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的“三维”适应与选择
——以《百万英镑》为例

2015-04-11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44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译者原文译文

潘 明(南昌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4)



●语言学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的“三维”适应与选择
——以《百万英镑》为例

潘 明
(南昌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4)

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通过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译文的分析发现译者在翻译时既要传达出原语所承载的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信息,又必须适应以目的语读者为要素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内容进行选择,满足读者的理解与需求。

《百万英镑》; 生态翻译学; 三维; 适应; 选择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创作于1876年的经典短篇小说,一经发表就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1953年该小说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并于1958年译制到了中国。现在,《百万英镑》已选编进了国内中学的教科书中,也是中学生新课标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

目前,《百万英镑》的中译本众多,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鉴于此,本论文选取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翻译的译本,结合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主要从“三维”( 语言、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深入解读。

一、语言维度上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在语言维度上的适应与选择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文本的翻译开始于原语语言向译语语言的转化,但中、英两种语言在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要避免逐字对译。译文要通畅、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和蕴意,也要兼顾到译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翻译文学作品的译者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实现原文与译文在风格上的对等。原文作者的风格是作品重要的文学特征,作者风格形式的转换可以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文学性。

马克·吐温擅长于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以实现极致的幽默与讽刺效果。在《百万英镑》中有许多关于人物言语、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译者运用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准确地再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并深深地打动读者。

例1:“Oh,you haven’t? Well, I didn’t expect it. I’d only expec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large change.”

“哦,您没带零钱?是啊,我想您也没带。我猜想像您这样的绅士只会带大票子呢。”

例2:He received it with a smile, one of those large smiles which goes all around over, and has folds in it, and wrinkles, and spirals, and looks like the place where you have thrown a brick in a pond…

他笑着接了过去,这种笑容无处不在,整个笑容包裹起来,连皱纹里都含着笑,一圈圈晕开来,就像往池子里面扔了一块石头...

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曾祖父在清朝时曾经中过进士!但是家里人从来也不提起,父亲只是淡淡地说:“读书是为了乐趣,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啊!”

以上描述的是裁缝店员托德在亨利付钱的前后变化。没付钱时,托德以貌取人,态度傲慢、言语刻薄;见到钱时眉开眼笑,“连皱纹里都含着笑”。这两个实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金钱至上的市侩小人,栩栩如生,读者犹如亲身所见。文中类似的描写比比皆是,《百万英镑》的译者在处理译文时顺利地完成了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二、文化维度上的适应与选择

文学文本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在语义上的对应和风格上的对等,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共享,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生态翻译学认为文化维度上的适应与选择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3]对于《百万英镑》中所涉及到的英美文化,译者采取了最为常用的两种翻译手法。第一种是异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尊重文化差异和民族特色,引导译文读者领略异域风情。

例3 Those two brothers had been having a pretty hot argument a couple of days before, and had ended by agreeing to decide it by a bet, which is the English way of settling everything.

这对老兄弟为一件事好些天争得不可开交,最终他们同意打个赌来做最后决定,这是英国人用来解决所有事情的惯用方式。

众所周知,英国人是富于冒险的民族,“英国人的冒险性表现在对打赌的热衷上。”[4]译文里的“惯用”这个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英国人的行为方式,嗜好打赌,通过打赌来解决棘手的问题。译者有意识地译出原文里蕴含的文化意象,使译语读者印象深刻。

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尽力保全源语文化所包含的信息,也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范围。对于妨碍读者理解的文化负载项,可以采取第二种译法即归化,使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来翻译原文内容,消除读者的阅读困难。

例4 …but he shrank from touching it as if it had been something too sacred for poor common clay to handle.

…可他退缩着不敢碰它,就好像它是一样凡夫俗子很害怕碰触的神圣的东西一样。

原文中“clay”的含义是“泥土”,在译文中显然是翻不通的。根据圣经故事,人是上帝用泥土仿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来的,人来自于尘土,归于尘土。因此,“clay”指代的是尘世间的人,普通、平凡的人,对于不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读者文化视野的局限性,将“poor common clay”译成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凡夫俗子”,减轻了读者的阅读压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作品。

三、交际维度上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的接受者是读者,译者要给予读者足够的重视,注意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译文要简洁明了、清晰流畅,“译文读起来应像原文读者读原文一样自然。”[5]因此,翻译不应止于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传递,还要看译文是否被读者接受,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譬如对于译文中的隐喻用法,译者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往往保留喻体,放弃本体,倾向于意译而非直译。

例5 I judged that there was going to be a crash by and by, but I was in now and must swim across or drown.

我认识到说不定什么时候肯定会有大劫,但是我我已经卷入这事也只能一直向前否则就完了。

例5中的隐喻表达“crash”的本意是“垮台、崩溃”,“swim across or drown”的本意是“游过去否则淹死”。如果直译的话,恐怕读者不知所以然。这里译者直接译出字面下隐含的喻意,无花哨可言,但清除了读者的阅读障碍。另外,译者在处理原文里的一些表达时,会按照中国人常用的语言形式翻成四个字的习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请看下例:

例6 About ten o’clock on the following morning, seedy and hungry, I was dragging myself along Portland Place.

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我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地正沿着波特兰大道往前蹭。

例7 —there! trousers all right, they fit you to a charm, sir.

嗨!裤子正合适,它们像为您量身定做的,先生。

四、结束语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百万英镑》的译文,指出译者在翻译时既要传达出原语所承载的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信息,又必须适应以目的语读者为要素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内容进行选择,满足读者的理解与需求。译者只有在“三维”上做出恰当的适应性选择,才能译出上等的佳作。

[1]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 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2]胡庚申. 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7):90—95.

[3]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2008,(2):1—5.

[4]董红英. 从泰晤士到密西西比的文化变迁——重读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6):84—87.

[5]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79.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44, China)

On the Translation ofTheMillionPoundNotefrom the Pro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PAN M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Translat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ofTheMillionPoundNote, concluding that translator should not only convey the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i.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but also should adapt to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 is viewed as the vital element, and make the appropriate selection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 to satisfy the readers comprehension and requirement.

TheMillionPoundNote; Eco-Translatology; three dimension; adaption and selection

2014-11-01

潘明(1977— ),女,江苏江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研究。

H315.9

A

2095-7408(2015)02-0046-03

猜你喜欢

译者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