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其社团参与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2015-04-13刘洋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团

刘洋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其社团参与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刘洋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其社团参与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人幸福感量表和自编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问卷对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类型对其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影响。结果: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分为125分,最低分为31分,平均(61.7±11.3)分;参与不同类型社团活动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表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 11.28,P<0.05)。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社团参与状况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团活动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认知和情感的评价。一般认为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Diener&Lucas,1999)[1]。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个体心理素质、健康人格密切相关[2-3]。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将来能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幸福感作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必要对此进行科学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干预和心理调适打下基础[3]。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大学生业余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位学生在一年级就有了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而且不少学生加入了两个以上的社团[4]。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社团参与这个平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综合素质,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对其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主观幸福感与社团参与状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抽取大学生进行问卷的施测工作。本研究发出1000份问卷,经施测问卷回收951份问卷,回收率95.1%。其中经检核、剔除填答不全和固定反应卷29份,共计有效问卷922份,有效率为92.2%。

(二)方法。

采用修订自台湾学者施建彬(1996)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5]和自编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问卷作为测评工具。本文所修订的幸福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5,重测信度为0.93,效标效度为0.85,显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自编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问卷的第一个题目的是用以作为受试者个人信息的归类;之后的2、3、4、5、6题的调查,则是从社团参与的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探讨。被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主试为各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整个测验用时约为15min。间隔2周后抽取60名学生进行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重测,以获取重测信度。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无误后,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按统计方法描述,检验水准α=0.05。

二、结 果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全体受试者的平均总得分是61.7±11.3分,高于代表“偏向正面态度”的48分,低于代表“具有较强程度正面态度”的96分,表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偏向正向态度(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在接受调查的922名高校大学生中,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者为125分、最低者仅获得31分,显示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表现出了较大的个体差异。

(二)不同社团活动类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状况。

参与不同社团活动类型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表现上有显著差异(见表1)。在社团活动类型的选择上,无参与社团活动者比例高达38.39%;而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中,有15.84%的学生选择了服务性社团,有15.62%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性社团,12.47%的学生选择了娱乐性社团,8.46%的学生选择了学术性社团。为详细了解这种差异情况,以scheffe法进行事后检验(Post Hoc Tests),参与学术性、体育性、娱乐性及服务性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指数高于无参与社团者的现象更明显(见表2)。

表1 不同社团活动类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情况比较

表2 不同社团活动类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事后检验情况

三、讨 论

本研究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幸福,但幸福感程度不强,且总体主观幸福感表现出了较大的个体差异。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这与国外研究相吻合,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下,表现为正性水平,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呈正面态度,可能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倾注了较多的关爱,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大学生大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舒适,故他们对家庭和生活条件方面的满意程度感较高。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及自我的发展都是大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活动领域和发展任务,大学生对这些领域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也促进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另有研究显示,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学校生活可能是他们满意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从而有助于青少年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有38.39%的大学生未固定参与社团活动,他们同时是主观幸福感较低的一群,可见社团参与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良好的社团活动,应该发挥以下五点功能,分别是:提供发展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机会;增进参与社会的经验;发挥组织与领导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管理;促进自我了解和自我肯定。根据本研究结果,参与学术性、体育性、娱乐性和服务性这四类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都明显高于无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推广社团活动,并指导各社团的稳健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具有吸引力的社团。此外,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避免一时的新鲜感而参加了过多的社团,给自己造成困扰。最重要的是,学校在软件与硬件资源的提供上应当尽量充足,如活动场地、设施、社团活动资讯等,使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1]孔 风,王庭照,李彩娜,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2):408-411.

[2]余欣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42-244.

[3]吴玉峰,许 星.大学生幸福感现状研究[J].江苏高教,2012 (2):142-143.

[4]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问题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0):211-212.

[5]邢占军.几种常用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5):325-326.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sense of well-being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societies

Liu Y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sense of well-being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societies.Method:Chinese Well-being Scale and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cale were used to survey 922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tatus.The influences students’involvement in various society activities had on their subjective sense of well-being of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highest score was 125 points,the lowest was 31 points,with an average of 61.7±11.3.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students involved in different activities(F=11.28,P<.05).Conclusion:Overall,students experience a moderate degree of well-being.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huge.Their involvement in college societie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mpact on their sense of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ubjective,activities of college societies

G44

A

1002-1701(2015)05-0045-02

2013-09

刘 洋,女,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乡医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立项资助课题(编号:2014-43);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343);河南省社科联2014年立项课题(编号:SKL-2014-2148)。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23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社团
缤纷社团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对立与存在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