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国民性解读与启示

2015-04-09徐旭

体育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柔道民族日本

徐旭

摘 要:日本是东方社会中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较好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其国民特质密切相关,即集体主义下“无我意识”是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保护的群众基础、国民现实性与包容性特征是推广的精神基础、侧重精神育化是其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情义观”与“名誉观”使得日本体育机构在保护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时不遗余力,以及岛国本土意识为传统体育提供生存土壤。从中可得到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传统体育精神的提升与理论化等启示。

关 键 词:体育文化;民族体育;国民性;日本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2-0028-04

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最早接触到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桥头堡。中国“体育”一词的若干定义、理论都是由日本翻译欧美等国的著作而来的,很多体育项目在亚洲的普及也是以日本为平台逐渐推广的。由此可见,日本现代化的进程走在了亚洲各国前列。与此同时,他们对传统文化如相扑、柔道等的保护与推广也为亚洲各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既有效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将传统文化推广至全球,实现了民族文化现代化。现在众多的研究多从制度、经济、历史等方面寻找日本体育国际化的本因。固然,经济是体育推广的基础,制度是实施的保障,但日本东京奥运会使得日本的柔道进入奥运会,开辟了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融合的先河,而几十年后的中国武术却只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日本以其仅有的几项传统项目在世界范围之内推广力度之大、影响之巨,实在让我们不得不去探究隐藏于经济、政治背后日本国民性的原因所在。

1 日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态势的国民性解读

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特性的重要外显与载体,如何处理传统体育文化在面临西方竞技体育挑战中所遇到的冲击,体现出了日本典型的双面性特质。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时不遗余力,尤其是二战后,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从指导思想到教育内容全面“美化”用民主思想充实自身教育内容,并制定了《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为西方竞技体育在日本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制度与思想基础,并取得了长足进步[1]。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本足球、体操、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依然保持一定优势。另一方面日本通过对传统项目的文化积淀,积极适应国际化特征,最终实现柔道“入奥” 的梦想。现在的日本柔道、剑术、空手道等项目已经逐渐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运动,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日本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走在了亚洲各国前列。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绕开制度、经济等方面的显性研究,发现日本国民特质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冲突中对他们坚守主体性起到关键作用。

1.1 集体主义下“无我意识”是传统体育推广与保护的群众基础

社会学家杉本良夫[2]总结日本人特质时指出:一是日本人的自我意识较弱,不存在独立“个体”;二是日本人有集团特质倾向;三是共识、调和、综合等原理贯穿整个日本社会,社会安定程度和团结度很高。在这种无我与有限集体主义的规范下,在天皇、大名控制的封建时期往往更强调对秩序的顺从、集体的依赖与人际关系的融和。缺乏主体性的“自我不确定感”固然会表现出胆小、内向、在意他人、放弃等消极行为,但是也有为别人着想、温柔等积极层面,为了克服不确定感,日本人会出现狂热心、研究心、向上心圆通性等令人乐意接受的行为。日本国民性中的集体主义与“无我意识”对目标有着极强的认可与服从。因此一旦政府制定出推广传统文化的政策,各级部门、个体都会顺应地去履行相关责任,极少有相互推诿、阳奉阴违的行为。在体育方面 “西方人重视体育,日本人马上就学了西方的体育;德国人通过体育保全了民众,培育了优秀的国民,日本人马上跟德国人学习军国民体操;欧洲人提倡兽性主义和野蛮精神,福泽渝吉马上号召日本国民学习‘兽性主义……。西方人吃肉喝牛奶,人长得身高马大,日本人马上做出决定废除中国的儒学和吃素的佛学,坚决吃肉喝奶。”[3]一旦柔道、剑术等传统体育摆脱了军国主义的阴影,被日本官方作为传统文化进行推广的时候,这种集体主义之下的无我精神就又一次发挥出它特有的高效驱动力,在嘉纳治五郎等人的不懈努力下迅速走向世界。

1.2 国民现实性与包容性是传统体育推广的精神基础

加藤周一[4]在《日本文化的杂种性》提出日本文化是典型的杂种文化,深深汇入了日本及西方的双重特质,不仅从技术层面上吸收西方文化,并将西方文化作为精神食粮,并逐渐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一种意识形态。这一现象与日本国民中的现实性与包容性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现实所以积极吸纳先进文化,因为包容所以在吸纳过程中并未发生本质性的、激烈的文化冲突。这两个特质也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尊重现实是有利于日本传统体育推广的一个重要特质。对日本人而言,好好活在当下的现实感才是最重要的。表现在信仰方面日本人求佛祈愿时以“息灾延命、子孙繁衍、家内安全、武运长久、国普安全”等现实利益为主。表现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政府与学者都认识到全球化、现代化是传统体育文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一旦达成这一共识,国民中的现实性特质作用就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提炼传统体育项目的精神,积极寻求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时代意义,并通过学校、社团等组织形式予以推广,最终达到走向世界的目的。以柔道为例,尽管二战后作为军国主义的军训的主要内容,与剑道等一起被禁止,然而通过不断改造,赋予它们了新的民主化性质,成为服务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学校相关团体于1950年9月份编制柔道教材。1951年后东京、九州、关西等地相继成立了柔道联盟并在大阪举行东西部地区柔道对抗赛。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东京奥运会上柔道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1.3 侧重精神育化是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

在传统意识里,“日本人喜好的耐寒苦行,是在天亮之前站在或坐在冰凉刺骨的瀑布之中,或者在冬夜用冷水洗澡三次,但其目的是锻炼意识的自我,直到不觉痛苦。求道者的目的是训练自己能够不受干扰而继续冥想。当他已不意识到水的冰冷,在寒夜凌晨身体也不颤抖时,他就‘圆熟了。此外,不求任何补益”[5]53,这种侧重精神强化是武士义理的核心所在。武士道的培养侧重品质的建立,并非思维、知识、辩论等的智力才能的培养[6]。武士道教育中教授的课程击剑、箭术、柔道、马术、矛术、兵法、书法、伦理、文学以及历史等无一不是为了培养武士道品质。这一重在精神的文化传统在日本文化中颇为常见。这种强调精神品质的生活方式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当初日本女排的崛起以及后来我国引进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及其“魔鬼训练”,为我国女排实现五连冠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传统体育推广过程中,日本柔道与韩国的跆拳道最大的共同点无疑就是礼仪以及精神内涵对人的教化作用。应该说“由术至道”的文化转变使得这些传统项目具有了普世价值观,侧重精神培养的文化内涵成为日本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核心驱动力。由此可见,日本民族倡导的牺牲,强化精神力量的特性与奥林匹克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超越精神有着高度相似性,为日本民族体育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4 “情义观”与“名誉观”的特殊作用

日本固有的“名誉观”与“情义观”的道德观要求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全身心的投入,否则就是“不名誉”,这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名誉的损害无疑是极为严重的。日本的“四十七武士”之类的故事向人们传达出一种“舍身取名”的道德取向。这种对于名誉的维护体现在行政者身上就是保持相对的廉洁。共同社柏林2009年11月18日电,关注全球反腐动向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17日发表了2009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日本的廉政度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7。集体给予国民在社会中的位置(工作)国民就应在其职,谋其事。否则就是不名誉,辜负了国民给予的“情义”。在推广传统文化中这种德化的力量显示出极高的效率。2007年8月,朝青龙曾经以受伤为由提出夏季巡业休场(推广相扑国技,开拓新的相扑迷的巡回演出)并回到蒙古休养。而在那里,日本记者发现,这位身材硕大的巨型男儿竟然活蹦乱跳地参加慈善足球赛。因此,日本相扑协会决定对朝青龙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处罚,对他9月、11月的2场比赛的停赛处分。连他的师傅高沙也因监督不周而遭到4个月减薪30%的处分。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现实中的朝青龙与日本人心中的相扑相距甚远。在日本人眼里“横纲不只是一种荣誉,也是肩负了沉重的使命。”[7]这种使命感使得无论是相扑还是柔道推动者、运动员都不遗余力甚至穷尽一生的进行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一生悬命”的真实写照,即同一个职业,穷尽一生干到底。

1.5 岛国本土意识是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

日本对先进文化的移植与借鉴多被世人关注。但通过日本的柔道、相扑、空手道等项目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待自身优秀文化积极保护与推广的态度。柔道、相扑等传统项目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围剿之下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气息,甚至将之推向世界。这与日本国民性中的保守封闭意识有着直接关系。日本在相对封闭与安定的岛屿中繁衍生息,凭借天然大海作为屏障,与亚洲大陆保持着“适当距离”,使得他们在历史上既能接收到中华民族的先进文明,又凭借易守难攻的地缘优势少有被入侵,因此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之间亲近感与凝聚力极其明显。“历史进程的相对单一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结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的单一化特征,并且民族认同感、合意性、同质性均极强的大和民族,这与因对自身所处恶劣的自然环境、资源相对匮乏的现实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产生的奋求生存的强大牵引力而导致的民族意识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中国儒学中的‘忠诚精神更是强化了这一民族特性。”[8]由此,“自群主义是日本民族、社会、集团的特色”[9]这种自群意识的典型表现就是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保护、传承与推广。日本的大石峰雄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从东西方体育的差异总结出了传统体育的现代价值。倡导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民族体育。资本主义把教育导向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体育不是为了培养国民人格,而是为了休闲娱乐,体育成了有闲阶级打发时间的活动。对日本人而言,牺牲就是勇敢,为了锻炼牺牲精神而鼓吹团体竞技,奥林匹克可以培养不服输的精神,但是一旦失败又会产生民族自卑感 [10]。这种珍视民族文化的心态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启示

2.1 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日本民族文化多是借鉴而来,自身传统文化相对拥有古希腊文明的欧洲,或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都颇显单薄。因此有日本经济一流、政治二流、文化三流之说。在传统文化之一的民族体育方面日本相对我国也差之甚远。在日益重视民族文化的今天,如何将之推广,既是丰富世界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征。在各国力争使自己民族文化国际化的今天,日本凭借仅有的几项民族体育就走在亚洲国家的前列。由此,我们一方面要反思自身国民性的同时,更应该反思在推广过程中对于制度实施的有效性问题。“日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更加受这样一种世界所制约,在这个世界里,行为的细节规范规定得宛如一幅精密地图,社会地位是规定了的。……日本人学会了把这种繁密的等级制等同于安全稳定。只要他们停留在既知领域之内,只要他们履行已知的义务,他们是能够信赖这种世界的。……人们非常相信这种规范,并且只要遵守它,就一定安全。一个人的勇气和完美表现在与这些规范保持一致,而不是反抗或修改这些规范。当政府决定实施一项政策后国民中的服从性与各司其职、各安其分的特点就会使得政策得以良好实施,而不会在是否实施,后果如何等问题上纠缠不清”[5]86。反观我国多浮于人事,名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行政机关多唯上是从,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多做面子工程,欺上瞒下,由此造成的危害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各个部门设置之繁杂,人数之多可谓世界前列,而行政效率却不敢恭维。仅体育事例就举不胜举。足球腐败、各种赛事篡改年龄等屡屡发生。日本柔道早已走向世界,号称中国国术的武术直到今天也未有出现像日本的德高望重如嘉纳治五郎之辈。在日本空手道连续叩响奥运大门的时候我国武术界人士至今仍在纠结于“现代”与“传统”之争。由此可见,正确的发展推广方案与政策的制定是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提保障,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政策确定之后各级部门、相关人士人需尽其能,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一如日本国民的“各安其分”,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是纸上谈兵。

2.2 传统体育精神的提升与理论化

“柔术”与“柔道”的区别是显著的。前者是“技术”,是如何扬长避短使得打斗更具效率;而后者明显融入了该项运动背后蕴含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由此可见,只有某项技术具备了独特的价值,才能最大程度的推广。我国武术无疑与UFC(无限制综合格斗术)有着显著区别。但是从当前一些推广赛事以及对武术的宣扬中仍然侧重于“一招制敌”的竞技性,与欧美、俄罗斯、泰拳高手等较技似乎成为武术存在最大的噱头。人们记住霍元甲的打败外国选手的技术,而忽略了作为一代拳师对武术的领悟、发扬以及强身健体的教育功能。回望跆拳道、柔道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普世价值作为存在、推广的核心理念,而我国武术到目前为止尽管对其研究颇多,却仍未能形成言简意赅、富有深度的价值体系,进而使得推广过程中往往陷入核心理念的“虚无”状态,阻碍了自身发展。我国其他传统项目同样存在这一现象。因此在继承、推广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理论体系的研究,因时制宜,发掘传统体育在当代的时代价值,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发展,否则纯粹技术的较量最终只会成为缺乏精神灵魂的“赛博”运动。

2.3 相对单一的价值理念往往制约其自身发展

日本国民性中善于模仿这一点固然使得他们能紧随时代发展。任何一种民族特质都有其利弊,因此应该正视自身不足与优势。在传统文化宣扬过程中,同样也是民族特性的一种展示,马克思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传统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会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单一的、不变的传统文化必然有着难以避免的弊端。因此应因时而动,试想柔道如果仍仅仅作为武士道的精神而传演,停留在封建武士时代势必难以走到今天的辉煌。也可以说今天柔道倡导的“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理念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所以才在今天得以繁荣。同理,我国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必须用与时偕行的态度予以发展,单一的价值理念必然会制约项目自身的发展。

2.4 严格的自我剖析是传统体育推广的精神保障

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使得他们不断的自我反省,“世界上没有比日本人更爱好自我定义的民族了”[1]此处的定义就是日本人对于国民性中存在的劣势、优势进行自省总结而言的。即使在日俄战争取得胜利之际仍然有不少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对日本国民性进行深入探讨,甚至批判。这种“揭疮”式的自我剖析可称为日本自身文化的一种“剖腹”——用肉体的痛苦换来精神上的解脱或者说胜利。正是这种不断的批判性继承使得日本能以区区弹丸之地,成就世界经济强国,也使得他们的传统文化得以走向世界。反观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却暧昧的多,尽管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这种与其说是文化革命毋宁说是政治角逐。当前我国的学术风气甚至难与五四时期相媲美。在学术探讨上,避重就轻,学术行政化。对待传统文化上,多是引用孔子云、孟子云,以证实自己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少有严谨的、学理性的批判。这些症状表现在传统体育上就是缺乏内涵,少于思辨随着时代变迁,未能推旧出新地产生新的价值观,从而缺乏世界性与时代性的眼光与举措。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严格的自我剖析,自我批判,不断补强,不断自新方能立足于世界之林,否则只能在奥运大门之外继续自己的“表演”。

参考文献:

[1] 南博. 日本人论——从明治维新到现代[J]. 邱琡雯,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杉本良夫,马欧耳. 日本人是“日本的”吗:超越特殊性、迈向多元得分析[N]. 东洋经济新报,1982-02-11.

[3] 李力研. 日本体育就是日本体育——对日本体育现象的一点看法[J]. 体育文化导刊,2003(10):19-22.

[4] 加藤周一. 日本文化的杂种性[J]. 思想,1955,23(6):17-18.

[5] 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J]. 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6] 新渡户稻造. 武士道[M]. 张俊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 申秀逸,孙立成. 浅析日本相扑文化与日本人的依赖意识[J]. 作家杂志,2010,12(5):3-5.

[8] 王焕丽. 日本文化的国际化走向及其民族根性障碍[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3):8-12,46.

[9] 张旅平.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日本现代化研究[M].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3:25.

[10] 大石峰雄. 民族体育的日本式建设[M]. 成美堂书店,1936:150.

猜你喜欢

柔道民族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我们的民族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多元民族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