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医院进修医师消化内镜教学的实践

2015-04-15陈文生封欣婵向国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教学管理中心重庆400038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检查者胃肠道消化

柴 进,陈文生,封欣婵,向国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教学管理中心,重庆400038)

消化内镜技术为诊断胃肠道疾病非常重要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诊断,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内镜下组织粘合剂、套扎及硬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我院内镜中心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消化内镜诊疗培训中心,每年接收近千名基层医师及本科室研究生、实习生学习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规范化教学,经过3 ~6 个月的培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熟悉消化内镜器械和操作流程

1.1 合理规范的培训方案

任何培训都需要一个合理而规范的培训方案,针对内镜技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合理实用的基础培训方案,并结合进修学员的不同需求而进行针对性培训。

第1 个月:熟悉内镜器械的结构、性能、消毒、保养,了解内镜中心的操作流程。开展专题讲座,使学员了解内镜的结构、各种旋钮的位置、功能和操作、内镜的基本原理、消毒保养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员掌握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内镜下胃肠道黏膜的正常形态。学员可到内镜消毒保养中心学习内镜的消毒和保养,在此过程中,熟悉内镜的结构同时学会怎样拿镜子、操作各种旋钮。对内镜产生感性认识,以便于日后真正的操作。

第2 个月:观摩学习。仔细观察带教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做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助手。带教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员。学员参与内镜的更换、消毒和保养的过程,逐渐参与到内镜诊疗的全部过程中。

第3 个月:独自操作,由简易难。针对初学者,由于其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经验,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为了给学员增加信心,鼓励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带教教师可以将整个内镜诊疗过程分段,内镜通过咽喉进入食管、进入胃窦部及反转镜身检查胃底操作较难,初学者不易掌握,因此,这些部位的操作可由带教教师完成,之后可交由学员继续完成,但带教教师要做到“离手不离眼”,密切关注被检查者的状况,在学员操作完成之后重新检查。这也要求麻醉医师的配合,麻醉的时间要充足。当学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清楚地分清胃体、胃底、胃角等部位,能够明确顺利地操作内镜进入相应位置检查后,可练习将内镜经咽喉进入食管,完成整个内镜检查的过程。而带教教师也应该注意对被检查者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年轻、体型匀称、不抽烟的被检查者,使学员更容易完成操作。

1.2 合理的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是一门艺术,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临床教学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的教学模式[1]。其已在多个已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临床学科得到验证,并收到较好的效果[2-3]。我们将PBL 教学法应用于基层进修医师的内镜培训过程中,在培训进入第2 个月时,针对不同的学员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员去思考,有目的的观摩带教教师的动作,进而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培训的第3 个月则直接根据被检查者的情况,向学员提出问题,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被检查者的情况,以利于顺利的完成检查。在整个过程中,学员在主动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当然,这也要求带教教师自身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带教教师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2 掌握内镜基础理论,提高诊断水平

自1807 年德国Phlip Bozzini 首先利用蜡烛做光源,研制出金属管式直肠镜观察直肠腔,到1881 年Mickulitz 研制出光学透镜式硬式胃镜成功地观察到胃癌,到1957 年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纤维胃镜和十二指肠镜,1963 年日本在内镜前端装上照相机并开始商业化生产,直至1983 年美国Welch Allyn 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内镜,从而使内镜图像能够在电视荧光屏上显示[4]。内镜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设备越来越先进,使我们对消化疾病的认识、诊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内镜技术的基础理论。学员必须掌握内镜的机械结构和操作部分、主机部分和电脑部分以及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结构,特别是内镜的机械结构和胃肠道的生理解剖结构,这将决定学员能否正确顺利的完成操作,而电脑的图像处理部分又关乎最后的正确诊断。

所有的检查最终为明确诊断而服务,对于内镜检查,读图能力决定了最终的诊断结果。如何短期内提高学员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带教过程中,我们首先利用电子内镜图库,找出典型的胃肠道生理情况下的黏膜图像,通过与学员一起反复阅读而深刻认识正常的胃肠道黏膜图像。之后,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疾病的病理图像,与正常情况下的图像进行对比读片,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员深刻理解。在学员观摩学习期间,带教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学员提出问题,对其进行实际片读训练。课后,学员可利用多种影像资料、图谱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3 扩展学员视野

科技日新月异,内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目前,我院内镜中心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窄带内镜、变焦放大内镜、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消化道早期癌肿黏膜切除;超声内镜指导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消化系肿瘤的光动力治疗;腹腔镜在消化内科领域的应用;消化道出血及狭窄的内镜诊疗;24 h 食道pH 监测及食管动力检查、胃肠起搏等一系列先进的诊疗技术。绝大多数基层医师到我院进修的目的明确,但由于时间有限,往往只能掌握最基础的内镜检查技术。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鼓励学员在闲暇之余多观摩各项技术,他们虽不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但可在观摩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及如何操作,为今后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

4 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

严格的出科考试是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必要方法。我们的出科考试并不是统一安排,而是由学员提出申请,经过带教教师的初步审核后,由科室的教学小组组织考试。考试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理论部分侧重考查内镜的基础理论知识、内镜下的各种病变及内镜诊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等。操作部分则重点考察学员的动手能力、读图能力及与被检查者沟通的能力。教学小组将结合学员的平时表现及现场考核情况对学员进行点评。

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来我院进修的基层医师也越来越多,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是今后内镜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层进修医师掌握常用的内镜诊疗技术,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陈 斌,李培武,黄烈平,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427 -428.

[2]武桂琴,樊超强,张志梅.PBL 教学模式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2):81 -82.

[3]易传安,胡祥上,饶利兵.PBL 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医学高专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6):670 -671.

[4]杨云生.论消化内镜的教学与培训条件[J].中国消化内镜,2008,8(2):44 -45.

猜你喜欢

检查者胃肠道消化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沟通方法在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的作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NT手动测量与半自动测量超声检查者自身及检查者之间的可重复性:一项交叉研究”点评
遮盖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