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浪潮下的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2015-04-11陈晓枫

三明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福建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陈 然,陈晓枫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互联网+”浪潮下的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陈 然,陈晓枫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对降低流通费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初具规模,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得到较快发展,但仍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昂、支付体系不完善和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对此,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企业集聚、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网购普及,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0年淘宝平台上农产品的零售额约在37亿元左右,2012年已翻涨至198亿元,至2013年底,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万个。[1]可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但较之3C、图书、鞋帽这类已经发展成熟的电商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仍属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2015年政府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农产品流通由实体流通向实体流通与电商营销相结合的转变,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福建省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如安溪铁观音、漳州水仙花、永春芦柑、平和蜜柚等,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过长,交易成本高,往往出现农村大量农产品滞销,城市居民农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的区位优势

福建省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产,并且福建丘陵众多,山地地形复杂,使不同县市的气候及土壤状况呈现多样性,因而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形成了在国内外市场上颇具知名度的品牌,如安溪铁观音、天宝香蕉、漳州水仙花等。[2](P19-21)另外,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地区相邻,闽台农业对接的优势显著。福建省农业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重要渠道。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规模

福建省电子商务起步较早,是全国第一个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省份。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从事B2B、B2C及大宗商品交易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共约680个,利用国内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和网络购销的企业网站突破6 000家。[3]农产品电子商务在近几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逐步开通了福建农产品信息网、福建三农服务网、八闽农网等相关网站,并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地建立了一批地方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4](P35-39)目前,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初具规模,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产品流通中所起的作用大多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而农产品的交易仍多在线下进行。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亟待完善,要加快健全相应的物流体系及支付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实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福建省在淘宝网上的农产品销售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乌龙茶、花草茶、桂圆干等农产品销售火爆。这既得益于福建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源于涉农电商平台的创新实践。首先,本地化的综合服务商逐渐兴起。以泉港地区为例,通过成立农副产品产销联盟,在农民“抱团”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质量标准、运营模式、物流配送、资源整合,并且在信息推广、金融支持等方面为当地农副产品企业提供帮助。[5]其次,原产地直销成为热点。福建省安溪县中闽弘泰茶叶专业合作社在2009年入驻淘宝商城设立旗舰店,2013年的销售额就达到5 000多万元。直销模式构建起消费者和生产者直面互动的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信息的对称。

二、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福建省的农业生产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这种生产方式使经营主体间生产的产品存在明显差异,加之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缺乏标准化的规章制度,使农产品在质量、包装等方面欠缺统一的衡量指标。电子商务平台在信息处理上处于被动,对农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认证体系,也缺少熟悉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无法鉴别农产品的优劣。低标准化的农产品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持谨慎态度,迫使通过线上获取信息的消费者将交易转为线下,在进一步检验农产品质量后才完成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

(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落后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上网设备的普及率、网络光纤的覆盖率成为电商发展的前提。首先,福建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不高,相较于城市信息化建设,政府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及通信设施上投入不足。[6]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高,造成农民无法全面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据相关调查显示,64.2%的农村网民是通过手机购物,可见手机已成为主要的网购终端。因此可开发农产品交易的手机app终端,使农产品交易更加便利化。其次,虽然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增长迅速,但可利用的信息较少,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同网站间的信息交叉重复率较高,难以为市场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

(三)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昂

农产品由于保质期短,容易腐烂变质,特别是生鲜产品,在物流途中需要全程低温储藏,一旦温度变化或者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全部变为废品,因此农产品流通对物流环节的要求极为严格。但我国的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冷链物流的造价非常昂贵,而一些生鲜产品的售价却相对较低,通过运输过程农产品的利润被大大削减,高昂的运费无人买单。前期投入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从销售利润中得到补偿,物流成为目前制约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电子支付体系不完善

目前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付方法是通过各大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或转向第三方交易平台完成支付。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各大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的数量较少,尽管近两年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也开始涉足网络银行,但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联系较少。因此,目前农民通过网络支付进行农产品流通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另外,网络支付的安全性有待提高。虽然网络支付均设置了密码,加装了防火墙、数字证书等,但在支付终端往往疏于防范,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备受考验。[7](P62-64)农民缺乏防范意识,往往会沦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五)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

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它要求既全面掌握互联网知识,又精通农业生产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福建省对此类人才的培育不够重视,不仅在高校未设置相关专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者也未加强农业知识培训,易使农产品相关信息在呈现过程中偏离真实性,大大降低农产品流通效率。同时,作为交易主体的农民,由于经济文化水平有限,运用互联网平台了解农产品信息的能力较弱,难以快速准确地捕捉市场需求,农产品的生产缺乏一定的信息指引,容易引发供求失衡、农产品滞销等后果。

三、促进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

(一)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

首先,通过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农业合作社发展等方式,使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向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转变,从而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奠定现实基础。其次,构建农产品统一的质量认证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构建农产品统一的质量认证体系,使农业企业的生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发布有据可循。鼓励开展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对于超前发展的企业给予农产品示范基地等称号,不断总结先进经验,予以推广,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产业集群。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运用相当的财力提高农村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普及率。对通讯企业在农村设点运营实行税收减免,对农民购买电脑等基础设施进行财政补贴。其次,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信息要进行分析、整理。可通过构建分类农产品交易平台,如粮油交易平台、水产交易平台等,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专业化、高效化。再次,进一步优化平台建设,提高交易双方使用的便利度。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该更多地依靠已经发展成熟的电商平台,运用更为成熟的技术保障平台的运作效率,进而结合农产品的地区特色,建设更为个性化的涉农平台。

(三)加快农产品企业集聚,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首先,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资源的整合。通过聚集大量农产品企业,以巨大的体量作为筹码与物流公司谈判,如泉港地区产销联盟通过集聚降低物流成本,就是最好的案例。其次,实现物流的全过程追踪。由于农产品对运输过程的储藏环境、时间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对农产品从出库直至送达的全过程进行追踪,能够有效把握农产品质量。再次,开展农产品电商与物流企业的对接试点,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由于农产品独特的物理属性,物流环节成为农产品实现高效流通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对农产品物流企业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强化其示范效应。

(四)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引导电子支付健康发展

首先,开拓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农村金融机构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效连接,提高农民网络收支的便利性。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涉农电商贷款的发放力度、加快与电商平台的有机结合,在资金与技术上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予以支持。其次,建立长期可靠的农村征信档案,为农产品交易安全性提供参考。再次,通过农业协会、涉农企业等组织对农民的网络支付过程提供培训与指导,提高农民网络支付的频率。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农民内部,及时解决其在电子交易中出现的困难。

(五)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推动电子商务知识普及

首先,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对接,构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一方面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另一方面使高校专业人才提前进入电商实践平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其次,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利用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定期开设电脑培训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电商企业入驻农村,为农民进入电商平台提供更为直接的技术支持。

总之,福建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借助日趋成熟的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时代下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必由之路。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构建起依托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群、整合农产品价值链相关环节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明确政府、企业、农民的角色定位,政府出台更为规范的法律来引导电子商务的运行,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进行创新,在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支持。农产品企业加强与电商企业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农民必须不断强化其主体地位,积极参与互联网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1]张瑞东.从数据看农产品电商的创新与趋势[EB/OL].[2015-05-10].http://www.docin.com/p-950157682.htm l.

[2]谢梅芳.浅析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6).

[3]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EB/OL].(2014-07-28)[2015-05-10].http://www. fujian.gov.cn/zwgk/zxw j/sqsw j/fz/201408/P020140808410312439919.doc.

[4]罗小凤.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与发展[J].三明学院学报,2013(5).

[5]庄子瑜,肖咸强.农产品电商之困,有解![N].福建日报,2013-07-30(3).

[6]窦隔.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陈小梅.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07(7).

(责任编辑:刘建朝)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E-commerce in Fujian under the W ave of the "Internet Plus"

CHEN Ran,CHEN Xiao-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China)

Under the wave of the"Internet plus",agricultural products'e-commer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circulation cost,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and promoting the mass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products'e-commerce in Fujian has taken shape,and got rapid development through constant innovation practice.However,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such as a 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the poor infrastructure,the high cost of logistics,the faulty payment system and the lack of talent etc..Therefore,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mmerce are proposed,including promoting the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driving th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agglomeration,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cultivating talented person of agricult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rnet plus;agricultural products;e-commerce

F713.36

A

1673-4343(2015)05-0027-04

10.14098/j.cn35-1288/z.2015.05.006

2015-05-20

陈然,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陈晓枫,女,福建永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猜你喜欢

福建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电子商务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