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探讨*

2015-04-12郭宝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4期
关键词:革兰球菌耐药性

郭宝明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泛滥使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也不断出现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加,将不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展开[1]。在临床治疗中采取单一治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真正需求。由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2],掌握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才能制定出高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3]。为了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对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下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4],经常规X线胸片诊断、血常规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排除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全身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其中11例来自呼吸科ICU病房,男6例、女5例,年龄31~85岁,平均(66.77±5.96)岁。109例来自呼吸科普通病房,男62例、女47例,年龄31~86岁,平均(67.02±6.03)岁。

1.2 方法

1.2.1 病原菌检测 患者清晨起来后,叮嘱其使用清水漱口,在用力咳嗽后,丢弃第一口痰液后,将第二口放置到无菌容器中。护士必须在2 h内送检其标本,痰液标本取样时间为3 d。同时,将标本使用划线法行接种,行培养羊血琼脂平本,用手工生化条行鉴定菌种。如患者连续2 d培养均存在相同菌株生长,则判断此菌株为致病菌。

1.2.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所有标本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相应处理[5],常规分离培养后获得单个菌落,使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落进行鉴定,同时采取纸片扩散方法对患者菌株行药敏试验,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结果 12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共145株(73.23%),革兰阳性菌29株(14.65%),真菌24株(12.12%)。革兰阴性菌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与真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原菌检出结果分析

2.2 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为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治疗中常用通用药物,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菌药物中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敏感率超过7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超过70%,见表2。

3 讨论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关键在于采用敏感性药物[6-7],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存率。革兰阴性杆菌作为主要的致病菌,早在大量国内外研究报道中被证实为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体地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造成纤毛运动的减弱和呼吸道的分泌功能逐渐减退[8-9]。另外,也可能与患者不能及时排痰、气管插管或呼吸机所致的菌群失调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关[10]。通过以上研究表明,革兰阴性菌所占百分率明显最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最多,真菌感染患者也多数,且复合感染患者较多,可能是患者免疫力低下所致,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11-13]。真菌是条件致病菌,长期应用光谱抗生素、大剂量应用激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均为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人群。本研究中真菌感染比例较高,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与国内其他监测报告比例相近[14]。

表2 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

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为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治疗中常用通用药物,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菌药物中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敏感率超过7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超过70%,这与Andreeva等[15]的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等对革兰阴性杆菌整体敏感性较高,均超过70%,与Little等[16]的报道内容相符,但目前国内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耐药率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防止抗菌药物大幅度出现耐药性升高的恶性现象,在经验性抗菌治疗中注意复合使用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病原菌的药敏特点差异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另外,临床上对于现有的病原学检测技术在抗感染治疗指导中的应用尚存在一定争议,提高病原学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综上所述,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理中,必须根据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缩短住院时间,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1]蒋丽莉,何燕,龚敏,等.214株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9):40-42.

[2]李凤娥, 曹银芳, 燕成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3(14):689-691.

[3] Zeng S Z, Xiao N G, Zhong L L, 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genotype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angsha, China[J].J Med Virol,2015,5(6):660-669.

[4]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3-474.

[5] Wille M,Van Run P,Waldenström J,et al.Infected or not:are PCR-positive oropharyngeal swabs indicative of low pathogenic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Mallard Anas platyrhynchos? [J].Vet Res,2014,45(1):53.

[6] Curiel-Reyes R,Bárcenas-López R M,Caballero-Hoyos R,et al.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indigenous migrant Mexican daylaboring families’ children[J].Rev Salud Publica (Bogota),2013,15(2):271-280.

[7]顾剑玲,徐克雷.维生素D缺乏与呼吸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6-8.

[8] Akhtar A, Ul Abideen Z.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 masquerading as a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MC Res Notes,2015,10(8):38.

[9] Kung K, Wong C K, Wong S Y,et al.Patient presentation and physician manage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over 5 million primary clinic consultations in Hong Kong[J].BMC Fam Pract,2014,15(1):95.

[10] Kutz A, Briel M, Christ-Crain M,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procalcitonin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cross clinical settings[J].Crit Care,2015,19(1):74.

[11]张妮.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性监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3,18(25):128-130.

[12]江杨华,欧阳晓玲,熊劲芝,等.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429-431,446.

[13]张国良.综合医院呼吸病房病原菌的前瞻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 83-84.

[14] Verhagen L M, de Groot R. Recurrent, protracted and persist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neglected clinical entity[J].J Infect,2015,9(25):1025-1029.

[15] Andreeva E,Melbye H.Usefulness of C-reactive protein testing in acute cough/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 open cluster-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C-reactive protein testing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J].BMC Fam Pract,2014,15(1):80.

[16] Little P,Stuart B,Mullee M.Antibiotics in acute non-pneumonic lower-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uthors’ reply[J].Lancet Infect Dis,2013,13(10):833-834.

猜你喜欢

革兰球菌耐药性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