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5-04-05青海省共和县切吉乡畜牧兽医站813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药浴中草药乳头

高 继 (青海省共和县切吉乡畜牧兽医站 813000)

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高 继(青海省共和县切吉乡畜牧兽医站813000)

奶牛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70%是由隐性乳房炎引起的。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及学者,针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生理、病理组织学的一些变化特点,采用了不少具体防治措施。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房和乳汁均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却是奶牛乳房炎中发生最多、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类型,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国内外主要应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具有较好效果,但造成抗生素在牛奶中残存,长期饮用有害人体健康,还导致动物的抗药性及含有大量抗生素的动物排泄物对水土的污染。来源于天然植物的饲料添加剂以其天然、无抗药性、无残留、无污染等优良特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不仅含有生物碱、多糖、皂甙、挥发油、蒽类、有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还含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及未知营养因子,具有营养与药物的双重功效。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奶牛乳房炎大多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侵入乳头,经乳腺管进入乳腺组织,从而引起发病。我国有94%的奶牛乳房炎是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奶牛乳房炎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乳腺组织的一种抵抗性炎症反应,以病原微生物侵入乳腺引起的乳房炎占大部分,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乳腺组织的泌乳障碍和乳腺组织的病变。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型占30%,隐性占70%。临床型乳房炎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隐性乳房炎乳房外观和乳汁常无明显变化,很难被发现,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可转变为其他型乳房炎,其危害较大。乳房炎是乳房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致病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乳房炎的分类方法较多,有以病原、病理、病程、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分的,有以乳汁细胞数、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分的。现临床上较为适用的分法为: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慢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根据炎症性质还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纤维蛋白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据报道,奶牛乳房炎在生产中发病率可高达78%以上,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此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而且给人类的健康也带来不小的危害。因此,攻克本病显得尤为重要。

1.1病原体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据报道多达80多种。较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霉形体2种,真菌及病毒7种。(1)细菌:患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最高,其次是大肠杆菌和链球菌。①链球菌属:被本菌属感染的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多数呈慢性经过,有时呈急-亚急性经过。也有出现严重症状的,但病程短,后遗症为乳腺萎缩和间质增生。②葡萄球菌属:本属中引起乳房炎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所致乳房炎见于泌乳高峰期,常为慢性,也可呈急性。本菌经常存在于外界环境中,挤奶员的手、擦洗乳房用的布和消毒不严的挤奶杯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③大肠杆菌属: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多见于高产奶牛及产后泌乳高峰期,常呈最急性,病情急,病程短,可于数日死亡。常见乳房肿胀,并有毒血症症状,高热、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拉稀、乳汁水样黄色、迅速停止泌乳。溶血性大肠杆菌性乳房炎,预后不良,甚至死亡。(2)霉形体(支原体):已确定能导致牛乳房炎的至少有12种,较常分离到的有牛霉形体等6种。牛霉形体性乳房炎是传染性的,临床特征为乳区肿胀,但无热痛反应,泌乳异常,且常伴有关节性跛行和呼吸道症状。( 3)真菌:真菌性乳房炎主要由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毛孢子菌属和曲霉菌属等引起,但不多,且呈散发性,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或由于药品、器械被真菌污染。(4)病毒:也能引起乳房炎,但大多为继发感染。主要有牛乳头炎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口蹄疫病毒。一般为乳头皮肤感染,产生丘疹、疱疹、水疱,继发其他细菌感染,而导致乳房炎。

1.2其它因素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乳牛乳房炎发病率除受病原体影响外,还受气温、环境、管理、饲料、挤奶方式、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以及乳头形态、不同乳区、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高、病原菌大量繁殖;雨季,运动场积水泥泞,易使乳房脏污,发病率高;有时气温突然升降,发病率也是低幅波动;运动场坑凹不平,有灌木丛或障碍物,乳房容易受到外伤而发生乳房炎;挤奶方式的影响,机器挤奶牛群比手挤奶牛群发病率高4~5倍或更高。

2 中草药添加剂与其他添加剂的区别

2.1抗生素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饲用抗生素是指连续添加在饲料中,用来预防疾病、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抗生素。饲用抗生素的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但在对其有效性获得一致肯定的同时,也就是从一开始使用起,反对其使用的呼声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越来越强烈。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发现:病原菌对抗生素确实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在治疗人类疾病和畜禽病中效果在变差,用药量也在不断增大;同一种抗生素的促生长效果总是越来越差;在实验室发现动物体内病原菌的耐药性能够转移给人类的致病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使人们不得不频繁更换抗生素品种或加大用量,造成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饲用抗生素频繁大量使用可引起动物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导致动物体内菌群失调,进而腹泻或发病、死亡,甚至引起三致(致畸、致残、致癌)。所有这些不但对人类的饮食安全产生危害,还影响了畜禽产品的出口创汇,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药、兽药不合理应用、滥用以及环境污染现象非常严重,畜禽产品中农药、兽药普遍严重超标,为此,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通过立法限制甚至完全禁止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见,饲用抗生素引发的安全性问题越多,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考虑也就越多。立即完全禁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剂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寻找其他可靠的措施,保证在少用或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保持动物良好的生长(生产)状况,保持动物的健康,并且不会产生新的安全性问题,这些措施成本不应太高,在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复杂,这就是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2.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及作用机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由不同性味功能的中草药,依据中兽医药学和现代营养学理论配制而成的饲料添加剂。由于中草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成分多样,决定了不同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不同的功效。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兼有药物和营养的双重作用,既可防病,又能提高生产性能。从现代药理学和营养学的理论分析,中草药含抗(抑)菌成分、生物碱、多糖、甙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同时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未知生长调节因子和色素,因而能够通过抗菌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多糖是免疫活性的主要物质,具有促进胸腺反应,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甙类可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并能促进抗体生成,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中草药中的有机酸能调节胃肠内的pH值,防止有害细菌的繁殖和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动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促进了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

3 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探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方面的广泛研究和深入探讨,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一定范围内对畜禽疾病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当前在使用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时,剂量往往偏大,一般都在1%~2%,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浪费药物,而且也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配比。解决措施除了寻求用量小、效果好的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外,主要应对某些中草药进行提取和精制,以尽量减少用量。(2)中草药的优点是辨证施治和复方综合作用,如果不恰当的滥用乱用,同样可能引起临床毒副作用反应和病原抗药性。所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应强调辨证施治,综合应用。(3)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配方虽然报道很多,然而功能综合复杂,很少是精专方剂。今后应在吸取中西药二方面长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特性和生理需要,研制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或中西药结合的饲料添加剂,逐步形成系列。(4)对中草药作用的一些术语,如理气消食、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等,用于动物是否恰当有待商榷。另外,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要有一个确切的名称,既要具有科学性,又要通俗、简易、明确、不易混淆、误解,便于人们熟悉,如天麻散、止痢散、通肠散等。

4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措施

4.1搞好环境卫生牛舍的设计要合理,保证阳光充足,牛床保持干燥,渗水性要好;排便尽量落入尿粪沟,减少粪便污染牛床。牛舍冬春季应注意保温,夏季防暑降温,注意通风,防止水气过大。保持舍内的清洁并定期消毒,牛舍每天应清扫1~3次,保证牛床干净,冬天牛床和运动场最好铺消毒后的麦秸、稻壳或锯末等铺垫物,地面、墙壁、栏杆、饲槽至少10d应消毒1次。

4.2搞好挤奶卫生任何消毒剂和挤奶程序都无法克服不清洁环境产生的污染,清洗乳房时应用管道流水,且一牛一巾清洗,洗液内可加碘25~75mg/L,并在清洗不同牛之前洗手。选择药物药浴的种类要根据该牛群的病原菌、环境、挤奶程序、卫生条件以及对正在流行的乳房炎的类型有透彻的了解。药浴用于第一个和第二个泌乳期的乳牛最有效,应用1%的碘伏溶液药浴,持续20~30s,后用单独的纸巾擦干,对于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效果好。

4.3改善挤奶技术和设备机器功能不适当可造成触染性病原的传播、乳头末端损伤或乳头末端奶倒流,因而可诱发乳房炎。正确的挤奶程序可显著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1)挤奶前处理;(2)清拭乳头;(3)干燥乳头;(4)清除挤奶杯滑动现象;(5)挤奶结束时处理;(6)消毒乳头。

4.4科学的挤奶习惯挤奶前需用消毒液清洗乳房,用单独配置的消毒毛巾或纸巾擦洗乳房,动作应轻柔,这样可促进垂体释放催产素,促使乳汁的排出。奶牛受到惊吓时,促使牛体释放肾上腺素抑制催产素的产生,从而乳汁排出减少。挤奶时,避免过分挤压乳房,避免机器挤奶时损伤乳房。挤奶前要严格做好挤奶机的管道、乳杯及其内鞘的清洗消毒,维持机器的正常功能,真空压力不能过高,不能过快抽奶,尽量不跑空机,定期检查奶杯内胎等。机器挤奶前,最好人工挤掉第一把奶,每次挤完后,再人工挤一下奶根,使每次挤完奶后乳房存奶量不超过0.2 kg。卫生管理是奶牛乳房炎预防的最好办法,关键是在挤奶前保持乳头的干净与干燥。

4.5中草药乳头药浴乳头药浴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环境微生物的感染。为防止乳房及乳头在挤奶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挤奶前应给予乳头药浴,可选用鱼腥草、红花和明矾组成的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对乳头进行浸泡,一般为30min,再用毛巾擦干。乳头皮肤无汗腺和皮脂腺,且容易龟裂,给病原微生物侵入提供机会,在挤奶后乳头管括约肌松弛,15s后才能关闭乳头,此时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乳头管括约肌松弛,15s后才能关闭乳头,此时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挤奶后乳头药浴是需要的。也可使用上述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使消毒液在乳头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临产期2次/d药浴,泌乳期3次/d药浴,停奶期1次/d药浴,持续一个泌乳期,这样可大大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率。

4.6正确处理干奶期乳房控制奶牛乳房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在干奶期对母牛的治疗,为了预防病原菌感染,可向乳房内灌注长效抗菌药物,干奶期保护剂效果较好。干奶母牛治疗是目前乳房炎控制方案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4.7乳房护理在奶牛产后2~3月内,挤奶次数3~4次/d;外出放牧时,为了避免刺伤乳房,应带乳罩,防止牛互相顶架。在停乳期,注意观察乳房的收缩情况,在分娩前,为了防止乳房的膨胀,应适当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养量,在分娩后,为了控制乳房过度膨胀,还应酌情增加挤奶次数,控制饮水和经常放牧。

4.8预防传染源奶牛每次挤奶时,做到三固定,即人员、场地和时间固定。发现病牛后,及时隔离,弄清发病原因;对于由非机械操作而造成的乳房炎,通过化验,找出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体质差的个体和无价值的奶牛,及时淘汰,并对场地彻底消毒。

4.9封闭乳头为了防止病原菌侵入乳头引起乳房感染,挤奶后,可用甘油和凡士林涂抹乳头,可有效减少致病微生物侵入,减少感染机会,对乳房炎防治有一定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2-0053-03

收稿日期:(2014-12-11)

猜你喜欢

药浴中草药乳头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药浴益身心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苦夏药浴正当时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