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郎溪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5-04-02罗安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

罗安云

摘要 以郎溪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县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针对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F323.22;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198-02

1 郎溪县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秸秆、水产养殖及农膜等。2013年郎溪县化肥年施用量高达22 780 t,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农药消耗326 t,利用率仅为30%~40%,其余60%~70%散落于环境中,残留农药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水体中,会导致土壤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一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超标检出率达30%,此外,残留农药还会破坏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2013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总量为27 243.67 t,包括生猪4 096.32 t,肉鸡17 617.60 t,蛋鸡和种鸡5 529.75 t。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13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近43万t,除少部分用来直接还田或用作工业原料和能源燃料外,其余约30万t被焚烧,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未充分利用秸秆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水产养殖在郎溪县渔业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2013年郎溪县水产养殖总产量达19 490 t。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和池底淤积的污泥也对水体本身及地下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13年农用塑膜消费量达到25 t,每年6.5 t的塑料残余物残留在农村地区,影响了土壤通透性和农作物根系生长,形成白色污染,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有生活垃圾4.5万t、污水91万t。预计2014年全县农业源COD排放量有576 t,NH3-N排放量达到130 t。

2 郎溪县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1 污染面广,以轻度污染为主

郎溪县新老郎川河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大部分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不但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危害渔业和水资源的利用,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加速水体、河道淤积,使得蓄水能力下降,抗洪涝灾害能力减弱。郎溪县大部分农田也有一定程度污染。

2.2 局部污染严重,社会危害大

主要集中在工矿企业周边,城市郊区垃圾及畜禽养殖场等固体废弃物、污水、废气等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威胁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

2.3 防控难度大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物持续、随机性释放,源头难以阻断。农业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地膜)、畜禽养殖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持续不断,农田养分的投入和农田土壤养分的积累及流失量却在不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且难以控制。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面广,治理成本高、难度大,甚至有些污染具有难可逆性,无法治理[1-2]。

3 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防治体系不健全

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研究和监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农、林、水、环保、卫生等多个部门,工作职能相互交叉,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现象。

3.2 认识意识、责任意识、防治意识不强

各级政府重工业污染、轻农业面源污染,重种养、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农业的内涵、破坏后果、综合效益、广泛前景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以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农业面源污染上存在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跨区域协同防治困难。

3.3 法律依据不足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目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所针对的均是规模化养殖场,对非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防治没有提出要求,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对非规模化养殖场的整治没有充足的法律依据,难以开展专项执法工作。

3.4 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

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补贴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但农业面源污染资金仍存在缺口,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 对策

4.1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督和执行

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农、林、水、环保、卫生等多个部门,因此必须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分工协调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4.2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

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普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知识,通过村规民约、卫生守则的宣传倡导,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养殖场(户)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做到承担自己的责任田、养殖场及房前屋后卫生整治和保洁[3]。

4.3 加强监管,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探索新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在原有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的基础上,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农机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产业化科等2级机构和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的执法职能、公众的外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管理作用,形成相互制衡的“三元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二是实施农业环境定位监控。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地重金属毒化问题,建设足以覆盖全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点,并将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便长期跟踪监测郎溪县农业环境,督促生产者保护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对重点农业企业逐步推行年度环境报告书制度,实行年度环境审计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公开环境违法重点案件的查处情况。四是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以《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同时,通过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

4.4 推广新技术、生态种养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4.1 推广沼气能源化利用。结合郎溪县种养业特点,大力推广“四位一体”“畜沼粮”“畜沼菜”“畜沼果”等沼气发展模式,推广沼气能源化利用。

4.4.2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一是以还田为重点,推广秸秆肥料化利用。二是通过实施沼气和节能灶新、改建技术项目,新建、改建节能灶,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三是引导规模养殖户将畜禽养殖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实现“农作物秸秆—青贮—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沼气—沼渣—有机肥”的循环利用;积极鼓励专业种养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发展食用菌生产,草绳、草帘编结,秸秆制板等产业。推广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

4.4.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成果,对全县主要农作物实行配方施肥、按方施肥,减少施肥浪费;通过“农企合作”平台,大力推广应用分作物、定区域的配方肥料,从供肥源头上降低施肥浪费;通过以水带肥、适时施基肥与追肥、追肥深施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在施肥过程中减少施肥浪费;通过对种植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应用智能化配肥实行精确定量施肥,使农田作物“吃饱、吃好、不浪费”,充分吸收耕层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4.4.4 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每年利用国家补贴资金,补贴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辐射带动有机肥应用面积,由于有机肥可以改良耕地耕性,增加耕地持肥持水能力,提升农作物抗旱抗灾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的积极性,从而减少了实际化肥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化肥使用强度。在农技术推广方面,注重集约技术的倾斜。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减少施用量。

4.4.5 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农业源减排工作,对农业源污染实行总量控制,整合资源,发挥部门联动,切实落实减排工作各个环节。通过制定严格的养殖准入审核制度、实施减排项目、推广生态养殖、创建标准化养殖场等多项工作的开展,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得到推进,逐年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积极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开展发酵床适应性研究,集成组装配套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设新科养猪专业合作社、发酵床生态养殖示范场。

4.4.6 推进绿色防控工作。在水稻、茶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开展栽培控害、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天敌保护利用、总体防控等各项绿色防控,集成组建一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从而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

4.4.7 发展标准化生产。在种植、养殖、加工业内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实行标准化生产,控制生产、加工工艺的节能,减少农业生产资料的用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保障农产品质量。

4.4.8 生态养殖与种植模式研究及推广。重新连接断开的种养产业链,恢复农业的生态功能。从源头上控制畜禽饲料标准,尽量不用抗生素和添加剂,使畜禽粪便能够长期为种植业所利用;在农田冬闲时期种植绿肥植物,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和生态养禽,推广畜(禽)—沼—鱼—果(菜)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致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庭院生态农业,从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安全农业。

4.5 加强生态家园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三清四改一推”环境整治,实施田园、家园、水源三清工作,在农村推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提高农村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4]。在农村推广符合标准的卫生厕所,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还田、堆肥、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示范引导,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粪便治理和综合利用相结合,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乡村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转变。

4.6 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

会同县美好办等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对农业投入品及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户集、村收、镇运、处理的运行体系,建立城乡统一协调管理体制,实现农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和一体化管理。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关企业实行农药、化肥等回收包装废弃物管理制度。加大养殖场监管检查力度。农业部门重点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查处,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环保部门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后才可以上马进行生产经营,严格控制养殖的准入门槛。

4.7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核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调整各区域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生态环境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的财政投入是生态补偿的主要渠道。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还有许多方面都需要生态补偿机制,如秸秆禁烧、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

5 参考文献

[1] 刘晓继,李军霞.大冶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287-288.

[2] 朱建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62-1163,1167.

[3] 严华建,姜承炳,蒋新民,等.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25-226.

[4] 刘跃华.南陵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69-270,275.

猜你喜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
试述黔南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综述
浅谈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