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超级杂交稻推广工作探讨

2015-04-02张卫东丁卫东吴支行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做法成效推广

张卫东 丁卫东 吴支行

摘要 介绍了芜湖市超级稻推广取得的成效,从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参与等方面总结了“芜湖模式”采取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超级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推广;成效;做法;对策;安徽芜湖

中图分类号 F326.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089-02

芜湖地处皖中沿江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自古便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15.67万hm2,曾位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是安徽省主要水稻产销集散地,也是国家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良种选繁基地[1]。近年来,随着芜湖市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扩张,粮食面积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加之近些年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多发、连发、频发、重发。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生产成本逐渐攀升、农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芜湖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006年,袁隆平第2代超级杂交水稻还未在全国大范围推广,芜湖市便已做出先试验示范后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决策,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单产创新高,增产增收效益明显[2-3]。

1 超级稻推广取得的成效

1.1 产量创新高

2007年,芜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安徽袁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品种达成共识,全市试点示范种植面积逾200 hm2,其中,两优0293高产攻关点11.47 hm2,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实收产量达12 624 kg/hm2,刷新了全省一季稻产量最高纪录。

1.2 增产增收明显

2006—2013年,全市推广超级稻总增产达22.3万t,产量提高1 875 kg/hm2,平均增收5 062.5元/hm2,累计为农民增加直接经济收入6.6亿元,且在实践中摸索出超级杂交水稻推广的“芜湖模式”,为超级稻全面推广提供可靠依据和宝贵经验。

2 “芜湖模式”采取的主要做法

2.1 政府推动

2007年,市政府成立水稻提升行动实施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粮食、发改委、科技、商务、供销、保险、供种等部门协作的超级稻行政推动的工作格局[4]。各县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县区长、项目镇镇长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高产创建行政领导组。特别是2008年以来,芜湖市将高产创建项目和超级稻推广项目有机结合,建立市、县、镇、村4级联动工作机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细化分工,做到种植面积、产量目标、技术方案、支持措施4个落实,最终使得芜湖市超级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以每年6 666.67 hm2的速度逐渐增加。截至目前,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占单季稻种植面积的70%,这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

2.2 企业运作

市、县政府将超级稻推广过程中涉及的种子、肥料、机械服务、粮食收购、加工等环节进行招标,确定一批企业和合作社,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合作方式,强化企业运作。一是落实种源供应企业,确定安徽袁禾实业公司等供种企业提供超级稻品种,确保种子质量。二是把合作组织或协会作为主体与农民签订生产订单,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三是优质优价。发挥辖区内龙头企业加工销售优质大米的优势,如繁昌县利用华园米业等龙头企业进行优质大米加工销售,选用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等优质高产品种作为主推品种,承诺以每50 kg加价5元以上进行水稻收购,为农民踊跃种植超级稻增添动力。四是创新险种。2010年开始,芜湖市农委与市气象局、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单季稻穗期高温热害保险[5-6]。3年来已累计在全市开展这一新险种面积0.8万hm2,并逐步扩大,得到了示范片农户的支持。

2.3 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超级稻推广技术集成服务。市政府聘请袁隆平院士为科技顾问,多次亲临芜湖市进行考察指导,全市组成了以市、县栽培、植保、农机首席专家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实行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度。二是农技专家长期蹲点超级稻攻关示范片。将主推品种、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农机农艺结合等核心技术集成组装应用,采取各相关业务部门包干负责相应环节的方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将关键技术进行物化。全市超级稻百亩攻关点上的种子由市、县农技部门利用项目资金免费发放,配方肥按低于市场价出售给农户,2008年起,芜湖县在每个万亩示范片选2~3个百亩攻关点,按油菜饼肥37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的标准进行配送,带动饼肥运用3 500 t以上,覆盖面积达4666.67 hm2,进一步提升了示范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2.4 农民参与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导向作用,多层面、多渠道、多视角宣传超级稻种植取得的成效。把室内培训与室外培训、培训时间与农事活动、现场培训与田间地头培训指导、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提升了培训及技术应用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008年,芜湖县率先试点推进油—稻模式整建制3个镇,面积0.8万hm2,成效显著。

3 对策

3.1 行政推动要建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行政推动一定要注意所推广技术(产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于超级稻是大宗粮食作物,既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也不存在市场需求饱和、价格大起大落、产品储存保鲜之类的风险。但种植经济作物则不同,不少地方曾经出现过行政强制推动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结果导致种植不成功或是丰收后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剧烈,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政府在决定采取行政推动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不可盲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有严格的地域性、季节性,必须经过试验、示范,然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endprint

3.2 政府要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农业生产是在市场环境下的第一产业,必然会涉及到肥料、种子、农药、农机具等农资购买,产品的大部分也要成为商品出售,这些均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能过分干预。政府只是在企业与农户之间搭建桥梁,不能也不应该大包大揽,时刻注意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做到在位但不越位。政府要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监督招标程序的公正性、督促企业按合同办事、监管好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杜绝坑农害农事件。

3.3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主力军作用

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方面,通常是作为一项行政任务下达到农技人员头上,只是增加了农技人员的工作任务而得不到相应报酬,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挫伤了农技人员推广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市在编农技人员50周岁以上的占16.0%,36~49岁的占72.2%,35周岁以下的占11.8%,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参加工作的,文化水平较低。近10多年来,上农学、入农门、干农技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借用性流出且缺编严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技队伍建设,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转化和应用。

3.4 积极扶持创新型农民

随着土地流转和国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近2年农民群体结构发生了改变。新增了不少创新型农民,这些人相对年轻(50岁以下),文化水平较高(高中毕业以上),不少人是承包大户、家庭农场主、回乡创业的能人、合作组织负责人,他们头脑灵活、见识较广,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药械速度快。而传统的跟风型、保守型农民,随着年岁的增长或土地已经流转,正逐步退出农业生产第一线。面对逐步变化的农民群体,农技推广机构必须调整推广策略,紧紧抓住创新型农民这一关键群体,第一时间将新技术交给他们,并取得成效,变要他种为他要种,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推广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4 参考文献

[1] 钟秋波.我国超级稻推广难点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 汪洋.超级杂交稻推广中的“芜湖模式”[J].农村工作通讯,2011(20):58-62.

[3] 董根生,崔海龙,崔小兵.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实现粮食生产新跨跃——芜湖县水稻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Z1):37-38,55.

[4] 张卫东,袁艳,丁卫东,等.芜湖市粮棉油高产创建成效与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2013(9):14-15,19.

[5] 王彩先.广西超级稻推广成效与育种策略[J].作物杂志,2013(6):9-12.

[6] 罗绍明,盛良学,徐国祥.桃源县超级杂交稻生产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5):22-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做法成效推广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