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防范农村微型金融风险

2015-04-13祝龙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农村经济

摘 要: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一般的业务都是针对大型客户,缺少支持小中企业、农村等小型事业发展的金融机构。随着微型金融的发展,农村也慢慢建立起微型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然而微型金融在农村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問题。农村由于发展的道路较为闭塞,发展渠道不多,金融市场不稳定,微型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就农村微型金融面临的发展现状做出讨论,并结合实际探讨控制风险的措施方案。

关键词:微型金融;农村经济;风险防控

在我国,过去几十年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工业上,这使得农村人力、物力资源都向城市靠拢。在农村金融中,正规的金融机构少,机构形式较少,更是出现了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的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对农村建设微型金融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为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与物质支持。2005年,我国中央连续提出加快农村金融事业建立步伐,鼓励农村建设小额机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与水平。随着农村微型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活跃了农村的市场氛围,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农村发展的脚步缓慢,人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还有没有完全解放,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可能存在问题,农村微型金融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无论是在哪种经济体系中,对风险的防控都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微型金融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只有将风险降到最低,切实保障人民利益与安全,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力量,才能为农村微型金融事业的发展带来人力与物力的双向支持。

一、有关风险基本内容的阐述

1.农村微型金融风险的基本含义

一般而言,无论是哪种金融模式,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农村微型金融结构中,风险的定义是指微型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时,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或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并为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损失。

2.农村微型金融风险的特征

农村微型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发展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二者之间风险特征的不同。农村的发展较为落后,导致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极不完善,其金融风险大致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1)农村微型金融面临的风险比城市的更大

在农村,由于自身发展受限制,体制的不完善与制度的欠缺都给农村金融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且农村生活中的消息较为闭塞,交通手段不多,不同村落之间的往来较少,这也是金融机构面临的另一风险问题。

(2)风险存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首先,在微型金融机构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单笔成交的数目可能较少,使得被忽略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农村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纰漏,可能会出现“钻空子”的行为;最后,农村的金融管理人才的缺失也是其风险之一,没有专业的管理,也就缺乏防控风险的意识,可能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3)风险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在农村,人们的整体素质不高,容易受某一行为的影响。且农村的消息传播途径较少,农民更是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当某一人出现不守信誉时,可能会有人效仿,导致金融机构遭遇更多的风险。

二、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存在的风险问题初探

在农村建立微型金融机构,虽然能为当地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是也存在了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这些风险主要是由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监管系统欠缺等问题造成的。下面,我们就农村微型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应的探讨。

1.监管体系的缺失

监管可以说是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因素。而农村由于发展落后,在金融市场方面的监管十分松懈。市场监管我们具体可以从立法与体系两方面来讨论。

(1)缺乏专门监督的法律法规

由于农村发展进程较为缓慢,消息传播速度明显不如城市,对于金融市场的监控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农村微型金融市场面临的首要风险就是法律、制度的缺乏。在农村推行设立金融机构,没有明确的市场准入、业务操作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且在我国的相关立法中,也缺少针对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专门法规,这使得农村金融建设如同无头苍蝇一样,既缺少控制,又没有专业指导,最终导致农村微型金融市场的混乱。

(2)监管体系如同虚设

就目前而言,我国实行的监管体制仍是遵守着“分业监管、分工协作”的准则,这种分工式的监管体制在趋于混合经营的现代社会已经显得有些落后。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是以央行为中心,再结合其他政府部门实行金融行业的监督,这种监管模式的界限划分十分不明确,不利于各部门协作监管,可能会导致重复监管或无人监管的问题。而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体制本就不完善,在这种监管体系下更是增大了其经营风险。

2.信用风险扩大

在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运营中,信用风险仍是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农村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又由于信用监控的制度不完善,造成一系列贷款不还、信用卡不还的情况。从另一方面来说,农村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所缺乏,在发放贷款时可能会出现信息作假、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在农村,对贷款全过程的监控与披露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使得信用风险越来越成为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大难题。

3.农村微型金融机构推行了金融业务较为单一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主要推行的业务是贷款业务,其他保险类、储蓄类、基金类的产品则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微型金融机构长期缺乏资金储备,利润来源较少,机构规模扩大的难度大。单一的金融产品带来的业务少,利润少,使得机构的生存难以为继。

三、我国农村微型金融的风险防控措施

在上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问题,相对于风险来说,更重要的是解决方案。好的解决措施对解决我国微型金融风险防控问题、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全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就如何防范微型金融风险做出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

(1)完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说对金融市场起着直接的监管作用。在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的同时,要完善管理市场的法律法规,并明确法律在市场中的地位。建设相关的配套制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微型金融机构建设的门槛,扩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渠道;二是放宽业务规划制度,适当允许异地资金进入市场,从而促进机构发展;三是完善金融机构的推出机制,适当减少政府干预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应当为微型金融的建立以发展提供一个发展的框架,设立发展模式,并且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2)明确管理职责,细化监管分类

监管职责划分制度不科学是微型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政府及各类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政府规定,完善各自监管职能区分,划定管理范围,避免出现违法跨级跨界管理,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2.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完善信用管理是微型金融机构必然选择,只有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信用监控,才能为微型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保障。我们具体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完善。

(1)使用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信用风险防控体系

完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统一授信管理模式。在金融机构进行授信时,必须对客户进行信用水平调研,充分了解其信用情况,并根据客户的申请授信额来对客户的还款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授信效率,降低授信风险;二是通过引进先进的信用管理制度来对客户的信用值进行管理。农村微型金融市场要不断完善市场布局,可以适当引进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与当地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2)加强贷款过程的监控及信息披露

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也要完善内部管理。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加强机构操作的透明度,减少因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而造成的风险。在贷款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其的全程监控制度,避免弄虚作假。有监督就要有惩罚,如監督部门一旦发现没有完全遵守法则的金融机构,必须对其进行警告或处罚,甚至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严格的监控管理制度不仅能清理市场环境,而且也能整治金融行业中的不良风气。

3.促进微型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向多元化发展

我国的微型金融一般出现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资源较为贫乏,人们的资产也不多,使得金融机构推出的业务与服务项目也不多。金融机构应当促进自身的业务朝着多元化发展,并通过多种担保方式来降低营业风险。金融机构可适当开发金融产品、保险业务、基金管理等服务,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去新的活力,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四、结语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风险防控、监督等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完善。风险的防控是金融市场的关键点,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刘进宝,何广文.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2011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统计分析[DB/OL].中国报告网,2011-08-12..

作者简介:祝龙(1988.07- ),男,汉族,河北衡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投资,硕士,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农村经济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