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预后评价

2015-04-04于英商克勇张艳芹田颖杨丽

河北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整体心肌梗死依从性

于英 商克勇 张艳芹 田颖 杨丽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内科急危重症,该病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在青壮年中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易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属于心血管专业的重症疾病。在该病的综合诊治过程中,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实施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工作及康复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我院自2009年以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在综合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诊断标准[1]:(1)胸痛持续时间>30 min且无缓解;(2)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 mV,Q波异常;(3)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增高。梗死部位:前壁31例,前间壁28例,下壁16例,广泛前壁15例,高侧壁4例,右心室6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4~81岁,中位年龄62.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心肌酶检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常规护理措施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安静、整洁的监护病室,避免噪声干扰,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2)鼻导管吸氧,流量3~6 L/min,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梗塞面积,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2];(3)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变化,一旦出现血压骤降、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立即上报[3];(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降低心肌耗氧量;(5)口服阿司匹林、尿激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

1.3 整体护理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整体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患者由于发病突然、症状重,常伴有恐惧、焦虑、失眠、抑郁等负面情绪,易加重心脏负担[4]。护理人员应充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耐心疏导,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疾病的医学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并详细讲解抗凝、溶栓、镇静药物的服用方法、不良反应,使患者加强保健意识并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3)饮食护理:心梗患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患者饮食上宜进食低盐、低糖、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严禁辛辣、烟酒刺激,避免加重心脏及胃肠负担。(4)防止便秘:便秘易导致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室颤等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心梗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便,排便时切忌用力过大以免造成腹压增加诱发心梗发作,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导泻。(5)疼痛护理:患者心前区持续剧痛可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并诱发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应采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 mg或肌内注射杜冷丁50~100 mg及时止痛,防止发生呼吸抑制。(6)皮肤及肢体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并被动活动肢体,轻柔按摩皮肤受压处,防止褥疮、肌肉萎缩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药物护理:抗凝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静脉注射及穿刺部位有无局部出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变化。(8)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烟酒等危险因素刺激,正确服用药物,做好康复训练,指导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自测血糖、血压,定期门诊复查。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控制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效果比较n=50,h,±s

表1 2组护理效果比较n=50,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疼痛缓解时间 胸闷气促时间 心悸时间 焦虑时间对照组74.2±9.1 24.2±2.7 29.4±4.8 69.3±8.6治疗组 36.5±4.7* 12.1±2.3* 15.7±3.9* 51.4±7.2*

2.2 2组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例(%)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0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衰;治疗组仅1例患者出现室颤。经治疗后2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n=50

2.4 2组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10例患者于出院4~6个月后复发再次入院治疗,其中2例由情绪激动诱发,3例由过度劳累诱发,5例由饮酒诱发。治疗组有2例患者于出院4~6个月后复发再次入院治疗,其中1例由情绪激动诱发,5例由高血压诱发。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病变[5,6],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症状重,患者起病24 h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高达1/3,且易并发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右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7,8]。在综合治疗过程中,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以往的护理措施多以治疗的措施为中心,关注点在于如何更好的完成医嘱等处理措施。随着护理观念的进展,目前护理的重心已转移到关注患者,整体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作用已逐渐显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我们应用整体护理的观念贯彻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各方面,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患者心理、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康复活动等各个环节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系统完整的整体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主观方面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注重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发病时及时交流、安慰并进行指导,取得患者的配合并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还需要及时与家属沟通,向家属交待各种注意事项及病情、风险等情况,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治疗措施、效果评价都有足够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在对患者护理的具体客观方面,护理人员在完成医嘱同时应积极对影响患者的高危因素(如便秘、疼痛等)进行预防及处理。还要注意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摄入的种类及量。在患者卧床期间注意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多具有影响机体凝血功能的作用,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并把相关的观察内容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督促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进行观测,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后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诊,了解患者的疗效并提出建议。这样,我们在患者入院至出院就建立并实施了比较完善的整体护理计划,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且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降低,极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改善了患者预后。同时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从而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治疗费用。由于整体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从心理到躯体的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细致、耐心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危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心脏猝死。总之,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效果更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总之,本研究发现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还应进一步细化护理流程及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85.

2 刘桂英,杨桂云,刘研.急性心肌梗死68例的整体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98.

3 刘菊英,张思杰,郭丽敏,等.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46-1047.

4 张杰.心肌梗死患者的个体化心理护理.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4-51.

5 Khan AR,Binabdulhak AA,Alastal Y,et al.Cardioprotective role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m Heart J,2014,168:512-521.

6 Caceres M,Esmailian F,Moriguchi JD,et al.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in cardiogenic shock following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 Card Surg,2014,29:743-751.

7 McHugh MD,Ma C.Hospital nursing and 30-day readmissions among Medicar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pneumonia.Med Care,2013,51:52-59.

8 Eckman T,Haley R,Bradley E,et al.Direct care nurses’knowledg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J Nurses Staff Dev,2012,28:229-232.

9 Smallwood A,Humphreys M.Nurses’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initiating thrombolysis:a qualitative study.Nurs Crit Care,2007,12:132-140.

猜你喜欢

整体心肌梗死依从性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