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性与英语教学

2015-04-10牛明彦

关键词:趣味性大学英语教学

牛明彦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28)

趣味性与英语教学

牛明彦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28)

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所期待的,也是每位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英语教学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积极探索和挖掘语言中的美学因素,依托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学素养,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趣味性;美;求知欲

移动互联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手段变得非常丰富,如何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上好每节课,这就使得课堂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教师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加创新,只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和学的顺利进展。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增强趣味性方面多动脑筋,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适应新时代、新情境下的教学要求。而这种教学能力不仅来源于教师的学识,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那么,怎样实现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呢?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因材施教,找准兴趣点

因材施教很重要,这点在定位每节课学生的兴趣点时同样适用。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领域不同。同一篇文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在侧重点上应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句子成分,那么我们就不必花大力气去讲解独立主格结构和虚拟语气。又比如,本一学生或者对文学性的因素感兴趣,本三学生或者对做兼职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了解学生,然后才能知道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从而在讲课时及时切入,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本三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比较关心。在遇到四级考试考过的知识点时,可以特意提醒一下,这时不喜欢记笔记的学生也都开始在书上做起笔记来。这就说明学生对这个感兴趣了。比如,在《大学体验英语》第2册第2单元课文“Your Dream Work,A Click Away”[1]里,形容用网络找工作的便捷时,用到了一个表达方式‘with a click of your mouse(鼠标一点)’,我就跟学生说:“这个表达方式在过去四级考试的段落翻译里考到过,许多学生当时都不知道怎么表达,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带with的简单短语。”这时,我观察到许多学生开始在书上画着什么,他们感兴趣了,自然就认真听讲了。

所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顾及学生实际情况,一个模式下去,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2 美学引领,营造趣味性

学生很期待一节生动有趣的课,那么,课堂趣味性的实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趣味性不单纯是教师凭借生动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也不是单纯地靠讲个笑话,插科打诨赢得哄堂一笑。作为语言课,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是通过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魅力来实现的。要领略语言的魅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知语言的美,这样就可避免只关注语法和词汇而带来的乏味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思想,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英语语言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我们认真去读,就会不断发现各种语言美。

2.1 语言的结构美

为了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英语句子往往用到不同的结构:

(1)倒装句(inversion)。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个成分就要用到倒装句(inversion)。如:Happy is he who owes nothing(无债一身轻)./Old as she is,Janet keeps working as long as she used to./ Only when you work harder than before can you achieve more.

(2)平行结构(parallelism):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的第四单元课文“Death of A Dream”第四段描述空难来的毫无预兆时就用到了排比句:There was no distress signal of any kind from the pilot(没有任何来自飞行员的灾难信号).There were no storms or high winds in the region(这一区域没有狂风和暴雨).两个There be的平行结构让读者对灾难的突如其来倍感紧张起来。

(3)对称(symmetry):No pains,no gains./ The more,the better(多多益善)/Like father,like son.

(4)韵律巧用(rhythm and rhyme):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Good,better,best,never let it rest;unti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best.

(5)形式主语it(the form subject):Usually it is not until 11 that she went to bed./It will take three weeks to finish the job./It's no easy task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ject./It's time for breakfast/ class/work/bed./It took 15 hours to reach New York by air from Shanghai./It's only 20-minute car riding to get there.

总之,这些语音和谐、表达力强的句子结构,发挥着各自不同的语言功效,产生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印象深刻。

2.2 语言的修辞美

好的文章总是运用恰当的修辞,使文笔变得生动有趣,为文章主题服务。英语跟汉语一样也有很多修辞手段,不同的修辞手段在文章中起到不同的效果。比如:

(1)比喻(metaphor or simile):《大学英语3》(第三版)中的第2单元课文“Fruitful Question”结尾一句话:We need to remember that when you have only a hammer,you tend to see every problem as a nail[2].译文:我们要记住,当你只有一把锤子时,你往往把每个问题都看作是一个钉子。这句话用锤子和钉子比喻人的思维定式,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要被思维定式局限住,应该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2)拟人(personification):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让人读起来觉得亲切生动。例如:She may have tens of thousand of babies in one summer(From“Watching Ants”).译文:一个夏天她可能生育成千上万个孩子。

(3)夸张(hyperbole):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辞,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如:My heart almost stopped beating when I heard my daughter’s voice on the phone.译文:从电话里一听到我女儿的声音,我的心几乎停止跳动。

(4)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增强了语气和力量。例如:Because good technique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means morequickly-curedpatients,lesspain,less discomfort,lessdeath,lessdiseaseandless deformity.译文:因为优良的医疗技术和外科手术意味着更快地治疗病人,更少痛苦,更少不安,更少死亡,更少疾病和更少残废。

2.3 语言的特色美

每一篇好的文章在语言的处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指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这种特色美。

(1)语言渲染鲜明的人物特色:《大学英语3》(第三版)“The Present”课文中,作为一位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文中每一位角色的语言或心理活动,都与其身份、年龄吻合。例如,小男孩在知道老太太要过生日时,兴奋地说:“I guess you’I get lots and lots of presents”[2],其中‘lots and lots’非常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同样,本课中另一个角色—老太太的孝女Enid在去医院接受手术时劝慰老太太时说:“I’ve arranged for Mrs.Morrison to look after you for a few days, Mother.Tomorrow I have to go into hospital-just a minor operation,I’ll soon be home.”[2]译文:我已经安排莫里森太太夫人来照顾你几天,妈妈。明天我得住院——只是一个小手术,我会很快回来的。这句话,充分反映了Enid对老母亲的关心和害怕母亲担心的孝女本色。

(2)语言符合文章体裁并反衬文章主题:“Is There Life on Earth”课文结尾语:“Because if we Venusians can learn to breathe in an Earth atmosphere,then we can live anywhere.”[3]译文:因为如果我们金星人能学会在地球的大气环境中呼吸,那么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符合本课科幻文章的体裁,而且有力地反衬出了地球的环境危机这一主题。

英语课文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每篇课文都蕴含着美,语言美几乎涉及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除了语言本身的美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语言给我们表达出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人性美[4]。这些美都是以语言文字来体现的。只有一遍又一遍地通读课文,才会发现这些美,感受这些美,这正是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

语言课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美的世界。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通过朗读体验节奏美,通过阅读推敲感悟语言内涵美。教师只有在课堂内外注重引导学生去发掘英语语言美的因素,才能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真正兴趣。

3 问题导向,激发求知欲

学生求知欲强烈了,自然会对一门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经常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听课状态。在《大学体验英语》(第2册)的视频听力材料有一段介绍新发明的一种香波的电视访谈秀,在做完书本上的听力题后,我又追加了一道题:“为什么采访者最后脸上是一副困惑的表情?”并提出,能回答上来的有奖励。这样一来,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专心听了。最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Sometimes it(the new shampoo)turns people’s hair bright green.译文:有时这个新发明的香波会把人的头发变成亮绿色。

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并且活学活用语言知识。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第2单元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She logged on to CareerBuilder,whereshelearnedofahuman resources opening in Arbitron,a media-informationservices company[1].针对这句话,我要求同学们把这个句子的合成词部分改用定语从句表达,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虽然结果没人能回答得很完美,但是学生们确实积极地去思考了。最有价值的是,我发现了学生们对定语从句的掌握不够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个难点详细加以讲解,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4 学生为本,注重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不然,如果一味地看、听,肯定会觉得单调、枯燥,时间长了还容易疲劳,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时地观察学生的反应,瞅准时机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眼、动脑、动手,避免一个节奏讲下去,课也讲完了,觉也睡好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每日的课堂活动,如duty report,speech,story-telling,news report,new dialogues等,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还有枯燥的练习讲解,完全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解。通过讲解,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会明明白白地呈现出来,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知识的缺陷。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地开口说,动手做,积极的动脑想,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课的趣味性。

5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样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力求做到让教学内容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1]贾国栋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0-73

[2]董亚芬.大学英语3(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25-27

[3]董亚芬.大学英语1(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47-209

[4]裘正铨.大学英语阅读课应注重语篇分析和语言赏析[J].英语教学研究,2009(10):58-61

H319

A

JL01-0229(2015)02-0057-04

2015-03-19

责任编辑:潘文礼

校对:栗笑彦

牛明彦(1971-),男,汉族,河北平山人,西校区基础部教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趣味性大学英语教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