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初中作文教学面面观

2015-04-09刘恩樵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考写作能力作文

刘恩樵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语文学科的测评中占有较大分值,更重要的是它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重要尺度。作为与大陆有着同一文化背景的台湾,他们的作文教学是如何落实的呢?研究这个问题,将对我们更好地思考与实践作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台湾初中的作文教学,从课纲、教材、教学、评估以及学生作文五个方面做些观察与思考。

课纲:顶层设计的相似性

——以“教学原则”为例

我们所说的“课程标准”在台湾叫做“课程纲要”。在台湾的中小学语文课程纲要里,如大陆的“课程标准”一样,对作文教学有着很明确的表述。

在写作能力方面,课纲明确提出中小学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求有27项57小项,形成了很严密的作文能力体系。如:

F-2-3 能认识各种文体,并练习不同类型的写作。

2-3-3 能收集自己喜好的作品,并加以分类。

2-3-4 能掌握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性,练习写作。

2-3-4 能配合学校活动,练习写作应用文(如:通知、公告、读书心得、参观报告、会议记录、生活公约、短篇演讲稿等)。

课纲在表述这些写作能力的时候,纲目极为清晰。项目序号中第一个英文字母(A-F)代表语文能力指标项目序号(A.注音符号应用能力,B.聆听能力,C.说话能力,D.识字与写字能力,E.阅读能力,F.写作能力),第二个数字(1-3)代表学习阶段序号,第三个数字代表分段能力指标内涵序号。F-2-3中,即为写作能力,第二学段,写作能力指标内涵第三项。分段写作能力指标内涵的文字叙述为学习重点,第一个数字(1-3)代表学习阶段序号;第二数代表能力指标内涵序号;第三个数目(1-10)代表十大基本能力序号,以便参照。如:2-3-4 即表示第二学段,指标内涵第三项,反映十大基本能力之四,即“表达、沟通与分享”(台湾课纲指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总目标为培养学生“十大基本能力”:1.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2.欣赏、表现与创新,3.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4.表达、沟通与分享,5.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6.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7.规划、组织与实践,8.运用科技与信息,9.主动探索与研究,10.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在课纲中,同时对作文教学原则、作文教材编写原则以及作文能力评量原则都做了明确的表述。

比较大陆的课标与台湾课纲有关作文教学的目标、原则以及要求等,总体上看,尽管在呈现方式上稍有不同,但是,两地在作文教学的目标、原则以及要求的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

我们不妨比较看一看台湾课纲中对教学原则的表述:

(1)宜重视学生自身经验与感受陈述。第一阶段写作训练,着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主动写作,并与他人分享。第三阶段培养学生乐于发表的写作习惯。

(2)宜着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唤起内在情感经验,引导写作方向。第一阶段由口述作文开始引导,第二阶段由口述作文转换成笔述作文,第三阶段能熟练笔述作文。

(3)宜就主题、材料、结构,配合语言词汇的累积与应用,逐步认识各类文体,并依难易深浅,全程规划,序列设计,分类引导,反复练习。

(4)明了并能运用收集材料、审题、立意、选材、安排段落、组织成篇、修改等写作步骤。

(5)指导学生认识,并能配合写作需要,恰当使用标点符号。

(6)了解本国文法与修辞的特性,并能尝试欣赏与运用。

(7)配合本国语教材之范文教学,尝试创作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场合、不同风格的文章。

(8)教师可依实际教学,独立编写作文教材,以利学生学习。

——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

与大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作文教学指导中的重要部分“教学原则”,两者都注重写作的兴趣习惯,都重视作文要反映生活、写真情实感,都重视不同学段作文训练的循序渐进,都重视作文训练的过程,都重视传授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等等。

所以说,就中小学作文教学而言,两地在顶层设计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教材:将写作教学融进阅读教学之中

——以课文《勤训》为例

大陆的初中作文教学教材,一般是融入阅读教学的单元中,在单元中独立呈现。如苏教版初中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主题是“爱国情怀”,阅读教学安排了五篇课文,还有就是“诵读欣赏”、“写作”与“语文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在不同单元交错编排)。“写作”的训练重点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台湾的初中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的教材,也没有在阅读的单元里单独呈现作文教学的内容,而是紧扣读写结合的思想,将写作教学融进阅读教学中。

我们不妨逐一来做些说明。

以翰林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为例。教材的封二首先写明“编辑大意”共十条。其中第四条写道:

四、本书以单元方式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文,或者内容相关,或者体裁相仿,或是写作手法相近。

由此可见,将写作教学渗透于阅读教学中的编辑意图极为明显。

接下来就是“本册选文架构表”。这里节选第一单元的选文架构表:

这个单元构架表,写作知识被清晰地地列入教学内容之列,“学习态度”是单元教学内容的主题,而“文体”与“写作方法”更成了这个架构表的主体。

下面我们再具体以《勤训》一课为例来加以分析。

教材中写明《勤训》的“学习重点”是:

1.了解勤奋的重要。2.学习运用名言于写作之中。3.克制好逸恶劳的习性,培养勤勉的美德。

“课前预习”的内容为:

一、名言填空——邵雍说:“一日之计在于□,一岁之计在于□,一生之计在于□。”二、作者认为一般人不肯勤劳的原因是什么呢?三、请写出与“勤”有关的成语及名言佳句各二则。

在“题解”中,编者写道:

本文节选自……是一篇论说文,训勉人们……。文中首先指出……,其次论说了……,最后举例论说了……

课文与注释之后就是“课文赏析”,我们来看:

本文是以我国传统的美德来立说,强调勤勉的重要。在章法上,采取“正、反、合”的论说方式,在修辞上,大量应用排比的句法,使形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文章首段开门见山指出谋生之道,勤为首要。……第二段从反面来说理,……末端则正反并说……

接下来是“问题讨论”,类似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探究·练习”:

一、这篇文章中,哪些是从正面立说的?哪些是从反面立说的?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二、“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除了作者所举的两个实例以外,请再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三、略

我们再看“应用练习”:

一、辨识正反论说:本文是论说文,在章法上采用正反论述的方式。下列文句哪些采用正面论说?哪些采用反面论说?请将答案写在(  )内。

(正)例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反)例2,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岁。

(以下共八句,略)

二、名言运用

本课中作者引用邵雍名言。引用名言不仅能说明某些道理,亦可增加文章说服力。请依各题的文意,将最适当的名言填入(    )中。

参考选项:业精于勤,荒于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这篇文章辞藻虽然华丽,但内容却空洞贫乏,真是(         )。

(以下略)

从课文《勤训》的编辑体系来看,从“学习重点”到“课前预习”,从“题解”到“课文赏析”,从“问题讨论”到“应用练习”,所有的这些课文构成要件中,无不将写作教学融于阅读之中。应该说,这样的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是可以很好地实现读与写的互相促进与转化的。

教学:独特的作文创意教学

——以“性别格言”创意写作教学为例

台湾早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特别注重讲求形式结构的章法教学,注重讲求内容与深究篇旨的教学,因而语文教学常常是呆板单一、枯燥无聊的,语文教学的魅力难以展示,学生也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的心理。为了解决这样的现象,许多老师不断地摸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于是,在台湾初中语文教学界就出现了创意教学设计的自主化与自由化的热门话题,且成为教改的方向之一。所谓“创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多元活泼的教学方式和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请看台湾初中三年级的一个创意写作教学案例:

我们不妨从“写什么”“怎么教”“如何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则案例,以了解台湾初中作文教学的概貌。

首先看“写什么”。近年来,台湾十分重视两性教育。成年人的两性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补救之道,当从培养国家未来主人翁正确的两性观念着手,也就是从“教育”做起。此案例就是以此为动机,以“两性平等”为教育目标之一,以写作训练为载体,旨在让学生能有正确的两性平等观念,同时又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性思辨文章的能力。此案例,配合了台湾课纲的三条写作能力指标,分别是:面对不同意见时,能举证事实,有条理地进行辩论;能依据写作步骤,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提出佐证或辩驳;能集体合作,设计宣传海报或宣传文案,传递对环境及人群的人文关怀。类似这样的写作内容,在大陆的初中学校是很难进入学生的写作训练的范畴的。这也正体现了台湾创意写作教学的一个特点:教学内容的广阔性与丰富性。联系台湾历年中考的作文命题来看,台湾中考的作文命题也是极大地倾向于理性思辨类题目,较少像大陆这样以诗性叙述为主来命题。

其次再看“怎么教”。创意教学不是教师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则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一则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本案例名称为“格格不入”,以破除不入流的一些“性别格言”为主,配合分组活动、讲述、欣赏、 讨论、问答、提示、比较、学习单、报告、章法写作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向运用“替换”“组合”等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教育与教学目标,借由四节课的教学活动流程,冀望学生达成相关的写作能力指标要求。另外,在资源运用上,教者运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教学题材,并加以有组织地编排,然后以有系统和有组织的方式呈现,打开学生视界,丰富学生认识,为写作服务。 所以说,创意写作教学,以各种方式创设写作情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

最后说说“如何写”。即使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写作如此的议论性文章也不是简单的事。从案例的设计来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者首先通过活动、讨论以及提供诸多资料等方式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又引导学生温习有“先破后立” 章法的课文《勤训》与《纵囚论》,又下发范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并详细解析其章法要点,接下来再下发本次写作的专用稿纸:

「格格不入」写作稿纸

题目

班号         姓名

(第一段:解说题意、地点、用处等,约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破,提出不合理之处并举例,约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立,结论、感想、或如何更改名言,约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文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学生对性别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又有了如何写作的具体模式,因此,学生对“如何写”就不觉得那么难了,也就胸有成竹了。

纵观台湾的初中作文教学情况,类似的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的创意作文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台湾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探索方向。

评估:用智性表达拒绝文艺腔

——以台湾近五年中考作文题为例

“用智行表达拒绝文艺腔”,这是温儒敏先生对大陆中学生作文倾向的一种反思与警醒。

比较台湾与大陆初中中考(台湾叫“基本学力测试”简称“基测”)作文文题,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两地中考作文命题有着明显不同的倾向,也更能够理解温儒敏先生这句话的意义。

我们不妨将近五年来台湾与苏州的中考试卷做一个比较:

从此表的比较中,我们明显看出两地中考作文题命题风格的不同,台湾卷重视学生的理性思考与表达,题目朴实而具有思辨性。而苏州卷则充满诗意,极具形象化。

我们不妨看看台湾中考试题研究组是怎么来说作文题“命题理念”的:

初中毕业,即将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正需要去思考:如何储备能量,以应高中新生活,甚至是更长远的人生。借由“面对未来,我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个题目,期望学生对当前状况进行反省,并能与时俱进展望未来,引发前瞻性的思考。

这样的命题思路,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检测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特别是那种思辨的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切实地思考未来,思考人生,培养的是学生的大表达、大思维与大格局。

近年来,我们常常见到大陆的一些高分中考作文,太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注重文采。其实,好“文笔”不一定就是语文好。学生作文过分偏重文笔,这是有功利化考虑的:把文字写漂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学生作文中很多见。这样的“文艺腔”是作文表达的一种病态,大多徒有绚丽辞藻,而不见思想。

比较两地的中考作文试卷,我们就可发现,其实学生写出这样那样的“文艺腔”十足的作文,是与中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指向是有关系的。我们应该从两地的作文题的比较中得到启发,适当淡化文采或文笔要求,更多强调文从字顺,以及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当然,台湾的中考作文评估方式与大陆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作文检测是与阅读以及其他方面的检测是分开制卷的,意思是说,语文要在两个时间段考两份卷子,其中一份就是作文卷。但是,在作文题目构成上大致是相同的,就是大多基本采用“引导式写作”,即“导引文字+作文题目”的形式。

[作者通联:江苏昆山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中考写作能力作文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