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甲午海洋战略决策分析
——从日本“征清”史料中延伸

2015-04-06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边防检查系茆晓君

世界海运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川清廷舰队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边防检查系 茆晓君

中日甲午海洋战略决策分析
——从日本“征清”史料中延伸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边防检查系 茆晓君

用日本“他者”作“镜像”反观照清廷“自我”意义深远。《清国征讨方略》和《征清方策》是日本参谋部与海军军官对战争的对策探讨,以清军为假想敌,摆开战役对局,对战争态势进展损耗作精准判断,甲午战争走向与预测基本一致。清政府输在不知彼不知己,日本赢在知己知彼。视角转换,沿历史足迹透识敌方获胜原委,从他国文字中回味那时那刻,产生新感观,收获新体悟。

甲午战争;明治维新;北洋水师;他者;镜像

一、历史意义回转反思

历史好似水墨画卷,凝固时间与空间,让欣赏的人群品头论足。历史好似翻滚江水,流淌逝去与追忆,让未来民众激昂文字。历史包罗万象,器宇不凡,是人类层叠浓缩后的精华呈现,是偶然与必然犬牙交错后的不可思议,研究历史,借鉴过往,启迪智慧,获得警示,在嗟叹与思索中,关照当下,反思过往,未来当下与过往也将成为历史。历史的独特魅力在于既不可捉磨又有迹可循,用“深描”笔触揭开的历史真相是可供汲取的经验源泉。中日甲午海洋鏖战,国力民智彰显比拼,炮火纷飞血脉贲张,至今让人回味无穷。视角转换,沿着历史足迹透识日方获胜原委,从他国文字回味那时那刻,产生新感观,收获新体悟。

二、海战前夕中日角力

鸦片战争,一败涂地,中国洋务,首推革新,竭力找寻,坚船利炮;同时此刻,黑船事件,日本政经,凋敝不堪,民众忧患,探寻出路。日本阵痛,自我解剖,明治维新,宪政体制,序幕拉开,《五条誓文》,证明决心,上下一心,文武一途,破除旧陋,秉持公道,求知世界,振兴基业,实现变革。日本在新旧交替和平等正义中焕发青春激情,期待厚积薄发,期待一战成霸。二十春秋,励精图治,日本斩获对抗资本,急不可耐宣告世界。日本内发强大,清廷外强中干,此消彼长,日本将成名的垫脚石瞄准了中华帝国。此刻清廷仍沉浸在“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挡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1]的假想和膨胀中;小川又次解析“清国虽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国,自尊傲慢成风,自称中国。发生一事件,内心实畏惧,表面却伪装成豪壮不挠之态”[2],甲午角力在日本政府的野心和清廷政府的自狂里展开。

三、《清国征讨方略》概述

为能在海战中势如破竹,日本大肆收集清廷情报,成绩斐然,根据调查,分析对手,评估优劣,运筹帷幄,认真备战,获得先机。此时清廷仍然懵懂不觉自我陶醉,无视地理分散,思想纷乱,组织无序,军事薄弱,江山处于危难之际。山水阻隔没有呼应,兵民敌视自然对立,海陆分割兵力分据,虽有南北水师,却是各自为战,清廷现状日本参谋本部洞若观火。1879—1880年,小川又次、志水直以及桂太郎等受日本参谋本部委派,以武官和研究生名义在中国搜集军事情报;1886年,小川又次再回中国补充调查;1887年春,小川又次升任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撰写《清国征讨方略》,提出日本要用海军击溃清廷,然后北上,活捉清帝,以成霸业。小川又次扬言获胜之后,将中国分为六块:“(1)自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江苏省之黄河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及列于第三项之地区(盛京盖州以南之旅顺半岛,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浙江舟山群岛,澎湖群岛,台湾全岛,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应属我国版图;(2)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给清朝,使之独立于满洲;(3)于中国本部割扬子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后裔,建王国,并使之成为我国之保护国,镇抚民心;(4)扬子江以北,黄河以南,再建一王国,使之属于我国;(5)于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达赖喇嘛;(6)于内蒙古、甘肃省、准噶尔,选其酋长或人杰为各部之长,并由日本监视之,如此分割十八省,于满洲建一国,划出西藏、蒙古,使其力量均衡,唇齿相依,并制订进步计划。”[2]瓜分中国,野心勃勃,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小川又次并非空穴来风,自我臆断,而是细致调研,精确判断。“为研究谋清国之方略,又次两次秘密去清国,视察形势概况,并吸取驻清国之日本军官意见,以决希望之方略”[2]。小川又次在“进攻方略”中分析“彼我形势”,洋洋11项堪称经典:“其一,若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其二,安南战争后清国政府外交策略已有所改变,并取进取之势;其三,效仿‘勃兰登堡’,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其四,清国兵力分防勇练军两种,八旗、绿营、蒙古兵合计,除练军10万外,尚有77万,虽耗费国库款额巨大,都是有名无实之兵员;其五,清国财政困弊,地方耗资巨大,挪用贡米过半,一朝有事,南粮北运通道断绝,不出数月,就会出现难言之困弊;其六、七,清国军费用于八旗、绿营似救济贫民,于军备无一利,将校虽有文官、武官,皆不懂任何兵学,只图利己,可见清国军备薄弱,财政困难,安南战争后,北京政府命各省总督巡抚,减少勇兵,无异于减少剽悍勇壮之精兵,清国实力又有几分退步;其八,清军水师适于海战乃北洋水师中近年于德国制造之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及于英国制造之超勇、扬威二舰,以及南洋水师中于德国制造之南琛、南瑞二舰和于福州制造之开济、镜清等,故清国海军数十舰中堪用于海战者,不过北洋五只,南洋四只;其九,清国海河防御除北部少数一、二外,不过是耗费时日、金钱、人力构筑之无用之物,此乃只注重退守之结果,不足为怪;其十,而今清国人民,只知有中国,不知有外国,因袭自尊傲慢旧习,疏于天下形势,无知愚昧之人民,多不知爱国为何物;其十一,对如此国家,动辄以宽仁相让,实非国家之良策,且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2]小川又次详细分析清廷要害,直指清廷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海战是中日地位翻转的胜负手,打垮瓦解清廷海军,日军就能顺利入侵,就能挽回亚洲大势。于是,小川又次建议日政府果断行事,先发制人,制订计划,以此谋求日本的安宁幸福。小川又次的激进获日政府的青睐,1890年,晋升少将;1894年,参与侵华战争,任参谋长;1897年,晋升中将;1905年,晋升大将;1907年,获授子爵。小川又次因详实的情报分析与决断获得其一生荣光。

四、《征清方策》概述评析

偶然抑或预谋,甲午海战曾存在争议,《清国征讨方略》日本“预谋”明晰可见。史学家中塚明在福岛县立图书馆的“佐藤文库”发现又一“预谋”佐证,即日本海军军官提出的《征清方策》。《征清方策》与《清国征讨方略》如出一辙,都是以攻占北京为目的。《征清方策》提出:“(一)与北洋舰队决斗,将其击溃;(二)谋取海军之前进根据地:一则先以前锋部队攻占旅顺,然后开拓进攻北京之要道;一则占领山东省之要冲,而后掩护陆军部队登陆,最后将舰队根据地设在威海卫,侵入直隶湾,轰击沿岸炮台及其他要地,以援助陆军部队进攻北京;(三)选择进攻北京之上陆地点,应尽可能接近主要进攻目标北京,以直隶省抚宁县作为进攻北京之策源较为适宜,先乘夜暗之机,搜索直隶抚宁县沿海,以各运输舰为先导,炮击摧毁沿海之炮台要塞,以支援陆军部队登陆,并防备敌炮舰或水雷船来袭,在全军渡海完结后,应向北京逐步进军。”[3]海军少佐岛崎提议“向朝鲜国大东湾、鲁帕及仁川派出我方分遣舰队,以大东湾为集合点,互相通报、联络,并加强警戒”[3],其假想清廷舰队配备在直隶湾要港,“北洋舰队除镇远、定远、坚远、致远、靖远、泰安、超武外,另有炮舰二艘驶往旅顺大连湾;除济远、来远、开济、海镜外,另有炮舰一艘驶往威海卫、芝罘,威远、超勇、扬威、镇边在南阳,其他炮舰似已驶往天津等要港;又,南洋舰队,南瑞、南琛、保民、寰泰、镜清、登瀛州、元凯及其他炮舰,尚在吴淞、江阴等地停泊,依此,将我舰队编制如下以补充之”[3],应对策略是“北洋舰队如封锁、防守直隶湾之咽喉要港,而我甲、乙舰队则支援、协作,以对付北洋舰队,并将其击沉,进而先占领山东省之要地,而后掩护陆军部队登陆,最后将舰队根据地设在威海卫,侵入直隶湾,轰击沿岸炮台及其他要地,以援助陆军部队进攻北京;在南洋舰队尚在吴淞、江阴近海,未与北洋舰队会合之前,丙舰队可出没于吴淞近海,抑制南洋舰队;彼若北上,其目的在于阻碍我渡海赴本国之航线;故可不以进取为要,而应随机应变,而努力采取封锁行动”[3]。

旅顺港是北洋水军的维护修理基地,威海卫是北洋水军的永久驻泊地,两个基地仿若巨人双臂,环抱渤海,形成对京畿地区的钳形防卫网。早在1887年,海军少佐樱井便建议攻打旅顺,他指出“察清国北部之地貌,山东省之突角与盛京省之岬角相互突出,其间许多岛屿星罗棋布,似成天然之渤海门户;加之,旅顺、威海及芝罘三港成鼎足之势,且将坚舰巨船加以伪装,以防不备之变,岂非更严;故若欲令我舰船游之于渤海中,如不先击破此门户,则不能攻克;此乃所以首先使用前锋部队攻打旅顺之理由”[3]。日本黄海大战赢得先机后,筹划围剿刘公岛的北洋水师,希冀彻底消灭大清水师,参谋本部第二局局员海军大尉三浦重乡根据谍报分析大清海军,指出北洋舰队以旅顺港为根据地,南洋舰队停泊于吴淞江及宁波港,“旅顺港,镇远、定远,水雷艇八艘;威海卫港,济远、寰泰、康济、操江、湄云、泰安、海镜,炮舰三只;芝罘港,坚远、来远、靖远;庙岛海峡,炮舰二只、水雷艇四只;白河,炮舰二只、水雷艇六只;仁川港,扬威、超勇、威远,运输船一只,水雷艇四只;济州岛,通报船二只;山东省岬角,通报船二只”[3],三浦重乡根据谍报“威海卫港防备尚不完整,唯有刘公岛左右之水道已布设防御水雷,港内已有济远等九艘停泊,庙岛海峡不曾设防”[3],建议“大舰队进攻威海卫港,击溃该港之敌舰,大舰队定庙岛海峡为我作战之地,击退原有之敌舰,占领其地,以诱出彼之北洋舰队,一战之下挫敌之前锋,最后完成占领”[3]。精准情报,准确出击,经过此战,日本大抵击溃北洋舰队。

日本,自作战方针确定,全民动员积极备战;清廷,仍沉浸在愚民守旧,歌舞升平。日皇睦仁从王室经费拨出专款支持海军,清朝慈禧从海军军费抠出银两强行独享。1894年,中日军事实力已然逆转,伊藤博文内阁为转移国内矛盾蓄意发动甲午战争,此时大清王朝“帝党”与“后党”仍纠缠不清,慈禧六十花甲庆典仍劳民伤财,结果历史已然铭刻。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割取中国台湾和辽东半岛,朝鲜实现被日本控制下的“独立”, 明治维新先驱吉田松阴《幽囚录》中“压服琉球、朝鲜,北割满洲,南收台湾”的理想得以实现。

五、他者“镜像”反观“自我”

一场战争,众多故事,中国颇喜从成功战例中找寻经验而书写华丽篇章,较少从失败战例中探究根源而撰写教训手记,甲午战争恰是特例,古今中外对此评述不甚累数,大抵归咎清廷全面腐朽导致失败。笔者拾人牙慧,希冀从“他者”目光来看清“自我”。用日本史料作“镜像”,反观照利弊得失,意味深长。《清国征讨方略》和《征清方策》是日本上至参谋部高层下至海军低职军官对战争的对策探讨,都以清军为假想敌,摆开战役对局,对战争态势进展损耗作正确预判,1894年甲午战争走向与预测基本一致。此间关节点在于“谍报”,情报人员渗透清政府的里里外外,物人配备、数据规律、思想波动、政治动向、经济结构日方全盘掌控,日本参谋本部结合本国发展状况,确定最佳作战时机。于是有了1894年7月25日丰岛袭击,9月15日平壤陷落,9月17日黄海海战。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清政府输在既不知彼也不知己,日本赢在知己知彼。

甲午战争如中国近代史之网的纲,抓住了它必然带动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宽和深入。甲午硝烟已在历史长河中消散,沉睡海底的北洋水师已在海水侵蚀下溶化分解,时间记忆即将抹去战争场景,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和苦难却难以磨灭。回顾历史是为了做好明天,了解“他者”,完善“自我”。战争是国力和智力的对抗,宏大叙事且波澜壮阔。而细节和点滴的弥合,微不足道但足以致命。对策来自谍报,谍报来自研究,研究来自调查,调查来自思维,思维来自意识。凡此种种,精细化学术,职业化军事,开明化政治,活态化经济,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综合考量,缺一不可。国家是一个有机体,需要体内与体外的双循环才能供给养分,成长壮大,这需要国家有识之士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建功立业。

[1]王炳耀.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甲午中日战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9.

[2]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趣旨[J].抗日战争研究,1995(1):208 -213.

[3]吕永和.日本预谋发动甲午战争的一组史料[J].抗日战争研究,1997(2):10-31.

10.16176/j.cnki.21-1284.2015.10.013

猜你喜欢

小川清廷舰队
无人舰队拼团记
“热闹”的动物医院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超级舰队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聆听幸福
宝宝包包
宝宝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