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与创新——八旗闺媛高景芳词论析

2015-04-17

关键词:词人

陈 颍



借鉴与创新——八旗闺媛高景芳词论析

陈 颍*

﹙安徽大学 文学院,合肥 230039﹚

八旗闺媛高景芳是清初重要的女词人之一。其词既注重借鉴前人的典范之作,博采众长;又能在借鉴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为女性词题材的拓展开辟了道路,也为后人学习传统、推陈出新树立了典范。她积极学习填词方法,力图开拓创新,表现出自觉的创作意识。

高景芳;词;借鉴;创新

八旗文学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族诗词作家为主体,包括蒙古、汉军旗人作家在内的八旗文人集群,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一翼。清代女性文学空前繁荣,八旗闺媛也积极投身于诗词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正如严迪昌先生所说:“清词的史称‘中兴’,不能轻忽女性作家所作出的努力,一代清词之得以如此绚丽多采,女词人们是与有功焉的。”[1]591百花齐放的清代女性词坛,同样不能忽视八旗女词人的创作。被誉为“清初八旗第一才女”的高景芳工诗词赋,兼善骈文,著有《红雪轩稿》六卷,名重一时。她是清初重要的女词人之一,其《红雪轩稿》存词176首,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不乏上乘之作,在借鉴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表现出自觉的创作意识。目前学界仅关注到高景芳词的题材内容(1),本文试探讨其词对唐宋词的借鉴与创新,论析其创作心态。

高景芳(1681-?),字远芬,汉军正红旗人。景芳生于官宦世家,父高琦官居浙闽总督,雅好诗书,母亦能诗文,兄弟皆擅诗,弟钦、钰通过科举入仕,可谓一门风雅。聪慧过人的景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女时便表现出不凡的才情,成年后嫁与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世袭一等侯、前内阁中书张宗仁,成为勋侯之俪、才士之妻。婚后伉俪情笃,经常诗词唱和。与众多才高命薄、挣扎于贫困与不幸中或惨遭家国之痛的古代女词人相比,高景芳可谓是幸运者,她一生富贵,婚姻美满,生活安定,创作颇丰。景芳热爱填词,既善于学习传统、广收博采,又能因旧生新,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开掘,开启了女性词创作的新风貌。

一、高景芳词对唐宋词形式的承袭

“联章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异调的词组合成一个套曲,用以歌咏某一类题材。”[2]21联章词突破了小令等词调篇幅、字数的限制,拓展了抒情叙事的空间,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唐五代词的最主要的体制之一”[3]1,对后世词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景芳多以常用词牌写联章组词,咏物抒怀之作清丽自然;词中化用典故自然浑成;还平实地记录了生活中的感受。《江南好》五首分别咏“春柳”“春水”“春鸟”“春酒”“春菜”,从不同角度,反复咏叹江南风物之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二《江南好·春水》:“江南好,春水绿于罗。万叠瀔纹渔艇去,一篙新涨画船过。满耳听吴歌。”从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角度,描绘出春水绿如蓝、烟水沦涟的美景和江上画船往来、吴歌荡漾的热闹景象。虽无法与白居易《忆江南》相比,却也能在借鉴白词的基础上写出新意。咏红叶的《江城子·红叶》三首化用古语,浑然无迹。其二:“停车有客爱相看。暮云端,似花攒。笑指枫林,叶叶带霜酣。绝胜阳春二三月,桃与杏,易摧残。”化用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脱化无迹。此外,其联章词还有《菩萨蛮》三首、《清平乐》三首、《定风波》四首、《水龙吟》三首、《沁园春》十首等。

“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4]592唐五代词中缘题之作比比皆是,张志和《渔歌子》五首皆写渔隐生活;毛文锡《柳含烟》四首皆咏柳;牛峤《女冠子·星冠霞帔》写女道士的生活。受唐五代词的影响,高景芳词多咏调名本意,以《柳含烟》咏柳、用《采桑子》写采桑、以《卖花声》写卖花、用《更漏子》写不寐、以《女冠子》写道姑、将《渔歌子》写渔家生活、以《虞美人》赞虞姬。“春梦徒然醒,犹拥重衾,搴帏小玉报天明。帘外燕儿飞不远,细雨初晴。桃李正轻盈,红白纷纭,街西听见卖花声。传语阍人连担买,分插瓷瓶。”《卖花声》不仅用词调本意写卖花、买花,而且在词中使用了“卖花声”一词,所写内容紧扣词调名,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词中描写的内容很切合高景芳的身份和口吻,仿佛是她听到卖花声后吩咐下人买花的真实生活场景。《柳含烟》五首分别咏“江干柳”“离亭柳”“西湖柳”“书堂柳”“灵河柳”,皆是为本题“柳”而作,但个别词句显得有些牵强。如其三:“书堂柳,碧沉沉。遮却小窗横槛,隔溪遥听读书声。不分明。略彴桥东低蘸水,影浸春流增翠。闲来垂钓坐清阴,画难成。”此词通过读书声体现“书堂柳”的特点,构思新颖,对柳树倒影的描写也很细腻生动,但尾句“闲来垂钓坐清阴,画难成”似乎与“书堂”主题扣得不紧。按照词调赋题,可以使内容与调名紧密结合,能体现词调内在的思想感情,但仅凭想象取意设景也难免有拼凑的痕迹。可能是因为其中一部分作品为景芳早期所作,来自古代作品的启发,而不一定植根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因而稍显牵强。

二、高景芳词对唐宋词艺术手法的效仿

李清照词在明清女词人的创作中充分体现出经典意义,其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被广泛借鉴模仿(2)。易安词色彩清丽、富有画意的美学特征(3),在明清女性词中产生很大影响。高景芳词继承了其词“词中有画”的特点,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具有绘画美。她的词中颜色字的使用频度很高,例如“金线条条风外软,翠眉叶叶雨中低”(《江南好》其一) 、“紫燕育雏寻旧垒,黄鹂求友啭新声”(《江南好》其三) 、“一寸韭黄方剪下,千茎芹白乍芟时”(《江南好》其五) 、“叶微黄……锦绣重重红与紫”(《江城子·红叶》其一) 、“绿叶扶疏冬不枯,白花秋谢子方粗”(《山花子·天烛》) ……金、翠、紫、黄、绿、白、红、紫等颜色字的运用,使其词充满五彩缤纷的色彩美。景芳词善于描摹自然景物,作品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宛如一幅幅图画。“柳堤西畔斜阳路,几点青山远护。板桥横跨,茅檐低压,水车无数。”《水龙吟·蝉声》用白描的手法,淡淡几笔勾勒出江南农村的特色,柳树、青山、小桥、流水、茅檐、水车,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水乡风景画。弟钦评曰:“江村风景,俨然图画。”“以画入词”使景芳词画意盎然,词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弟镕在跋语中对高景芳词赞誉有加:“小令长调,几与白石、碧山相埒。”[5]695虽是溢美之词,却指出了其词的师法渊源。从高景芳的词中,时时可以窥见前贤的影子,既有姜夔的清空,又有王沂孙的典雅、吴文英的奇幻。咏梅词《疏影·梅花》有明显模仿姜夔、吴文英的痕迹:

微云淡月,正天寒袖薄,玉容清冽。水郭山村,烟暝风晨,一片远光凝雪。飞来几点浑如泪,留不住、早春时节。任零星、坠向尊前,怎把冷香收拾。 曾忆罗浮梦好,恰黄昏遇着,人在瑶阙。晓雾将消,酒醒参橫,不见向来筵席。举头惟有欹斜干,对一树、冰花高洁。剩数声、翠羽啁啾,断送那人愁绝。

“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6]30高景芳效仿姜夔《疏影》的标题和艺术手法咏梅,多处使用典故。“微云淡月”出自宋张道洽《瓶梅》“莫与微云淡月知”;“正天寒袖薄”,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有意规避姜夔《疏影》“无言自倚修竹”;“曾忆罗浮梦好”,运用隋赵师熊于罗浮山梦遇梅花仙女的典故。上阕“微云淡月”四字得梅之魂,“天寒袖薄”以美人翠袖单薄、伶俜可怜的凄清神态隐喻梅之孤清,“玉容清冽”“一片远光凝雪”,极写梅之“幽韵冷香”。下阕“曾忆罗浮梦好……剩数声、翠羽啁啾,断送那人愁绝”,模仿吴文英虚实结合的手法,错综幻境和真实的情景。先把梅花比作梦中所遇超尘脱俗的瑶池仙子,营造出冷寂清空的意境;接着写翠羽的叫声将好梦惊醒,酒醒梦回,又转向现实中冰花高洁的梅花。虚写之中,又有实写,虚实互相生发,再加以时空变化,更觉摇曳有致。弟钦评曰:“幻境以实写之,是宋词高格。”[5]693此词宗承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手法,咏物而不滞于物,亦有几分清空骚雅、深婉迷离的神韵。词中典故的连用不仅使作品显得典雅博奥,而且在描写梅花的同时,唤起人们关于梅花典故的记忆和联想,实现了词意的增值。写梅亦是写人,美丽脱俗的梅花既是貌美孤高的佳人的化身,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物化,寄托着她高洁超逸的情志。张炎“雅正”说对清代词坛影响深远,在清初浙西词派及其代表人物朱彝尊的大力倡导下,出现了“家白石而户玉田”[7]43的盛况。受当时词坛风气的影响,高景芳词也体现出情感纯正、语言醇雅的特点。

高景芳词取径很宽,汲取了宋代多位词人之长。她的咏月词借鉴了被公认为咏月词赋之绝唱的苏轼作品。《酹江月》中“酾酒临风,微吟倚槛”,重现了苏东坡《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意境。词题《酹江月》又名《念奴娇》,沿袭了苏轼的《念奴娇·中秋》。“冷浸多情月”,点化苏轼《念奴娇·中秋》中“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姮娥欲下,一声何处横笛”,借鉴了东坡词“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弟钦评曰:“坡仙不远。”[5]685《秋夜月·中秋》:“晴明天气,日刚沉,云尽卷,冰轮遥启。渐见光华如水,泻来盈地。”化用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中“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和《永遇乐》中的名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弟钦评曰:“用坡公语,更觉明净。”[5]675《卜算子·种荷花》:“喜田田、如钱若盖,一一擎荷高耸。”模仿周邦彦《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字法。辛弃疾词中有“笑语十分愁一半”(《蝶恋花》)、罗衣宽一半(《东坡引》)、愧我分他一半香(《和郭逢道韵》)等句,高景芳《满宫花·灯屏二首》其二有“画堂深,春一半”。弟钦评曰:“竟是稼轩妙句。”[5]665《扫花游·送春》中“红稀绿暗”句,应是由易安奇句“绿肥红瘦”而来。其怀古词似乎还受到南宋辛派词人刘过的影响,《酹江月·燕子矶》:“遥想隔岸曾看,回翔欲舞,掠水形无別。仿佛乌衣巷口,王谢堂前时节。”弟钦评曰:“吊古情深,俨有龙洲之慨。”[5]684

三、高景芳词对唐宋词题材的继承与拓展

高景芳是位具有多面才能的女词人,小令、中调、长调兼擅,运用的词牌多达七十多种,还运用了《金浮图》《醉公子》《接贤宾》《应天长》《鱼游春水》《河传》等女性词中少见的词牌。其词内容丰富,形式风格多样,既有对传统主题的继承,又有题材的开拓创新。

“诗庄词媚”的创作倾向在高景芳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其诗雄健雅正,较少写闺情,但女性的婉约情感在词中毕显无遗。相思怀远是女性词的主要题材之一,其《定风波·春晚》中亦抒写了女子的闺怨:

怕对春风数落花,小楼终日掩窗纱。向晚乱红飘不住,如雨,等闲辜负好韶华。 欲乞东皇休远去,谁许?夜深魂梦绕天涯。怪杀子规啼不歇,饶舌,有人依旧未还家。

这是一首闺情伤春词。运用“春风”“落花”“窗纱”“乱红”“子规”等旧式意象,发出“等闲辜负好韶华”的叹息,抒发因“有人依旧未还家”所带来的思妇的忧伤。虽是传统题材,但感情真挚,意境浑融,“展示了带有普遍性的忧惜心理,仍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8]252。

高景芳词还承袭了咏史怀古传统,但其怀古词只是描述史迹、抒发历史感慨,并没有借朝代兴亡寄托现实情怀。如《曲遊春·清凉山》:“虎踞关前路,近土冈西去,青山相接。古寺残碑,纪当年曾是,六朝宫阙。旧事浑难觅。剩一片、夕阳黄叶。更几堆、破瓦颓垣,不见望仙踪迹。况对。禅扉枯寂。听粥鼓斋鱼,销尽烦热。尘世荣华,似浮云变幻,不多时节。此意谁能识。透一点、清凉消息。便觉雪洒风吹,顿超净域。”金陵清凉山不仅是六朝胜迹,也是前明的象征,明清之交的诗词写这类名胜往往会寄托一重家国兴亡之感,然而“在高景芳的词中,却仍然只是单纯的吟咏史迹,看其篇末,由世事荣枯变化,如浮云之幻,而备感来到僧院之后,透心清凉,如入净域,顿成超脱,则无意阑入刚刚过去的一段历史,是显而易见的”[9]84。她的另几首怀古词亦是如此,《后庭宴·三阁》写张丽华曾藏匿的胭脂井仍在,佳人无踪,只有古寺铃铎在冷雨中震响;《摸鱼儿·燕子楼》写凭吊关盼盼曾居住的燕子楼,旧楼圯毁,人去楼空,只有一缕香魂伴着衰柳夕阳……景芳怀古词皆为吟咏古迹、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已,这应该是与她的民族身份与政治认同有关的。她生于八旗官宦之家,嫁与靖逆侯,是改朝换代中的胜利者,因而不可能在怀古词中寄托朝代兴亡之感。

沿袭闺情题材难以达到新的高度,书写怀古主题也无法发掘深度,高景芳另辟蹊径,以女性的日常生活和新事物入词,设法拓展女性词的广度。以下几种题材,都是以往女性词中少见的。

其词中有一些独特的咏物之作,《如梦令》七首,分别咏熏香器具“香筒”和“蝶板”“蜗牛”“游蚁”“醯鸡”“飞蛾”“络纬”等六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这些题材在词中,特别在女性词中本来就少见,更难得的是她写得非常平实,是一个普通女子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9]82例如《如梦令·香筒》:“截取琅玕一段,雕出桃花人面。一点羡芳心,夜夜与侬作伴。团转,团转,绣被床床香满。”香筒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词中描写香筒材质的考究和工艺的精美,书写其在闺阁中伴自己入眠、给衣被添香的温馨和雅趣,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贵族女子的日常生活。景芳另有《醉公子·鼻烟壶》,写刚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鼻烟壶,由此可见她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勇于开拓的创作精神。

为了拓宽题材,景芳尝试在词中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中兴乐》十首,分别题为《磨镜》《整书》《检衣》《洗砚》《养花》《尝茗》《理琴》《观剧》《调鹤》《礼佛》,全是写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的女子日常生活中的片断。《征招·曝衣》上阕写七月初七晒衣,下阕写七夕乞巧。“薄云初散朝阳出,中庭共陈衣架。五彩燦然分,列几层高下。天孙今夕会,早办将,新禧迎迓。象服辉煌,貂裘贵重,香飘兰麝。楼上更分明,携针线,默默对空求借。九孔已俱穿,任邻姬惊讶。新妆犹未卸,唤碧玉,掌衣归舍。且收拾,绛烛心香,向牛女称谢。”词作极其平实,写尽主妇持家心态,然而只是生活的照搬,缺乏艺术感染力。此类日常化题材虽有不太成功的作品,但具有开拓意义,对雍乾女性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雍乾女性词在继承高景芳日常化题材的同时,又将它的艺术瑕疵剔除,显示了和平时期女性词在追求词艺提升之外,逐步走向日常化和生活化的趋势。”[10]74备羹汤是古代女子日常生活中的要事,其词中多次写到蔬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何满子·莼菜》:“水到吴淞更碧,雨过藻荇皆香。惟有莼丝偏脆滑,采来翠釜熬将。未下盐豉更美,不容羶膩排行。席上羹汤自妙,淡中滋味尤长。称与鲈鱼同作鲙,季鹰初返江乡。分付湖滨船户,为侬撷取亲尝。”词中描写了莼菜的生长环境和做法,并运用张翰思莼菜、鲈鱼归乡的典故,从侧面烘托莼菜的味美。高景芳对蔬菜的题咏颇给后来的女词人以启发,“清代第一女词人”顾春亦有词咏荠菜、草头等蔬菜。如《鹧鸪天·荠菜》:“溪上星星小白花,也随春色斗豪奢。绿波渺渺天边水,细草盈盈一寸芽。”

景芳还诗意地描绘了古代闺阁女性的娱乐活动。《满庭芳·扑蝶》《满庭芳·踢球》《沁园春·秋千》《沁园春·斗草》分别描写闺秀们扑蝶、蹴鞠、荡秋千、斗草等游戏活动,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如《沁园春·秋千》:“槐火方然,社雨已过,二月中旬,喜园林花发,架支高峻,池台路转,绳挂停匀。预订星娥,频邀月姊,彩袖霞裾共踏春。同行到,便争攀彩索,牢束湘裙。何人,举足先登。看纤手,扶持早上腾。羡绣袂飘飘,衣香荡飏,金莲窄窄,画板逡巡。飞入层霄,落来树底,一朵鲜妍五色云。旋扶下,共纷然笑语,汗浥罗巾。”早春二月,草长花开,词人邀请姊妹们一起踏青游玩。闺秀们抛开平日的矜持,争荡秋千。秋千上腾时,绣袂飞扬,衣香飘荡,恍若仙子。秋千下落时,彩衣飘飘,美人天降,好像一朵轻盈鲜妍的五色云飘然落下。姑娘们被扶下秋千后,虽香汗浥湿罗巾,却乐此不彼,笑语纷纷。此词用铺叙的笔法,详尽生动地描绘了一群身穿彩袖霞裾的年轻女子踏青、荡秋千的过程,形象地刻画了她们荡秋千后汗湿罗巾、笑语盈盈的可爱形象,洋溢着孤寂的深闺少女走出闺门嬉戏时青春的活力和欢乐。

高景芳词的题材开拓,展现了真实的女性生活,促进女性词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在高景芳之后,词的日常生活化已经成为女词人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9]8

四、余论

明清以降,女性参与文学活动很频繁,她们经常在创作中融入文学传统,拓展作品的意境。八旗才女高景芳亦善于学习传统,创作联章组词、咏词牌本题、借鉴易安词、化用苏辛词、仿效姜夔等人词,都可以看出她不名一家、转益多师、积极汲取文学传统的特点。中国女性词的传统题材主要表达伤春悲秋的情爱之思和故国沦落的家国之痛。代表宋词最高成就的李清照、朱淑真词以及“清代三大女词人”之一徐灿的词题材亦未超出此范围。高景芳却别出心裁,将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写进传统写闺怨、国恨的词中,拓展了女性词的书写空间。“在其词中用联章的方式,创作了不少和她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致力于在妇女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将已婚闺阁女性的生活如实展示出来,从而突破了那种一味伤春悲秋的传统定式,体现了女性词的一种发展。”[11]203高景芳词既博采众长而又能灵活变化,不断创新发展,造诣颇深。

当然,不可否认,高景芳词存在一些不足,其创新之处仅在于女性日常生活题材的开拓,部分作品内容贫乏、艺术性不高。女性词坛的创作也存在这种局限,“清代女作家除了一些题材方面的开拓之外没有为女性诗词的成就做出最后的较大的转机贡献”[12]106。有男性研究者认为,“她们的诗词作品大多是狭窄生活空间的狭窄情绪内容的吐诉,充塞着浅陋的审美理想……”[13]98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妇女在事业上的平庸是由各种不同的情形造成的,而这些情形并不是她们天性的产物,而是她们的处境的产物”[14]147-148。分析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后,就会省悟到“以男性为主流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女性词作是何等不公正的一件事”[15]29。清代词论家况周颐也说:“盖论闺秀词,与论宋元人词不同,与论明以后词亦有间……但当赏其慧,勿容责其纤。”[16]119况且迄至清代,词的发展已达到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景芳等女词人在题材方面的开拓是难能可贵而意义重大的。

康熙诗坛盟主王渔洋强调,写诗要“就各体之宜,随性分之近。就各体之宜有两层含义:一是类型学意义上的师各家之长……二是文体学意义上的师各家之长”[17]64。填词亦是如此,这些创作准则都可在高景芳词中找到例证:其师法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人词,博采众人之长;效仿白居易《江南好》、张志和《渔歌子》、姜夔《疏影》等调式,运用多种词调填词;又根据自己的才性,注重女性词内容的革新。高景芳词在多方借鉴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为女性词题材的拓展开辟了道路,也为后人学习传统、推陈出新树立了典范。“明清两朝,女性创作者人数剧增……创作心态开始趋向自觉。”[18]48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景芳对填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积极学习填词方法,力图开拓创新,表现出自觉的创作意识。这种自觉的创作意识也成为促进女性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注释:

﹙1﹚参见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254页﹚;张宏生《日常化与女性词境的拓展——从高景芳说到清代女性词的空间》,《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韩荣荣《雍乾女性词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第73——74页。

﹙2﹚参见张宏生《经典确立与创作建构——明清女词人与李清照》,《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4期;刘立杰《明清女性词对易安词的审美接受》,《北方论丛》,2013年第5期。

﹙3﹚参见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张铁军《试论李清照词的绘画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中国词学大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佘芳艳.唐五代联章词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4]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M]//唐宋人选唐宋词.黄升,选编.邓子勉,校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高镕.红雪轩稿跋[A]//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04册).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张炎.词源注[M].夏承焘,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7]王昶,黄燮清,丁绍仪.清词综(卷一)[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8]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9]张宏生.日常化与女性词境的拓展——从高景芳说到清代女性词的空间[J].清华大学学报,2008,﹙5﹚.

[10]韩荣荣.雍乾女性词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1]张宏生.中国诗词史的性别面貌[J]//刘咏聪.性别视野中的中国历史新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王瑜.清代女性诗词成就论[D].苏州大学,2004.

[13]胡明.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J]//张宏生,张雁.古代女诗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4]西蒙娜·德·波伏娃.妇女与创造力[J]//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5]叶嘉莹.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J]//陈洪,乔以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性别审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16]况周颐.玉栖述雅[M]//历代词话续编(上).张璋,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17]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

[18]王萌.论明清时期女性群体渐趋自觉的创作倾向[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1﹚.

Reference and Innovation: On Eight Banners Talented Woman Gao Jingfang's Ci

CHEN Y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In early Qing Dynasty, Gao Jingfang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male Ci-Poets. Her works not only paid attention to referring to the predecessor's classic works, learning from others' advantages, but also aimed at innovation, opening a road for the them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i poets, and built up a model for later generations. She learned the creative method of Ci positively, tried hard to innovate, and showed a self-consciousness in Ci creation.

Gao Jingfang; Ci; reference; innovation

I207.23

A

1004-4310(2015)04-0077-05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19

2015-04-28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满族及汉、蒙旗籍女性诗词创作研究”(10BaWY072)。

陈颍﹙1982- ),女,安徽颍上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词人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猜谜能手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虚实相生,真切含蓄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特笔史公文——蒋士铨剧作叙事艺术探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