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侧孔EV 针置换法硬化治疗肾囊肿72例体会分析

2015-04-03汤四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聚桂醇肾囊肿贴壁

汤四新,奚 静,丁 俊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超声科 泌尿科,江苏 泰州,225300)

本院自2000年开始应用硬化剂硬化治疗肾囊肿,期间作者发现经常出现针尖贴壁现象而致囊液抽不尽,甚至治疗失败。2010年作者应用自制侧孔EV 针置换法治疗了72例肾囊肿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选取本院超声科2010年3月—2013年1月治疗的肾囊肿患者72例,其中男39例,女33例,患者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1.52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检查,2例肾盂旁囊肿经增强CT 检查,确诊为囊肿;囊肿大小42~110 mm,平均64.12 mm。

1.2 仪器与材料

使用麦迪逊EX8000、三星X8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Hz,使用与探头匹配的穿刺架。日本产18 G 八光EV 针1 根、消毒塑料袋1 个、消毒包1 个、一次性20 mL 注射器2 个。

1.3 研究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常规进行出凝血时间、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酒精过敏及药物无敏史;让患者知晓手术过程、疗效及风险因素等,同意治疗后,签署手术同意书。术前超声及CDFI检查,设定进针路径,避开重要器官及大血管。用破皮针距EV 针套管头端1 cm 处刺一侧孔,并用生理盐水测试侧孔效果。

治疗过程:A组患者采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局部消毒,用消毒塑料袋包裹探头后,再次确定路径并于体表定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18G EV 针经穿刺架孔槽沿穿刺线进入囊肿上1/3 处,拔出针芯,用20 mL 先抽10 mL 无水乙醇然后接EV 针套管抽囊液,使无水乙醇与囊液混合进行定性试验,如阳性可进行硬化治疗,阴性则仅进行抽吸治疗。然后抽吸囊液并计量,当囊液根据超声图像估测仅剩针头附近少许暗区时,根据囊液抽出量注入囊液的1/4 量的无水乙醇(10~40 mL),稍作停留并让患者左右略改变体位后抽出注入量同等的囊液无水乙醇混合物,反复以上操作约4~8 次,直至抽出液清亮,总体冲洗次数不能少于4 次。拔出引流套管,局部按压止血包扎,患者休息30 min 无异常反应后离开。B组穿刺同上,不必定性试验,尽量抽尽囊液后注入10 mL 聚桂醇硬化剂,稍作停顿,略微左右改变体位后抽尽囊内液体,最后注入抽出囊液量的1/3 的聚桂醇注射液,(最多不超过50 mL)。拔出引流套管,局部按压止血包扎,患者休息30 min 无异常反应后离开。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病例均于3、6、12 个月随访,根据超声随访结果评定疗效[1]。治愈:患者囊肿治疗后消失且没有复发[2];显效:囊肿体积缩小到原有体积的1/2 以下;有效:囊肿体积缩小但大于原有体积的1/2;无效:囊肿缩小不明显或增大。

2 结果

A组痊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B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9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大部分有疼痛、腹胀等症状,个别患者疼痛剧烈。B组仅个别患者出现心悸的感觉,大都无明显不适。

3 讨论

2000年以来PTC-B 针硬化治疗囊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贴壁现象,即囊液抽尽或将近抽尽的过程中由于针尖所处位置囊液的消失,囊壁组织堵塞针尖形成活瓣作用,液体可注入但抽不出,从而导致医师判断困难,一是不敢于注入太多无水乙醇,二是难以将囊液抽尽,从而稀释了硬化剂的浓度,导致疗效不佳甚至无效。作者将PTC-B 针改成了EV 套管针,并于头端1 cm 自制了侧孔,基本消除了穿刺针针尖贴壁现象,而且由于EV 套管呈半软管状便于抽吸。而钢制PCT-B 在操作上很不方便。在后来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了贴壁现象,从而降低了疗效;作者反复用气球做研究(从口处放入针扎紧)发现当液性抽尽后,不光针头端贴壁,侧孔处由于囊液的消失,囊壁对于侧孔的裹挟作用也形成活塞性贴壁现象。于是作者反复研究后再次改进方法,即根据超声图像当针头端及近1 cm 处囊液将近消失时,不再抽吸而是注入无水乙醇(一般20~40 mL),稍作停留,并让患者略改变体位后抽出同等量囊内混合液体,反复以上操作4~8 次直至抽出液清亮。这样既解决了贴壁现象,又通过反复的注入抽出提高了最后囊内硬化剂的浓度。最后虽不再注入无水乙醇,但由于开始未抽尽,通过反复的置换,相当于保留了大约10 mL 的无水乙醇在囊腔内。

A组只有1例无效,治愈率达52.94%,治愈及显效的比例达84.31%,总有效率达到了98.04%。但A组患者大部分都有疼痛感,个别病例疼痛剧烈。作者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明显时略作停顿,等病人疼痛略减缓了再操作;大多数病人基本能够完成操作。个别疼痛剧烈患者,略作停顿后,抽出注入无水乙醇,注入2%利多卡因3~5 mL 后稍作停留在进行无水乙醇的置换冲洗。聚桂醇组病例治愈率42.85%、治愈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80.95%,对于肾囊肿也是一种明显有效的硬化剂,但疗效明显低于无水乙醇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聚桂醇是一种血管硬化剂,是通过无茵炎症等一系列反应引起血管闭塞,对于囊肿壁的作用也是通过无菌炎症反应对囊肿内皮细胞起一定的作用[3-4],但囊肿壁不同于血管壁没有微血栓的形成等因素,因此可能降低了药物的作用。而无水乙醇直接凝固坏死了囊肿内皮细胞的蛋白质[5-7],从而直接起作用。而且聚桂醇价格昂贵[8],一般患者难以接受。通过B组病例也看出聚桂醇治疗囊肿优点是基本上无任何不良反应[9-10]。

超声引导下自制侧孔置换硬化治疗肾囊肿相比于传统的介入治疗,消除了贴壁现象,减少了无水乙醇的腔内留置量从而减小了风险因素,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相比于外科手术、腔镜治疗优点是费用低廉、创伤小且不必住院治疗[11-12]。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自制侧孔置换硬化治疗肾囊肿是一种经济、实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无水乙醇硬化剂优于聚桂醇硬化剂,但当患者有酒精过敏时建议使用聚桂醇硬化剂。

[1]杨鸿,陆奕奕.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9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51.

[2]何文.实用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1.

[3]郑艳,徐春丽.聚桂醇400 临床应用进展[J].药学发展,2012,31(2):190.

[4]李六生,李玉斌,张玲,等.超声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43例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7):474.

[5]林翠云.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30例分析[J].临床肾脏杂志,2011,11(4):162.

[6]徐志坚,陈秉雄,吴积新,等.二种穿刺硬化疗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比较(附100例报告)[J].微创医学,2012,7(4):384.

[7]王琪珍,王俊.超声引导下两种无水酒精穿刺硬化方法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9):936.

[8]陈超.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治疗肾囊肿硬化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4):3143.

[9]Zimmet S E.Sclerotherapy treatment of telangiecdtasias and varicose Veins[J].Tech Vasc laseru Radiol,2003,6(3):116.

[10]杨文增,王佳荣,张颖,等.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2013.

[11]Blonski W C,Campbell M S,Faust T,et al.Successful aspiration and ethanol sclerosis of a large,symptomatic,simple liver cyst:case 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World J Castroen-terol,2006,12(18):2949.

[12]余松远.2 种硬化剂在单纯性肝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6):234.

猜你喜欢

聚桂醇肾囊肿贴壁
高硫煤四角切圆锅炉贴壁风倾角对水冷壁 高温腐蚀影响研究
具有一般反应函数与贴壁生长现象的随机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
660MW超超临界锅炉高速贴壁风改造技术研究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肾囊肿怎样调治
经腹与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治疗肾囊肿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