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性”的“人文性”教学理解

2015-04-09张智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于勒叔叔人性

张智源

“人性”与“人文性”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有较大的不同。人性是指作为社会人在某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中国古有人性善恶之争,其讨论的结果虽是善恶,而基础却是人性,是为了寻求对人自身的认识;西方有人性的优秀与弱点的研究,追求的也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人文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语境中,往往是指异于工具性的,指向学生精神成长的内容。一般来说,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往往总指向其中的“恶”与“弱点”,人们总试图在对自身不足的认识中反思自己,并通过人文性的熏陶,来使得自身有所提高。从这个角度讲,人性与人文性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理论上讲,语文的人文性教学应当基于人性。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讨论得较多,也是提升语文教学境界的重要基础。如果承认教学现实中的某些不足,便应当发现对于人文性的教育有时显得过于“高大上”,因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不接地气的人文性教育,这样的人文性不会真正成为基于人性的人格素养提升,只可能是试卷上好看的分数。那么,如果当将人文性从天空中下落到人性的基础上时,语文课堂会有什么样的情形呢?笔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为例,进行了尝试。

一、一段关于人性的追问

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教过多次。某一天突然想,如果于勒真是“我”的叔叔,那我会怎样想?我所教给学生的那些东西自己还能接受吗?同样的,如果于勒真是学生的叔叔,那学生又会怎么想呢?这一想法是不是有道理,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出现,笔者很是费了一番脑筋。

从传统的教学思路来看,这一问题纯属多余,深下去可能没底,且考试也未必会考到,说不定还会打乱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答卷时产生错误认识,从而拿不到应拿的分数。可是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心灵又应当是语文教学的应然之举,因为只有真正基于人性的人文性,才有可能真正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教化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思考过程中,后一种想法愈加强烈,使得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关于人性的追问。文意解读到尾声的时候,笔者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于勒真是你叔叔,你会有什么想法,什么做法?

有学生反应很快:怎么可能是我叔叔?我又不是法国人。

也有学生知道笔者的意思:老师说的不是真的,只是让我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笔者点头表示同意。在笔者期待学生答案的时候,还真有学生问了一句:假如于勒是你叔叔,你会怎么办呢?

其余学生哈哈大笑,笔者早有预料,因而笑着说:我们大家都来想一想,然后来说说。

随后,学生开始了思考。一段时间以后。

生1:假如于勒是我叔叔,我也不会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说谎的人!

师:意思是不诚实,人品有问题,是吧,不招人喜欢。

生1:是的。

生2:其实于勒很是可怜的,我觉得如果真是我叔叔,我一定会让我的父母帮助他。

师:你们觉得呢?

生(多):是的。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想?

生3:因为即使从莫泊桑的角度来看,他其实也是同情于勒的,课文中写“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默念”“叔叔”“亲叔叔”这些词语,都包含了我对叔叔的一种愧歉,都表明了我对叔叔的一种同情。(有生自发鼓掌。)

学生回答到这里,笔者已经意识到其实大部分学生受原来教学思路的影响,或者也受自己人性中善的那部分的影响,因而有了几乎共同的认识。这种认识无疑是美好的,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这一认识还只是超越人性的一种人文性理解。于是,笔者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原来的问题上。

师:请同学们注意,现在你们首先要建立的认识是——于勒,就是“我”的叔叔。(特地在“我”一字上加强了语气)他真的就是你的叔叔,还有可能住你家来。(生笑。)

师:你们愿意他到你家来吗?(一片沉默。)

师:沉默表示不愿意吗?

生(在下面小声地讲):也不是,我这不是在想嘛!(又是一阵窃笑。)

……

师:这个问题是不是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生(齐):是。

师:大家很诚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其实这是一个解剖自己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其实就是面对我们自身的人性。当面对一个不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的亲叔叔时,我们面临着人性的考验。我们会不会像文中所说的“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其实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师:从道义的角度讲,我们应当接纳叔叔于勒。可从利益的角度讲,我们又不愿意接受这个负担。这就是人生当中常常遇到的矛盾……

二、一段面向人文性的提升

作为教师,此时面对着两重压力:一是从“传道”者的角度看,教师毫无疑问地应当对学生的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二是从社会个体的角度来看,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时能够给出的答案并不比学生高尚。这一矛盾的化解,在于教师尊重内心且基于人性的认识,同时又能够寻找到一种实现自身道德提升并能给学生以引领的教育因素。

师:其实在问大家这个问题之前,老师也很多次思考过。坦率地说,也跟大家一样面对着矛盾。如果说老师很乐意地将叔叔于勒接到家里还供吃供穿,那显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可如果说老师也将叔叔于勒就这么扔下,无论如何总是于心不忍……

生仔细听着,期待笔者下一步的回答。

师:怎么办呢?(笔者故意卖了个关子。)

生:难呐!(有学生故作成人口气。)

师:不难。笔者感觉人生遇到这样的矛盾的时候并不少,关键在于用我们的智慧去化解它。

生:什么智慧?

师:不能直说,我说的就不是你的智慧了。大家自己想想,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生思考。

生1:其实我们可以把于勒带回家,然后给他找一个工作,这样既有了亲情,也不至于形成事实上的负担。

生2:对呀,回来卖海鲜,生意或许会真的不错呢。不要在船上卖,要到我们这边来卖。

师:哈,同学们聪明嘛。这么会儿就想到办法了,如果真到我们这儿卖海鲜,肯定能赚钱,那时一家就团团圆圆、其乐融融了。

生3:老师,不对劲啊!

师:哪里不对了?

生3:工作哪有那么好找啊。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文中我的一家也不至于如此窘迫,还要指望叔叔回来沾他的光啦!

师:对呀!很有道理,其他同学你们看呢?

生沉思,但分明感觉到了自己原来的想法有些简单。

师:其实根据我们刚才的思考,无论是我们拒绝了于勒,还是于勒不敢真正回来,只会用谎言欺骗家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生3:老师,我知道了。

师:你说。

生3:因为太穷了。

师:呵呵,继续说。

生3:因为于勒太穷了,所以他不敢回家;因为“我”们一家太穷了,所以期待富裕的叔叔于勒回家;也因为“我”们一家太穷了,所以最后拒绝了穷困潦倒的叔叔于勒。

师:说得好,所以要想获得一个完美的结局,关键在于什么?

生:要有钱。

师:好像俗了点儿哈……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世界不是只凭着情感纽带而连接的,经济基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并不应该嫌贫爱富,但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应当嫌贫,爱富本身并没有错。只要致富有道,也能提高生活的质量。

生4(插嘴):那样我们还会有力量帮助别人,这样的世界其实也是很美好的。

师:对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日益增强,我们国家对外援助也越来越多,我们收获了中非友谊,我们国家在建立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都是经济基础雄厚的结果。在这样的结果上去收获国际友谊,正是我们国家的方略。

三、基于人性实施人文性教学的思考

将人文性从天空拉到地面上来接点人性的地气,其实是有风险的,至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语境中,这样的教学显得有些太实在。但笔者总感觉,人文性不是轻飘飘的空洞说教,不能说经过了语文课堂上人文性的洗礼之后,学生离开了语文课,还是那种玩世不恭的样子,那样的人文性教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人性的人文性教学,又不能让学生赤裸裸地拷问人性,因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拷问能力与基础。因此,基于人性的人文性教学,更多的应当是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只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性之弱即可,能够认识到人性并某种程度上超越人性,就已经是踏上人文性教育之路了。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吴窑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于勒叔叔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