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之思考

2015-04-14张莹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张莹

【摘 要】本文通过总结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现状,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审计管理模式、审计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协调沟通”等深层次问题入手,寻找差距,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的建议,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是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组织审计资源、实施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的能力,它包括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内部审计能力是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约束能力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建设和个人审计能力建设。组织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工作方式、资源管理以及对内审人员的管理方式等。个人审计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内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说包括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务经验等方面。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六大方面提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措施,本文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角度出发,围绕“提升审计能力”这项措施,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情况,从“审计管理模式、审计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协调沟通”等深层次问题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目标。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21世纪的内部审计职业开始走向深层次的专业性与服务性,内部审计的态度、方式和价值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部审计正从低层次的传统会计查账向高层次的确认和咨询服务转变,从审计货币资金向评估战略风险扩展,从被动的检查合规情况向主动帮助被审计单位提供风险管理建议迈进。然而,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对内部审计在新时期发展转型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仍旧满足现状、原地踏步,更为可怕的是,许多故步自封的内审人员正在不自觉地影响那些已经接受现代审计理念的新一代内审人员,最终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处于较低的层次、内部审计作用无法有效发挥。2009年IIA发布的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全球应用模型――IA-CM模型将内部审计能力建设划分为五个渐进的能力等级,即:初始级、基础级、整合级、管理级和优化级。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水平目前还处于基础级与整合级之间,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差距:

1.内审工作一体化管理程度不高

部分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采用分级管理,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以指导性、协调性管理为主。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质量控制、审计人员调配等不统一,无法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各下属企业间内部审计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造成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不充分,缺乏合力,导致出重复审计、审计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影响内部审计效率与效果的问题。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单一

审计领域的日益拓展对内审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背景构成与内审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学财会專业的较多,管理、审计、计算机、生产技术、统计、工程和法律等专业人才较匮乏,无法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多种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深层次地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专业领域的问题。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不足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仍旧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未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未形成科学适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内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过度依赖经验判断,未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审计事项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挖掘审计发现,导致审计工作未能把握重点、控制风险、发现深层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4.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较为滞后

随着国有企业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层级增加、地域空间更加广阔,生产经营管理广泛运用了信息化平台,业务数据、业务流程更加复杂,业务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改革,这些都对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和审计取证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并未跟上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步伐,仍然以现场手工操作为主,非现场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法手段未能有效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主要还停留在文字编辑及数据简单处理的基础层面,数据筛选和钻取、信息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还比较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广度和深度。

5.内部审计与业务工作的协调性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内审工作主要定位于“监督检查”,较多地体现出监督和控制的特性,内审部门和人员突出保持“独立性”,对自身与企业内其他业务管理部门的协调重视不足,导致业务管理部门对内审工作存在顾忌,对内审转型后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接受审计时存在抵触心理,使得内审部门无法顺畅获得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业务信息,限制内审评价和建议作用的发挥、内审结果的有效运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工作既要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更要积极推动解决问题”;李克强总理要求“审计要做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国务院随之发布的《意见》也强调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切实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建设。企业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审计水平,为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促进企业廉政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从国家审计的外部监管要求到国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两个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外部工作环境和要求都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和集团化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快审计转型步伐,加强监督、实现价值增值,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个全新的课题。《意见》中提出的“提升审计能力”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国有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内部审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意义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的几点想法

为推动国有企业内审转型、实现审计工作目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需要深刻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增强内部审计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确评估企业内部审计现有能力和存在不足,有效分析影响审计能力的内外部环境,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创新审计方式,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审计能力,为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标奠定基础。

1.健全集团化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目前国际跨国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总体朝着集中化方向发展。我国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性、管控要求,结合现代审计管理的趋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探索以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统筹设置,建立集团化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层级的内审资源,在审计项目计划、审计资源管理、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有序联动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树立企业内部统一的内审工作目标,塑造统一的内部审计理念,运用统一的内审工作平台和规范的审计工作方法,形成统一的内审信息沟通渠道,最终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内部审计能力。

2.打造高素质的内审队伍

随着国有企业产业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进程,风险领域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内审队伍,对决策过程及业务执行流程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对经营管理开展绩效评价,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首先,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战略、工作计划、工作量、人员结构等因素,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一支结构相对合理、优势互补、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复合型专业队伍。其次,健全人员培养机制,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通过“项目带队伍、课题带队伍”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锻炼内审人员,培养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多领域审计能力。最后,建立并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激励“有所为”,督促“不作为”,惩戒“乱作为”,激发内审人员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

3.加强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层等上级的支持、信赖、指导和帮助,需要同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支持,同时也需要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配合,这些都有赖于内审人员主动有效的组织协调沟通。内审人员在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同时,可以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分析存在风险的潜在影响、探讨改进管理的措施,使被审计者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从而形成审计建议合理可行、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审计促进管理的良好氛围;探索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企业内部“大审计”格局;加强与上级审计部门、外部审计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学习借鉴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方法和经验,统筹借用社会审计力量,弥补企业内部审计能力不足。

4.注重质量控制,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重视审计质量管理,可将实践证明成熟的审计经验和方法进行制度化、流程化,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质量评价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跟踪管理,通过PDCA循环实现质量的闭环管理和逐步提升,提升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5.创新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

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明显不足在于将审计资源不恰当地分配到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内部审计能力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国有企业内审人员可以发挥“内部人”的优势,有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的审计区域,高效、精准地分析评估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影响的重大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并向管理层提出风险控制建议,以避免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内审部门还需要逐步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帮助内审人员从大量、繁琐的手工翻阅账本工作中解脱出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审计知识库的专业经验,采用非现场审计方式,分析經营管理的数据和资料,找出问题、疑点和异常,使现场审计突破“盲人摸象”和单纯经验判断的局限,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同时也可以将发现问题总结梳理后固化到审计信息系统的“案例库”,积淀审计经验,完善监控指标和预警模型,实现系统对同类问题的常态化监控和预警,促进企业科学有效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参考文献:

[1]高小琼.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探索[J].中国金融,2013(21).

[2]蒋峰.央行内审转型时期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研究[J].金融经济,2014(10).

[3]唐美荣.高校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研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1(7)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