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气虚与肺纤维化形成相关性的探讨

2015-04-03胡晶晶杨珺超夏永良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伤肺肺络外邪

胡晶晶,杨珺超,夏永良,汪 潞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肺气虚与肺纤维化形成相关性的探讨

Correlation discussion on Lung qi deficiency and pulmonary fibrosis formation

胡晶晶1,杨珺超2,夏永良2,汪 潞1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肺纤维化;肺气虚;相关性

肺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肺与气的关系尤为密切,《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肺主一身之气”。《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中云:“气虚者,肺虚也。”宋建平等[1]研究表明,肺气虚为肺纤维化最基本的证型,肺纤维化的形成与肺气虚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肺气虚时机体所呈现出的变化,将肺纤维化分为早期、慢性迁延期及晚期三期,并论述了肺气虚在肺纤维化各期的形成中的相关性。

1 肺气虚时机体的变化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明代孙文胤《丹台玉案·卷四》:“肺失统气之权,不能固表,故毫毛疏豁,汗流不禁。”明末汪绮石《理虚元鉴·卷上》云:“肺主皮毛,外行卫气,气薄而无以卫外,则六气所感,怯弱难御,动辄受损。”清代吴仪洛《成方切用·卷七》:“肺主气……虚故脉绝气短也。”齐南[2]提出肺气虚证可呈现肺气不足、肺气虚冷、肺气脱陷3个不同的病理阶段,其病势递增。韩明向等[3]认为“肺气虚时,常渐进性地出现卫外功能减退,呼吸功能失常,治节功能障碍”。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提出“肺为贮痰之气”之说,肺气虚时,输布津液功能下降,故津聚成痰,而肺气虚又不利于痰的排除,故痰贮于肺。瘀由血行不畅而形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肺气虚时无力助心行血,而致血行不畅,故能成瘀。

综上所述,肺气虚可出现肺失宣降,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不能通调水道,无力助心行血,症状上可表现为少气短息而喘,自汗不止等。并且肺气虚时可形成痰、瘀等病理因素。

2 肺气虚与肺纤维化形成的关系

丁明桥等[4-5]将肺纤维化分为早期、慢性迁延期和晚期3期。本文就肺气虚与3期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2.1 肺气虚与肺纤维化早期的形成

崔红生[5]认为,肺纤维化早期以风寒袭肺和风热犯肺为常见诱因,以痰热郁肺与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型,以络脉痹阻、气血不通为基本病机特点,属中医“肺痹”范畴。陈瑞等[6]提出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的炎症表现与肺痹早期外邪(风寒湿邪)侵犯,机体正气抗邪,正邪交争相似。而炎症病理产物血管渗出、细胞浸润等与中医肺痹所形成的“痰”相似。

肺纤维化早期虽然没有明显的肺气虚临床表现,但是肺气虚在肺纤维化早期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中云:“气虚者,肺虚也。”由此说明肺气虚是外邪犯肺的关键。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夫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统辖一身之气……肺气受伤,而风寒湿之邪遂填塞肺窍而成痹矣。”进一步强调了肺气虚易感外邪在肺痹形成中的重要性。因肺气虚能形成痰、瘀等病理因素,而此时加以外感风寒湿之邪,正邪交争,使肺气损害加重,并痹阻肺气,使痰、瘀之邪的形成增加,排出困难。痰、瘀之邪留于肺,痹阻肺之络脉,阻碍肺之气机,使气血不通,故形成了肺纤维化的早期。

由此可认为,肺气虚在肺纤维化早期的形成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抵御外邪能力的降低及痰、瘀因素的形成是此期形成的关键。此期因感受外邪不同,机体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表现上以邪实为主,故在治疗上应以驱除外邪、行气化痰、通络排瘀为主,并且注意顾护肺气。

2.2 肺气虚与肺纤维化慢性迁延期的形成

张燕萍[7]等提出肺纤维化慢性迁延期是由肺痹向肺痿转变的临床演变过程,此期“肺痿”、“肺痹”同时可见,中医辨证多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痰阻之证最为常见,以痰、热、瘀、毒等阻滞肺络,使肺络不通,肺气阴亏损为主要病机。在病理表现上,肺纤维化慢性迁延期肺泡腔内的细胞成分逐渐减少,渗出物机化则体现出了肺络不通,肺气阴亏损的病机。

肺纤维化早期由肺气虚形成的痰、瘀之邪,如机体正气不足,反复感受外邪,肺虚气机不利,难以排除痰、瘀之邪,日久病情可进入慢性迁延期。痰邪阻碍气道,使痰气交阻,郁而化热,痰热互结于肺,日久成毒,灼伤肺阴,耗伤肺气,使肺热叶焦,肺络受损,痿弱无用;痰瘀互结,使肺气不利,肺失宣降,出现呼吸异常。

肺纤维化慢性迁延期因虚实夹杂,包括肺气阴亏虚,痰、热、瘀、毒等阻滞肺络,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又加以反复咳嗽咳痰,耗伤肺之气阴,故病情较为复杂,在治疗上此期应根据邪气与正气的相对盛衰进行补虚泻实,通补兼施,同时应注意祛邪不能伤正,但往往在治疗上容易出现差错。《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记载“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严艳[8]对此条文的理解是肺痿形成主要是肺气阴两伤所致。医者经汗、吐、下等误治后导致患者津液亏损,或因患者平素消渴津亏,津伤则阴虚,阴虚则生内热,内热熏灼肺脏,不仅伤津而且耗气,导致气阴两伤。

由此可知,肺气虚在肺纤维化的慢性迁延期的形成中起到了发展性的作用,患者因反复感受外邪损害肺气,长期咳嗽咳痰耗伤肺阴,痰热瘀毒阻滞气机以及失治误治,形成了持续加重的肺气损害,是本期的特点。在临床表现上慢性迁延期与早期最大的不同点是出现了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加重,劳则尤甚,即渐渐体现了肺气虚的临床表现,故在治疗上需根据虚实夹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证型予以相应治疗方法。

2.3 肺气虚与肺纤维化晚期的形成

崔红生[5]认为肺纤维化晚期本虚至极,由肺及肾,以肺肾两虚、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型,以气血不充、络虚不荣为其病机实质特征。此期病位主要在肺肾,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呼吸浅快,动则气短、咯痰不利为主要特征。现代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晚期肺泡数量明显减少、变形、闭锁或残留呈裂隙状不规则状态,肺间质中的纤维组织收缩,平滑肌成分轻至中度增生,肺呈实变,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甚至闭锁,肺功能呈严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严重减退,此期当属中医“肺痿”范畴。

因肺为水上之源,肾为水下之源,长期肺气阴亏虚及津液的亏损必然导致下源之水耗竭,故可累及肾脏。《红炉点雪·卷一》指出:“如始于风寒邪郁,久咳伤肺嗽血,渐呈水亏,此金绝生化之源,母令子虚。”说明久咳耗伤肺之气阴,使肾水亏虚,导致肾不纳气。“肺为气之本,肾为气之根”,故肺肾两虚,呼吸不和,则可出现呼吸困难。气能生血,气虚甚则血不生,故致肺之气血不充。又因肺之络脉被陈痰旧瘀所痹阻,气血难以滋养肺络,故使肺间质组织缩小,肺呈实变等,由此形成了肺纤维化晚期。

因此,肺气虚在肺纤维化晚期的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期肺气虚甚,累及全身气血阴阳及肾脏等脏腑,正气不充,病情危重,在治疗上宜益气养阴,补肺益肾,适量祛邪[4]。

3 结 语

综上所述,肺气虚时机体出现肺失宣降,卫外不固等病理改变,产生痰、瘀等病理因素。肺气虚在肺纤维化早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慢性迁延期,持续加重的肺气损害,加重了此期病情的进展,故起到了发展性的作用;而在晚期,肺气虚甚,累及全身,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肺气虚与肺纤维化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同时证实了中医理论对肺纤维化的认识是基于肺气虚的基础之上的,并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理论指导。

[1]宋建平,张瑞,杜宝荣,等.肺纤维化常见中医证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2):899-900.

[2]齐南.肺气虚证之古训今析[J].江西中医药,1999,30(6):49-50.

[3]韩明向,李泽庚.肺气虚证浅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12(2):2-3.

[4]丁明桥,许朝霞,李晓红.肺间质纤维化中医分期辨证论治[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41-42.

[5]崔红生.肺间质纤维化的规范化治疗[J].中医杂志,2006,47(6):475-476.

[6]陈瑞,王鹏.浅谈肺痹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90-91.

[7]张燕萍,罗海丽,苗青.肺间质纤维化分期辨证论治理论探讨[C].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25-28.

[8]严艳.《金匮要略》虚热肺痿辨析[J].江西中医药,2007,38(2):23-24.

(编辑:张世霞)

R259

A

1671-0258(2015)01-0077-02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资助(20070708)

胡晶晶,硕士研究生,E-mail:a360081592@126.com

杨珺超,E-mail:yangjunchaozj@163.com

猜你喜欢

伤肺肺络外邪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通络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吃梨润肺能止咳吗
兔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肺癌燥邪之燥热属性分析*
形寒饮冷则伤肺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肺络微型癥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