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大院的文化价值

2015-04-02霍慧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院山西

□霍慧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走进山西,最令外地人惊羡的就是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的晋商大院了,这些深宅大院比较著名的有榆次的常家大院,太谷的孔家大院、曹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等,它们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用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和经营智慧,在创造了富甲天下的业绩之后,为了安享晚年,把大量资金运回故里,大兴土木,耗费巨额资金,修建出的一座座豪华宅院和富丽堂皇的庄园。《大红灯笼高高挂》打开了大院的大门,这些大院也提升了山西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观光,改变了很多人对山西的看法。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就说自己曾一度误解山西,以为山西是我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但是,走进祁县才知道什么是富贵,走进太谷,才知道这里曾被称作中国的华尔街,就连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大小姐宋霭龄也惊诧于太谷的奢侈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普通宅院完全由人工建造,一屋一宇、一宅一院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彰显着明清时期雄踞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人的巨额财富和显赫地位,展示着北方农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也反映了当时中上层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从地址的选取,建筑风格的规划,到亭台楼榭等细节的雕饰,无一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选址筑宅,遵规守矩

山西人自古以来就安分守礼,言行举止循规蹈矩,他们用心呵护着传统的社会观,坚定守卫着传统的社会体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在中国积淀多年的传统元素,用最朴素的生活方式诠释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用严谨的建筑体制表达自己所崇尚的传统观念。晋商大院的建造者们从地址的选择到细节的雕刻,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细细推敲、仔细斟酌,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教文化思想的精髓融会贯通,并科学地融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后凝聚成一座座兼容了南北建筑艺术,具有自然园林和民居建筑特色,充满了历史厚度与人文内涵的庄园、屋舍。

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几条甬道条条相通、横平竖直,形成一个“王”字,巧妙地将自己的姓氏规划在院子中,实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王者的霸气自然生成。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中这样解释:“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氏祖先精心地将自家姓氏与他们所信仰的儒家思想糅合在一起,不仅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宏伟壮观,也寄托着前辈先人祈盼家族兴旺、子孙后代加官进爵的美好愿望。

祁县的乔家大院则顺应民风民俗,巧妙地在“囍”字上做文章,整个大院由一条甬道和六个院落组成,结构布局刻意形成一个象征双喜临门的的“囍”字,吉利、祥瑞,既表示出主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又与建筑美学相符,紧凑、对称,完整端正,尤其是中间的甬道起着中轴线的作用,贯穿每个院落,与古老的“天圆地方”观念相吻合,从高空往下看显得非常雄伟壮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谷曹家大院的三多堂以“寿”字形布局,表达了中国古代老百姓期盼多子、多福、多寿的朴素生活理想和民俗文化观念,反映了当时大多数老百姓希望家族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本质生命追求。

中国旧式家庭注重道德伦理,讲究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建房造屋也严格遵循,合规中矩。常家庄园的主体是方正的四合院,轴线中正,左右对称,前堂后寝,等级森严。家里最高长辈居住的是整个宅院中面积最大的正房,坐北朝南,位置最好;晚辈居住在左右厢房,面积小,进深也浅;仆人居住在每堂的前院,杂物堆放在其他房间;厨房、饭厅和储藏室设在偏院。曹家大院的绣楼建在西主楼和中主楼之间,并且往后缩回几尺,低矮、靠后,目的就是限制家中小姐的视线,束缚她们的思想,使她们只能处于附庸、服从的地位,这就是中国古代遵循的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思想的体现。在当时,封建大家族的女孩子十三岁时就被送上绣楼,学做女红,不再与外界交往,直到出嫁才能穿上嫁衣,蒙上盖头,走出绣楼,在喜气洋洋的鼓乐声中被送往陌生的婆家,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开始人生的另一种生活。

二、砖雕石刻,循礼守法

晋商大院的修造者虽然都是商业世家,但他们都非常尊崇传统文化,思维理念的形成来源于传统文化,言行举止的标准也生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他们从商、修身的行为规范,大院的砖雕石刻中也处处散落着传统文化思想的痕迹。晋商大院最常见的壁雕有“鹿鹤吉祥图”,“鹿”与“禄”谐音,鹤既有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意思,又是清代一品文官补服上绣的飞禽,以此暗示对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追求。乔家大院在门墩石上雕刻着一匹马,马上还刻着一只猴子,预示着“马上封侯”的好兆头。渠家大院门墩上刻着的佛手香炉的浮雕,取自方言中“佛”与“福”谐音,“手”与“寿”谐音的好彩头,希望家人幸福、长寿。

王家大院有一组抱鼓石,上面的图案用松鹤延年与竹枝亮节相对应,下面则选取簠中寿桃、簋中苹果,是平安长寿的谐音。在中国古代,用“簠簋不饰”比喻为官不正,“不饰”指的是“不整饬”,也是后来人们弹劾贪官枉法时常用的一句话。这组抱鼓石雕刻在大院门口,是在告诫后代子孙:当官必须清正廉洁,才能永葆富贵荣华。

山西商人在经营上积极进取、敬业、团结,在生活上也秉承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王家祖辈用勤俭忠恕教诲子孙,谨记中国传统古训:“古往今来,百代世家无非积德;天上人间,第一商品还是读书”,并在书院大门两侧刻上“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终身可用”警醒众人。“鲤鱼跳龙门”的石雕,是激励子孙成才入仕,步步高升。在私塾小院堂前修建三级台阶,预示着“步入仕途,连升三级”。随处可见的“石猴守门”,则期盼家族后人辈辈封侯进爵。就连作为建筑之“冠”的屋顶装饰,王家也精心地用砖雕将所有脊兽都砌成“张口兽”,与其他民宅的“闭口兽”有着明显的区别,标明“开口见人心”,象征主人用一张张笑脸迎来送往、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显示出了官商之家的豪爽、魄力。

王家大院的装饰艺术品还借用了象征、隐喻、谐音等手法,并借景而变化,借民俗而生新意,既有生动的形象塑造,又有深刻的哲理内涵,所写文字、所刻动物、所画花卉都有吉祥、美好的期望。用瓶中月比喻四季平安,用喜鹊登梅比喻喜上眉梢,用骑马猴子比喻马上封侯,用麒麟送子比喻天降贵子,用莲生桂子比喻连生贵子,用一瓶青莲比喻一品清廉,用猴上背猴比喻辈辈封侯,用蝙蝠比喻幸福,鹌鹑比喻平安。福、禄、寿、喜不仅随处可见,而且变化多样,福有多种字体,也有用动物蝙蝠来代替的图画。寿有多种字体的百寿图,也有用多种花纹演绎而成的寿字。喜字常用双囍,既美观大气、稳重端庄,又喜庆祥和,符合人们的美好心愿。

三、楹联匾额,依文托史

山西人重视商业,他们尊师重教,为子孙提供优越学习条件的目的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学而优则商”。家中子弟最优秀者首先选择经商,“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要想富,庄稼带店铺”等民谣,反映了当时山西人的观念和风气。不过,这些步入商界的子弟也并不是不学无术、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而是要先进入家中私塾学习,学习优秀者才能经商。所以晋商中有好多家族都是英才辈出,成为具有相当文化的商业群体。

在观念上,他们是主张“儒贾相通”、“义利相融”的儒商,为人处世以“中庸之道”为核心,对人对事都能做到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即不离、不紧不慢的恰到好处,方方面面都要和谐、平衡、圆润、完美,呈现出安乐祥和、慈善友爱的状态。祁县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的名字,就是致力于中庸理念的标识,他直接用“在中堂”作为其堂号及宅院的名称,使人名与堂名巧妙地嵌入“中”、“庸”二字,显示了诚信笃守的处世与为人之道。在其宅院百寿照壁的两旁,刻着晚清重臣左宗棠题赠的一副篆雕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并用“履和”二字作为楹额,“和”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履”是实践、实行的意思,宅主人借此标榜自己信奉的“和为贵”的中庸之道。榆次常家常万达的院落取名为世和堂,为子孙修建的院子,也分别取名为“谦和堂”、“体和堂”、“雍和堂”等,都是中庸之道影响的结果。

祁县渠家的渠本翘,把修德、敬业作为人生之本,渠家大院的每一扇门额上,刻写的都是乐天伦、德星朗耀、慎俭德、慎言语等修身养性的警言佳句。灵石王家大院更是处处渗透着儒教文化,时时张扬体现着王家主人的人品道德。私塾院刻有“未出土时已有节,到长高时还虚心”的对联,用竹子的品格教育后人;孝义祠则用“志节独垂千古后,操持只在五伦中”,用儒家伦理规范家人的行为。大院用不同的匾额装饰着每一个院落入口处的门楣和厅堂,内容基本都出自《易经》、《尚书》、《诗经》以及史书、子书,可以说无一字无来历,无一事无出处。在堡门内东西两侧的石壁上,分别刻着《先贤家训》和《程子四箴》,其他地方刻有“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尝读诸葛出师表寻梦拔剑报国,忆陶潜归去来却何种豆南山”,“胸藏丘壑瘠地亦有韵味诗味,兴寄烟霞僻乡岂无花香墨香”等文字,不仅儒气浓郁、文采飞扬,而且志向远大。最令人称道的艺术珍品是由四块石条合成的一副门框,用青石刻成竹子,镶嵌在子孙启蒙读书的家塾门上,形成了以竹为主的立体画面,期望子孙后代要有青竹一样的品格,并且要不断进取,年年高、节节高。

各种别具寓意的横幅,分别标示着不同建筑的主题,也传达出宅主人特殊的用意,如祖堂阁楼的“木本水源”,木有本,水有源,告诫子孙后代不能忘记艰苦创业的根本,并希望他们能够勤俭持家,把祖宗的家业传承下去。正厅门柱上挂着“常想天地造化的有情,乐享春种秋收的丰盛”,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对天地万物要有感恩之心,常做善事,才能长享福果。还有客厅的“诗礼传家”,学馆的“养正书塾”,也都是希望家风纯正,子孙知书达理。而男人常年在外的商人之家,更需要女人恪守妇道,“德香轩”院门上挂着“庸肃家风”的匾额,就是告诫家中的女眷们,男人在外奔波经商时,女人要严守自己的本分,不得有丝毫越礼不轨行为。

山西榆次的常家长辈在商业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时时担心丰裕生活可能给后代带来奢侈淫逸的坏习惯,庄园中的楹联匾额大多都是修身立德、尊师尚俭的内容:“绍祖宗一脉克勤克俭,教儿孙两事唯品唯德”,“浩博旁通,读书上不许俭;雍容儒雅,衣食边只要勤”。并且一直重视教育,家中藏书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三坟五典却是日常家用,四书六经原本济世文章”,光绪年间常赞春捐赠给省、县、乡的书籍就有一万多册。常家尊儒重教,常家书院是中国民居中最大的书院,并且栽种十亩杏林,在杏林中请回孔子像,设杏坛,教导后人。

斗转星移,大浪淘沙。时间冲走的是俗事的浮躁,岁月荡涤的是尘世的繁杂。曾经称雄商界达五百年之久的晋商,尽管暂时无法再现昔日的风采,但他们在明清金融界所创造的神话已然标榜史册、流传千古;他们用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铸造的经商法则、经营理念一直在激励着今天的山西商人;他们亲手建造的一座座深宅大院,以立体的、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建筑物,演绎着古老中国多元、深遂、生机勃勃的传统文化。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旅游一向是朝阳产业,尤其是最近几年,交通越来越便捷,带薪休假越来越多,游客们走进山西,不再满足走马观光似的欣赏地面的风景、文物,而是用一种文化意识醉心于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山西大院作为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景观,必将成为桥梁、纽带、抓手,再一次打开山西经济的发展大门,推动山西经济在新形势下转型、腾飞。

[1]张正明,马伟.话说晋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2]郑孝时.明清晋商老宅院[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

[3]王瑀.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开发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13).

[4]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刘建生,刘鹏生等.晋商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大院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大美太行在山西
作品欣赏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