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

2015-04-13马润泽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解决策略

马润泽

摘 要:经济的增长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际贸易的增多。所谓国际贸易,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利益,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就会引发各种争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争端又发展出新的有特点,因此,解决争端的机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诞生之后完善了争端机制,使得国际贸易争端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在本文中,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及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的新特点,并阐述了WTO对争端机制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际贸易争端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策略

贸易双方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会极力的维护本方的利益,这样一来,争端就会随之而产生,国际贸易发展的越繁荣,争端就越多。在国际争端类型中,国际贸易争端是一种基本形式,在国际关系中,国际贸易争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是处于非和平时期,那么国际贸易争端会引发其他国际争端的产生,但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那么其他争端就会被国际贸易争端所取代。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也产生了新特点,我国要在充分认识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的界定

1.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并无公认的定义,但通过对各种阐述的归纳总结,可以概括出经济全球化的涵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逐渐产生联系,并相互依赖和渗透,由此,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之后,一项产品的组成部分会来自不同的生产国家;第二,贸易全球化,世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发展成为一体,由此也促进各国的市场融为一体,使得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三,金融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金融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强,逐渐发展成为跨国金融;第四,投资全球化,资本的输出不再只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其中;第五,区域性经济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2.经济全球化背景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可以总结出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概括来说,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两大特征:第一,全球统一市场体系的基本形成。在冷战时期,国际贸易的格局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共存,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巨变的发生,冷战时期彻底结束,这样一来,国际贸易的格局就发生了变化,变为市场经济主导。随后,中国在1993年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此,从全球市场来看,基本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统一市场体系;第二,全球统一市场规则的基本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就一直在努力地制定全球统一市场规则,IMF、IBRD和GATT共同运行,维护着国际经济的秩序。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最终确定了成立WTO,并且WTO的法律文件适用其所有成员。这样一来,在WTO成立以后,全球统一的市场规则也已经基本形成。

通过这两大特征的阐述,可以对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予以简单的界定,WTO成立之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实背景就是经济全球化背景。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产生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国际格局上,东德和西德实现了统一、东欧发生了巨变、苏联解体,这样一来,原本的东西对峙因为缺乏对抗的基础而变得没有意义。新科技革命之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经济贸易发展成为主旋律。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限,国际贸易争端发展出了很多的新的特点。

1.国际贸易争端领域的新特点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最容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为货物贸易领域,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争端领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领域、投资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之所以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由此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服务贸易领域的争端就逐渐的多了起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交易不再是单纯的货物,非货物也变为交易的对象,由此争端就扩展到了知识产权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增强,促进了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发展。基于此,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2.国际贸易争端内容的新特点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争端的内容主要是削减关税壁垒,而在经济全球化之后,争端的内容变为拆除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在八十年代之前,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影响,一直呈现出贸易自由化,因此争端就主要集中于关税壁垒上。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非经贸领域的问题,使得国际贸易争端的内容呈现了新的特点。

3.国际贸易争端主体的新特点

在过去,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主体多为发达国家,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壮大,在争端主体中,出现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贸易主体之间的贸易量越多,那么发生争端的频率越大,反之则频率越小。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因此发生争端之后,解决争端的规则也是由发达国家来决定,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影,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时,发展中国家会利用已有的争端机制来保护自身的合理利益。由于主体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4.国际贸易争端原因的新特点

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水平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导致在国际贸易中会会发生争端。以农业为例,美国和欧盟的农业都比较发达,但是美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欧盟,在美国与欧盟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时,欧盟为了取得争夺的胜利,就制定了一系列出口补贴政策,这样一来,美国与欧盟之间就发生了争端。除了经济水平的差异之外,各国之间的政策、国内法、国际法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在国际贸易中都会形成争端。

三、WTO解决争端机制的完善

1.引进“否定协商一致”原则

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会遇到程序性或者实体性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出席会议的成员国没有一致的反对,那么该问题的决定予以通过。这样一来,争端解决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不会因一方的阻止而终止或者拖延。

2.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

在关贸总协定中,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由理事会负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对这种状态做出了改变,争端解决不在由理事会负责,而是设立了专门的解决机构——DSB。争端解决的规则及程序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DSB负责执行,另外,在协定中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也由DSB来负责。

3.引入自动程序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由多个阶段组成,各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时限,这在谅解及附件中做出了明确的固定,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磋商出结果或者不理会磋商,那么在进行第二次争端解决申诉时,就会自动成立有关的专家组。专家组成立之后,会向DSB提出报告,DSB要在60日内通过该报告,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阻止其中一方当事人有意上诉。报告通过之后,如果没有“否定一致同意”的情况,那么就会引入自动程序。通过自动程序,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进而促使争端得到有效的解决。

4.引入交叉报复

对于中止和减让的问题,专家组在进行审理时,要与专家组处于相同的部门中,然而,在同一个部门中,中止和减让比较难以实现,因此,当事人就会用其他的办法将另一有关协议项下的减让中止,这就是交叉报复。通过这个做法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执行裁决结果。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争端的应对对策

1.中国要积极地加入国际贸易中

近年来,国际贸易争端的数量急剧增加,并且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加入国际贸易后,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但是我国不能因此就拒绝加入,反而要积极地加入到国际贸易中。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的实力,就需要大力推行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并积极地吸收先进的东西。不过,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切忌盲目乐观,要对国际贸易争端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2.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的合作

实际上,国际贸易争端的本质为利益之争,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达成协作、协同利益。我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时,由于分工定位趋同导致争端的发生,对于这类型的国际贸易争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实行产业升级,或者进行地区间的合作,进而有效的减少争端。

3.发挥行业协会在避免和解决争端中的作用

所谓行业协会,是指一种特殊的中介组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属于民间组织,WTO规则无法直接管辖行业协会。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行业协会可以直接或间接代表会员企业参与其中,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促进争端解决。

4.完善我国的产业救济体系

在WTO中倡导贸易自由,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一概排斥贸易保护,在法律框架中,设定了许多的例外,主要目的在于允许成员国实施国内产业救济。有些国家为了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胜出,会采取不恰当的倾销、补贴措施等,通过法律框架中例外条例,成员国就可以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完善的产业救济体系,可以保证我国的国际贸易,并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

5.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作为国际贸易人才,不仅需要懂得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规则,同时还要精通外语,通过国际贸易人才,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我国应建立严格的国际贸易人才上岗制度,避免非专业人士上岗,让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成分发挥自身的技能。

五、结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贸易争端。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要在充分认识国际贸易争端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争端应对策略,在国际竞争中有效的增强我国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陈小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法对国家贸易安全的保证[J].学术交流,2010(05):26-29.

[2]王勇.论现代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与和谐世界的构建[J].兰州学刊,2010(11):145-147.

[3]赵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欧美301条款争端案”为例[J].新学术,2013(03):192-194.

[4]杨汝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法对中国贸易安全的保证[J].中国商贸,2011(12):191-192.

[5]罗希飞,牟晶,张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2013(21):35-36.

[6]徐成伦.论提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法律程序的透明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125-128.

[7]戴佩华.发挥行业协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作用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7-60.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解决策略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