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5-04-15廖金琳,赖善业,吴建新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游生态体育

*基金项目: 2014年度龙岩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景区的环境、产品、资源、开发条件等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闽粤赣各地旅游部门各自为政、划地为牢、重复建设,都在打着“客家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来吸引游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过度。为此,笔者提出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开展生态体育旅游,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545(2015)02-0099-(04)

收稿日期: 2014-10-30

通讯作者:廖金琳(1976-),男,福建永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 lyxyljl @126. com。

闽粤赣边区居住着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5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的中原汉人 [1]。他们分散分布于国内10省区和海外85个国家和地区,而闽、粤、赣三省的龙岩、梅州、赣州等市是主要集中居住区,称为闽粤赣边客家地区 [1]。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客家文化旅游区。闽粤赣边区共有30个纯客家县,约占全国所有纯客家县的3/4;在1 600万左右人口中,95%是客家人,约占世界客家人的1/5。可以说闽粤赣边区是全世界客家人的大本营 [2]。

生态体育旅游是指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的体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旅游活动 [3]。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大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使城市居民备受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城市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居民出行都受到很大影响,更不用说到室外参加体育锻炼。城市居民迫切希望找一块清新、优雅的地方既能陶冶心境又能参加体育锻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 年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让大众健身消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这对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是很好的契机,但闽粤赣边客家地区只注重发展红色旅游、客家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单一,过夜旅游较少,闽粤赣边客家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契机,大力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

1.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生态体育旅游的文献资料,查阅闽粤赣旅游的文献。

(2)田野调查法。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

(3)访谈法。对闽粤赣三地的旅游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征求意见。

2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

2. 1闽粤赣边客家地区自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闽粤赣客家地区呈带状地域,山水相连,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闽粤赣客家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以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最为典型,闽西的梅花山、冠豸山,赣州的通天岩等都是著名的山岳型景区。旅游部门与体育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展登山比赛、攀岩比赛,吸引更多的游客参加比赛。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温泉资源丰富。温泉热浴不但可以放松肌肉、关节,消除身体疲劳,而且还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温泉中的碳酸钙对改善体质、恢复体力有相当的作用。据实地考察,温泉基本位于风景区附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举办温泉游泳赛吸引游客前来健身康体。闽粤赣边水体资源十分丰富,例如:龙岩的汀江、赣州的赣江、梅州的韩江等,可以充分利用这天然资源开展漂流、划龙舟等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参与。

2. 2闽粤赣边客家地区人文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优势

2. 2. 1农业生态体育旅游 围绕“中国乡村游"的主题,充分利用闽粤赣周边山地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客家乡村游"产品,将生态体育旅游融入乡村游,开展垂钓、采摘水果、骑自行车等活动,让游客体验乡村田园风光的美景又能锻炼身体。

2. 2. 2客家古民居生态体育旅游 闽粤赣边客家古民居,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干栏和云南一颗印,被称为中国汉民族的五大古民居 [4]。客家古民居建筑大多分布于闽粤赣边境山区,类型复杂多样、风格独特。主要有龙岩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赣南客家围屋。客家古民居大多坐落于山谷盆地,数量繁多,龙岩永定土楼有2万多座,可以利用利用古民居的独特资源,开展以徒行、骑自行车为主的生态体育旅游 [3],或者举办自行车赛事,吸引更多的骑行爱好者参加,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 3闽粤赣边客家地区具有丰富的客源市场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13年共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城市居民节假日“出逃”呼吸新鲜空气,远离都市的喧嚣、纵情于山水之间的生态体育旅游活动,福建旅游局主办的“清新福建·深呼吸”旅游大型户外展等将带动国内游客市场。客家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500万。他们不但关注侨居地的建设和福利事业,更不忘“根”的传统。所以数量庞大而又经济实力雄厚的海外客家人群体是闽粤赣边客家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客源市场。

2. 4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交通便利条件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闽粤赣三地近几年交通发展迅速。铁路、航空、公路和动车方面的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与闽粤赣周边省市的交通越来越便捷。随着动车的开通,龙岩—深圳动车才4个多小时,龙岩到厦门、福州的动车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龙岩至南京、龙岩至上海动车接连开通,拉近了与外省的距离;赣龙铁路、梅坎铁路、赣粤高速、赣龙高速先后建成,三地之间的交往日益便利,由公路、铁路、航空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为闽粤赣三地开发生态体育旅游提供了交通上的保证 [5]。

3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 1思想观念滞后,对生态体育旅游认识不到位[3]

通过调查了解,闽粤赣三地的旅游部门对生态体育旅游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只要把当前的旅游产品做好做强就行了,没有往体育旅游方面探索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闽粤赣三地的旅游景区业主、旅游部门及体育部门对生态体育旅游还存在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是游客对生态体育旅游比较陌生。认为旅游就是爬山玩水,了解当地人文风俗。生态体育旅游在闽粤赣三地开展比较落后,游客对生态体育旅游的意识还缺乏。

3. 2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是制约闽粤赣三地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

生态体育旅游将体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为一体,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兴领域,因此,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展工作,仅仅依靠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是行不通的 [3]。调查结果表明,闽粤赣三地的体育旅游活动的策划、管理主要由旅游部门来实施,体育部门很少参与。各部门缺乏沟通导致体育旅游产品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甚至有些产品运行后,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而闲置。

3. 3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项目缺乏吸引力,市场导向性不明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旅游体育产品很多,但政府部门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性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深度不够,缺乏市场导向性,开发的项目调动不起广大旅游者的积极性,形成资源的盲目开发。

3. 4对客家体育文化缺乏重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恶化 [3]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客家体育文化历史渊源,但三地主要开发客家寻根问祖游、客家风情游、客家生态游、客家红色之旅等旅游产品,忽视了客家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导致原有的客家特色渐失原味。景区周边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重视眼前利益,盲目开发,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策略

4. 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科学制定生态体育旅游发展长期规划

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制定长期生态体育旅游规划 [6]。不要盲目的,破坏性的开发,注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控制生态容量,建立生态体育旅游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规划时按功能区域、体育旅游的特点,合理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3]。

4. 2整合资源,风光、人文、民族、体育并重,拓展生态体育旅游项目

将闽粤赣客家地区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纳入生态体育旅游发展体系中加以整合、凝练、推广,充实其文化内涵,才能形成闽粤赣生态体育旅游的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客家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过程中让游客深度感触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的风土人情,体验当地的民族体育活动,促进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4. 3以客家体育文化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体育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山水旅游活动,亲身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来满足身体和心理的需要已成为现代人们旅游的重要目的 [7]。旅游市场的发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闽粤赣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的祖地和聚居地,大力挖掘客家的传统体育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发扬,既可以保护客家体育文化又可以促进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4. 4加强多元化、立体化宣传,提高知名度

闽粤赣三地的客家民居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通过访谈了解,闽粤赣三地的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回头客和过夜客较少。纯粹的历史、人文旅游,调不起旅游再次旅游的积极性。通过举办体育赛事,例如“环闽粤赣自行车赛”“客家土楼马拉松赛”“划龙舟赛”等等,吸引运动爱好者积极参与,让体育旅游融入到生态旅游中,通过多元化、立体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闽粤赣三地的生态体育旅游知名度。

4. 5培养高素质生态体育旅游人才

闽粤赣三省都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高校,对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如攀岩、漂流、拓展活动等等,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体育专业毕业生对旅游产品又缺乏专业的创新包装能力 [8]。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通过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实践课程环节的教学,深入旅游景区提高实践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生态体育旅游方面的人才 [9]。

猜你喜欢

旅游生态体育
“生态养生”娱晚年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旅游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