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中的叙事艺术

2015-04-11焦红乐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代克兔子艺术

焦红乐(郑州大学 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文学研究

探析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中的叙事艺术

焦红乐
(郑州大学 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兔子,跑吧》是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中的第一部。以往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作品的主题、人物、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和对其宗教观和女性主义的解读上。该文将从叙事视角、结构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这部作品中不朽的叙事艺术特色,从而为这部作品研究同时也为厄普代克研究着添新的色彩。

《兔子,跑吧》; 厄普代克; 叙事

约翰·厄普代克是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灵魂画师。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十多部作品问世。《兔子,跑吧》是其“兔子系列”中的第一部,也是其成名作。对于一部伟大的作品来说,形式创新和完美表达至关重要。厄普代克虽在形式创新上没能完全占据头把交椅,但是却在其作品中大量吸收了其他作家巨匠们所创造的精华,并熟练运用,力臻完美。在《兔子,跑吧》这部作品中,作者就在已有叙事技巧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独特的叙述策略,以现代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成功地描绘出了一部宏大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史,开拓了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成功创建了那道厄普代克风景。下文将从叙述视角、结构形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来分析厄普代克的这部作品的叙事艺术。

一、独具匠心的叙事视角

一部作品经典与否,视角的运用至关重要。视角即“谁在看”,根据法国作家热奈特的“聚焦”概念,可以将视角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纵观《兔子,跑吧》这部作品,可将其归入第三人称非聚焦型视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帝的眼睛”。通过这样一种视角的运用,可以使叙述者很好的把握整个事件的全景式概观,如在开场之初,作者便通过这种非聚焦型视角介绍了兔子从球场跑回家,再走到父母家,接着又走到岳父家门前并且开车逃到佳济山镇布鲁厄,这一系列的全知性描写使读者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兔子往昔辉煌的球星岁月和逃跑的原因一目了然,同时也使几个主要人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读者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这种全知性视角的描写在使作者把握全景式概观的同时还使作者实践了马尔克斯所谓的“开头就包括一切”的叙事美学,从而为整部作品的叙事铺展开了一条广阔之路。

与此同时,作者并未仅仅拘束于第三人称的零度聚焦视角,而是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进行视角的跳跃,时而将人物的内心直接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在作品中作者视角和兔子视角是转换最多的,他们时而分开时而聚合,分不清你我,从而形成了一种艺术的模糊性。科塔萨尔曾说,基罗加的短篇小说不存在俯视和仰视,一概为平视视角,拉近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显真实。同样,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正是现代小说独有的特点。如“他们穿过市区公园往山脚走去。垃圾篮和活动金属长椅都还没有摆出来,在用水泥和木板搭成的长椅上,有些须发蓬乱的老人在晒太阳,看上去就像一只只大鸽子,他们穿着深浅不同的灰衣服,仿佛羽毛一般。树木长出了嫩叶,在点缀着稀疏杂草的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子。在没有耙平的碎石路的边缘,人们用木桩和绳子保护着刚播下的花草种子。微风从露天乐池往坡下徐徐吹去,背阴之处凉飕飕的。羊毛衫算是穿对了。一群鸽子机械地晃着头,从他们脚前摇摇摆摆地走开,又拖着脚步在他们身后重新聚拢。一个流浪汉把一条手臂伸在长椅靠背上吹风,他面孔瘦削,像猫一样轻声打了个喷嚏。在一座游亭里上了锁的贮藏间旁边,几个十三、四岁的小混混正在吞吐烟雾和注射毒品,亭子的黄木板上写着红色的‘特克斯和乔西,丽塔和杰伊’,他们上哪儿弄来的红油漆呢?他牵住鲁丝的手。”[1](P.118)在这一段的描写中首先以叙述者全知的视角随人物运动描画出景物,第一句仿佛是长镜头描写,介绍出新场景——山脚,然后镜头一转,变为模糊的人物兼作者视角。接着由“羊毛衫算是穿对了”立刻化模糊为清晰变成兔子视角。随后又转变为模糊的人物兼作者叙述视角,然而在结尾“他们上哪弄来的红色油漆呢?”视角又再次转变为兔子视角。兔子那两句心理描写的话语在此至关重要,它使视角发生了巧妙的游走,既明确了视角,同时又完成了视角之间的灵活转换。作者这种独特灵活的视角转换运用不仅营造了一种叙事艺术的模糊性,同时还可以直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情节发展的动向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叙事艺术中独特的润滑剂

科塔萨尔曾评论基罗加的短篇小说像赛车竞速运动,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速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一理论运用到长篇小说之中亦可成立,它就像是在有限的时空展开一场长途之旅,耐力跟速度同等重要。润滑剂杠杆或绳索作为叙事艺术的一种特有技巧,对其善加利用,将可以使叙述中的难题迎刃而解。《兔子,跑吧》作为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就在于厄普代克善于利用叙事艺术技巧中的润滑剂来保证其作品的耐力。

在作品中作者设置了多个人物和意象来充当润滑剂的作用。在作品的第一大章节中,作者选取托瑟罗作为这一章节中牵引故事进程的的绳索或者杠杆,一方面他引出了鲁丝这一人物,另一方面由于他是兔子中学时期的教练,对兔子的过去有一定的了解和影响,所以他成为了兔子和鲁丝之间关系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绳索,他连起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而在第二部分,起着重要润滑作用的是水。在第二大章,埃克里斯会见斯普林格太太、安斯特朗太太和德国牧师的那一部分,水则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使第二部分叙事动力充足。首先在拜访斯普林格太太时,埃克里斯表现出的是窘迫和紧张,“别别扭扭的拜访对埃克里斯来说是一种痛苦,至少一想到这种拜访就是一种痛苦。”[1](P.160)在斯普林格太太家里,他渴望喝杯水,但是却没有得到招待,这使得他这种本就不情愿的拜访成了更是成为了一种痛苦,同时也使读者对于斯普林格太太和埃克里斯的性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安斯特朗太太那里后,埃克里斯仍旧是渴望一杯水,与在斯普林格太太那里不同的是,他在这儿并不紧张,而且发现哈利的母亲是一个风趣而幽默的人,在拜访即将结束时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水并且一饮而尽。随后当他在德国牧师家里受尽这位道貌岸然的牧师的羞辱和鄙薄后,他带着愤怒和失败感来到了年轻信徒时常聚集的杂货店,喝了两杯清澈异常的凉水。在这一章节中水起到了重要的绳索作用,连接起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在第三大章节中小宝宝瑞贝卡充当着润滑剂的作用,在兔子第二次逃离之后,由于小宝宝的淹死致使了他的回归,而小宝宝的葬礼却又使他再一次逃离,小宝宝瑞贝卡连起了第三部分情节的发展。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厄普代克巧妙的设置了一个个起着润滑剂和绳索作用的人物和意象从而使整部作品达到速度和耐力的完美结合。

三、独具特色的节奏感和音乐创作结构

对于一部好的作品来说,跌宕起伏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变化多端的形式感也是至关重要。在《兔子,跑吧》中作者就借鉴了古典音乐创作的结构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全书分为三大章节,在第一章开头一个大空格之后,文中又出现了四个小空格,每个小空格后为一节,共五节,到兔子将高尔夫球一击命中第一章结束;第二章从“斗转星移,岁月流逝。”[1](P.145)兔子在史密斯夫人的花园做花匠开始,共分出13小节,一直到詹妮丝淹死女儿结束;第三章从埃克里斯听到小宝宝淹死的噩耗开始,用五小节将全书结束。第一章和第三章都是用了五小节的篇幅,篇幅基本相等,这样基本上达到了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第一章叙述速度相对较慢,第三章叙述速度为中速,第二章分节最多,分为13个小节,内容也相对较多,这部分速度最快,情节纷至沓来,时空不断跳跃,形成一种快节奏叙事。这三部分的叙述速度快慢有序,富有节奏感,从而形成了一种音乐创作的结构形式。

此外,故事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作者还偶尔注入回忆,这些注入的回忆一般都很短,只是概括性叙述,这样短小概括性的回忆叙述放慢了整部作品的速度,从而调整了叙事节奏,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历史。如詹妮丝刚出场不久,在和兔子斗嘴生气走进厨房后,陷入了短暂性的回忆,概括性的回述了他们恋爱时的美好时光,这短暂的回忆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增进了对人物的了解,放慢了叙事节奏。再如兔子在走到父母家的路上时展开的回忆,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简略清晰地筑起了他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居所的历史。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形式结构的巧妙安排和回忆的插入,使整部作品具有了音乐创作的结构形式同时还极具节奏感。

四、多种修辞的交织运用

厄普代克在叙述中自觉借鉴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使文本的叙事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在作品中作者大量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象征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通常以具象代表抽象,用甲来暗示乙等。在作品中“兔子”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它暗含了哈利善于奔跑的本能性和动物性,又暗示了他的弱小和善良。兔子的象征含义贯穿着整部作品。此外主人公哈里的名字“Harry ”在英文中含有“折磨、掠夺、骚扰、使人苦恼”等意义,而主人公哈里也是始终被生活所烦恼困扰和折磨,寻求不到心灵上的安宁,与这词的含义不谋而合,从而使这个名字具有象征意义。

此外作品中也运用了通感的手法,通感也是一种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它是把不同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例如在作品中兔子第一次去埃克里斯家里时“她领着他穿过门厅和楼梯,进了一个凉爽的房间。这里的天花板很高,墙纸是银白色的,房间里摆着钢琴,墙上挂着几张水彩风景画,壁橱的书柜里放有成套的书籍,壁炉架上有一座钟,钟摆上嵌着四个金球,据说这样的钟会永远走下去。镶框的照片到处都是。家具大多是浓重的褐色和红色,只有一条长沙发的坐垫是乳白色的,沙发的靠背和扶手呈卷轴形。房间里的气息冷飕飕的,但是从尽头飘来了烘烤点心的温暖香气。”[1](P.125)在这段话中,首句“凉爽的房间”是一种感觉,它与末句“从尽头飘来了烘烤点心的温暖香气”形成呼应,制造了感觉和嗅觉的通感效果,从而突破了语言的局限性,增强了作品文采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厄普代克以娴熟的叙事技巧,将《兔子,跑吧》的故事娓娓道来,运用视角转换、独特的时态、巧妙的线索设置、独具特色的音乐结构以及象征、通感等表现手法等多种叙述策略,使《兔子,跑吧》的叙事艺术显得更加丰满,使变化多端的叙事策略达到万花筒的极致,同时也将读者置于全新的位置。这也正是《兔子,跑吧》的巨大成功之处和其魅力所在。

[1]约翰·厄普代克. 兔子,跑吧[M]. 刘国枝, 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热奈特.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 史忠义,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黄诗海, 郑芷芳. 浅析厄普代克《兔子富了》的叙事艺术[J]. 贵阳学院学报,2014,(4):54—56.

Analysis the narrative art in theRabbit,Runof Updike

JIAO hong-le

(School of Litera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 China)

Rabbit,Runis the American writer John Updike’s first work of his Rabbit Series.About this work, Previous studies scholar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the work, character,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religious views and feminism.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perspectives analyze the narrative art of this monumental work , and it will not only add new colors for the study of Updike but also for this work study.

Rabbit,Run; Updike; Narrative

2014-11-01

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规划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2014XJGLX032)。

焦红乐(1990— ),女,河南平顶山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I712.074

A

2095-7408(2015)02-0015-03

猜你喜欢

普代克兔子艺术
从存在主义焦虑到身份意识的转型——从《恐怖分子》看约翰·厄普代克创作主题的时代顺应
厌恶,抑或同情——重读约翰·厄普代克的女性小说
纸的艺术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可爱的兔子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