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事入景 于景析情

2015-04-09王彦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马致远羁旅秋思

王彦梅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散曲作品,在这首小令里,元曲作家马致远运用了别致的手法,仅用28字就使得作品意蕴深远,赢得了“秋思之祖”的美誉。作品是佳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中解读到其精要之处,特别是对于刚进初中阶段学习的中学生而言,要想真切而深入地诵读出它的所有精彩,则是相当艰难的。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采取示范赏析的方法,把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展示中领悟乃至习得。不过事实情况是,教师的这种孤芳自赏式的教学往往收效甚微,他们所期盼的“领悟”是朦胧的、零碎的,希望达成的“习得”更是成了空中楼阁——一句话,这种教学是典型的无视学生基础的低效教学。令人十分痛心的是,这样的教学故事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里“演绎着”“坚守着”。

问及理由,不少教师的回答是:“学生诗歌基础较弱,只能由教师用示范的方法引导他们慢慢地领悟。”在这里,“基础较弱”成为十足的理由,“示范”成为他们唯一的教学应对招式。“基础较弱”是现实,但是弱在哪儿,教师们往往是不闻不问,更谈不上调研。“示范”式的教学更多地透露出教师面对现实教学问题的少作为乃至不作为,这里其实折射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陋习——教师们自足于自身专业素养,无视学生认知基础。

其实,对于诗歌教学而言,语文教师确实需要开展以教与学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矫正工作。下面,笔者就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谈谈如何针对初中学生开展诗歌教学。

一、立足现有基础,用好学生叙事优势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看,他们的叙事思维能力经由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历练,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比较拿手的能力。从管理学角度考虑,聪明的管理者总是善于发挥好每一位被管理者的优势。作为课堂的特殊管理者,教师也要善于认识和用好学生的叙事优势。

就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而言,它至少涉及描写、叙事和抒情三种表达方式。但单从叙事角度分析,又至少蕴含两件事情:一是叙写马致远羁旅天涯,二是叙写抒情主人公在羁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在教学之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小令的基础上,理顺文意,找全作者叙写的事件。很快,学生在“在天涯”中总结出诗人在飘泊天涯;然后学生借助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西下”,得出结论——诗人在写羁旅途中的见闻。但是,对于见闻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太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将所涉见闻进行分类。有学生从“见”和“闻”两个角度分类,见到了“枯藤老树”“小桥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还有“夕阳西下”;听到“昏鸦”和“流水”之声。还有学生从见闻的性质的角度出发,分为两类:一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西下”的萧瑟、凄凉,二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惬意。这两个分类都是正确的,教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晰诗歌鉴赏工作细致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将这里的见闻细致分类了,作者的写作主旨才能真正明晰。事实上,学生,特别是初学诗歌的学生,由于对诗歌体例不熟悉,总是采取断章取义的跳读的方法,这样就往往对诗歌缺乏细致、准确而深入的把握。

二、依托诗中事件,认识景物描写作用

从实际经验来看,学生对诗歌事件的把握相对简单一点,这应该是他们长久以来既已习得的优势。但是仅仅把握了事件,对于诗歌的鉴赏还远远不够,最起码的不足就是缺乏对诗歌意境美的独特体验。

初中以前,学生已经涉足记叙文的写作,他们已经明晰记叙文的记人、叙事两大特质。如果说叙事是描绘一棵大树的枝干,那么描写则是为其添枝加叶和着色。只有经由描写之后的叙事才是圆润、丰足而富有表现力的事件陈述。而描写之中,景物描写是最为文人青睐的手法。曾有评论家断言,诗歌无外乎情与景两端。且不用评断其正确与否,至少这里透析出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独特地位。依然以马致远的这个作品为例,它总共五句,而前四句可谓是单纯的写景,写景之语占据全诗的绝大部分,这不可谓不是奇绝之作。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这个独特的写景之法可谓功不可没。试看这些描写,前三句又是单纯的物象叠加,但叠加之后偏又意境全出,“枯”“老”“昏”“古”“瘦”这些形容词表现力极强,将诗人的心境和盘托出,“流水”“人家”和“夕阳”这些常见意象又巧妙地映衬了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之时,教者要引导学生揣摩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有学生说是交代故事发展的时间、地点和背景,这是典型的记叙文思维;有学生说是渲染烘托人物心境,这是具备一定诗歌素养的表现……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诗歌学习基础不一,但必须在既已掌握叙事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的优势,不断明确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变换景物属性,发挥景情互换优势

对于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认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绝大部分是固执于对纯自然物的认知,很少有学生了解其特殊属性——社会属性。对此,教者要善于分析和运用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增强,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想象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这就为教师的教育提供了学生的认知基础。

就这首《天净沙·秋思》而言,针对其景物描写较多的特点,教者要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辨清景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藤”“树”“鸦”“道”“风”和“马”本为自然之景物,但是当它们成为曲作者眼中之物时,作者的思维就像孙行者的灵魂出窍一样,映射于其中。于是,这些自然之物已经变换了属性,带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具有了社会属性。如果教者足够聪慧,还可以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符号“≈”将抒情主人公与这些自然之物等同起来,在“枯”“老”“昏”“古”“西”“瘦”和“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这些意象中品读到诗人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事实上,诗人就是在羁旅途中感喟并借助这些景物抒发了多样化的情感:羁旅天涯之苦,对“小桥流水人家”那种自足、自乐生活的歆羡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孤苦之悲。对于智慧的教师而言,他们更须借此强化学生对诗歌乃至所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作用的认识——或是正面烘托人物形象,或是侧面(反面)衬托人物形象。更为聪慧的教师,还会启发学生进一步发现和赏析其他诗歌乃至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甚至引导他们尝试用景物描写的方式记人。

诗歌学习是困难的,但不是没有突破口,巧妙运用学生的现有叙事优势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口。由事进入景物分析,于景物描写中发现景物的社会属性,诗人寄予的情感或要表达的主旨都会渐渐完美呈现。

[作者通联:山东临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马致远羁旅秋思
秋思
秋思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本期推荐主题 秋思
枫桥夜泊
马致远:有一种失望叫归隐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
秋思
政权变迁下的梁末北迁士人羁旅心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