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为鉴,擢官重本

2015-04-10李占忠

李占忠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8)

以史为鉴,擢官重本

李占忠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8)

本文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一系列以古鉴今的讲话和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反腐的严峻形势,着重对古今擢官、用官重本修身的论述和德法相依、德主刑辅的执政理念进行了简要分析。针对当前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对此德法相辅而行,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凝聚民心,共圆中国梦。

擢官;德治;法治;修身;举贤

擢官重本,就是说提拔任用官员,要重在本质,重在人格素质。也就是说,做官要先做人,不为人者何为官!只有“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红范传》)。毛主席曾经说过,领导的责任一是用人,二是出政策。可以说,擢官、用官、管官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事关国之兴衰,民之顺反。我国历朝历代都把擢官、用官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一贯主张“举贤”,他告诫鲁哀公:“举之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孟子提出的《进贤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荀子更深刻地指出“法不能独立,美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结论是“贵贤,仁也。”[1]盛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总结德政经验,撰写了《帝范》,其中《求贤》篇写道:“夫过之匡辅,必有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教而后行”。“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2]习近平总书记当政以来,及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特别对国家公务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更为庄重地首次明确了公务员的法律责任,“我国公务员就职时必须向宪法宣誓。”[1]把为官的人格标准、法律责任、纪律约束等本质性的条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1 立身惟正,为官之本

官者,古来俗称民之父母。在中国民众中,历来有“以官为师”的心态。儒家历来强调“德治”,官员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把人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1]时代发展到今天,当然适用君子和小人两极分化的标准,简单地进行人生分类,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解读人生的选择。为官者就应该是德才兼备、言行一致的“圣人”和“国宝”。

在强调干部队伍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清《格言联璧》”的古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1]强调立志既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础,立志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这就要求为官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树立为老百姓服好务、甘当孺子牛的远大志向,坚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无私忘我的革命意志,甚至为国为民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不是为官享乐、居官发财,而是做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有大胸怀才有大境界,有大境界才有大事业。要做固基创业的清官,不做碌碌无为的庸官,更不做祸国殃民的赃官。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理直气壮地讲理想信念、讲党性原则、敢于担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老子说:“不欲以正,天下自正。”[2]为官者皆止私欲,天下自然平静。为官者必须明确要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当官与发财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二者不可兼得。

为官者要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4]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百姓是评判为官者进京赶考、治国理政的大考官。习总书记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亲自撰文《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习近平在最近召开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又亲自带领全军将领拜谒了毛泽东塑像,强调了毛泽东开创的军队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的灵魂,当然也是干部队伍建设之本。在《习近平评价毛泽东有何新意》时指出,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绝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古训,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意思是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5]《论语》记载了孔子回答子贡“问政”的一句名言:“民无信不立。”类似的话还有“‘传曰:君者,舟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立功臣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矣。”(《荀子·王制》)这是所有为官者随时都要铭记并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官者的立身惟正,不单是个人的人格品质,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与象征。春秋鲁国的执政大臣向孔子求教从政治国之道。孔子的回答很精彩:“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韩非子更精辟地指出“修身洁白而行公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陈宏谋编著的《从政遗规》记有:“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为政当以公平正大行之,是非毁誉,皆所不恤”,“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上,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居官之七要也。”[2]官员必须是立身惟正的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位官员都是国家政权的一根支柱,每一根支柱的坍塌都将动摇一方的稳定,必须要对国家、对人民高度忠诚。唐代谏臣魏征“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2]的精神被传为佳话。毛泽东主席之所以被世界人民永世敬仰,除了他治党、治国、治军的雄才伟略之外,他自己的一生及其子孙清正廉明,为各级官员做出了榜样。毛泽东处理亲情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国计已推肝胆照,家财不为子孙谋”,“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6]毛主席的廉洁自律堪称光辉典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眼下有的贪官在台上夸夸其谈清正廉洁盛气凌人,刚走下台就被带走约谈双规,这是多么可悲的跳梁小丑。再看看当下的众贪官,一人为官鸡犬升天、窝案串案、“地震塌方”、裙带共案、贪官连成线、腐败网成片,这恰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员。

2 依法治国,法德相依

习近平总书记当政以来,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大法和廉政建设的举措以及百姓可以操控监督的具体法规,顺民心合民意,民族精神振奋。习近平以韩非子的论述强调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1]近期暴露出来的一些贪腐怪象,像群众笑谈的靠情妇办案、靠小三儿办案、靠互掐办案、靠黑势力办案、小官巨贪、屡贪屡办等怪象,就反映出我国立法、执法方面的问题,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等漏洞,致使少数善于钻营的贪官有诸多旁门邪道通行,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习总书记在政法工作会议上,引用了古人关于法制的一系列论述。借用苏轼的《范增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做戒元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直而温,俭而廉”,“公生明,廉生威”……。[1]习总书记尤其强调了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违法违规的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离我们越近。在一些地方假案、错案、冤案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公检法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不高,掺杂私情办案,行政权力干扰办案,甚至吃黑索贿贪赃枉法,在一些群众中甚至流传着“大盖儿帽,吃了被告吃原告”。一个冤假错案的背后往往有以权压法、以政代法、以上压下的层层阴影,没有一连串的舞弊,是无法闯过司法程序道道严关的。

最近中纪委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刊发了《德法相依,相辅而行》一文,文章称,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如果在本质和德行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违纪违法,走向腐败。13亿人口之大国,如果都退到法律治理这最底线把关扼守,那就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7]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11月18日中纪委监察部官网,依据“六尺巷”的故事,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文章,其意在于点示为官者要治国理政,清正廉洁,为民师表,体现一代儒臣风范。要修身为先,大度做人。绝不能像郑板桥在紫砂壶上的刻诗那样:“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8]绝不能做量小气窄之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始终心存敬畏、慎独慎微,才能无愧于心,不辱使命。切记“空谈误国”,空谈带来了四大弊端:“空谈掩盖的是价值观的空洞,语言平庸意味着思想的平庸;空谈铸就了专横与特权之墙;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空谈放纵了懒政之风。”[8]王岐山点赞“六尺巷”,就是警示为官者,执政必须德法相依相辅,这是依法治国、稳固政权的根基,为官失德、只靠苛法严刑,其执法也是软弱无力的。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打铁还须自身硬。“六尺巷”的主人张英居高官历经三帝五十多年,家学渊源,善益子孙,父子宰相,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堪称典范。为官不仅要为子民树立榜样,也要为家属子孙做出示范,言传身教,淡泊致远,培育克己清廉的家风。要像张英对待“六尺巷”那样“让人三尺又何妨”。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律己当严,待人当恕”。[8]

随着反贪腐的深入,贪官构成陆续出现了几个特点:一是位高权重者变成巨贪;二是高知识层、能人层变成巨贪;三是芝麻小官也成巨贪。有些贪官贪腐之烈简直不可想象、不可思议,徐才厚、谷俊山仅贪占房产就数百套、赃款8个亿;河北一个副处级管水小官,家藏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67套。其实,三者归一都是权力惹的祸,高官掌大权、贪大利自不必说;知识层和能人层历来给人的形象是清高有本事,身居清水衙门一尘不染,他们的贪腐多是有了权力之后,掌控了相当的财源和决策权;科长、村长之类小官和房叔、房姐、房嫂等小人物多是官员,官虽小但掌控的资源和财权很大,有着贪腐的巨大空间。这其中还有后台撑腰者,更是肆无忌惮。权力导致腐败是人的天性使然,任何掌握公权力的人都有滥用公权、以权谋私的理性动机,因而控制公权滥用是任何良性体制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英国政治家约翰·阿克顿的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腐败的交易中,政治权力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政治是最肮脏的东西,其肮脏之处在于交易。”[6]权力不等于腐败,权力只有在交易过程中才可能产生腐败。欧美国家发财当官扬名天下,中国当官发财光宗耀祖。当官与发财结合到一起是世界性通例,只不过路径不同,但殊途同归,最后的结果都是官场的腐败。[6]由此可见,治国理政、管权治吏尤为重要,“重莫如国,栋莫如德”。[7]

习总书记的执政理念特别重视基层工作,特别强调实干,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坚持政治标准,突出实践经验。他引用古语:“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干部的选贤任能非常重要,“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不断锤炼干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他关切基层干部的细微工作作风,“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散闲难。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以形象的比喻“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警醒基层官员要以敬畏之心防微杜渐,要以关民生为己任,不要做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要像郑板桥诗句那样关心群众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清朝宰相张居正所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1]

3 结语

历史是一面镜子,经典是做人行事的精华宝典。习总书记执政以来在诸多讲话中大量引用历史经典,“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8]这表明习总书记和毛主席一样善学古今中外名著,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古鉴今,以史创新。作为领袖和各级领导,习总书记自觉地进行人格修炼,正如《道德经》所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3]以自身来雕刻人类的灵魂,实现个体的道德化,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化。习总书记雄心壮志,“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1]习总书记响亮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正如政法委书记王岐山所说反腐的思路在于让贪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8],理想和信念主宰灵魂,它们是精神支柱,因此反腐最终落脚点在不想腐,说到底是靠自律,辅以制度约束。反腐防变,“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必须从源头上有效防止腐败。人最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丢失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

习总书记响亮提出依法治国,法德相依、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依法治国是世界各国治国的通用理念,不论其如何高喊民主自由,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以维护国家的安定。我们讲法治不仅要依法治国,也要依法维护社会公正,依法保护人民的权益,权为民所用。法治的有效与威力是以德治为支撑基础的,民主与专政、德治与法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以权执政、以权行政必须谨慎从事,“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己: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左传·昭公七年》)。必须恪守“明道善策”的三要素:“养民生,复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从政遗规·薛文清公要语》)。“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唐太宗在贞观初年开展了群臣治国论辩,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的主张,所谓“抚之以仁义”,就是推行德治,所谓“示之以威信”,就是实行法制,德法并用,完美结合,创出了贞观盛世的国昌局面。[6]

官员要自律戒贪、修身养性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经典名著,莫以浮读通俗文化、学几句时髦的网络流行语言代替主学经典。习总书记以学习历史经典著作作为施政的借鉴。以史明鉴是领导干部立身惟正、修身养性、提升人格素养的精神食粮,是端正世界观、权力观的思想条件。圣贤之道,孔夫子立言、立德,传播思想、文化、道德学说。曾国藩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把事功和立德、立言结合起来,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指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非常复杂,相当严峻。多少年来,邓小平同志批评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解决。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有这样一种趋势,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增强。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处于守势,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失掉话语权。右的势力越来越猖狂,矛头直指共产党、党的领袖和社会主义制度,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有人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发表汉奸言论,称汪精卫为‘真正的英雄’,把爱国主义者称之为‘爱国贼。’”[9]在军队中出现了“非毛化”、“非党化”、“非红化”、“非战化”、“非政治化”等错误思潮,有人质疑和非议毛泽东在我军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建军思想,歪曲历史、虚化历史、篡改历史,以图达到“非毛化”、“去毛化”、“妖毛化”;有些低俗、庸俗、黄色、黑色的东西沉渣泛起。[10]长期以来,只强调反“左”,忽视了反右,甚至对右的东西听之任之。[9]一提意识形态就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专政。“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同‘阶级斗争为纲’混淆起来。把人民民主专政同依法治国对立起来。任何国家都是实行专政的,问题在于谁专谁的政。把真左和假左(即带引号的左、极左)混淆起来。现在是左、“左”不分,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不争论”扩大化、绝对化,歪曲了邓小平的思想。[9]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各界思想活跃,多元理念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正本清源,绝不能鱼目混珠。

目前“高校的情况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有些高校教师可以在讲堂上公开发表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的言论,只讲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这样很危险。历史经验证明,出事往往从高校而起。高校又是培养将来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摇篮,培养将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高校情况如何,决定于领导班子是否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9]因此,高校坚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全必要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要负起执政党的责任。“教师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状况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教师的选用、聘任应当严格把关,对于那些公然反党又不改的,必须作出相应处理。”[9]很多正义的人们不敢在这方面郑重发声;你淡化,人家就强化。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不占领,人家就要占领。[10]

我们一定要以德性和德行为标志的“义荣”打垮以财富和地位为标志的“势荣”。因为荣辱观的倒置必将带来社会心态的失衡,突出表现为能力追求、成绩追求与德行追求之间的失衡。把义荣和义辱、尤其是道德感与羞耻心的培育提到一个突出的地位。[6]依法执政,恩威并重,旗帜鲜明,敢作敢当,坚定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依法护航,聚心凝力,共圆中国梦。

[1]杜洪雷.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视历史经验讲话屡引古语史实[EB/OL].齐鲁晚报,2014-10-14

[2]李志国.“十道”讲座之“为官之道”讲课稿[EB/OL].三亿文库, 2014-11-12

[3]耿彦波.人生的四种选择[EB/OL].搜狐网,2013-03-07

[4]习近平.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EB/OL].中国新闻网,2013-03-19

[5]碧翰峰.习近平评价毛泽东有何新意[EB/OL].东方网,2013-12-28

[6]李占忠.监督与缺位的高校权力[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2年(第1、2期合刊)

[7]中纪委.德法相依,相辅而行[EB/OL].财新网,2014-11-19

[8]马俊茂.王岐山现身“六尺巷”的警示意义[EB/OL].大公网, 2014-11-19

[9]逄先知.右的势力猖狂,矛头直指共产党[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11-25

[10]罗援.理想信念和红色元素是人民军队抹杀不了的胎记[EB/OL].凤凰网,2014-11-10

D092

A

JL01-0229(2015)02-0031-05

2015-03-26

责任编辑:佟延伟

校对:李晓霞

李占忠(1944-),男,汉族,河北廊坊人,原校长办公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和教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