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诊断医生进修效果评价的初步研究

2015-04-13李子平周旭辉孟悛非冯仕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年资样本量年龄

朱 莹,李子平,周旭辉,孟悛非,冯仕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院校管理

影像诊断医生进修效果评价的初步研究

朱 莹,李子平*,周旭辉,孟悛非,冯仕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目的:通过对影像诊断专业进修医生的进修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初步探索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进修制度。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诊断专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进修医生中参加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者的测试资料,客观分析进修生的年龄、从业年限、来自医院的等级及学历对进修效果的影响。结果:进修医生的年龄大小(P=0.036)与从业年限(P=0.021)对进修效果有影响。“进修有效”组医生的平均年龄小于“进修效果不明显”组;“进修效果明显”组医生平均年资水平高于“进修效果不明显”组。结论:发现进修时的年龄与从业年限影响进修效果,对未来大样本量、多因素、多层次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影像诊断;进修;制度;方案制定

一、资料与方法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21世纪的医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人道精神;掌握世界先进的医疗知识及医疗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同外界的交流中汲取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进修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医学进修教育已逐步受到了各医疗机构的重视,不仅促进了学科的交流与发展,成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突破口,是提高医疗机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医院知名度的有效途径[2],合理和有效的进修制度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内缺乏对进修医生进修效果客观评价的相关研究,对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进修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进修医生进修效果的客观分析研究,浅谈制定更加有效、更加个性化的进修制度的途径。

(一)研究对象。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诊断专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进修医生中参加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者共39人,其中男35人,女4人,年龄28-49岁,平均35.8±6.1岁,学历为大专到硕士,原所在医院级别为一级甲等到三级甲等,进修期限均为3个月。

(二)实验设计。

1.试验方法。为了客观评价进修医生的进修效果,本研究对进修医生入科和出科各做一次水平测试,共计两次,通过比较两次测试结果的变化,客观评价进修医生的进修效果,并探索影响进修效果的客观因素。

2.水平测试方法。两次测试方法一致,均为50个影像诊断病例,由幻灯片自动播放,时间间隔为1分钟,单次测试病例间难易程度相近,入科考试的平均难易程度低于出科考试。

3.结果评价方法。由于出科考试试题较入科考试难度大,单纯比较入科和出科考试成绩的差值是不科学的,因此,笔者以每次考试所有医生成绩的第60百分位数作为该次考试的“及格线”,分数高于此数值,视为“及格”,反之视为“不及格”;入科及格同时出科不及格、入科和出科均不及格视为“进修效果不明显”,入科不及格同时出科及格、入科及出科均及格视为“进修有效果”(由于出科试题难度加大,出、入科成绩均及格的同时,出科成绩略低于入科成绩,亦视为有效)。

采用多个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所有统计均按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TATA10.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对医生年资的定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对学历的定义:大专、本科、硕士;对医院级别的定义:一级、二级、三级。

二、结 果

不同影响因素与进修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如下(见附表)。

附表 不同影响因素与进修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进修医生的年龄大小(P=0.036)与医生从业年限(P=0.021)对进修效果有影响,“进修有效”组医生平均年龄小于“进修效果不明显”组(见图1);“进修效果明显”组医生平均年资水平高于“进修效果不明显”组(见图2)。

本组高年资医生多为入、出科均及格,成绩波动相对较小,学历相对高。

图1 进修医生年龄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

图2 进修医生年资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

三、讨 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医院对医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到上级医院进修无疑是一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国内一些大型知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益成为地方医生的进修摇篮,而这些医院各自有其进修制度,罕见有研究对这些制度的有效性报道,也亦未深究不同医生个体背景差异下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进修途径。本研究基于对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医生进修效果的客观评价,预发掘影响进修效果的客观因素,从而对进修制度的制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进修效果的客观评价。

本研究表明,进修生年龄大小和从业年龄对进修效果有影响,年龄小,进修效果相对有效,年龄大则进修效果较差,年轻医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精神及注意力相对集中,这可能是造成年轻医生进修效果相对明显的重要原因,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的进修生而言,年轻医生有善于提问和课下钻研的特点,学习力度相对较大,自然其进修效果也相对显著,由此可见,医院选择对相对年轻的医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不仅可以实现预期的进修效果,而且从长远角度来讲,更有利于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在这种大幅度前进脚步的驱使下,是否可以通过相对延长其进修时间而获得更好的进修效果,有待进一步商榷。

本研究还表明,年资高者进修效果较好,这与年龄大小并不矛盾,本组数据多数高年资医生年龄在33岁左右,且其学历相对较高,入、出科测试其成绩相对稳定,并未因试题难度的加大而出现成绩的降低,多数高年资医生的成绩是相对提高的,可见,经过短期培训,可以使原本在地方医院处于“平台期”的医生水平得到一个小跨度飞跃。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仅对两批进修生进行评价,此两批进修生绝大多数学历为本科,医院级别也以三甲居多,研究表明,不能认为其对进修效果有影响,然而,到底有无影响及如何影响进修效果,还需进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小样本量对客观评价进修效果做了初步研究,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深入研究仍需进行。

(二)对我国进修制度的思考。

好的进修制度,不仅要致力于有效提高进修效果,而且应该进一步针对不同层次的进修医生,制定不同的进修方案,用最合适的进修期限达到最满意的效果,目前我院收入的进修生绝大部分进修期限为3个月,少数为半年或一年,而且并无客观针对性,不同人群进修效果不同,而且相对上升空间亦有差别,但目前并无针此问题的相应制度,虽然本研究通过小样本量研究初步得出一些结论,但更多、更深入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得以解决,使其结果更具说服力,为初步探索影像诊断专科的进修制度提供有力证据,大量研究有望对进修制度的制定指明道路。

[1]孙贺一.日本临床进修制度化与内科医师、专科医师认证制度的关系[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44-46.

[2]孙庆毅.医学进修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01,15(1):38.

R-4

A

1002-1701(2015)05-0035-02

2014-07

朱 莹,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18

猜你喜欢

年资样本量年龄
变小的年龄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公立医院PF医师费的年资积分模型设计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十一)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十)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年资回报的实证检验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