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开放式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2015-04-16刘德文

散文百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教学内容

刘德文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乡第二小学

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开放式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刘德文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乡第二小学

随着2011年新课标的出台,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随即展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是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其总目标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从其出发点和目标的制定上,体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开放性。以往的思品课程在内容上僵化教条化,在方式上强调说教式,造成学校、老师只能以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去对学生灌输那些教条化的知识,使学校和老师失去合理的教育选择与处理的权利,同时,使学生象象鸭子一样,被动的、怀着厌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去接受那些说教式的教育。《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其开放性要求我们教师不得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改革。

首先,开放教材内容,教材本身编排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开发、选择、整合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内容,只要有利于教育目标,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就行,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只守着那一本既定的书本。这样,学生更感兴趣,更爱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其次,开放我们的教学方式,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改变以课堂(教室)教学为主渠道的阵地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网络,教学中,学校、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以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不同类型的品德与社会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爱、珍爱生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品社课,可以采用故事喻理法、情境渲染法、讨论研究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而知识性较强的一些教学内容则可以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交流汇报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无论哪种课型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是交互使用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再次,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课程设置中每周为三课时,学校可以根据三课时数具体安排于课表里,但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或是把三节集中起来上,或是移动日期,或是把教材与学校、班队等活动相关的结合在一起上。这样的教学时间设置,就比以往的灵活、开放得多了。

最后,开放我们的教学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新课程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其评价具有过程性、多样性及重视质性评价等特点。改变了过去那只关注结果的、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新的评价方法不仅能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过程与结果,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方法有: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教学内容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