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叶子承载的道德情怀

2015-04-09沈学政

茶道 2015年3期
关键词:茶商文化圈茶艺

沈学政

茶,这片叶子里,到底承载了哪些事物?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儒释道是高语境文化圈(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儒家文化圈)人们最爱谈的话题。每天朋友圈里推送的关于茶的文章,绝大部分是与精神信仰有关的心灵茶汤。茶,已经被神化,它无所不能,可以修炼可以养生,无论精神还是物质,文化还是健康,都成了一款神物。

但是,當我们面对那些来自低语境文化圈(如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关注点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是否是有机茶这个问题,在西方世界非常重要,是进入市场的关键门槛。我们所热衷的儒释道,对西方人而言,文化认知度很弱。

去年,世界知名茶品牌Twinings、Finlays等几大集团组成“2030茶倡议”合作伙伴,这些大牌茶商占据了全球茶叶市场的8 0%销量。仔细研读一下“2030”宣言,会很纳闷英国人到底在说些什么,看看十大主题“人口统计的挑战、资源限制、气候变化、土地和生产力的竞争、劳动力和机械化的可用性、供应链的力量平衡、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领导、供应链中工资福利的改善、对食品营养价值的消费态度”。他们所探讨的命题,似乎道德更大于销售。

对了,就是道德。我花了那么多文字的铺陈,就是想和您谈谈道德的问题。为什么这些有关道德的主题,在我们的茶商或者从业者中很少听到呢?去茶馆喝杯茶,谈的是哪个山头哪个价;去茶山考察,谈的是产量产值。吐槽最多的是,采茶工越来越贵,利润越来越少。

营销没有错,营销是终极目标。可是,套用互联网思维的话来说,想营销就要找到市场的痛点。市场的痛点是喝不起茶,喝不懂茶。价格高,又太有文化,价格依旧降不下来。用文化的方式不一定会带动消费。它可以带动认知,但是无法有效带动消费。从认知,到态度,再到接受,还有很长的距离。因为我们常用的那些文化方式,高规格的茶会,清新脱俗的茶艺师,并没有改变消费者对中国茶的固有认知。茶,依旧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女。所以,结果可能带动的不是喝茶,而是茶艺培训。

当茶等于社会、环境、经济时,茶就真正成为一种承担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担当的作物。营销不再是赤裸的技巧,而是道德认同。所以,当我们喝一杯茶时,也许就帮助了贵州山区一位普通的茶农。他不美,穿得简朴,不善言辞,但和我们一样深爱着这一片叶子。

猜你喜欢

茶商文化圈茶艺
二十世纪晚期西藏茶商的个人生命史研究
校园茶艺飘香
圈里事儿
图说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