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南音曲词英译探析

2015-04-17黄幼岚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曲词南音唱词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

语言·文学

泉州南音曲词英译探析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

泉州南音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南音曲词英译研究却鲜有人涉及。分析泉州南音曲词翻译研究现状及意义,论述南音曲词英译的目的、要求和服务对象。同时,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南音曲词的语言特点并结合翻译实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南音曲词英译做出尝试。

泉州南音;曲词;英译;目的论

泉州南音,又称弦管、南曲、郎君唱等,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泉州南音分为“指”“谱”“曲”三大部分,现存的传统曲目尚有3000多首。[1]其中,散曲占绝大多数,历来以泉州城区地道方言为标准音演唱。南音曲调优雅深沉,曲词内涵丰富多彩,深受民众喜爱。自从2009年9月30日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泉州南音的发展和传承翻开了新的篇章。在2013年8月,泉州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后,泉州的历史文化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南音无疑成为了泉州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泉州南音越来越频繁地赴东南亚各国及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交流演出,受到了普遍赞誉,但语言不通的国际友人却只能欣赏南音动人心弦的旋律,对于曲词的内容却始终不甚了解。世界文化交流史告诉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南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向世界介绍南音,唯有靠翻译搭起彼此沟通的桥梁,才能将南音所具备的浓郁的地域特色传递出去,使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为世界人民所理解。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少数的南音曲词被翻译成英文,曲词英译研究则鲜有人涉及,语言障碍大大限制了南音在国际上的推广和传播。因此,对南音曲词进行翻译和研究,探索曲词翻译的策略和规范,对于弘扬闽南文化,传承和发展南音,夯实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音曲词翻译研究现状及意义

作为南音的三大部分之一,“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也是最通俗和受群众欢迎的部分,其中《山险峻》《元宵十五》《因送哥嫂》《共君断约》等曲目广为流传。泉州南音素有“曲海”之称,散曲数量众多,曲目共有2200余首。[2]曲是中国其他乐种所没有的一个独特类别,显得特别古远和珍贵,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人物故事,艺术上有自身的独立性、完整性和深厚的传承基础,是晚唐、五代曲子词以及宋代以来词牌音乐的延续,是存留至今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3]39然而,这么丰富的一座艺术宝库,几乎还没有人进行翻译,向国际社会推广介绍。到目前为止,南音外宣译文仅零星散见于政府的旅游推介指南及部分门户网站;2008年由福建省文化厅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汉双语版)仅用156个英语单词介绍了泉州南音的名称、乐器、历史及曲目等。学术研究方面,仅有个别学术论文提及了南音名称、乐器等的英译,南音曲词英译研究则近乎空白,因此将南音曲词翻译成英文意义重大。首先,将有助于外国观众读懂唱词内容,了解剧情发展,去除南音神秘外衣,摆脱南音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南音,喜爱南音;其次,南音使用地道泉腔闽南方言演唱,唱词中保留了大量中原古汉语的音韵和词汇,这一现象导致长期以来南音的观众局限于通晓闽南语的人。因此,将南音曲词翻译成英文将可以扩大南音观众群,让世界认识南音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保护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最后,翻译南音经典曲目属于典籍翻译的一个分支领域,它必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思考典籍英译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对其他地方剧种的翻译也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4]

二、南音曲词翻译的目的及对象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 skopos theory)认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行动皆有目的,所以翻译要受目的的制约”;译文好不好,“视乎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5]通常情况下,翻译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该理论要求译者须明确翻译目的、译文的对象和翻译要求。[6]根据这一理论,南音曲词英译首先应明确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南音曲词英译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南音被称为“乡音”,在东南亚各国和欧美的一些地方,只要有闽南人聚居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成立了南音社团,可以说只要有闽南人,就有南音,但面对的观众大多是海外闽南籍华侨,他们不需要英译,但随着南音地位的提升和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南音越来越多地面对母语非闽南语的外国观众,语言的障碍大大阻碍了南音的传播,因此,南音曲词英译的对象应定位为对南音感兴趣的外国观众,目的是帮助外国观众读懂曲词内容,了解剧情发展。其次,曲词英译的成品是用来阅读还是用来进行南音表演?南音词曲典雅清丽、旋律缠绵柔缓,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产生于农耕时代、主要反映我国古代传奇人物悲欢离合故事和平民社会世俗民情的曲词内容已然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已不符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在南音的故乡泉州,南音的传承人都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7]更不用说用英语演出南音的现实基础有多缺乏,姑且不论用英语演出的南音是否还能叫南音。因此,南音曲词英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于文学翻译和演出字幕的英译,南音曲词应被视作一种单纯的文学文本进行翻译,以供外国观众阅读。最后,翻译目的和对象决定了南音曲词翻译应“传情达意”,即忠实原文,让外国观众知道南音演员演唱的内容;译文流畅通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要求,使外国观众易于接受;处理好曲词中的文化现象,在让外国观众理解和促进文化交流的目标框架下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三、南音曲词语言特点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内翻译问题

作为一种地方曲种,泉州南音唱曲时一律以泉腔闽南方言演唱,咬字吐音必须以泉州府治所在地即今泉州市区方言为标准音,名曰“照古音”。[3]40这种闽南语载体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传播发展,南音优美的旋律让人陶醉,但晦涩难懂的方言和复杂的曲谱往往让慕名而来的学者、听众望而却步。目前南音演唱时的字幕是将闽南方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夹杂着许多古汉语词汇和方言俗字,如家喻户晓的《陈三五娘》里有一首知名曲子《为伊割吊》,这个曲名咋一看,不用说外国观众看不懂,即使是非闽南方言区的中国人也摸不着头脑,即便在泉州地区,笔者随机采访地道的闽南人,能准确说出“割吊”的含义的竟然也寥寥无几。实际上,“为伊割吊”是“因相思而郁闷、纠结”的意思;写的是五娘对被发配崖州的陈三的深深思念;再如,另一首同样出自《陈三五娘》的曲子《阿娘听》,写的是益春劝说五娘应该相信陈三是良家弟子,要关心他,接受他。“阿娘”一般都看得懂,至少知道是称呼女子的,在闽南语里是“小姐”的意思,至于“”为闽南方言俗造字,意为“婢女”,所以这首曲子是“小姐,请听奴婢说”的意思。再如,“田蝧”是“蜻蜓”,“勅桃”是“玩耍”,“卜”是“要”,“目滓”是“眼泪”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要将南音曲词翻译成英文,首先而且很重要的环节是进行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需要对曲词进行全方位研读,全面准确地理解曲词内容,必要时需请教工具书和研究闽南方言的专家,方谈得上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这也对翻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译者不仅需了解南音发展历史、泉州地方文化,还需了解曲词内容和闽南语特点,最好是掌握闽南方言的译者;其次,译者应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各种翻译策略,这就需要广大译者,特别是母语为闽南语的译者们加倍努力,以促进南音的传播和发展。

(二)语际翻译问题

1. 曲名的翻译。南音的曲目名称通常以 唱词首句的前三或四字命名,如名为《元宵十五》的曲子,即摘取首句“元宵十(於)五阮共君亲相见”的前四字命名,《因送哥嫂》同样取自首句“因送哥嫂(於)卜去广南城”。在翻译成英文时应再现这一特点,标题应与首句的前几个单词一致,这一要求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英语与汉语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其实并非如此。如“元宵十(於)五阮共君亲相见”这句直译成英语为 “On Lantern Festival I met you”其中,“on Lantern Festival”是时间状语,在英语中可置句首也可置句尾,但中文标题决定其只能置于句首,并且中文标题“元宵十五”是个名词短语,直译为 “Lantern Festival”, 但通过语法分析,可知在首句中应为“我于元宵十五那天与君相见”,同样为时间状语,因此这首曲子的标题宜译为“ On Lantern Festival ”,以时间状语而非名词短语作为标题。又如《因送哥嫂》这首曲子,首句“因送哥嫂(於)卜去广南城”省略了主语“我”因为送哥哥嫂子去广南赴任,这是汉语零位主语问题,这样的现象在汉语里司空见惯。汉语突出主题,不突出主语,而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因此这个标题在翻译时应补上主语代词,宜译为 “Since I saw my brother and sister-in-law off ”。南音曲子的标题翻译应视不同曲子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以达到曲名与首句前几个字词一致的目的,实现原文与译文形式上的对等。

2. 衬词及曲子尾句的翻译。南音曲词中有几个较为固定的衬词,分别是“於(于)”“不女”“许”,这些衬词无具体含义,大量穿插在曲词中间,起到构成乐句旋律起伏变化以达到韵味十足的作用,这是南音曲词的共同特点,这些衬词翻译时可采用“减译法”略去不译。另外,只要不是特别短的曲子(如短小精悍的诗、词等),绝大多数曲词的最后一句重复唱两遍,如《元宵十五》最后两句唱词为:“你掠阮双人拆散那障分开做二边,你掠阮双人拆散那障分开做二边”,翻译成英文时也应相应地重复翻译,再现曲词原文的语言特点。

3.押韵唱词的翻译。南音唱词大多数叙述故事情节,娓娓道来,节奏缓慢,口语化特征明显,结构上类似于宋元南戏、杂剧的长短句结构,每首曲子句数不固定,每句乐句字数也不固定,[8]根据这一特点,翻译时主要遵循“忠实”原则,将唱词内容逐句译出,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即可。但同时,南音又是一种以曲牌为主要音乐表现形式的乐种,“指”和“曲”中每首曲子都有曲牌,因此,每首曲子中都有押韵的唱词,在用闽南语进行南音表演时,押的是闽南方言的韵律,极富音韵美。如今的南音表演配以译成现代汉语夹杂方言俗字的字幕,南音唱词的音韵美感不仅大大削弱而且无法准确反映出来,对这一问题,举一例子便可见端倪。如《元宵十五》唱词如下(每句词尾用着重号表示):“元宵十(於)五阮共君亲相见4,见君标致4,(不女)看君障标致恰似天仙无二4。返来阮厝恹恹成病4。幸逢六月,(不女)幸然楼前投落手帕荔枝4。伊来阮厝为奴三年4,忍心不过,(不女)心忍那障不过即会共君私结连理4。恨煞林(於)大毒心行止4,买嘱知州,(不女)买嘱知州掠伊发配崖州4,你掠阮双人拆散那障分开做二边4,你掠阮双人拆散那障分开做二边4”。从字面上看,这首曲子每句的句尾中“见”“年”“边”押韵,“致”“枝”“理”“止”押韵,但实际上在闽南语中,除“买嘱知州,买嘱知州掠伊发配崖州”这句外,每句唱词,即“见、致、二、病、枝、年、理、止、边”都押/i/韵,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首先能熟悉南音唱词发音,了解相关的韵律知识,必要时请教南音演员,方能准确把握唱词韵律;其次,应尽量将押韵唱词加上英语押韵词译出,再现唱词的韵律,这样,方能实现唱词英译“传情达意”的最终目的,既传递唱词的意义又使外国观众体验到唱词原有的音韵美,当然,要做到这点是比较难的,对译者要求较高。在两者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宁可牺牲韵律,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内容译出,实现“意义的对应再现”,毕竟曲词英译的首要目的是让外国观众读懂曲词的内容,之后才谈得上欣赏艺术音韵之美。限于文章篇幅,试将该曲前两句译成英语,“元宵十(於)五阮共君亲相见4,见君标致4,(不女)看君障标致恰似天仙无二4。返来阮厝恹恹成病4”,从字面上看,“见”“致”“二”“病”无一押韵,但如上所述,在闽南语中,四个字全部押/i/韵。因此,若不考虑押韵问题,直译“On Lantern Festival I met you. I saw you so handsome; I saw you as handsome as the fairy descended to the world. When I returned home I was hopelessly lovesick”。这样的译文从文本内容来看已经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但显然已经舍弃了原文的韵味,而这些押韵的词正是唱词的文学内涵所在。试加上押韵词改译为“On lantern festival I met you, my darling. I saw you were so good-looking. I saw you were as graceful as an angel. When I returned home I was in lovesick yearning”。修改后的译文因加入押韵词 “darling, good-looking, yearning”,而显得更加流畅,不仅没有影响原文意义,而且再现了唱词原有的韵律,显得更加优美。

4.典故及文化现象的翻译。南音曲词中含有不少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人物故事或典故等专有词语,这些词语文字洗练,形象生动,大都具有文化背景或历史渊源,然而这些词语的翻译却是翻译的难点。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鸿沟,这些背景很少为外国观众所了解,有些典故我们母语读者都未必十分了解,更不用说外国观众。典故及文化现象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借用法等,目的论主张翻译策略的选择应服从于翻译目的,译者应当从让外国观众理解文化现象并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南音表演时的字幕翻译显然不宜采用直译加注法,因为字幕有很强的时效性,字幕展示的空间也很有限,此法应避免。笔者认为对这类词的翻译宜用最简练的语言,直接在译文中嵌入阐释性的文字,尽量在译出词语意义的同时保留文化意象;其次才选用意译法或其他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进行阐释。

散曲《出画堂》以描述一幅百鸟图为主要内容,整首曲子提及近20种飞禽,以鸟喻人、借景抒情,其中提到了“鸳鸯交颈”“喜鹊兆佳音”等文化意象。用“鸳鸯”比喻爱情在中国是人尽皆知的文化意象,如只译作 “mandarin duck”则损失了文化意象,意译 “loving couple”又显突兀,“鸳鸯交颈”试译为 “Mandarin ducks lean toward each other as loving couples do”;喜鹊在东亚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西方文化中却被视作“不吉、不祥”的象征,因此在翻译“喜鹊报佳音”时应指出喜鹊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内涵,试译为 “Magpies announce good new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ore”。

曲子《一身》取材于《陈三五娘》的故事,描写五娘与陈三私奔泉州途中的心情,曲词中有一句“孟光自有都梁鸿配,秦盟晋约会佳期”,这句唱词中包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孟光和梁鸿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成语“举案齐眉”即来源于此。另一个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世称联姻为秦晋之好,这句唱词如果直译,容易变成人名和地名堆砌,外国观众可能对谁是孟光,谁是梁鸿,以及跟陈三五娘有什么关系摸不着头脑,春秋时期的秦国、晋国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概念。此外,这两个典故在这首曲子中并不含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主要是表达了五娘希望与陈三私奔到泉州后能过着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因为此句唱词试意译为 “ I hope to have a happy marriage in which you and me respect each other”。作为“中国活化石”的南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乐器、曲牌、唱腔、唱词等诸多方面顽强地保留了古制,方使如今的我们得以欣赏汉唐古乐的风采,因此在曲词英译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不应对文化现象和典故等过多地做归化、省略处理,去迎合外国观众的口味,相反地,在保证译文通顺流畅的前提下,异化的翻译策略是必要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文化意象,将浓厚的异域风情呈现在外国观众面前,对文化交流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

翻译南音曲词,向世界介绍南音是保护南音最好的途径之一,这个任务可谓是任重道远,需要南音界、汉语界及翻译界密切配合,合作翻译。钱钟书说:“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危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或不尽贴合原文。”[9]南音曲词英译才刚刚起步,本文的探索和翻译不免显得稚嫩,但钱钟书的文字让笔者略感安慰。毕竟,尝试总是有益的,能为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抛砖引玉,亦能为后来从事南音曲词翻译及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南音基础教程[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3.

[2] 王珊.泉州南音[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66.

[3] 郑长铃,王珊.南音[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杨才元.昆曲翻译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9-91.

[5] 张南峰,陈德鸿.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67.

[6]张淑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剧翻译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2-15.

[7]王珊.泉州南音传承现状研究[J].东南学术,2011(6):307-312.

[8] 张兆颖.析南音曲牌的曲牌性[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4):35-39.

[9] 罗新璋.翻译论集[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责任编辑林曼峰)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Librettos of Quanzhou Nanyin

HUANG You-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362000,China)

Almost nobody has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brettos of Quanzhou Nanyin,the Worl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tudying situation of this subject, to discuss the purpose,meaning,target readers and demand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brettos of Quanzhou Nanyin.Based on skopos theory it analyzes Nanyin’s language featur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translating strategies by giving some specific examples.

Quanzhou Nanyin;librettos;translation;skopos theory

I236.57;H315.9

A

2095-2082(2015)02-0090-06

2015-03-09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2014E16)

黄幼岚(1981—),女,福建南安人,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曲词南音唱词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李进杰的南音情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戏曲曲词的抒情、叙述与代言三大功能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论元杂剧曲词的叙事性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