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15-04-10张红坡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弹性量表心理健康

张红坡

中国.河南中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E-mail:zhanghongpo615@163.com

自20世纪30年代H Selye 提出应激的概念以来,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就受到了广泛关注[1]。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事件[2]。大量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如Wadaher 等调查发现,61%的抑郁症病人发病前1年内至少遭遇了1 项重大生活事件[4]。但研究者也发现这样一种积极的现象,有些人纵使经历了严重的压力危险或逆境,但其身心发展和社会功能并未受到损伤,甚或愈挫弥坚,学界将其称之为心理弹性(Resilience),亦有学者将其译作压弹、心理韧性、复原力或抗逆力。2005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伤、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5]。心理弹性可以看作是个体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的一种有效的应对资源和适应机制,能够降低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保持心理健康[6]。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7],适宜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和调节应激情景对个体的压力,对维护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8]。许多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9-10]。心理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它能够帮助个体抵抗挫折、克服逆境,是重要的内源性因素,之前研究也发现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适应之间[11]、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12]、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13]均存在着中介作用,那么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科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1092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到有效数据1033 份,其中男326人,女707人;医学专业619人,非医学专业414人;本科生932人,专科生101人。

1.2 方法

1.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14]采用刘贤臣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量表共27 个题项,涉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 个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采用5 级评分,生活事件总应激值为各项事件评分之和。量表适用于中学生、大学生生活应激事件的评定。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

1.2.2 心理弹性量表[15]采用于肖楠等修订的Connor- Davidson 韧性量表(CD- RISC)中文版(CD-RISC-C)。量表共25 个题目,包括坚韧、力量、乐观3 个因素,主要评定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的能力。量表采用Likert 5 点评定法,从0~4 表示“完全不是这样”到“几乎总是这样”。总分越高表示弹性水平越高。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本研究为0.926。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16]采用解亚宁等编制的量表,共20 个题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 个维度。量表采用4 级评分,全量表Cronbach α 系数为0.90,积极应对量表α 系数0.89,消极应对量表α 系数0.78。本研究中,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6,积极应对量表α 系数0.817,消极应对量表α 系数0.744。

2 结 果

2.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事件中高分因子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见表1,说明学习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学习压力因子(t =-2.902,P =0.004)、受惩罚因子(t =4.365,P <0.001)和其他因子上(t =5.677,P <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性,在受惩罚因子和其他上得分低于男性。学习压力因子在学历层次(t=0.415,P=0.016)和专业类型上(t=1.951,P=0.051)差异显著或边缘显著,表现为本科得分高于专科,医学专业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生活事件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各因子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分、积极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2.2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根据温忠麟等人[17]提出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以生活事件为自变量,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应对方式为因变量,对所有变量中心化,进行下列回归分析。第一步,以生活事件为自变量、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以生活事件为自变量,心理弹性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三步,同时以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为自变量,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β1=-0.249,P1<0.001,β2=0.249,P2<0.001),当心理弹性进入回归方程后,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回归系数有所下降(β3=-0.069,β4=0.216),但是依然显著(P <0.01),说明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用的比例分别为72%、13.3%。

表2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3 讨 论

3.1 大学生生活事件状况及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事件中高分因子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18],说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的重要应激源。

在个体差异方面,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其他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性,在受惩罚因子和其他上得分低于男性,这可能与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上比男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有关。而在受惩罚方面,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男生可能更容易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受到责罚。

3.2 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关系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关系显著正相关,这与张月娟等[19]对武汉市8 所部属高校5996 名大学生、冯永辉等[20]对兰州9 所中学1964 名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对生活事件的回归模型显著,说明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会引发大学生更多的消极应对行为。

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一些研究结果一致[21-22]。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改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12],如Bonanno 等[23]采用随机电话采访方式,对9.11 后纽约地区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个体经历的压力性生活事件越多,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说明负性生活事件是心理弹性的危险因子,可以对心理弹性产生负向影响。

本研究中,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得到验证。当心理弹性进入回归方程后,生活事件对积极应对方式的回归系数由-0.249降为-0.069,生活事件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回归系数由0.249 降为0.216,根据温忠麟等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说明心理弹性在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用的比例分别为72%、13.3%。表明当大学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心理弹性可以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如有研究者发现,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正相关[24],即个体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个体危机人格水平越低,在挫折压力中越不易发生心理危机[25]。本研究结果启示我们,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还应该在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弹性训练,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Rabkin J,Struenung E L.Life events,stress,and illness[J].Science,1979,194:1013-1020

[2]Rahe R H,Meyer M,Smith M,et al.Social stress and illness on set[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64,18(1):35-44

[3]陈福侠,张福娟.工读学校学生生活事件、不良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5(1):69-72

[4]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等.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166-167

[5]Glenn E.Richardson.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307-321

[6]王秀希,许峰,任云,等.复原力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作用机制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9):59-60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6-41

[8]赵淑芳,梁翠萍,张新平,等.临床医学研究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A):1489-1490

[9]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等.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6):1022-1025

[10]胡军生,程淑珍.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86-188

[11]高登峰.大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2]谢家树,李杰,易嫦娥,等.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4):676-679

[13]刘艳虹,彭莎莎,李茜,等.聋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职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51(1):42-46

[14]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测试[J].山东精神医学,1997,10(1):15-19

[15]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in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16]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1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8]曹亚杰,司继伟.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53-57

[19]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96-99

[20]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71-74

[21]唐海波,周敏.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41-443

[22]张海锋.大学生生活事件、大五人格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3]Bonanno G A,Galea S,Bucciarelli A,et al.What predic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fter disaster?The role of demographics,resources,and life stres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75(5):671-682

[24]聂衍刚,李婷,李祖娴.青少年自我意识、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特质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435-438

[25]张运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13-415

猜你喜欢

弹性量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