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猪场蓝耳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2015-04-05福建省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350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耳病猪只猪群

游 莺 (福建省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 350300)

当前猪场蓝耳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游 莺(福建省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3503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也曾被称作猪神秘病,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研究人员还没有真正揭开它的真面目。蓝耳病是近几年来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最主要的疫病之一,在不同猪场和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笔者从事临床多年,对防控该病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就当前猪场关于猪蓝耳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控措施阐述如下,供同行们借鉴参考。

1 蓝耳病的临床表现特征

1.1母猪繁殖障碍猪群初次感染蓝耳病,无论是高致病性蓝耳病还是经典蓝耳病,都表现特征性的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妊娠母猪流产,产弱胎,死胎增多,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等。过去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引起繁殖障碍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繁殖障碍,即怀孕后期流产、死产、产白胎。主要认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蓝耳病病毒有一定的封阻作用不易在妊娠早、中期发生流产、死产,而绝大多数垂直传播的流产仅发生在妊娠后期,并且流产后母猪常很快恢复正常,但在目前看来初次感染蓝耳病引起的流产并非绝对在妊娠后期,特别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生时候,不但引起流产风暴,还会引起母猪死亡。而今,随着PRRSV感染越来越普遍,蓝耳病的疫苗免疫密度增大,由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的现象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通。因此,目前蓝耳病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多表现为不发情和返情增多现象。

1.2哺乳仔猪稀泻过去哺乳仔猪蓝耳病多是呼吸道病,而今,哺乳仔猪拉稀、消瘦也与猪蓝耳病有关。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症状除了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外,目前研究表明哺乳仔猪稀便、水样腹泻、死亡率高达90%以上,这些消化道症状也与猪蓝耳病感染有关。

1.3保育猪及肥育猪的继发感染保育仔猪及肥育猪发生经典蓝耳病主要表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其他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发生变异蓝耳,则会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喘气、毛发蓬乱、皮肤发红、部分耳朵发紫、发蓝。许多猪场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地方性流行性疾病,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应考虑是蓝耳病的感染危害,特别是当前猪场猖獗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感染蓝耳病的一个“指示器”和“风向标”。

1.4蓝耳病可导致猪瘟的免疫效果降低大量实验室检测表明:在蓝耳病感染活跃的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可受到严重的干扰,表现为猪瘟疫苗反复免疫,抗体水平依然较低的猪群,蓝耳病有可能存在危害,所以在临床中常见到PRRSV感染严重的猪群表现出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1.5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猪群,PRRSV检测常呈阳性,表现咳嗽、喘气、打喷嚏的猪只增多,猪群生长缓慢,肥育猪生长不均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等。

1.6精液传染种公猪感染蓝耳病,常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是,种公猪带毒,通过交配病毒可以传给阴性母猪,使母猪感染带毒。

2 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2.1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猪场要切实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如生物安全设施、坚持自繁自养、实现全进全出。建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有效地防止疫病传入场内,做好猪瘟、伪狂犬等基础病疫苗的预防接种,定期药物保健。根据不同猪群调节好通风与保温,保持猪栏舍的清洁卫生,特别注意干燥等措施 ,把对猪只的应激降到最低限度,大大减少蓝耳病的发生。

2.2慎重引种许多猪场往往在引进种猪后不久全场猪只发生蓝耳病,出现猪群生产不稳定,猪不好养,是由于在引种的同时也把别场的不同基因型PRRSV引进了猪场,由于变异较大的不同型蓝耳病病毒间交叉免疫保护性差,原来相对稳定的猪群对新引进毒株免疫保护差,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猪群生产性能下降。因此尽量少引种或不引种,实施自繁自养的半封闭或全封闭的饲养模式对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必需引种,则引种及购买仔猪时要严格实行检疫、隔离饲养制度,禁止引入阳性(包括抗体阳性、病毒阳性)猪种和仔猪,隔离新引进猪至少21~28d,把引进种猪和原场猪群混群需60d,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

2.3疫苗接种 因PRRS是我国当前自然感染最严重的疫病,免疫预防是目前控制病毒性疾病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有效的手段,蓝耳病疫苗的免疫预防,虽然经历了多年的争议,但免疫预防已被多数规模猪场所接受和认可。蓝耳病的灭活疫苗的实际作用已被临床证实有限,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是目前防控蓝耳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1)实施全群免疫程序:一个猪场免疫蓝耳病疫苗时应全场同时免疫(一刀切),使整个猪场母猪抗体水平一致,共同抵御蓝耳病野毒感染,在没有实施全群免疫的猪场,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蓝耳病野毒就可能在猪只或猪群间持续循环传播,一方面可能增加PRRSV变异的机率,再一方面未免或抗体水平低下的猪只或猪群仍有机会感染PRRSV,引发疫情此起彼落,源源不断。(2)关于PRRS疫苗:蓝耳病的毒株可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目前我国流行的为美洲型(称II型),没有流行欧洲型(称 I型),所以大家在免疫疫苗时不必考虑欧洲株,要用美洲株疫苗。调查表明当前猪场所发生蓝耳病的十个场有九个场是变异毒株,因此,猪场应免疫蓝耳病变异株为好。变异株疫苗也还分为江西毒株、湖南毒株和天津毒株,最好一个猪场仅免疫一种活疫苗。在经典株和变异株同时存在的猪场,即免疫经典株,又免疫变异株,可同时保护经典蓝耳病和变异蓝耳病。蓝耳病阴性猪场可以免疫高质量灭活疫苗,当前环境下,不免疫是很危险的。

2.4药物保健除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应急因素外,可以考虑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和中草药或一些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制剂,以提升猪群对PRRSV抵抗力。

总之,蓝耳病虽然临床表现多样,只要仔细辩证可以鉴别,只要防控措施得当就能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2-0029-02

收稿日期:(2014-12-08)

猜你喜欢

耳病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