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县红苕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单产的对策

2015-04-03罗志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红苕渠县结薯

罗志娟

(四川省渠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四川 渠县 653200)



渠县红苕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单产的对策

罗志娟

(四川省渠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四川 渠县 653200)

红苕是渠县第4大粮食作物,发展红苕生产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专门的种薯繁殖基地,推广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渠县红苕生产的单产水平和品质是解决目前渠县红苕生产落后水平的有效途径。

渠县红苕生产;存在问题;高产栽培技术

红苕是渠县第4大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800hm2,平均单产1430kg(折原粮286kg/667m2)。红苕本身具有极高的加工价值,不仅可以生产淀粉还可加工薯条、薯片、冷冻薯饼、粉丝及营养全粉。一些特色品种如紫薯还可以提取花青素,还可作为提取果原胶、膳食纤维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产业化发展的作物。因此发展红苕生产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种植分散,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分散种植。二是品种多、乱、杂。自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引进推广过南薯88后,近年来基本没有统一、集中、大规模的引进推广过新的红苕品种。农民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基本上是农民自行留种或相互串换或在市场上随意购买,品种的混杂严重。种性退化严重,增产潜力低、品质差,不利于红苕产业的发展。三是种植粗放,栽培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育苗栽插晚,大面积上一般是4月上、中旬育苗,5月底,6月初移栽,7月才开始结薯薯块,膨大时间不充分,影响了单产的提高。育苗技术粗放,以露地育苗为主,仅地表覆盖一层地膜。肥料投入不足。多为平地栽培,起垄栽培的少。 针对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要提高渠县红苕生产的水平,为红苕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建立专门的种薯繁殖基地

种薯繁殖基地负责新品种的引进、筛选 和提纯复壮,为大面积生产上提供高产优质的生产用种。

2 推广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2.1 早育培育壮苗

2.1.1 殡种时间 3月上旬,最迟3月中旬。

2.1.2 育苗方式 地坑式低拱覆膜保温育苗。具体操作方式为:选择通风向阳肥力较好,管理方便的地块做苗床,苗床的建造:先按床宽1.2m、长度按苗床面积需要,划好线,定出苗床的位置和型状,然后将线内的泥土挖出筑成宽35~40cm的厢埂,即形成地坑,坑的高度不低于25cm,以确保苗床的增温保温效果。施足苗床底肥: 底肥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为主,用量1500~2000kg/667m2,于殡种前2~3d施肥,在土壤水分稍干后,欠细整平即可殡种。殡种时头部和背部(薯块在大田生长时向土表的一面)朝上,尾部朝下,倾斜排放,头齐尾不齐。种薯与种薯间的距离相隔3~5cm。用细土或细石谷子土薄盖苕种,一般以不超过3cm为宜。起拱架膜:在两埂之间用竹片架拱,在拱上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封严。

2.1.3 苗期管理 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床温28~30℃;出苗后控制床温在25℃左右。如膜内温度超过35℃,要通风散热。种薯萌发后浇施人粪尿;苗高10~13cm时用人粪尿或复合肥加水第2次浇施;薯苗长15cm以上,有5~7张大叶时,可以剪苗栽种,每剪1次苗,浇水施肥1次。用尿素25g/m2对清粪水10~15kg泼施。追肥时间在剪苗后第2d。

2.2 适时早栽

当气温稳定通过15℃,栽插越早产量越高。一般年份我县拔在600m以下的地区,4月中旬能稳定通过15℃。高产栽插期是从4月中旬开始,越早越好。

2.3 起垄(埂)

要求在晴天进行深耕整地,起垄(埂)方式,一般小垄(埂)宽70~80cm,高26~30cm,栽单行;大垄(埂)宽100~110cm,高33~40cm,栽双行。土层薄,排水好的坡地以起大垄为好,能增厚土层,保水抗旱。土壤粘重,排水不便的地块以起小垄为好,以利排湿。

2.4 底肥

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2000~2500kg/667m2、草木灰50~100kg/667m2、过磷酸钙25~30kg/667m2。若农家肥不足,可施45%“三元”复合肥15kg/667m2、硫酸钾15kg/667m2、过磷酸钙25~30kg/667m2。

2.5 合理密植

4月底前栽插,植3000~3500株/667m2; 5月上、中旬种植的,植3500~4000株/667m2为宜。5月底以后种植的应植4000株/667m2以上。实行浅植、斜插,薯苗栽插于5~7cm深的表土层内,入土节数3~5节为好,盖土压实,若土壤干燥应浇一次透水,浇水后用细土盖窝。

2.6 田间管理

2.6.1 查苗补苗 红苕栽插后3~4d,及时查苗,补苗。

2.6.2 追施苗肥 一般在插后15d左右,用清粪水15~20担/667m2或尿素3~5kg/667m2对水窝施。若基肥充足,苕苗生长快,则可少施或不施。

2.6.3 中耕除草 中耕时间,一般栽插后10~15d进行1次。以后每隔10~15d中耕1次。到封行前一般中耕2~3次。

2.6.4 培土 中耕时结合培土,培土不宜过高。

2.6.5 灌水和排水 红苕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若遇干旱插后1~2d早晨或傍晚浇1次水。分枝结薯时期,遇旱应及时浇水,促进苕苗早分枝,早结薯,多结薯。雨水多时,应及时清构排水。

2.6.6 施块根膨大肥 一般在栽后50~70d施用。以氮钾为主,一般施清粪水20~30担/667m2或尿素5~7kg/667m2,草木灰75~100kg/667m2或硫酸钾10kg对水施用。

2.6.7 翻蔓和提蔓 除在前期为便于施肥、中耕、培土和开沟排水等田间管理,使用翻蔓方法外,一般不宜采用。在土壤肥沃、高温多湿,茎节不定根多的情况下,应适当提蔓,提蔓时要注意尽量减少茎、叶损伤。

2.6.8 化学调控 部分品种,藤蔓生长过旺,影响地下薯块的正常结薯,需进行必要的化学调控,宜在藤蔓封垄前,及栽后30d左右,用300mg/L的多效唑喷施叶面。

2.6.9 病虫防治 在起垄时栽插时,结合施底肥,亩施绿地虫清2包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在藤蔓封行前可叶面喷施20%三唑磷乳油600倍液,防治甘薯叶甲。6月下旬用10%除尽1000倍液或48%乐期本1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

3 适时收获

一般应在霜降开始,立冬前后收获完毕。红苕收获应选择晴天和土壤较干燥时进行,如土壤潮湿,可将茎叶割去晒2~3d,使土壤稍晾干后,再进行收挖。收挖时,要尽量做到细收、收净、轻挖、轻放、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做种的苕块最好“上带啼子,下带尾巴”,利于安全贮藏。

猜你喜欢

红苕渠县结薯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百吃不厌的红苕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故乡的红苕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我曾经伤过红苕的心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你在渠县等我
金贵的红苕(外一篇)
南大梁高速公路通车 达州实现县县通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