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5-04-10陈志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培训

兀 静,陈志辉,曹 琳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陕西西安 710049)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兀 静,陈志辉,曹 琳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陕西西安 710049)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对教师个人、培训单位和教育部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培计划”摸索出的“3+3”培训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职后培训模式。职后培训应注意:做好分层培训;增加“浸入式”培训时间;组建优秀培训团队。

农村学前教育;转岗教师;职后培训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表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并在一系列的文件中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中小学闲置校舍及富余师资,为了解决幼儿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转岗任幼儿教师的师资调整。其中,《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中就明确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正式列入此次“国培项目”中。

自2011年始,陕西省教育厅组织、落实“国培计划”,重点培训农村学前师资,切实将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作为参与“国培项目”的培训单位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在“国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为支撑,采用多种形式落实培训计划,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努力,来自全国及陕西农村的幼儿园数百名转岗教师在本园组织的培训活动中,其保教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均有所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的意义

(一)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性

1.转岗教师工作面临的“尴尬”境遇,需要进行职后培训

由于农村学前师资稀缺且师资水平较低,“转岗教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缺乏的局面。然而,多数转岗教师却身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主要来自于幼儿教育工作和中小学工作性质的差别所带来的不适应。首先,教育对象的不同,幼儿教育的教育对象为3~6岁幼儿,而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大都在6-15岁之间,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是非判断能力;其次,教育重点不同,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关键期,因此,工作中强调“教养并重”,即所谓的“保教并重”;在中小学,由于教育目标不同,中小学教师工作侧重知识教学,“以教为主”;再次,教育方法的差异,幼儿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去体验和发现;中小学教育则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转岗教师依旧从事教育事业,但是,从中小学到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情境的特殊性所引起的工作性质的改变并不一定是转岗教师所能迅速接受和立即适应的。

2.转岗教师亟需提升业务能力

转岗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变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进而,转岗教师也面临自身教育素养的转型。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转岗教师为了更好地应对精细的保教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素养和能力:第一,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并有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的能力;第二,幼儿教育活动与游戏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第三,创设适宜幼儿学习与游戏的良好环境并对环境予以利用的能力;第四,合理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及保教工作的能力;第五,班级管理能力及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等等。幼教转岗教师工作能力的形成除了来自每日的幼儿教育工作实践,还需要教育机构进行专门的职后培训来帮助教师获得,因而,职后培训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转岗教师幼教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的价值分析

1.有利于转岗教师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为其提供工作指导

为了能尽快熟悉与适应幼儿园工作,进行有效的职后培训是转岗工作的重点。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的核心在于帮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顺利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因而,对转岗教师个人而言,通过开展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研究,有利于转岗教师总结在幼儿园与小学工作性质的差异,进一步明确转岗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2.有利于培训单位发现职后培训工作的不足,提高培训实效性

转岗教师职后培训是将转岗教师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转岗教师的专业背景差异,也有教师自身学习倾向的差异,因而,开展职后培训研究可以了解受训教师的不同的培训需求,以便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

3.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切实落实国家教育政策

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的组织、实施都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的,也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宏观层面而言,研究职后培训可以在落实教育政策的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调整相关的培训计划,甚至完善教育政策。

二、“3+3”培训模式的探索

自2011年始,我园开展“国培计划”工作已有3年,参训学员均来自省内十地(市),其中,非幼儿专业教师占培训教师人数的60%,主要是来自小学的转岗教师,她们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缺乏音乐、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同时,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大、教师少、玩教具少的情况,许多转岗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何提高转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我园开展项目培训时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培训中,针对现状,我们逐渐摸索并采用了“3+3”的培训模式,即培训课程三模块内容与培训三种方式方法地有机结合。

(一)三个模块内容

第一模块是有关政策法规、幼儿教育理论与师德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是幼儿教师从教的必修课,是对幼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模块是关于幼儿园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内容。

第三模块是关于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教学方法,其中既包含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涉及到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活动区角的创设、家园工作的开展等内容。

(二)三种方式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专题报告,即幼儿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教研员及幼儿园一线教师围绕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热点专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报告。曾特别邀请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鄢超云、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玲、碑林区教师进修学校张九英等幼教领域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了讲座,分别作了《运用“指南”观察、了解儿童》、《幼儿园本地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专题讲座,专家们的讲座基于转岗教师们的实际,内容深入浅出,受训者表示获益不浅。报告涉及到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幼儿园管理方法、幼儿园区域创设与布置等,涉及转岗教师的应知应会,因而成为了本次培训的主体内容。通过专家及一线教育者的专业引领,力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开阔学员的视野,激发思想的碰撞,提高转岗教师的学前意识。

第二种方式是研讨交流,即实施双导师制,设置各种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演练,让学员在研讨中学习、研讨中进步。转岗教师由两位教师进行指导和帮扶:一位是园内名师,一位是经验丰富的带班教师。第一,在园领导的主持下进行听课评课、参与园内教研活动。培训团队曾就幼儿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围绕五大领域,与学员们分享和讨论了“如何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如何有效提问”等问题,学员们在现场的参与体验中丰富了感性认识,感受到了先进的教学风格,引起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反思。第二,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学习,为其提供观摩教学、课后研讨、案例分析的培训平台,让学员们在实践教学中与指导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研讨,相互学习,有效提升了专业能力。

第三种方式是观摩实践,即深入班级进行“浸入式学习”,现场观摩并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第一,半日活动的观摩学习。我园班级区角活动为特色活动,以班级教学、幼儿组织管理为切入点,向受训教师开放了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的半日活动,使学员们深入班级,对班级区角环境的布置、投放的游戏材料以及游戏过程中幼儿交往与具体指导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第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操作。学员根据五大领域内容,亲自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其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及教育反思能力不断提升。第三,幼教基本功的实践练习。在培训期间,幼儿园安排专业教师为转岗教师们培训了舞蹈、手工、弹琴、唱歌、绘画基本技能,并组织学员们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展示与分享活动,促使学员专业技能得到提升[1]。

(三)“3+3”培训模式初见成效

通过尝试“3+3”的培训模式,转岗教师们全面了解了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了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概况,掌握幼儿教育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幼儿园半日活动的安排与设计、衔接与过渡,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环节有了具体明确的了解;树立了比较牢固的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形成了初步的职业规划。由于学员中大多数没有经过幼教专业技能的培训,有的甚至对唱歌、舞蹈、绘画、弹琴等技能一窍不通,因此,在第二模块中加入了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她们认真学习、刻苦练习,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也不休息,在培训活动结束时,不仅学员们的舞蹈、绘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她们的审美与表达能力,获得了许多转岗教师们的欢迎与肯定。

三、提升转岗教师职后培训质量的建议

通过几年的实践,针对农村转岗教师的特点,结合职后培训实际,有以下建议:

(一)做好分层培训,满足不同转岗教师的培训需求

每次的参训学员是随机分配的,文化程度、职称状况、年龄差距及转岗年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这些差异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因而提倡分层培训。“培训内容的分层”是制订职后培训计划要考虑的重点,既要满足刚刚转岗教师认知的不足,还要兼顾其他已有经验的参训人员的专业诉求[3]。此外,在分配学员时,若是能按照年龄、学历、转岗时间等进行归类划分组织职后培训,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二)增加“浸入式”培训时间,切实提高受训者专业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专题报告、讲座”的培训形式,研讨交流、现场观摩与亲身实践等“浸入式”的培训方式更受转岗培训者们的欢迎,他们更渴望能有专家解答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因而,专家型教师与受训者的有效互动是必要的,在这样的沟通中,不仅能解决转岗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而且专家型教师对幼教事业的执着、热爱之情也将传递给转岗教师,进而“迁移”到转岗教师的实践中。因此,对于小学教师而言,他们不再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课程,而是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幼儿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法。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一日生活皆教育”。如何组织好幼儿的进餐、午睡、户外活动,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进行教育才是转岗教师最需要学习的,浸入式培训恰恰能让转岗教师学习这些方法。所以,增加“浸入式”的培训时间,让转岗教师深刻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精髓。

(三)组建优秀培训团队,实现“培训与受训”的双赢

一名优秀的培训老师,能让学员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职业自豪感的传递和职业操守的感染,选拔优秀的授课教师是对所有受训者及幼儿负责的体现。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既能让转岗教师在培训中有收获并学习与建立新的教育风格,同时,作为培训者也会在培训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 王迎兰.试析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J].教育导刊,2012(3):61-63.

[2] 刘润.新形势下转岗幼儿教师现状及对策分析[J].早期教育,2013(7-8):18-19.

[3] 翟理红,张剑辉.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策略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8):84-86.

[责任编辑 张雁影]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Mode for the Rural Transferred Preschool Teachers Taking theExample of Kindergarten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WU Jing;CHEN Zhi-hui;CAO Lin
(Kindergarten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educ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in rural areas.Because of the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own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for the rural transferred preschool teachers that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teachers,training units and education sectors.So we worked out a"3+3"Training mode,and made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s:planning stratified training,extending the"immersion"training time,creating an excellent training team.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transferred teachers;in-service training,training modes

G617

A

2095-770X(2015)01-0032-03

2014-07-18;

2014-09-11

兀静,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幼儿园管理与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培训
我爱幼儿园
培训通知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欢乐的幼儿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