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壁零件加工中的超薄筒状零件加工技术分析

2015-04-12蔡昊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2期
关键词:薄壁零件加工技术

蔡昊

摘 要:薄壁零件在工业领域主要是指壁厚在1mm以下的金属材料零件,在许多工业部门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与一般的零件相比,具有重量轻、节约材料以及结构紧凑等特点。不过,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时,由于其自身的刚性差,强度不足,很容易出现变形问题,导致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影响加工质量。因此,对薄壁零件的加工,始终是工艺人员研究的重点。该文结合薄壁零件加工中超薄筒状零件加工的难点及影响因素,对其加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薄壁零件 超薄筒状零件 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G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b)-0010-02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各类机械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工作效率、加工精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薄筒状零件属于薄壁零件的一种,通常是指长径比大、壁厚小、结构刚性弱的零件,其在机械设备中往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从目前来看,虽然工艺技术人员对于薄壁零件加工的研究从未停止,但是对于超薄零件的研究却并不多,在对超薄筒状零件进行加工时,如何保证其加工质量,减少零件的变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超薄筒状零件的加工难点

以某机械设备中的薄壁套筒为例,对超薄筒状零件加工的难点进行分析。为了方便分析,将零件的一些次要特征忽略,仅仅关注其主要特征。该零件全长1 400 mm,最大外圆直径Φ120f6,形位公差要求如下:其一,内孔中心线全长要求直线度Φ0.02、圆柱度0.02;其二,内圆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Ra3.2。

可以看出,与一般的零件相比,该工件的长度较大、筒壁薄,没有较高的形位公差要求,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加工工艺,工件的质量将难以保证[1]。

在对超薄筒状零件进行加工时,存在着几个难点。

(1)容易变形。零件自身厚度较小,在加工过程中,如果装夹方法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变形。在传统的工件加工中,通常都是首先对内孔或者外圆进行加工,然后利用夹具夹持内孔加工外圆,或者夹持外圆加工内孔。这样虽然能够将工件牢固地固定在机床上,但是很容易导致零件自身的弹性变形,影响其尺寸和形位公差,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零件的报废。不仅如此,在对零件进行测量时,同样容易变形。按照一般工件的测量方法,会使用千分尺和内径千分表分别对外圆和内孔进行测量,但是这些测量工具在测量时会产生较大的力,从而导致零件的变形。

(2)刚性弱。零件自身的长径比较大,刚性弱,尤其是在受到径向切削力的影响时,容易出现振颤和变形,无法有效保证零件的同轴度和直线度。

(3)精度要求高。套筒的长度较大,而且内部形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采用一般的加工工艺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无论是对加工机床还是加工刀具的综合性能,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4)细节众多:该工件内孔表面需要进行硬质阳极化处理,厚度约为0.03~0.06 mm,因此对于硬质阳极化处理前后的加工精度,要求都非常严格。同时,在经过硬质阳极化处理后,零件内孔和外圆的硬度会出现比较显著的变化,使得其无论是装夹还是加工都变得相当困难,无法有效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公差等[2]。

2 超薄筒状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在对超薄筒状零件进行加工时,原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等都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保证零件加工的精度。

(1)原材料特性。该筒状零件使用的原材料为变形铝合金,硬度相对较低,线膨胀系数大,约为钢铁的2.4倍。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铝合金产生的热变形要远远大于钢铁,这也导致了工件形位公差的控制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由于材料的硬度较低,在加工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划伤,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以及形位精度。另外,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粘附性,在加工过程中,切下的碎屑会粘连在工件和刀具上,增大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在加工时,钢合金自身较差的刚性使得其非常容易发生变形,在与走刀垂直的方向上可能产生强烈的切削震动,一方面会影响零件自身的表面加工质量,降低精度,另一方面也会缩短机床和刀具的使用寿命。

(2)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可分为加工原理上的误差和机床自身的误差。其中,加工原理误差也称理论误差,主要是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加工方法以及近似的刀具轮廓,进而产生的原始误差;机床误差则包括了导轨误差、传动链误差以及主轴回转误差。在对零件进行加工时,上述误差可能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传递给工件,对工件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3]。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切削力、惯性力、夹紧力以及重力等作用的影响,会产生相应的振动或者变形,破坏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使得工件在切削加工中,容易出现波动,产生各种各样的误差。尤其是对于弱刚性薄壁零件而言,切削力和夹紧力的影响特别显著。一旦处理不当,在零件的中间以及两端夹持部位就可能出现变形。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在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受各类热源的影响,工艺系统可能会出现复杂的变形,破坏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产生加工误差。导致工件热变形的热源主要是切削热,即工件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层的金属弹性、塑性变形以及刀具与工件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传递给工件后,会使得工件受热变形,影响最终的加工精度。

(5)内应力。工件的加工中不仅会受到外部荷载的作用,在其内部同时也存在有内应力,内应力同样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尤其是切削加工产生的内应力,对于加工精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表面层在切削力以及切削热的共同作用下,会对工件各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也可能会导致零件体积的变化,产生内应力,该内应力属于切削加工内应力,会导致工件丧失原有的加工精度。

3 超薄筒状零件加工技术

(1)加工工艺优化。在对该套筒零件进行加工时,应该结合工件的结构特点,对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在对工艺流程进行安排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加工基准、刀具选择、工序衔接等。具体的加工工艺为:粗加工、热加工、半精加工、时效处理以及最终的精加工。

(2)机床误差排除。车床是对超薄筒状零件进行加工的主要设备,而由于零件并非大批量生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一般采用的是粗车机床与精车机床同时加工的方式。在加工前,应该使用检验棒检测机床的相关指标参数,同时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指标进行调整,保证机床精度,降低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4]。

(3)系统刚性强化。一是对中心架进行改造。为了保证零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对工艺系统的刚性进行强化,需要对设备配套的中心架进行改造。在原本的加工设备中,中心架采用的是硬点接触,支撑面相对较小,刚性差,在工件转动时,较大的摩擦力会导致工件温度升高,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而为了对接触条件进行改善,提升加工质量,在中心架的接触点上设置三个滚动轴承,将原本的滑动接触转变为滚动接触,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工件之间的摩擦力,改善工件的受力情况。二是对刀杆的改造。由于该零件的长度较大,在对内孔进行加工时,考虑到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应该尽可能提升刀杆的刚性,以减少加工震动。因此,需要对刀杆进行改造,设置两套不同直径、不同刚性的刀杆,分别用于粗加工和细加工。

(4)合理设置参数。从零件使用的原材料特性考虑,选择硬度高、散热快、切削力小的硬质合金刀具,根据粗细加工的具体要求,对刀具的角度参数和切削用量进行合理设置,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5)装夹方式选择。在对超薄筒状零件进行加工时,为了避免卡爪在加紧工件时导致的端部变形,应该合理选择装夹方式。在精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制备具备良好弹性的开缝套筒,将零件嵌入套筒中进行固定,将原本三爪卡盘的三点接触变为整圆抱紧,这样,不仅能够对夹紧力进行改善,还能够有效减少工件端部的变形。

(6)冷却方式改良。为了尽可能减少切削发热对于工件精度的影响,在对该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选择专用的铝合金冷却液,提升冷却效果,减少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确保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5]。

4 结语

总之,薄壁零件的加工是零件加工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工件的尺寸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对于加工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在超薄筒状零件加工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结合工件自身的特点,明确加工中的难点问题,对可能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确保零件性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左占库.超薄壁筒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法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5(2):28-29.

[2] 张诗军,赖小明,梁岩里.薄壁长套筒的加工工艺方法[J].机械工程师,2010(8):136-139.

[3] 梁齐,李延平,陈桂梅,等.薄壁套筒零件加工工艺[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2):35.

[4] 高湘,于铁柱,谢明清.超长薄壁套筒加工工艺[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4(14):36-37.

[5] 朱春江.防止薄壁套筒加工变形的加工工艺[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14):27-28.

猜你喜欢

薄壁零件加工技术
对称铣削法在薄壁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浅析食品分子加工技术生物学原理
典型薄壁零件在数控车床上的装夹与加工
基于选择性烧结技术的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研究
荷叶茶轻简化加工技术及利用
基于有限元的薄壁件加工变形分析研究
数控车床对薄片、薄壁零件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