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公司的高职学生培养新模式研究

2015-04-12陈东东刘萍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2期
关键词:新模式

陈东东 刘萍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基本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因虚拟公司可以很好地模拟软件公司的工作过程,因此,引入虚拟公司作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文章主要介绍了虚拟公司的提出、实施意义、可行性分析和对产学研的促进作用,学生经过虚拟公司的培养,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关键词:虚拟公司 产学研一体化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b)-0219-03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because the The Virtual Corporation can be a good working process of the software company, s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rtual Corpor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training new model.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 Virtual Corporations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the promotion function of the research, the student through the The Virtual Corporations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The Virtual Corporation;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gration;New Pattern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在课堂上模拟软件公司的典型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实践机会不足。因此,提出了基于虚拟公司的高职学生培养新模式。虚拟公司[1]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的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

1 虚拟公司概述

江阴学院计算机系提出了学生课后进入虚拟公司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库项目演练和真实项目研发以及自营项目的运营管理,真正地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系每个教研室下都有一个学生虚拟公司,目前已实施11年,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虚拟公司是介于企业和学生社团之间的一个组织,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实际的业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专门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由学生操作运营,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职软件专业校内仿真职业环境。在该环境中制定专业培训计划,项目库项目训练,真实项目演练,在虚拟公司通过优秀的教师长期连贯的培训,以及实际项目的研发,打造受企业欢迎的人才,逐步形成该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模式。(见图1)

2 实施意义

实施基于虚拟公司的高职学生培养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且每个高职院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确实要对那些枯燥的理论有兴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的氛围。一位知识渊博并且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师势必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理论知识是为实际应用服务,如果能在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同时采用类比及对比的授课方法授课,相信效果会好很多。因为学生如果不想学,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白搭,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问题,只要有兴趣,剩下来的工作就只是引导了。

若实施以虚拟公司为基础的学生培养模式,就可以免除以上的问题。由于虚拟公司是以小团体为单位,会有很浓的学习氛围和很强的优越感,加上指导老师大都由教学及科研一线的老师担任,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再者,还有实际的项目操练,学生很容易提起兴趣。笔者在一次招聘中问一个学生:“你为什么要参加我们的虚拟公司呢?”,他回答道:“在虚拟公司中我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可以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后和朋友在一起遇到了他们不会的但是我会的问题时就可以炫耀一下了!”,虽然说他的动机不是很纯,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这样一种模式已经调动了他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凡事有了兴趣,学习就变成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了,因为会自己主动的去学习。

2.2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在应用方面的教育是成功的,但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做的不是非常理想,理论基础和自学能力不及本科院校的学生。很多课程都只是教一些工具的使用,而且学生也不思变通,教什么就接受什么。其实工具的使用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计算机的学习是有章可循,方法也不难,主要就是长期坚持,让方法成为一种习惯。

而在基于虚拟公司的学生培养模式下,我们在专业培训计划内设计了两条线。

(1)主线: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团队合作、交际礼仪以及文化氛围的培养。主线至始至终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尤其注重人品开拓技能的培养。

(2)副线:专业学习、英语学习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虚拟公司的学生通过长期不断地培训、引导,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3 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潜力,打造品牌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一定没有出息,再说并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所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以虚拟公司为基础的学生培养模式下,充分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提供他们一个舞台。举个例子来说,我是我系虚拟公司之一“爱思网络科技”的技术指导老师,我们爱思有个业务部,主要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该部门招进来的学生大都专业技能一般,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由于经常要跑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们交际能力、做事方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很多学生经过半年的锻炼,做事都非常规范、有条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这些细节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会有相当大帮助。

另外,这样的模式也支撑了该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金字塔”结构:即虚拟公司、学生项目组、普通学生。虚拟公司作为金字塔的最顶层,是品牌学生的培养基地,定位高端;项目组作为中间层,通过选拔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一般为虚拟公司成员)担任项目组长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研讨式氛围,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很好地体现了以点带面的思想[2]。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结构如图2所示。

2.4 提供项目实战的机会,积累实际项目经验

目前社会上IT企业在招聘计算机人才的时候,首要条件就是要有项目经验或工作经验,企业希望员工一招进来就能立刻填补空缺,或者稍加培训就能胜任工作岗位,但就单单这个要求就难倒了无数的学生:刚刚从学校踏入社会,何来工作经验之有呢!

而在虚拟公司这样的学生培养模式下,公司作为一个团体会从社会上承接一些中小型的项目来做,以最俗也最实际的金钱作为诱因来激发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逐步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2.5 提供挫折教育的环境

虚拟公司提供了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接口,让学生尽早的接触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我们相信吃亏就是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在校的时候多吃苦,对将来的发展有好处,这样可以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平缓过渡。

3 可行性分析

弊端:成本开销太大(尤其是对师资的要求,培训公司之所以费用昂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完全铺开实施是不现实的,只能是针对少部分人,因此,虚拟公司的成员只占全部学生的20%左右。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是本着这个目的,先重点培养一部分人,由少数人影响多数人,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局面。

不过要使虚拟公司正常运营,还需要以下5方面的前提条件。

(1)清晰的发展战略。

(2)领导的大力支持。

(3)优秀的指导老师。

(4)基本的硬件设施。

(5)合理的运营机制。

4 对产学研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科研水平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和深度,如果一个教师不能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的话,就是老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明白,是糊涂对糊涂,一锅糨糊。而恰恰这样的学生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授课技能都是有非常之高的要求,所以,就迫使教师深入研究,也变相的推动了教师科研,同时在研究中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实际项目经验,可更透彻地讲解给学生听。正所谓钻研越深,教学越轻松;而反过来,教学又可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俗话说:看一遍,忘了;做一遍,会了;教别人一遍,才真正懂了。这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教育必须符合行业标准,如果脱离了社会需求,那么教学只能说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也是要贴近企业,贴近产业,让学生能尽早的接触企业,实现学校向企业的平缓过渡。以虚拟公司为基础的学生培养模式用来作为一个中间过渡的实习基地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得到锻炼,而且还便于管理,实在是一举两得。但是,如何提供一个有效的运营机制,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

5 结语

高职教育既要强化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基于虚拟公司的高职学生培养新模式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将学校学习的优势和高仿企业工作的经历结合起来,达到最好教育效果,进而实现招生和就业两旺,使“产学研”一体化之路越走越宽。学生经过虚拟公司的培养,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红珊.“模拟公司”与行为导向教育法[EB/OL].http://www.cvae.edu.cn.

[2]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室[EB/OL].http://gz.jypc.org/w.

猜你喜欢

新模式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