拥有资源和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效能和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吴贵生(2009)指出创新是将一个技术构想通过研究开发到最终技术的应用。而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7]。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协同创新越来越具有活力,具有开放性;党的十八大以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广泛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经济稳步发展已成为我国强国之路。创新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开放式创新在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加强了创新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创新能力;而“协同创新则是一项在开放式创新、自主创新基础上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高校、企业、科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它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特点;是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达到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是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优势的重大部署”[8];是创新在更高平台上的发展。

2.2 协同创新与档案管理

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提出和后续研究的发展,使这一观点上升为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其成果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档案理论研究迈上新的发展平台,给档案地位提升、档案价值广泛利用开拓出广阔发展空间。但从档案实践层面来看,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外界和部分档案人员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软硬件设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档案专业管理机构缺乏、编制不足,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理念滞后、专业和理论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学习氛围单薄,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成果的实践利用欠缺,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和智慧化城市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通过协同创新,可有效改变档案管理条块分割、封闭低效的内向型管理体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以档案业务部门为核心,档案归档、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有效协作工作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收集、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档案管理与服务方式,通过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协同创新的有效平台,建立开放和多元的大档案格局,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开发和充分利用。”[9]

3 协同创新视角下档案双元价值的实现路径

档案双元价值观从提出到被档案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广泛接受,实现了该理论从观点到理论的转型;但是其内涵的完善只是从理论向真理迈出的第一步,还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宏观实践、中观探索和微观考察,推动其“由空中完全落地”,全面指导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扩大档案管理的社会影响。而协同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双元价值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崭新平台。

3.1 协同创新:档案双元价值实现要素

协同创新已成为档案双元价值实现的基础与前提,如何充分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树立档案协同理念,把档案管好、用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档案的工具价值,挖掘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发挥档案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要营造一个重视创新、积极协调,畅通信息渠道,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积极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实现较好的“导向引领”;二要健全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三要建立奖惩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工作高效运转,杜绝管理中的推诿、扯皮和散漫等各种不良现象,“奖惩到位”;四要确保建立一支相对专业的档案工作者队伍,发挥专业人员的领头羊作用,发挥“示范效应”;五要发挥协同创新平台效用,构建学习型组织,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接受新知识,传播正能量,“协同创新”,实现单位和个人的价值。使所有人员懂档案、爱档案,会用档案、用好档案,通过各级各类人员的共同努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实现档案工具价值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实现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

3.2 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档案双元价值的路径

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重点在于“协同”,即参与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协助、协作、加强协调、沟通和配合,广泛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联合开展创新活动,从不同方面凝心聚力,扬长避短,通力合作,创造性挖掘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此工作模式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工作内容更为复杂,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面临并要重点解决的深层次改革难题。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开放、包容和协同的工作理念,严谨,高效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强化团队意识,完善协同机制,共同创新,攻克档案改革难题。

3.2.1切实提高档案工作地位和对协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档案工作者之间的协同、档案工作部门间的协同、跨部门协同、档案管理实践部门与档案研究机构的协同、跨文化协同、国内外协同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协同工作和协同创新,使档案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形式而存在,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实现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

3.2.2以“四化”(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倍乘效应。促进档案管理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产生档案管理对协同创新的路径依赖,避免和减少在实现档案双元价值进程中的走弯路现象,进一步扩大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背景下档案在全社会的正能量,发挥和扩大档案对经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单位建设的正面影响,使人们不仅仅看到档案传统的工具价值,还能更多的发现其信息资源价值,并能享受新的价值所带来的成果,树立档案管理的崭新形象。

3.2.3发挥协同创新的科技增值效用。覃兆刿教授运用档案双元价值论的观点,在其近年来的研究中对档案信息化、信用档案、人事档案、企业档案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评述。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如果借助于协同创新的平台,对上述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可以对后档案信息化时代档案馆所的生存问题、公众档案的大众化利用问题、档案文化氛围的营造,档案文化认知与转型等问题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团队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对包括档案教育、档案学术研究活动等和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评价[4]。对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研究人员而言,协同创新既是一项新生事物,同时也是档案研究的良好工具,借助这一崭新平台,可以有效挖掘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提升档案工具价值的效力,并能够激励和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用创新的精神,规范的方式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力实现档案的工具和信息资源价值,实现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双效益,实现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创新团队的最大价值。

档案从产生、发展演变到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得到强化。新的历史时期,协同创新平台给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档案、协同创新理论分别进行梳理和阐述,分析了协同创新视角下档案双元价值的各实现要素,档案双元价值实现进程对协同创新的路径依赖,总结出充分利用协同创新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档案双元价值这一结论,以期为广大档案理论研究者和档案实务工作者更加有效发挥出档案功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覃兆刿.双元价值观与“档案”的定义[J].北京档案,2003,(9):16-19.

[2]覃兆刿.从一元价值观到双元价值观——近代档案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影响[J].档案学研究,2003,(2):10-14.

[3]覃兆刿.档案传统与档案事业现代化[J].档案与建设,2002,(8):4-8.

[4]任越.从观念到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演变轨迹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30-34.

[5]赵淑娜.双元价值视阈下的档案价值认知转变探究[J].兰台世界,2014,(2中旬):88-89.

[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8]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9]李长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协同创新研究[J].兰台世界,2014,(10中旬):76-77.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ffective Ways of Realizing Archival Dualistic Value

CHEN Xu-yang1,2

(1.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In order to fully exploit the value of archive management a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eet new demands of archive management in building innovative country and society, the paper, after presenting connotation of archive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val dualistic valu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theory, examined the relevance among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ies,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and obstacles in the realization of archive value, and analyzed the realization factors of archival dualistic value und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spective, and the validation of archival dualistic value, and concluded that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platform can fully realize archival dualistic value.

archive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ualistic value

C127

A

1004-4310(2015)04-0150-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36

2015-05-14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档案动态评价系统研究”;安徽高校档案协会基金项目“高校档案专职人员定位与规划研究”(项目号:2014dw06)

陈旭阳(1966- ),男,博士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协同档案管理价值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协同进化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