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阅读批注” 引导文本对话

2015-04-09钱雪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文本

钱雪娟

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来学习课文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才能整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阅读批注”的过程中深入文本对话。所谓“阅读批注”,就是指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个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文本阅读的预习、品读、反思的过程中,引导初中生写“阅读批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预习式“阅读批注”,把握文本内容

课前预习是初中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他们才能为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往往存在“虚化”的现象,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在课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写预习式“阅读批注”则能够达到比较好的预习效果,所谓预习式“阅读批注”就是指学生在课前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层次及一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批注。预习式“阅读批注”能够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阅读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能够为他们在课堂上的文本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基于文本线索写预习式“阅读批注”。理清文本脉络是进行文本对话的重要基础,而文本脉络反映在文本中就是文本的线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文本撰写线索式批注,从而抓准文本的脉络。如,对于《变色龙》这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斯基的“变”进行批注,让他们对奥楚蔑洛夫斯基的每一次变化情况进行简单记录与原因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一篇课文的线索。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这一种认知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

2.基于文本层次写预习式“阅读批注”。文本层次是一篇文本基本内容的一个缩影,把握了文本的层次也就把握了文本的基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文本层次撰写剥笋式批注,在这个过程中对文本的层次进行划分,对段落进行批注。如,对于《背影》这一篇课文的预习,要引导学生对三次写见到父亲的背影的地方进行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让学生写一写父亲的这三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学生在对父亲三次背影的批注中自然在剥笋式的层层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层次,从而体会到作者在课文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式批注能够有效地使初中生对一篇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让他们认识课文的题材、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感悟文本语言、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品读式“阅读批注”,解读文本重点

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品读与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只有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品读与感悟,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把文本语言进行内化,从而不断提升语感。所谓品读式“阅读批注”,就是指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对文本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批注方式。学生在写品读式批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解读文本的重点,促进自身语感能力的综合提升。

1.借助品读式“阅读批注”,对文本进行赏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最后的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写品读式“阅读批注”来赏析文本。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大胆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式批注对课文进行研读,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巴萨尼奥、鲍西亚、尼莉莎、葛莱西安诺、安东尼奥、夏洛克等人物的内容,并对这一些人物形象写一写点评批注。接着,组织学生将自己的点评批注内容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分享。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要求阅读全文,整理字词句,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感知,并推荐几位同学给大家简述整个故事脉络,并由同桌点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余同学作为评委小组,并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段落有感情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在对课文中的人物撰写点评批注的过程中主体地位被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行角色扮演、学生点评,通过品读、评论,充分展现自己。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充分,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生态气息浓郁,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

2.借助品读式“阅读批注”,对文本进行解疑。现在,问题导读已经成了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一大亮点,通过问题导读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品读式“阅读批注”,对文本进行解疑。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出师表》(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这一篇课文进行批注时,笔者主要让学生根据以下几个问题开展课堂阅读批注:①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抱负?②这一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一种怎么样的精神?给你的启发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批注。我在进行点拨的过程中,在结合文本主旨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和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批注是否契合了文本的教学目标,哪几个批注涉及了,哪几个偏离了,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对文本重新阅读,分析、讨论、总结,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品悟式批注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式批注、想象式批注、概括式批注等等。这需要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合理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品悟式批注的价值功能。

三、借助反思式“阅读批注”,内化文本情感

现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只停留于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是文本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反思式“阅读批注”,就是指学生在品读文本以后撰写自己对文本的观点与感悟,往往具有学生的个性化成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反思式“阅读批注”,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内化,从而让文本对话向情感更深入迈进。

1.借助反思式“阅读批注”,对文本进行评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文本情感进行评论式批注,在评论式批注的过程中提升文本的所蕴含的基本情感。如,在教学完《愚公移山》这一篇课文以后,我让学生在课后写一句最能够体现愚公这个人精神的句子对其进行点评,其中有一位学生在批注写道:“与大自然竞胜,征服大自然”。这一位学生的点评是很到位的,有效地体现了“愚公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课后批注反能使学生结合文本的内涵,表达自身的感悟,继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升华了文本的情感。

2.借助反思式“阅读批注”,对文本进行续写。文本续写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重要形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续写式批注,通过续写式批注来内化文本的情感,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完《愚公移山》这一篇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一则寓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续写,这样,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对话。

总之,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批注式阅读能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对文本的语言、思想和内涵进行把握与感悟,从而让文本阅读更高效。

[作者通联:江苏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