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结展望超越,为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而努力——写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00期之际

2015-04-02本刊编辑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办刊学报栏目

□本刊编辑部

2015年7月,《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或“我校学报”;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简称“我校”或“山西电大”)已经走过了20 个春秋,迎来了百期华诞。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百年,实属罕有;但对于一本高校学报来说,首次百期,则是它蓬勃发展奠基,也是学报由初创到成熟的一个重要节点①。此时,我们认真回顾审视学报百期发展历程,总结编辑出版工作经验教训,有益于承前启后,延续传承,何况我校学报目前既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又面临着融媒体时代的新挑战,更应该在办刊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自我超越和超越自我,留下思考与感悟。

我校学报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学报》是在《视听导报》、《山西电大报》、《远距离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亲自批准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为我国高教事业开辟了一条举世瞩目的发展途径。全国电大教育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提供了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的崭新的教育模式[1]。我校为了展示办学成就和学术成果,促进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宣传电大办学模式,扩大电大的社会影响,30年前的1985年,我校率先于全国电大系统,较早成立了学报编辑部(正处级;当时我校处级机构不足十个)。带着山西电大学人的心声与梦想,伴随着时代前行的步伐,我校创办了《学报》的前身——《视听导报》(公开发行)。它是我校刊发新闻动态、教辅文章、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的一个综合性刊物。诚然,我们如果以现在学报的标准衡量,《视听导报》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学报,但它涵盖和承担了学报的全部职能。所以,说它是我校学报的雏形与源头,也不为过。成立学报编辑部、创办学报,这在当时的全国电大系统,也是最早的省级电大之一。充分彰显了我校党政领导的雄心魄力和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广大教职员工对发表学术成果阵地的渴求与祈盼。1991年、2003年,《视听导报》先后更名为《山西电大报》、《远程教育》报,办刊宗旨基本不变。

1996年,为了加大学术研究力度,推动学科建设,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我校创办了《学报》——《远距离教育》(季刊,内部发行,兼有山西省远距离教育学会会刊职能)。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远距离教育》更名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作为我校惟一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春天,沉静、执著地向社会展示着山西电大教育在探索前行中的学术成果。

2004年、2012年,我校《学报》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有关要求,又先后变更刊期和页码,三次更换封面和版式设计。三次更名、多次改刊和无数次的改进,次次都表现出《学报》与时俱进,顺应发展潮流,适应形势变化和我校的实际需要,不断地在规范、开放中提升质量。20年来,我校《学报》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以活跃学术气氛、培养学术人才为己任,积极传播远程教育理论,促进学科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历练编辑团队。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学报》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在的我校《学报》,已经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大型库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首届《CAJ—CD》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职成高十佳学报,RCCSE 中国学术核心期刊。

如果从1985年《学报》的源头——《视听导报》的诞生算起,我校《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30 个春夏秋冬,出版了100期,刊发了3500 多篇学术论文,合计2000 余万字。经历了由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由64 个页码、96 个页码、112个页码的递增,由季刊、双月刊、季刊的曲折前行,由普通学报到核心期刊的风雨历程。100期,证明了电大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创举,见证了山西电大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100期,展示着山西电大人薪火相传、上下求索的学术追求;100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校学术研究队伍成长壮大的历史;100期,记录了我校教学科研的累累硕果;100期,浸透着作者、编辑的辛劳与汗水;100期,记录着《学报》由艰苦创业到逐渐成熟的跋涉足迹[2]。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阅这厚重泛黄的各卷学报时,最深的感受和体会就是学校历届党政领导对于学报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历任社长、主编、编辑、编务,编委、翻译、校对等,多年来兢业守望、锲而不舍的默默奉献[2]。也正是他们的集体智慧和一心一意的坚守,才使学报一路走来跻身于全国高校同类学报之前列。这是学报办刊人的骄傲,更是山西电大的光荣。

值此学报100期之际,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关爱支持、呵护学报的各级领导,广大作者、读者,全体师生员工和在学报编辑部工作过的所有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富有远见卓识的高校领导都会把学报作为重要工作来重视的。著名教育家、原厦门大学王亚南校长曾说,要办好大学,必须抓好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学报。学报作为学术期刊,既是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掌握信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不断充实教材内容,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3]。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本刊对办好学报的体会是:

(一)依靠读者办刊,助推科研发展

读者的关注与需求是《学报》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促进《学报》奋力向前的重要动力。这就要求学报要为读者不断提供优质服务。其实,学报的成长过程也可以说是不断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4]。

《学报》是编者、作者、读者(以下简称“三者”)共同创造的特殊“商品”。学报发表的论文中蕴含的学术价值发挥着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社会效益。所以,作者的收益(职称晋升、提高自身知名度、课题结题、对研究项目的评价等)是有限的,而学报论文启迪当今甚至后世读者的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读者效益则是无限的[4]。

三者都是围绕学报而存在的学术共生体,其目标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服务于社会进步,引领学科发展。三者的关系是动态的:作者、读者是相互转化的——读者是潜在的作者,作者是长期的读者;编者是作者文章的第一读者,学者型编辑也是作者的组成部分。作者与读者有时又是一体的,读者中的作者(学者)才是学报值得依靠的[4][5]。学报界主张的依靠学者办刊,我们认为更多的其实是指依靠学者中的读者和学者中的作者办刊。

依靠读者办刊的核心是需要厘清读者最为关注、急于汲取的学术新知,并结合自身拥有的资源,找到满足这些需求的最佳方式[4]。学报依靠读者办刊,需要编辑唯学术质量为重,独具慧眼,才能办好学报。我校《学报》一贯致力于追求浓厚的学术品位,狠抓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积极展示开放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扶持和培养青年作者,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二)借船出海,助推我校人才快速成长

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电大是高校中的第三世界;同样,电大主办的学报也是第三世界学报②。再加上我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创办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学术实力无法与普通高校比肩。特别是上个世纪,我校的科研成果少,优势学科少,学术带头人少,在学界有威望的专家更少。学报编辑部就从实际出发,多次研究我校的现状。认为,虽然我校教职员工少,学术力量薄弱,但是,我校的突出优势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工)多。他们多是全国重点大学、正规高校培养出来的佼佼者,朝气蓬勃,思想解放,勇于探索,功底扎实,整体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学报编辑部决心直面我校现实,学会自己走路,大胆走自己的路。借助校外名家,借船出海。我们先后特约艾斐、侯晋川、尹世明、李茂盛、景克宁、李淳、彭忱等20 多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撰写论文。每期有名家赤膊上阵打先锋,我们再陆续推出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工)的研究成果。既增加了学报的学术含量,又有力地带动了我校科研团队的成长[6]。我校许多教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学术论文处女作,大都是在我校学报上发表的。百期学报留下了他们在教学、科研道路上成长的足迹。其中的不少同志已经成为全国某一方面有一定影响的教授、专家或领导干部。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教师质量的提高在于科研。而学报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平台、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7]。

(三)办好特色栏目,带动学报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要想把所有栏目都办出一流水平,像我们这样的高校、这样的第三世界学报,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②。但如果下功夫把一两个栏目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则是完全可能的。

远程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实践需要理论研究的引领,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于探讨,有许多实践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以保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我校远程开放教育的科研特色也很鲜明,实力比较雄厚的远程开放教育学术团队不断推出水平上乘的科研论文。比如,我校凝聚全校之集体智慧和研究力量,首创的导学群理论,很好地指导了远程教育实践,解决了办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同时也产出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理论著作。《学报》就以这一优势为切入点,确定“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为重点建设的特色栏目。围绕导学群理论研究,策划特色栏目选题,积极约请专家、教授撰稿,每期刊登反映远程开放教育热点问题的优质论文。20年来,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大型文摘类刊物转载、索引,被作者大量引用,多篇论文在省内外各种评选活动中获奖。实践证明,由于栏目定位明确,思路清晰,走出校门,放眼全国,以外带内、内外结合,坚持质量第一,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栏目的质量也随之提升,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同时带动了《学报》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促进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通过同行专家(导师)推荐机制,强化学术把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8]。其实,这也是高校学报现状的写照。这就需要我们严格审编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审编校的质量是学报质量的保证。在三审制基础上,我校《学报》增加了同行专家(导师)推荐机制,要求作者(尤其是学生作者)自己请专家(导师)先期把关。明确规定有四:一是专家要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或博士、博士后)专业技术职称(或学位),二是要与作者的专业相同或相近,三是邀请的专家的技术职称、学位,不低于作者自己的技术职称、学位。要求填写《作者诚信承诺书》和《同行专家(导师)推荐书》,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增添了一道防火墙。并坚持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多次检测,要求复制率原则上不能超过10%。增加了校内作者修改和自校环节。四是不允许既是文章作者,又是同行鉴定专家(导师)。发挥编辑主体性,要求责任编辑对刊发的论文进行反复加工润色[9]。

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学报,必须实现新的突围,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从依托我校办学特色、研究优势入手,强化特色栏目、突出学科优势,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工夫[1]。

(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学报编辑出版是一项政治性、学术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办刊,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法规,铭记“学术可争鸣、宣传有纪律”,确保学报正确的办刊方向。

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环节多,各环节间的相互制约性强,而且要求质量高、时间紧。学报编辑必须正确把握出版规律,有效开展编辑出版活动。对此,学报编辑部需要重视规范化建设,以定编定岗、岗位职责及出版流程为核心,以职责落实约束各个岗位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③,以制度抓管理,确保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调动编辑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严格按照编辑工作流程等规章开展日常工作。高度重视规范学报的出版形式和四封的装帧设计,促进学报各项工作全面走上规范化。

(二)做强做大特色栏目

电大在办学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就是开放。同样,开放也应是电大学报的重要特色。这首先意味着电大学报应该以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为其主要的内容和特色[10]。《学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坚持内涵发展,以我校的科研优势为依托,继续办好特色栏目—“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以特色栏目促进学报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学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建设的成果是学报的重要稿源,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1]。《学报》将围绕我校的特色学科、学术特长,加大特色栏目的策划力度,关注开放教育创新、远程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掌握重点学科的研究动向,大量刊发远程开放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成果,组织争鸣文章,提升栏目的学术内涵和社会影响,推进特色栏目建设迈向更高层次。

(三)加强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建设

提升学报学术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是作者队伍、编辑队伍。发挥学报在培养科研人才(学报作者队伍)方面的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开展教学探索与科研活动,形成学报与学校科研的良性互动。加强学报与作者的交流和沟通,做到有针对性地约稿、用稿[1]。目前,一般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的很少,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行从事学报编辑工作的。因此,必须加强编辑队伍的继续教育,特别需要加强对青年编辑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学习交流,通过“编”“撰”“研”的有机结合,打造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编辑队伍[11],促进编辑学者化。让每个栏目编辑都能够准确掌握所负责栏目的学术发展方向,能够站到学术制高点去策划、选题和约稿。同时能够创新版式设计,美化学报装帧;用好在线编辑系统,以现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学报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一句话,学报是高校的名片。同所有高校一样,开放大学同样必须办好学报。

我校学报今后的奋斗目标是:立足山西电大,展示远教学术成果,力争走在全国电大系统学报的前列,使我校《学报》成为引领山西远程开放教育实践和传播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10]。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为灵魂,不断提升办刊质量,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永葆学术青春,为繁荣我国的远程教育事业和推动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我校《学报》将继续坚持学术理论上的开拓创新,展示国内外远程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宣传阐释国家关于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的大政方针,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撑,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1]。

20年来,我校学报推出了一批优秀学术成果,扶持了一批青年才俊,同时还打造了一支敬业勤奋的编辑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20年创业经历,使我们明白起步晚、底子薄,不是妄自菲薄的理由。同样,学报100期,成绩已成过往,更不是骄傲自满的资本。百尺竿头,百期宏卷,已经摆在历史的时空里,它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基石和奋发前行的崭新起点。我们将锐意进取,不辱使命,不断超越自我,坚持新常态下的学术担当。在充满希望而又更加坎坷的前路中,愿我们一如既往,齐心协力,再创新的辉煌,共同迎接我校《学报》更加辉煌的明天。

注:

①参见《新疆新闻出版》,2009年第5期,从阳,张治安《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谋发展——<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出版百期断想》。

②参见杨荣星《特色栏目对第三世界学报生存发展的特殊意义》,《太原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③参见杨荣星等《以“定岗定编”为契机 推动高校学报机制创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

[1]马良生.特色质量为根本 百期学报展风采——写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00期之际[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2]畅引婷.学术至上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根本——纪念《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创刊30 周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姜燕.百期回眸——《学报》创刊百期主编寄语[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4]张金隆,蔡玉麟,张光辉.百期奠基 十年筑梦——《管理学报》十年回顾[J].管理学报,2014(3).

[5]蔡玉麟.为读者服务——我国科技期刊的软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5).

[6]尹世明.领导重视 坚持改革 扬长补短 办出特色——主编《山西师大学报》的几点体会[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张建荣.依靠专家学者开放办刊的实践及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8]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D/OL].[2015-01-02].http://cui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

[9]张建祥.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报——写在《盐城工学院学报》100期之际[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0]周蔚.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特色[J].江苏高教,2000(6).

[11]陈景春.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科学发展的3 个维度[J].编辑学报,2015(1).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主持人语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